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藤烏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藤烏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藤烏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了解一下。
【別名】羊角七、老漢背娃娃、藤草烏、白烏頭
【來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 瓜葉烏頭 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以 塊根 入藥。秋季采挖,去粗皮,醋煮1小時,曬干研細(xì)末,或洗凈去粗皮,石灰水泡2~3天,切片曬干。
【性味】辛,大熱。有大毒。
【功能主治】活血鎮(zhèn)痛,搜風(fēng)祛濕。用于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粉5分,涼開水送服,每日1次。
【注意】嚴(yán)禁煙酒,高燒患者及孕婦忌用。
【備注】(1)本品中毒時出現(xiàn)全身僵硬,喉嚨麻木,憋氣等癥狀。解救方法見 烏頭 中毒解救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藤烏的詳細(xì)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藤烏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www.cndadi.net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烏骨藤的簡介
烏骨藤,中藥名。為番荔枝科攀援灌木植物白葉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入藥。出自《貴州民間藥物》,具有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活血、止血之功效?,F(xiàn)代研究,烏骨藤還具有抗腫瘤作用,可能通過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腫瘤作用。烏骨藤毒副反應(yīng)很小。此外,有蘿藦科同名藥物,亦具有抗癌等功效。產(chǎn)于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貴州和臺灣等地。
烏骨藤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根皮含白葉瓜馥木堿(fissicesine),白葉瓜馥木堿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鵝掌楸堿(liriodenine),芒籽寧(atherosperminine),芒籽寧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寧(oxocrebanine),庫夫明(kuafumine)。莖皮含離生木瓣樹胺(discretamine),巴婆堿(asimilobine),克列班寧(crebanine),N-甲基芒籽寧陽離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羥基木番荔枝堿(norannuradhapurine)。莖木含離生木瓣樹胺,克列班寧,氧代克列班寧,鵝掌楸堿,芒籽寧,N-去甲基芒籽寧(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芒籽寧陽離子,羥基木番荔枝堿。
2、功效作用
治癆傷,除風(fēng)濕。內(nèi)服:煎湯,10-20g,亦可酒泡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癆傷、風(fēng)濕:烏骨藤七錢,見血飛:鐵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錢。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錢。
3.2、《貴州民間藥物》:治癆傷,除風(fēng)濕。
3.3、《全國中草藥匯編》:通經(jīng)活血,止血。主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烏骨藤的市場信息
1、烏骨藤的價格
烏骨藤的價格約為20元/公斤。
2、烏骨藤的選購方法
烏骨藤:白葉瓜馥木,攀援灌木,高達(dá)3m。葉互生,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長7-17cm,寬2-4cm,先端通常圓形,或為短尖,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白色;烏骨藤的葉柄長約1cm?;〝?shù)朵集成聚傘式的總狀花序,被黃色絨毛;萼片3,卵狀三角形,被黃毛;花瓣6,2輪,外輪花瓣闊卵形,先端鈍,長約7mm,寬5mm,內(nèi)輪花被小,長約5mm,寬3mm,被黃毛;雄蕊多數(shù),長約1mm,藥室長橢圓形,藥隔與藥室等長,為闊三角形;心皮有毛,柱頭2裂。烏骨藤的果實絳紅色,圓球形,徑8mm。
3、烏骨藤的保存方法
烏骨藤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烏骨藤其實是一種中藥名,有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活血止血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對抗一些腫瘤問題,所以在現(xiàn)在烏骨藤也常被用于有效的治療一些腫瘤疾病。因為其中的一些物質(zhì)能夠有效地抑制腫瘤細(xì)胞的擴(kuò)散和生長。對疾病的這些治療以及預(yù)防可以發(fā)揮很好的作用。
烏骨藤,中藥名。為番荔枝科攀援灌木植物白葉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入藥。出自《貴州民間藥物》,具有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活血、止血之功效?,F(xiàn)代研究,烏骨藤還具有抗腫瘤作用,可能通過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腫瘤作用。烏骨藤毒副反應(yīng)很小。此外,有蘿藦科同名藥物,亦具有抗癌等功效。
烏骨藤對大鼠和小鼠移植性腫瘤生長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烏骨藤注射液20g(生藥)/kg靜脈注射對大鼠瓦克肉瘤(W256)抑制率為61.6%;對小鼠肉瘤(S180)、子宮頸癌(U14)、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的抑制率分別為59.74%,65.98%,43.6%,56.67%。肌內(nèi)注射對實體瘤的抑制率分別為S180 53.45%,HSC34%,EAC70.8%。連續(xù)皮下注射10d,對腹水癌的抑制率分別為EAC45.45%,網(wǎng)狀細(xì)胞肉瘤腹水型(RAS)56.06%,淋巴瘤1號(L1)52.1%,肝癌腹水型54.55%,S18048.89%。
烏骨藤抗腫瘤有效成分為生物堿,實驗研究表明其純生物堿抗腫瘤的細(xì)胞毒作用并不明顯,可能通過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腫瘤作用。烏骨藤毒副反應(yīng)很小
