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楊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黃楊子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山黃楊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Buxus sinica (Rehd.et Wils) M.Cheng 的果實。
【原形態(tài)】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樹皮灰色,栓皮成有規(guī)則的剝裂;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cè)面無毛,節(jié)間長0.5-2cm。葉對生;葉柄長1-2mm,上面被毛;葉片革質(zhì),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通常中部以上較寬,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凹口,基部圓或楔形,長1-3cm,寬0.8-2cm,葉面光滑,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側(cè)脈明顯,中脈上常密被白色短線狀鐘乳體。穗狀花序腋生,單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軸被毛;苞片闊卵形,長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nèi)萼片近圓形,長2.5-3mm,無毛,雄蕊連花藥長達4mm,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長達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柱頭粗厚,倒心形,下延達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長6-10mm,宿存花柱長2-3mm,由3心皮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時黑色,徑約1cm?;ㄆ?-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邊、林下,現(xiàn)可栽培作觀賞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暑熱;解瘡毒。主暑熱;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山黃楊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山黃楊子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黃楊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黃楊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dāng)?shù)姆谩O旅嫖覀儊砜匆幌轮兴廃S楊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黃楊腦。
【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Buxus sinica (Rehd.et Wils.)M.Cheng或雀舌黃楊Buxus bodinieri Levl.的葉。
【原形態(tài)】1.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樹皮灰色,栓皮成有規(guī)則的剝裂;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cè)面無毛,節(jié)間長0.5-2cm。葉對生;葉柄長1-2mm,上面被毛;葉片革質(zhì),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通常中部以上較寬,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凹口,基部圓或楔形,長1-3cm,寬0.8-2cm,葉面光滑,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側(cè)脈明顯,中脈上常密被白色短線狀鐘乳體。穗狀花序腋生,單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軸被毛;苞片闊卵形,長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nèi)萼片近圓形,長2.5-3mm,無毛,雄蕊連花藥長達4mm,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長達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柱頭粗厚,倒心形,下延達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長6-10mm,宿存花柱長2-3mm,由3心皮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時黑色,徑約1cm?;ㄆ?-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邊、林下,現(xiàn)可栽培作觀賞用。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枝梗,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為完整或破碎的葉片,倒卵圓形,長10-30mm,全緣,先端稍凹,基部狹楔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主脈明顯,革質(zhì)。氣微,味苦。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瘡癤腫毒;風(fēng)火牙痛;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黃楊葉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大葉黃楊的簡介
大葉黃楊(學(xué)名:Buxus megistophylla Levl.):灌木或小喬木,高0.6-2米,胸徑5厘米;小枝四棱形,光滑、無毛。葉革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以至披針形,葉面光亮,僅葉面中脈基部及葉柄被微細毛,其余均無毛?;ㄐ蛞干?花序軸長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苞片闊卵形,雄花8-10朵,雌花萼片卵狀橢圓形。蒴果近球形,長6-7毫米,宿存花柱長約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生山地、山谷、河岸或山坡林下,海拔500-1400米。產(chǎn)中國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
大葉黃楊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種子含類脂成分: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和棕櫚酸(palmitic acids)等脂肪酸;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碘脂類;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rn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7~膽甾醇(cholesterol),7豆甾醇(△7~stigmasterol),5~燕麥甾醇(△5~avenasterol),7~燕麥甾醇(△7~avenasterol)等甾醇類。
2、功效作用
2.1、性味:苦;辛;微溫。
2.2、功能主治:祛風(fēng)溫;強筋骨;活血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軟;跌打傷腫;骨折;吐血。
