紫莖牙痛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紫莖牙痛草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藥紫莖牙痛草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紫莖牙痛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別名】草連翹、疳積藥、翼莖草、松毛桿、牙痛草、魚邦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疏毛翅莖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疏毛翅莖草 一年生草本,高20-55cm。全株無毛或疏被白色短粗毛。主根不發(fā)達,纖細彎曲。莖多單條或叢生,實心,基部木質(zhì)化,四角形,沿角有4條狹翅,莖常暗紫色,翅黑色。葉對生;近無柄;葉片革質(zhì),線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4.5cm,寬2-3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稍抱莖,全緣??偁罨ㄐ蝽斏?;花對生,疏??;苞片葉狀;花梗長2-3mm,基部有1對條狀小苞片,常早落;花萼鐘狀,略為二唇形,有5條主脈,萼齒5,卵狀三角形,全緣;花冠黃色,長14-16mm,上唇稍盔形,先端微缺,下唇先端3裂,中裂凸出,兩面均有灰白色長毛;雄蕊4,二強,內(nèi)藏;花絲著生處疏被毛,花藥2室;子房卵圓形,密被長硬毛,柱頭淺2裂。蒴果短卵圓形,黑褐色,包于宿存萼內(nèi)。種子腎狀,黑色?;ㄆ?-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50-2600m的灌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近無毛或疏被毛。莖四角形,沿角有4條狹翅。葉無柄;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5-45mm,寬2-3mm,主脈1條,全緣。苞片葉狀;花梗長2-3mm,有小苞片1對;花冠黃棕色;密被灰白以長毛。蒴果黑褐色。種子黑色,腎形。味苦。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主急、慢性肝炎、胃腸炎、口腔炎、咽喉腫痛、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介紹了紫莖牙痛草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紫莖牙痛草,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紫背草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紫背草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紫背草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銜草、反背紅、草本及背紅、天青地紅、老母豬花頭、反背綠丸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
【原形態(tài)】紫背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須根多數(shù),根狀莖斜升,有粗纖維狀根。莖單生,或2-3簇生,直立,圓柱形,少分枝。基生葉多數(shù),叢生,平鋪地面,葉柄長約2cm;葉片匙狀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7-12cm,寬2-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下延成狹翅,邊緣具不規(guī)則粗齒或波狀缺刻,上面深綠色,下面綠色或紫紅色,幼時被毛,老則脫落或近無毛,葉脈明顯;莖生葉互生,葉片較基生葉小而少,幾無柄。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頂生;總苞短鐘狀,苞片1列,覆瓦狀排列;小苞片線形;花托平坦,外圍著生舌狀花1列,黃色,雌性,舌片倒披針形,先端3齒裂,基部呈細管狀;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單一,長不超過花冠管,冠毛多數(shù),與花冠等長;管狀花多數(shù),花冠黃色,長6mm,管部長2.5mm,狹長漏斗形,兩性,上部膨大,先端5裂;雄蕊5,藥合生,花絲分裂;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單一,伸出合藥之外,柱頭2叉;管狀花外面冠毛多數(shù),長約為花冠長之半。瘦果,圓柱形,長2mm,有柔毛;冠毛淡白色,長約5mm。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緣草叢陰濕處。
【化學成份】本品含有生物堿(alkaloid)。3α,6β-雙(當歸酰氧基)呋喃佛術(shù)烷-15-羧酸[3α,6β-bis(angeloyloxy)-furanoeremophilane-15-carboxylic-acid],γ-葎草烯(γ-humulene)。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
【注意】《滇南本草》:"若誤服之,汗出不止,不知人事,速用綠豆、甘草解之。"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紫背草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紫背草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紫筒草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別名】白毛草、伏地蜈蚣草
【來源】紫草科 紫筒草 Stenosolenium saxatile (pall.) Turcz.[Arnebia saxatilis Benth. et Hook.],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陜西、甘肅。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治小關(guān)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全草3錢,水煎服,長期服用或加桑椹3錢同煎,效果更好,也可制成散劑服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紫筒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黍莖,詳細的描述一下黍莖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黍穰(《補缺肘后方》)。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黍 的 莖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黍米"條。
【性味】《綱目》:"辛,熱,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腫,妊娠尿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煎水浸浴。
【附方】①治通身水腫:以黍莖煮湯浴之’(《綱目》)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黍莖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黍莖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黍莖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黍莖的重要性。
芒莖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芒莖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芒莖的記載,芒莖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芒 的 莖 。