上述詳細(xì)了解了烏骨藤的這些作用以及功效,那么我們可以知道,它能夠有效地對抗腫瘤細(xì)胞,而且具有很好的抗癌效果,同時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這樣也可以更有助于幫助我們對抗一些不良疾病的影響和危害。
烏骨藤的藥用價值
烏骨藤是什么很多人不了解,烏骨藤的藥用價值很高,有抗癌之藥的稱號。大自然存在著很多的植物能藥用,烏骨藤是白葉瓜馥木的根。能去風(fēng)濕活血氣,止血功效,烏骨藤的藥用價值使用價值那么高,秋季即可采挖,有一種抗癌的藥片就含有烏骨藤。白葉瓜馥木全身都有利用價值,根可藥用,果實是絳紅色。
1、味微辛、澀,性溫。歸肝經(jīng)。
2、功效主治
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活血;止血。用于風(fēng)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
1).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咽喉炎。
2).乳汁不通,小便不利。
3).疔瘡腫毒。
4).近試用于食管癌,賁門癌,宮頸癌,及淋巴網(wǎng)狀細(xì)胞瘤等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克,亦可酒泡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烏骨藤的副作用
1、化學(xué)成分
根皮含白葉瓜馥木堿(fissicesine),白葉瓜馥木堿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鵝掌楸堿(liriodenine),芒籽寧(atherosperminine),芒籽寧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寧(oxocrebanine),庫夫明(kuafumine)。莖皮含離生木瓣樹胺(discretamine),巴婆堿(asimilobine),克列班寧(crebanine),N-甲基芒籽寧陽離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羥基木番荔枝堿(norannuradhapurine)。莖木含離生木瓣樹胺,克列班寧,氧代克列班寧,鵝掌楸堿,芒籽寧,N-去甲基芒籽寧(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芒籽寧陽離子,羥基木番荔枝堿。
2、孕婦禁服。
烏骨藤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配方選方:治癆傷、風(fēng)濕:烏骨藤七錢,見血飛:鐵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錢。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錢。
各家論述
⑴《貴州民間藥物》:“治癆傷,除風(fēng)濕?!?/p>
⑵《全國中草藥匯編》:“通經(jīng)活血,止血。主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山藤藤果,那么山藤藤果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實。
【原形態(tài)】山葡萄 木質(zhì)藤本,長達(dá)15m。幼枝初具細(xì)毛,后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17cm,寬3.5-18cm,先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cm,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花內(nèi)具5個退化雄蕊;雄花內(nèi)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緣。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煩熱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現(xiàn)在知道山藤藤果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山藤藤果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xué)問哦。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河烏,下面我們就來對河烏的相關(guān)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英文名】Dipper, Ouzel
【來源】藥材基源:為河烏科動物河烏的肉。
【原形態(tài)】河烏,雌雄相似。自額、頭頂、后頸至上背,以及眼先、眼后和頸側(cè)呈深灰褐色,其羽端的色澤較淺淡。上體余部以及兩翼和尾為石板褐色,背和腰的褐色較濃著。飛羽褐色,外緣沾灰。尾較短,尾羽也褐色。頦和喉、前胸白色,和腹部的濃褐色不同。下胸和腹部褐色。虹膜輝淡褐色;嘴黑或黑褐色;跗趾暗褐、石板褐甚至黑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河烏是生活地高海拔地帶而較能耐寒的鳥類,常在溪流、巖石或淺灘上搜索昆蟲,有時甚至在水底下尋找食物。飛行迅速而徑直,常貼近水面飛掠而過,起飛和停止均伴隨尖銳的叫聲。繁殖季節(jié)一般在3-4月間,在西藏地區(qū)為6-7月間。筑巢在急流邊的石隙中每窩產(chǎn)卵3-4枚。
【化學(xué)成份】肉含蛋白質(zhì)(protein),肽類(pep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類(lipid)。
【性味】辛;咸;寒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淋巴結(jié)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淋巴結(jié)炎。
【摘錄】《中華本草》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河烏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雞爪烏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雞爪烏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了解一下。
【別名】細(xì)草烏
【來源】藥材基源:為志茛科植物康定翠雀花的根。
【原形態(tài)】康定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莖高30-80cm,密被反曲貼伏的短柔毛,上部分枝?;~在開花時??菸?,莖下部葉有長柄;葉柄長5.5-17.5cm,密被反曲貼伏的短柔毛;葉片五角形或近圓形,長3.2-6.2cm,寬4.5-8.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二至三回近羽狀細(xì)裂,小裂片披針狀三角形,或披針狀線形,寬1.5-4mm,側(cè)全裂片斜扇形,2深裂至近基部,上面被短伏毛,下面被長柔毛??偁罨ㄐ蛴谢?-12朵,呈傘房狀排列;苞片線形;花梗長3-7.5cm,密被的曲短柔毛,常混生腺毛;小苞片生于花梗梗長3-7.5cm,密被反曲短柔毛,?;焐倜?;小苞片生于花梗近中部,長3-3.5mm;花兩懷,兩側(cè)對稱;萼片5,橢圓狀倒卵形或?qū)挋E圓形,長1-1.2cm,深紫藍(lán)色,外面有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距長2-2.5cm;花瓣2,藍(lán)色,無毛,先端圓形;退化雄蕊2,藍(lán)色,瓣片寬倒卵一菜,先端不裂或微凹,腹面有黃色髯毛;雄蕊多數(shù),被短毛或無毛;心皮3,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長約1.2cm。種子倒卵狀四面體形,長約1.5mm沿棱有狹翅?;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生活費拔2300-3250m的山地草坡。
