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檀香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巖檀香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巖檀香,那么巖檀香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山檀香、土地瓜、山梨兒
【來源】杜鵑花科烏飯樹屬植物 蒼山越橘 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以 根 入藥。四季可采,切片曬干。
【性味】甘、辛,平。
【功能主治】行氣,消食。用于胸腹脹痛,食物不消。YS630.COM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以上就是對巖檀香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巖檀香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dǎo)讀:中藥檀香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檀香的功效與作用、檀香圖片、檀香的藥用價值、檀香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檀香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檀香簡介檀香圖片檀香的功效與作用檀香的藥用價值檀香的藥用附方檀香的副作用檀香和沉香的區(qū)別是什么檀香醫(yī)書記載檀香簡介
檀香,中藥名,為檀香科植物檀香樹干的干燥心材,以夏季采收為佳。本品為長短不一的圓柱形木段,有的略彎曲,一般長約1m,直徑10~30cm。外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光滑細膩,有的具疤節(jié)或縱裂,橫截面呈棕黃色,顯油跡;棕色年輪明顯或不明顯,縱向劈開紋理順直。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檀香圖片
檀香的功效與作用
檀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行氣,散寒,止痛。主胸腹脹痛,霍亂吐瀉,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腫毒。
1、放松心情
放松效果絕佳,可安撫神經(jīng)緊張及焦慮,鎮(zhèn)靜的效果多于振奮。并且,用以改善執(zhí)迷的狀態(tài),極獲好評,可以帶給使用者更為祥和、平靜的感覺。
2、保健
對生殖泌尿系統(tǒng)極有幫助,可改善膀胱炎,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獨特催情的特性,可驅(qū)散焦慮的情緒,有助于增加浪漫情調(diào)。檀香對身體也有抗痙攣和補強的功用,能帶來放松和幸福的感覺。
檀香對胸腔感染,以及伴隨著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的喉嚨痛、干咳也有效果。當(dāng)粘膜發(fā)炎時,檀香可舒緩病情,更可以刺激免疫系統(tǒng),預(yù)防細菌再度感染。
它還可以用來治療為灼熱,并且其收斂的特性,對腹瀉亦有幫助。
3、護膚
基本上,檀香是一種平衡精油,對干性濕疹及老化缺水的皮膚特別有益。使皮膚柔軟,改善皮膚發(fā)癢或發(fā)炎的現(xiàn)象,其抗菌功效更有助于改善面皰,癤合感染的傷口。
檀香的藥用價值
行氣;散寒;止痛。主胸腹脹痛;霍亂吐瀉;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腫毒。用于寒凝氣滯,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絞痛。
1、陶弘警:消風(fēng)腫。
2、《本草拾遺》:主心腹霍亂,中惡,殺蟲。
3、《日華子本草》: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濃煎服;水磨敷外腎并腰腎痛處。
4、《珍珠囊》:引胃氣上升,進食。
5、《綱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
6、《本草備要》;調(diào)脾胃,利胸膈,為理氣要藥。
檀香的藥用附方
1、治心腹諸痛,屬半虛半實者:丹參一兩,白檀香、砂仁各一錢半。水煎服。(《醫(yī)學(xué)金針》丹參飲)
2、治心腹冷痛:白檀香三錢(為極細末),干姜五錢。泡湯調(diào)下。(《本草匯言》)
3、治噎膈飲食不入:白檀香4.5g,茯苓、橘紅各6g。為極細末,人參湯調(diào)下。方中檀香散寒開胃,為君藥。(《本草匯言》)
4、治陰寒霍亂: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4.5g,為極細末,每用3g,炮姜15g,湯調(diào)下。方中檀香行氣止痛,為君藥。(《本草匯言》)
5、解惡毒風(fēng)腫:白檀香、沉香各一塊,重一分,檳榔一枚。上三味各于砂盆中以水三盞細磨取盡,濾去滓,銀石銚內(nèi)煎沸,候溫,分作三服。(《圣濟總錄》檀香飲)
6、治胃有停飲,或傷冷食胸痞脘痛,嘔吐黃水:檀香、炙甘草各1.5g,姜半夏、茯苓各9g,砂仁2.4g,炒陳皮6g。水煎服。若痛甚加白蔻末0.6g,瓦楞子末3g;嘔甚加控涎丹2.4g包煎。方中檀香行氣止痛,散寒開胃,為君藥。(《重訂通俗傷寒論》香砂二陳湯)
檀香的副作用
陰虛火旺,實熱吐衄者慎用檀香。
檀香和沉香的區(qū)別是什么
檀香為檀香科小喬木檀香的木質(zhì)心材,主產(chǎn)于云南、海南、廣東等地,生用。沉香為瑞香科喬木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樹脂的木材,主產(chǎn)于東南亞、印度等地,白木香主產(chǎn)于海南、廣東、臺灣等地,生用。
共同點:二者性味辛、溫,均歸脾、胃二經(jīng)。都具有行氣止痛之作用,可同治寒凝氣滯之證。入煎劑宜后下。
不同點:沉香兼有苦味,還入腎經(jīng),質(zhì)重沉降而下行,能降氣以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且溫而不燥、行而不泄,無破氣之害,善治胃寒嘔吐、下元虛冷及腎不納氣之虛喘證。檀香還歸肺經(jīng),善調(diào)膈上諸氣,能暢脾肺、利胸膈,能理氣開胃、散寒止痛,用治寒凝氣滯的胸腹冷痛、胸痹絞痛、胃脘寒痛及噎膈等證。