【原形態(tài)】芒(《本草拾遺》),又名:杜榮(《爾雅》),笆芒(《太平寰宇記》),笆茅(《綱目》),度蕓、苫房草、創(chuàng)高草、白尖草。
【生境分布】生山坡或荒蕪田野中。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莖含有抗癌作用(艾氏癌和肉窟-180)的多糖成分,主由戊糖和己糖組成。莖、葉中尚分離出苜蓿素?;ㄋ牒罄钸?、芒花甙。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遺》:"主人畜為虎狼等傷,恐毒入肉者,取莖雜葛根濃煮服之,亦取汁。"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8~1.5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芒有二種,皆叢生,葉皆如茅而大,長四、五尺,甚快利,傷人如鋒刃。七月抽長莖,開白花成穗,如蘆葦花者芒也;五月抽短莖,開花如芒者石芒也。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芒莖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蘆莖。
【別名】葦莖(《千金方》),嫩蘆梗(《現(xiàn)代實用中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蘆葦 的 嫩莖 。夏、秋采取。
【化學成份】含纖維素38.64~40.98%,戊聚糖17.27~19.66%,木質(zhì)素32.42~30.36%,灰分2.20~2.00%,水分9.47~7.00%。
【性味】甘,寒,無毒。
【歸經(jīng)】入心、肺。
【功能主治】治肺癰煩熱。(性味以下出《綱目》)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
【附方】治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葦莖二升(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槐仁三十枚,瓜瓣半升。細切,納葦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當有所見吐膿血。(《千金方》葦莖湯)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唐本草》。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蘆莖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茜草莖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茜草莖的作用。
【別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茜草 的 莖葉 。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產(chǎn)四川、江蘇、上海郊區(qū)及浙江等地。
【性狀】干燥莖呈枯綠色,莖的棱上有粗糙細毛刺。質(zhì)脆易斷,斷面四方形。內(nèi)心色白而松。莖節(jié)上輪生葉片,葉柄及葉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葉多脫落。
【性味】①《履巉巖本草》:"涼,無毒。"
【功能主治】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損傷,風痹,腰痛,癰毒,疔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熱癥吐血,婦女血崩,經(jīng)出色黑:茜草莖二兩。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茜草莖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茜草莖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芫荽莖這種藥材。
【英文名】Coriandrum satiuum L.
【別名】芫荽棋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芫荽的莖梗。
【原形態(t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無毛,有強烈香氣。根細長,有多數(shù)纖細的支根。莖直立,多分枝,有務紋。基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列,葉柄長2-8cm;羽片廣卵形或扇形半裂,長1-2cm,寬1-1.5cm,邊緣有鈍鋸齒、缺刻或深裂;上部莖生葉三回至多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狹線形,長5-15mm,寬0.5-1.5mm,先端鈍,全緣。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長2-8cm;無總苞;傘輻3-8;小總苞片2-5,線形,全緣;小傘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帶淡紫色,萼齒通常大小不等,卵狀三角形或長卵形;花瓣倒卵形,長1-1.2mm,寬約1mm,先端有內(nèi)凹的小舌片;輻射瓣通常全緣,有3-5脈;藥柱于果成熟時向外反曲。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5mm。背面主棱及相鄰的次棱明顯,胚乳腹面內(nèi)凹,油管不明顯,或有1個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寬中健胃;透疹。主胞脘脹悶;消化不良;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湯噴涂。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芫荽莖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中藥的本質(zhì)就是治標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榔榆莖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榔榆莖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雞籌仔莖
【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榔榆的莖。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可達25m,樹皮灰褐色,成不規(guī)則鱗片狀脫落。老枝灰色,小枝紅褐色,被柔毛。葉互生;革質(zhì),有短葉柄;托葉狹、早落;葉片橢圓形、橢圓狀倒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5-5.5cm,寬1-2.8cm,先端短尖,基部圓形,稍偏斜,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綠色,下面幼時有毛,后脫落,淺綠色,邊緣有單鋸齒?;ù厣谌~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雌蕊1,1室,柱頭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狀橢圓形,長約1cm,寬約0.6cm,頂端凹陷,種子位于中央?;ㄆ?-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
【性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通絡止痛。主腰背酸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榔榆莖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榔榆莖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的食用。
紫背天葵草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guān)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紫背天葵草進行更多的解讀吧!