【性狀】性狀鑒別,根圓錐形或長圓錐形,長1-7.5cm,直徑1-5mm。表面黑褐色,有縱紋及須根痕,有的表皮脫落,露出棕色纖維;根頭殘留纖維狀葉柄殘基及中空的莖基。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黃色。氣微,味苦。
【化學(xué)成份】康定翠雀花根含康丁翟 雀堿(tatsiensine),去乙酰多態(tài)飛燕草堿(deacetylambiguine),布氏以雀花堿(browniine),硬飛燕草次堿(delsoine)。核替生酮(hetisinone),布氏翠雀花堿(browniine),硬飛燕草次堿(delcosine),核替生酮(hetisinone),核替生(hetisine),狼毒烏頭堿(lycoctonine),洋翠雀康寧(ajaconine),康寧翠雀寧(tatsinine),翠雀它星(deltatsine),康定翠雀定(tatsidine),康定翠雀任(tatsirine),網(wǎng)果翠雀堿(dictysine),翠雀拉亭(delelat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味辛;微苦;性熱;有毒
【功能主治】溫中止痛。主腹中冷痛;勞傷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0.3-0.6g,開水送服。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雞爪烏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詳細(xì)說明,像雞爪烏這類藥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使用雞爪烏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山藤藤秧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山藤藤秧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山藤藤秧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野葡萄、山葡萄
【來源】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 黑水葡萄 Vitis amurensis Rupr.,以 根、藤、果實 入藥。秋季采根及果實,夏季采藤,曬干。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根、藤:祛風(fēng)止痛。用于外傷痛,風(fēng)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jīng)性頭痛,術(shù)后疼痛。
【用法用量】根、藤:1~3錢,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全展選編·外科》
雖然山藤藤秧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烏欖的簡介
烏欖木,高達(dá)20米,胸徑達(dá)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4-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無毛,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無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花幾無毛。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毫米。雄蕊無毛?;ūP杯狀,流蘇狀;雌花中的薄,邊緣有6個波狀淺齒。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果序長8-35厘米,有果1-4個;果具長柄,果萼近扁平,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橫切面圓形至不明顯的三角形;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xì)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核蓋厚約3毫米,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不育室適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產(chǎn)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生長于海拔1 280米以下的雜木林內(nèi)。分布于越南、老撾、柬埔寨。各地常栽培。
烏欖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主內(nèi)傷吐血;咳嗽痰血;水腫;乳癰;外傷出血。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撒。
2、臨床應(yīng)用
2.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
2.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
2.4、《嶺南采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豉,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2.5、根(烏欖根):酸、澀,平。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用于內(nèi)傷吐血,咳嗽,手足麻木,胃痛,燙傷,風(fēng)濕痛,腰腿痛。 葉(烏欖葉):澀,溫。止血。用于崩漏。 果實(烏欖仁):甘,淡。潤肺,下氣,補(bǔ)血,殺諸魚毒?!豆鹚幘帯贰?/p>
烏欖的市場信息
1、烏欖的價格
烏欖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烏欖的選購方法
核果呈卵狀長圓形,長26-32mm,徑15-17mm。表面棕褐色。果核長紡錘狀腰鼓形,長22-26mm,徑9-10.4mm。兩端銳尖,表面淺褐色,凹凸不平,具3條明顯的縱棱紋,細(xì)棱間又各具不甚明顯的粗棱。先端具3個眼點,每一眼點兩側(cè)各具一弧形細(xì)縱溝,直達(dá)種子中下部,2條細(xì)溝向相反方向彎曲。以粒大、均勻、飽滿者為佳。
3、烏欖的保存方法
烏欖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 ?