檀香醫(yī)書記載
1、《本草綱目》: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
2、《本草備要》:調(diào)脾胃,利胸膈,為理氣要藥。
3、《本草拾遺》:主心腹霍亂,中惡,殺蟲。
以上就是一些檀香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在說到檀香的時候大家馬上就會想到那個氣味特別香的植物,檀香是一種外來的植物,有著強烈的芳香氣味,檀香的香氣還對緩解心情、鎮(zhèn)靜內(nèi)心、安撫情緒和幫助睡眠等都有比較好的作用。檀香還屬于是一種中藥材,適量的檀香在使用之后會有滋補、治療發(fā)燒、嘔吐和美容的功效。
1、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的作用:
檀香性辛、溫,調(diào)理脾胃氣機,可以利膈寬胸,可用于治療寒凝氣滯所以引起的胸腹疼痛等癥,包括胃寒引起的痙攣性疼痛、小腹虛寒疝痛,以及心紋痛。;歸脾、胃、心、肺經(jīng),故可溫中、行氣而止痛,可用于治療胃脘冷痛、食少嘔吐、噎膈,氣逆等脾胃不適。
用量:檀香1.5-3g,研末后沖水服用;入煎劑則用3-4.5g檀香。
2、美容消斑的作用:
檀香含有含揮發(fā)油,提煉出來的精油能夠促進肌膚新陳代謝,加快肌膚細胞的更新生長,并能加速傷口與疤痕的修復(fù)與愈合,幫助修護受損的肌膚細胞,可以消除面部色斑,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以改善肌膚炎癥、發(fā)癢等不適。
3、清涼滋補的作用:
檀香木提取的精油在醫(yī)藥上有廣泛用途,具有清涼、收斂、滋補等功效,可用來輔助治腹痛、發(fā)燒、嘔吐等癥狀。
4、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
檀香的香味有安撫作用,可以使人緩解緊張及焦慮的心情,達到清心、凝神、排除雜念,是修生養(yǎng)性的輔助工具。
5、檀香對病患者有止痛、寧神的作用:
現(xiàn)代研究證明,如果作為香料燒熏檀香對冠心病,心絞痛有止痛、寧神的作用。
注意事項:
檀香性味辛芳烈,陰虛火旺者禁止使用,以免香燥過于耗傷陰液,加重陰虛癥狀。
檀香對孕婦有影響嗎
偶爾的聞到檀香味是沒有問題,但是不可以長期接觸,在懷孕期間最好不要使用香薰類的檀香,檀香精油也要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使用,但是佩戴天然的檀香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yán)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干檀香這種藥材。
【別名】小青皮、小青香、小仙人掌、香疙瘩、干香樹、山蘇木、土檀香、豆瓣香
【來源】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沙針或其變種豆瓣香樹的全株。
【原形態(tài)】1.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枝細長,嫩時呈三棱形。葉片薄革質(zhì),灰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6cm,寬0.6-2cm,先端尖,有短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而成短柄?;ㄐ?;雄花2-4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花梗長4-8mm;花被直徑約4mm,裂片3;花盤肉質(zhì),彎缺;雄蕊3,花絲很短,不育子房呈微小的突起,位于花盤中央;雌花單生,偶4或3朵聚生;苞片2枚;花梗頂部膨大;花盤、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兩性花外形似雌花,但具發(fā)育的雄蕊;胚珠通常3枚,柱頭3裂。核果近球形,先端有圓形花盤殘痕,成熟時橙黃色至紅色,干后淺黑色,直徑8-10mm?;ㄆ?-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坡灌叢中或石崖邊。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表;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咳嗽;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干檀香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fù)方,也可單獨使用,但干檀香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青檀香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別名】青藤香(《陽春縣志》),青風(fēng)藤(《四川中藥志》),小葛藤(《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 木防己 的 莖葉 。10~11月采收。
【化學(xué)成份】木防己的葉含生物堿木防己里定堿和異波爾定堿。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去風(fēng),除濕,消腫。治諸風(fēng)麻痹,痰濕流注,腳膝瘙癢,胃痛及發(fā)痧氣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泡酒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治大頭風(fēng)、頭腫:青檀香葉、山慈姑、母豬藤葉、上樹蜈蚣。煎水外洗,病重者搗爛敷患處。(《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青檀香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yīng)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檀香籽在生活中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它散發(fā)出的味道令人舒心,還能幫助人們驅(qū)趕蚊蟲,所以很多人愿意在生活中使用檀香籽制品。檀香籽可以做成手鏈的首飾,因為它的香味是可以留存很久的,戴在手上,不僅美觀大方,還能讓人帶著淡淡的檀香味。檀香籽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具體介紹檀香籽的功效與作用。