2.3、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
3、臨床應(yīng)用
祛風(fēng)濕,強筋骨,活血止血。主治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軟,跌打傷腫,骨折,吐血。
大葉黃楊的市場信息
1、大葉黃楊的價格
大葉黃楊的價格約6元/公斤。
2、大葉黃楊的選購方法
性狀鑒別 莖皮外表面灰褐色,較粗糙,有點狀突起的皮孔及縱向淺裂紋。內(nèi)表面淡棕色,較光滑。斷面略呈纖維性,有較密的銀白色絲狀物,拉至3mm即斷。氣微,味淡而澀。
3、大葉黃楊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黃楊寧片這種中藥方劑。
【來源】為黃楊寧經(jīng)加工制成的片。
【性狀】為白色或微黃色的片;味苦。
【炮制】取黃楊寧0.5g,加輔料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或500片,即得。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通絡(luò)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脈結(jié)代;冠心病、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mg,一日2~3次。
【規(guī)格】每片含環(huán)維黃楊星D(1)0.5mg(2)1mg
【貯藏】密封,遮光。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黃楊寧片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黃楊寧片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黃楊寧片來治療一些疾病。
我們都知道復(fù)方黃楊片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復(fù)方黃楊片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黃楊木50g,川芎37.5g,青木香37.5g,紫丹參浸膏37.5g,細辛25g,射干25g,栝樓皮12.5g,茵陳浸膏12.5g。
【制法】黃楊木、射干為細粉;青木香、細辛分別提油,然后將藥渣與余藥合并煎煮2次,取濾液濃縮收膏,再與細粉混合,制片,外包糖衣。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祛風(fēng)濕,解痙止痛。主風(fēng)濕痛,胸腹氣脹,跌打損傷。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心肌炎。
【用法用量】每服2-4片,1日3次。
【摘錄】《古今名方》引蕪湖市中藥制藥廠方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復(fù)方黃楊片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很多人對匙葉黃楊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匙葉黃楊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石黃楊、萬年青。
【來源】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雀舌黃楊的根、葉或花。
【原形態(tài)】雀舌黃楊 灌木,高3-4m。枝圓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變無毛,葉薄革質(zhì),葉柄長1-2mm;葉片通常匙形,亦有狹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數(shù)中部以上最寬,長2-4cm,寬8-18mm,先端圓或鈍,往往有淺凹口或小尖凸頭,基部狹長楔形,葉面綠色,光亮,葉背蒼灰色,中脈兩面凸出,側(cè)脈極多。頭狀花序腋生,長5-6mm,花密集,花序軸長約2.5mm;雄花約10朵,花梗長0.4mm,萼片卵圓形,長約2.5mm,不育雌蕊有柱狀柄,末端膨大;雌花外萼片長約2mm,內(nèi)萼片長約2.5mm,受粉期間子房長2mm,花柱長1.5mm,略扁,柱頭倒心形,下延達花柱1/3-1/2處。蒴果卵形,長5mm,宿存花柱直立,長3-4mm。花期2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葉多皺縮,薄革質(zhì)。完整葉通常匙形,亦有狹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數(shù)中部以上最寬,長2-4cm,寬8-18mm,先端圓或鈍,往往有淺凹口或小尖凸頭,基部狹長楔形,有時急尖。葉表面綠色,光亮,葉背蒼灰色,中脈兩面凸出,側(cè)脈極多,葉面中脈下半段大多數(shù)被微細毛。葉柄長1-2mm。質(zhì)脆。有的可見腋生頭狀花序,花序軸長約2.5mm。氣微,味苦。
【性味】苦;甘;涼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清熱解毒。主咳嗽;咳血;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匙葉黃楊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黃楊木的簡介
黃楊(學(xué)名:Buxus sinica (Rehder 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cè)面無毛。葉革質(zhì),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葉面光亮,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花序腋生,頭狀,花密集,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nèi)萼片近圓形,長2.5-3毫米,無毛,雄蕊連花藥長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雌花萼片長3毫米,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蒴果近球形?;ㄆ?月,果期5-6月。多生山谷、溪邊、林下,海拔1200-2600米。產(chǎn)中國多省區(qū),有部分屬于栽培。
黃楊木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為黃楊科植物黃楊的莖枝。木質(zhì)部主要含環(huán)常綠黃楊堿 (cycloviro-buxine) D、C,環(huán)原黃楊堿(cycloprotobuxamine)A、C.葉含黃楊胺醇堿(buxaminol)E,環(huán)朝鮮黃楊堿(cycokorea-nine)B,黃楊酮堿(buxtauine),環(huán)常綠黃楊堿D,黃楊胺堿(buxamine)E,環(huán)小葉黃楊堿(buxpiine)。莖葉含壞原黃楊酰胺(cycloprotobuxinamine),小葉黃楊堿(buxmicrophylline)A,黃楊酮堿(buxtauine)M,異東在菪素(isoscopoletin),表羽扇豆醇(epi-lupeol)。
2、功效作用
祛風(fēng)濕,理氣,止痛。治風(fēng)濕疼痛,胸腹氣脹,牙痛,疝痛,跌打損傷。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3、臨床應(yīng)用
以根、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行氣活血。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脹,牙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用法用量 15-20克,作煎劑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4、科學(xué)研究
治跌打損傷:㈠黃楊木泡酒服。(《四川中藥志》)㈡黃楊木干枝葉一兩,青石蠶(水龍骨)四至五錢,嫩竹葉、厚樸各三至四錢。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黃楊木的市場信息