? ?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總是被一些疾病所困擾著,其中風(fēng)濕和半身不遂等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我們食用一些偏方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其中烏蛇是一種有很大要用價值的動物,用烏蛇泡酒還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功效,下面一起了解下烏蛇的功效與作用。
烏蛇的功效與作用
? ?【別名】烏蛇、烏花蛇、劍脊蛇、黑風(fēng)蛇、黃風(fēng)蛇、劍脊烏梢蛇 、南蛇
?【來源】本品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體。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或先剝?nèi)ド咂ち纛^尾,除去內(nèi)臟,盤成圓盤狀,干燥。
?【制法】
烏梢蛇肉:去頭及鱗片后,用黃酒悶透,除去皮骨,干燥。
酒(炙)烏梢蛇:取凈烏梢蛇段,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每100kg烏梢蛇 ,用黃酒20kg。
?【性狀】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shù)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qiáng)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 枚,較小,眼后鱗2 枚。脊部高聳成屋脊?fàn)?。腹部剖開邊緣向內(nèi)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xì)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痙。用于風(fēng)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fēng)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fēng),麻風(fēng)疥癬,瘰疬惡瘡。
【用法用量】 9 ~12g ?;蛘哐蟹弁谭?錢,入煎劑用3錢。也可泡酒。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備注】(1)功效與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
上面就是對烏蛇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烏蛇能起到很好的祛風(fēng)通絡(luò)和預(yù)防破傷風(fēng)的作用,我們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去選擇食用,另外在身體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進(jìn)行檢查和治療,最好不要自己盲目的使用一些偏方。
風(fēng)藤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風(fēng)藤的記載,風(fēng)藤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小葉風(fēng)繩(《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小木蓮(《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桑科植物 爬藤榕 的 根、莖 。
【原形態(tài)】爬藤榕,又名:狹葉薜荔。
【生境分布】常攀援在山間樹干上、溪邊巖石上或屋墻上。分布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風(fēng)濕。"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2~3兩。
【附方】治慢性關(guān)節(jié)痛風(fēng):爬藤榕根或藤、鉆地風(fēng)根、毛竹根各二至三兩,白牛膝、丹參各一至二兩。水煎,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分析了風(fēng)藤,知道風(fēng)藤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飯團(tuán)藤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飯團(tuán)藤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飯團(tuán)藤的記載,飯團(tuán)藤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風(fēng)沙藤、過山風(fēng)、黑老虎(《嶺南采藥錄》),十八癥(《陸川本草》),臭飯團(tuán)、過山龍?zhí)伲ā逗D现参镏尽罚箫垐F(tuán)藤、血藤、大葉鉆骨風(fēng)、雞腸風(fēng)(《廣西藥植名錄》),緋紅南五味子(江西《草藥手冊》),酒飯團(tuán)(《農(nóng)村中草藥制劑技術(shù)》)。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 冷飯團(tuán) 的 莖、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常綠攀援灌木,長3~6米。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7厘米,寬3~6~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鈍形,全緣,革質(zhì),近無毛,側(cè)脈每邊6~7條;葉柄長1~2厘米?;t色或黃色帶紅色,單性,雌雄同株,單生于葉腋;雄花花被10~16片,最外的最小,卵形,長約5毫米,最大的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2~25毫米,雄蕊14~48,2~5輪排列;雌花花被與雄花相似,雌蕊群卵形至近球形,心皮50~80,5~7輪排列。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10厘米,熟時紅色或黑紫色?;ㄆ?~7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纏繞樹上.分布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等地。
【化學(xué)成份】藤含生物堿、酚類、三萜(或甾醇)、揮發(fā)油。
【性味】《陸川本草》:"酸甘,微溫。"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腫,解毒。治跌打骨折,風(fēng)濕骨痛,瘡癤,傷口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飯團(tuán)藤以及飯團(tuán)藤的特點,可以知道飯團(tuán)藤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