檀香籽,是檀香樹所結(jié)果實,呈黑色或褐色,有香味,香味藏在果仁中,可作首飾,有驅(qū)蚊驅(qū)蟲之功效,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檀香籽有稱合歡樹籽,檀香木種子,果實酷似瓜子。形態(tài)特征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枝細長,嫩時呈三棱形。葉片薄革質(zhì),灰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6cm,寬0.6-2cm,先端尖,有短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而成短柄。
花??;雄花2-4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花梗長4-8mm;花被直徑約4mm,裂片3;花盤肉質(zhì),彎缺;雄蕊3,花絲很短,不育子房呈微小的突起,位于花盤中央;雌花單生,偶4或3朵聚生;苞片2枚;花梗頂部膨大;花盤、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兩性花外形似雌花,但具發(fā)育的雄蕊;胚珠通常3枚,柱頭3裂。核果近球形,先端有圓形花盤殘痕,成熟時橙黃色至紅色,干后淺黑色,直徑8-10mm。花期4-5月,果期10月。
檀.梵語是布施的意思,因其木質(zhì)堅硬,香氣芬芳永恒,色彩絢麗多變且百毒不侵,萬古不 朽,又能避邪,故又稱圣檀。世界上僅存有沈檀、檀香、綠檀、紫檀、黑檀、紅檀等,而且數(shù) 量極其有限。其質(zhì)地緊密堅硬、色彩絢麗多變、香氣芬芳永恒,且百毒不侵,又能避邪治病, 所以人們常常把它作為吉祥物,以保平安吉祥。綠檀因其特性高貴,在我國古代宮廷極為流行 ,大官貴族都普遍佩戴。 檀香樹籽項鏈,即用檀香樹籽手工編織而成的手項鏈,香氣濃郁,讓佩戴 者神清氣爽。項鏈有古樸的外觀,還有避蚊驅(qū)蟲的功效。據(jù)說還有辟邪的作用。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干檀香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沙針的根或根皮。
【原形態(tài)】1.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枝細長,嫩時呈三棱形。葉片薄革質(zhì),灰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6cm,寬0.6-2cm,先端尖,有短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而成短柄?;ㄐ?;雄花2-4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花梗長4-8mm;花被直徑約4mm,裂片3;花盤肉質(zhì),彎缺;雄蕊3,花絲很短,不育子房呈微小的突起,位于花盤中央;雌花單生,偶4或3朵聚生;苞片2枚;花梗頂部膨大;花盤、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兩性花外形似雌花,但具發(fā)育的雄蕊;胚珠通常3枚,柱頭3裂。核果近球形,先端有圓形花盤殘痕,成熟時橙黃色至紅色,干后淺黑色,直徑8-10mm?;ㄆ?-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坡灌叢中或石崖邊。
【性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陰虛咳嗽;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干檀香根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干檀香根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巖豇豆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巖豇豆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巖澤蘭(《貴州草藥》)。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 肉葉吊石苣苔 的 全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附生灌木。莖匍匐,隨處生根,有分枝。葉3枚轉(zhuǎn)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厚革質(zhì),長2.5~6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極疏的淺齒,下面有紅斑。聚傘花序,具長花序柄;花疏散;苞片倒披針形,革質(zhì);萼筒短,鐘形,5裂,裂片狹披針形;花冠管狀,紫色,中部以上膨脹,先端2唇形,裂片先端圓。蒴果線形,長7~10厘米,成熟時2瓣裂。種子細小,褐色。
【生境分布】生于陰濕巖上。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煎劑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和傷寒桿菌都有一定抑菌作用。
【性味】《貴州草藥》:"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止咳,健脾消積。治感冒,慢性氣管炎,鉤端螺旋體病,勞傷吐血,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或浸酒服。外用:研末炒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巖豇豆一兩。煎水服。若產(chǎn)后腹痛,用酒燉服。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以上就是對中藥巖豇豆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巖豇豆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