1、黃楊木的價格
黃楊木的價格0.25-0.35元/克。
2、黃楊木的選購方法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有縱棱,小棱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cè)面無毛,葉片長1-3cm,寬0.8-2cm.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凹口,基部圓或急尖或楔形,葉面光亮,中脈凸出,側(cè)脈明顯,葉背中脈平坦或稍凸出,中脈上常密被短線狀鐘乳體。革質(zhì)。葉柄長1-2mm,上面被毛。氣微,味苦,無毒。
3、黃楊木的保存方法
黃楊木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xué)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大葉黃楊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zcus Thunb.的葉。
【原形態(tài)】大葉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m;葉片厚革質(zhì),倒卵形,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6cm,寬2-3cm,先端鈍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綠色,4數(shù);花盤肥大。蒴果扁球形,徑約1cm,淡紅色,具4淺溝;果梗四棱形。種子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ㄆ?-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濕潤的向陽地或庭園栽培。
【化學(xué)成份】葉含三萜類無羈萜(friedelin),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anol)和無羈萜醇(friedelanol)。又含槲皮素-3-β-D-葡萄糖-7-α-L-鼠李糖甙和山柰酚-3-β-D-葡萄糖-7-β-L-鼠李糖甙等黃酮類;葉子黃色部分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較綠色部分為多。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上文對于大葉黃楊葉的介紹,我們對于大葉黃楊葉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大葉黃楊葉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
中藥水黃楊木,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水黃楊木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烏棒子(《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遠志科植物 尾葉遠志 的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灌木,高約1米。葉互生,有短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5~9.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尾狀長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黃綠色??偁罨ㄐ虺?shù)枚呈束狀;萼片5,外輪3枚卵圓形,邊緣帶紫紅色,內(nèi)輪2枚較大,花瓣狀,黃色;花瓣3,中間1枚龍骨狀,頂端有纓;雄蕊8,花絲下部合生;子房2室。蒴果;種子2顆。
【生境分布】生于山溝、溪邊陰濕處。分布西南和華南。
【化學(xué)成份】根莖(連皮)含有黃酮甙、皂甙、酚性物質(zhì)(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香豆酮、樹脂類。其中黃酮甙可能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質(zhì)具祛痰鎮(zhèn)咳作用。
【性味】《貴州草藥》:"甘,平。"
【功能主治】①《貴州草藥》:"清熱利濕,通淋。治黃疸肝炎,血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氣管炎:采用烏棒子、大血藤、淫羊藿,三者分別做成片劑同時服用。烏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別制成,簡稱水煮片和醇浸片。水煮片每片0.1克,相當(dāng)于生藥0.33兩;醇浸片每片O.2克,相當(dāng)于生藥0.4兩。大血藤、淫羊藿片皆由浸膏制成,每片0.5克,相當(dāng)于生藥大血藤O.13兩,淫羊藿0.06兩。按不同劑型分為2組:第1組烏棒子水煮片。每日6~9片或15片,大血藤9片,淫羊藿9片;第2組烏棒子醇浸片、大血藤及淫羊藿片各9片。均以10天為一療程,或連服20~30天。據(jù)二個療程的療效觀察,第1組67例,近期控制19例,顯效12例;第2組49例,近期控制9例,顯效10例。臨床發(fā)現(xiàn),烏棒子水煮片組療效優(yōu)于醇浸片組。上述烏棒子復(fù)方具有較好的止咳、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平喘作用較差。少數(shù)患者服用上方濃煎液(1:1)后,有胃區(qū)不適,惡心,腹痛,飽脹,口麻澀,皮膚瘙癢等反應(yīng),偶有頭昏、心悸,于停藥后很快消失。片劑特別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較少。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水黃楊木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水黃楊木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說起大葉黃楊根我們都不陌生,大葉黃楊根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大葉黃楊根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大葉黃楊的根。
【原形態(tài)】大葉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m;葉片厚革質(zhì),倒卵形,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6cm,寬2-3cm,先端鈍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綠色,4數(shù);花盤肥大。蒴果扁球形,徑約1cm,淡紅色,具4淺溝;果梗四棱形。種子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濕潤的向陽地或庭園栽培。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性強,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培為宜。
【化學(xué)成份】根皮中含冬青衛(wèi)矛堿(euojaponine)A、C、D、F、G、I、J、K、L、M,果實中含冬青衛(wèi)矛倍半萜酯(ejap)2、3、4、5、6、7、10、12、13、14。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fēng)濕。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大葉黃楊根,我們知道大葉黃楊根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葉黃楊根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yán)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