【別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銜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反背紅、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紅、老母豬花頭、反背綠丸(《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紫背千里光 的 全草 。秋、冬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70厘米。須根多數(shù)。根出葉叢生,長匙形,長7~12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綠色或紫紅色,幼時被毛,老則脫落而近無毛;葉脈明顯。頭狀花序排列或聚傘花序,頂生;總苞1列;花黃色,舌狀花有柄,倒披鐘形,先端3齒裂;管狀花狹長漏斗形,5齒裂。瘦果,多絹毛?;ㄆ谙募?。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叢潮濕處。分布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含生物堿。
【性味】《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辛微酸濕,平。"
【功能主治】《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瘀,活血,調(diào)經(jīng)。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過多,風濕,跌打內(nèi)外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由以上對紫背天葵草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紫背天葵草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紫背金盤草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破血丹、筋骨草、石灰菜、九味草、散瘀草、散血丹、退血草、散血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紫紫背金盤的全草或根。
【原形態(tài)】紫背金盤,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20cm以上。莖通常直立,稀平臥,常從基部分枝而無基生葉,全體被疏柔毛。莖生葉具柄;葉片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4.5cm,寬1.5-2.5cm,兩面被烽伏毛。輪傘花序下部者遠離,向上漸密集頂生假穗狀花序;苞片小,卵形至寬披針形;花萼鐘狀,10脈,萼齒5,近相等;工經(jīng)冠淡藍色或藍紫色,稀白色或白綠色,具深色條紋,筒長8-11mm,近基部具毛環(huán),檐部近二唇形,上唇短,2淺裂,下唇伸延,3裂,中裂片扇形,雄蕊4,二強,伸出;花盤環(huán)狀。小堅果卵圓狀三棱形,背部具網(wǎng)狀皺紋,合生面達果軸承長3/5。花期在我國東部者為4-6月,西南部者為12月至翌年3月;果期前者為5-7月,后者為1-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2300m的草地、林內(nèi)及陽坡地。
【性狀】性狀鑒別,全草暗綠色。莖細方柱形,被柔毛,基部常帶纟色,有分枝。無基生葉;莖生葉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闊橢圓形或倒卵橢圓形,長2-4.5cm,寬1.5-2.5cm,先端鈍,基部楔形,下延,邊緣有不整齊的波狀圓齒,具緣毛,兩面有柔毛,下部葉背面常帶紫色;葉柄具狹翅,有時呈深紫色。輪傘花序多花,苞葉與葉同形,向上漸小;花萼鐘鐘形,外面上部及齒緣有柔毛;花冠唇形,淡藍色或藍紫色,稀白色或白綠色,外面有柔毛,內(nèi)面近基部有毛環(huán)。小堅果卵狀三棱形,背面有網(wǎng)狀皺紋,果臍占果軸的3/5。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全草含β-蛻皮素(β-ecdysone),筋骨草甾酮(ajugasterone)A和B ,旌節(jié)花甾酮(shachysterone)D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主肺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乳癰;腸癰;瘡癤出血;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根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紫背金盤草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紫背金盤草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紫背金盤草來治療一些疾病。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蘿芙木莖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 蘿芙木 的 莖葉 ,夏、秋采收。
【性狀】干燥莖直徑約1~2厘米,向上漸細,圓柱形,灰色至灰綠色,幼莖綠色,有3~5個角棱及田點狀皮孔,并具縱皺。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氣微弱,味苦,皮部較木質(zhì)部更苦。葉多皺縮,質(zhì)脆易碎。氣不顯著,味苦微辣。
【化學成份】莖含δ-育亨賓。葉含阿立新、洋槐甙。
【藥理作用】見"蘿芙木"條。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苦甘,涼。"
【功能主治】祛風,降壓,行瘀,解毒。治感冒,高血壓,痧癥吐瀉,咽痛,癰腫,瘡疥,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廣西藥植圖志》:"有胃病及氣血虛寒者忌用。"
【附方】①治感冒痧氣:羊姆奶葉煎湯內(nèi)服。(《廣西藥植圖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上文就是對蘿芙木莖葉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說明,像蘿芙木莖葉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蘿芙木莖葉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