說起巖萵苣,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巖萵苣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銹草、巖枇杷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 巖萵苣 的 全草 。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生葉4~6枚,有肉質(zhì)葉柄,長3~6厘米;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質(zhì)厚,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淺鋸齒,下面有白斑?;ㄇo頂端單生1花,或上部分成兩枝,每枝頂生1花。蒴果線形,長3.5厘米,2瓣裂。種子紡錘形,淡棕色。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巖石上。分布貴州等地。
【性味】性溫,味苦。
【功能主治】強筋壯骨,補虛,止咳,生肌,止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泡酒服,3~5錢,外用:搗緘包敷或泡酒擦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刀傷:巖萵苣葉捶絨,包敷傷口,干則再換。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巖萵苣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巖萵苣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巖澤蘭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巖澤蘭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巖澤蘭的相關(guān)知識吧。
【別名】天青地紅、自來血、血經(jīng)草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巖澤蘭 的 全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亞灌木。莖匍匐,紅褐色,節(jié)處生根,上部傾斜上升。葉對生,卵狀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長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帶紅色;葉柄長5~20毫米。二歧分枝的聚傘花序,花偏生于分枝上;萼5裂,宿存;花冠漏斗狀,裂片5;雄蕊5;花盤肉質(zhì),子房2室。蒴果2裂。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貴州等地。
【性味】性溫,味微甘而澀。
【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治跌打損傷。
【附方】①治氣血不足,月經(jīng)不調(diào):巖澤蘭、大小血藤,益母草、臭牡丹各五錢。煎水兌酒服。
【摘錄】《*辭典》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巖澤蘭的詳細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巖澤蘭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yán)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巖春草這種藥材。
【別名】地柏枝、野柏樹、鐵腳洞里仙、丹雪鳳尾、傷寒草、止血草、止血丹、石蜈蚣、小雉雞尾、墻錦、萬年柏、洞里仙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虎尾鐵角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10-30cm。根莖短而直立,頂部和葉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3cm,上面有1條縱溝,亮栗色或紅棕色,向上光滑;葉片薄草質(zhì),無毛,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0-25cm,寬2-4.5cm,先端漸尖或深羽裂,基部漸變狹,二回羽狀;羽片約20對,平展,卵圓形、長圓形或狹披針形,中部的較大,長8-30mm,寬6-12mm,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并有粗牙齒,基部為不對稱的截形,通常羽裂或全裂成1-2對小羽片,或全裂為近二回羽狀,邊緣有粗齒,下部羽片逐漸縮短成卵形,長寬不到5mm,最下1至數(shù)對??s成卵圓形或耳形;葉脈羽狀,側(cè)脈分叉,不達葉邊。孢子囊群長圓形,背生于小脈中部,靠近中脈;囊群蓋長圓形,膜質(zhì),全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田埂邊或林下濕巖石上。
【性味】苦;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平肝鎮(zhèn)驚;止血利尿。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肺熱咳嗽;小兒驚風(fēng);小便不利;指頭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清熱生用;止血炒用。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巖春草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巖春草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