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梅花根皮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别B(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梅花根皮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山梅花根皮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山梅花根皮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梅花根皮的功效等。
【別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 絹毛山梅花 的 根皮 。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1.5~4米。樹皮黃褐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無毛,紅褐色。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披針狀卵形,長5~11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疏生白色平貼硬毛或無毛,下面葉脈上被白色硬毛,脈腋間并簇生須毛,葉脈自基部5出,主脈基部及葉柄常呈紅色或青紫色。總狀花序生于側(cè)杖頂端,長5~12厘米,花5~11朵;花徑2.5~3厘米;萼筒杯狀,頂端4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尖;萼筒與花梗表面均密生白色短硬毛;花瓣4,闊橢圓形或?qū)捖研?,純白色;雄蕊多?shù),外輪雄蕊長于內(nèi)輪;花柱4,近上半部分開,子房下位,4室。蒴果倒卵形,4裂;種子多數(shù)。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溪谷兩旁或山坡林緣灌叢中。分布浙江、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功能主治】治瘧疾,頭痛,挫傷,腰脅痛,胃氣疼。
【附方】①治瘧疾、挫傷、腰脅疼痛、胃痛:山梅花根皮八錢。同狗肉燉熱,調(diào)白糖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上述這些都是關于山梅花根皮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Ys630.com相關知識
堇葉山梅花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堇葉山梅花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堇葉山梅花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英文名】Thinleaf Mockorange
【別名】細葉山梅花、薄葉山梅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堇葉山梅花的根。
【原形態(tài)】堇葉山梅花 落葉灌木,高約2m。枝具白色髓心與緊貼或條裂的樹皮,樹皮栗褐色或帶灰褐色,剝裂,小枝無毛或近無毛。葉對生,質(zhì)?。喝~柄長約5m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8(-12)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疏生小齒,被毛,下面脈上被疏已?;ㄐ蚩偁睿ㄎ⒎枷悖ǔ?朵,稀3或7朵;花梗有短柔毛;萼片4,有疏毛;花瓣4,白色,有時基部帶紫色;雄蕊多數(shù),與花柱近等長;花柱中上部分離。蒴果,成熟時4裂。種子小,多數(shù)?;ㄆ?-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針闊葉混交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稍扭曲,有側(cè)根,長短不一,直徑3-5cm。表面淺灰色,有須根痕。外皮易脫落,脫落處露出黃色木部。質(zhì)較韌,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氣微,味苦、微辛。
【化學成份】葉和未成熟果實含黃酮。
【藥理作用】《新華本草綱要》:根:用于痔瘡?;ǎ河米魃窠?jīng)系統(tǒng)方面的強壯劑、利尿劑。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痔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中藥堇葉山梅花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對堇葉山梅花使用的時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學的食用。
山麻根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山麻根吧。
【別名】龜葉麻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懸鈴木葉苧麻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90cm。莖直立,數(shù)莖叢生,不分枝,有4鈍棱,通常帶紅色,上部疏生短伏毛。葉對生;葉柄長1-8cm;葉片草質(zhì),卵形或?qū)捖研?,長3.5-13cm,寬3-12cm,先端有3或5驟尖或3淺裂,有時在上部葉長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生粗牙齒,上面疏生短毛,下面近無毛;基生脈3條。雌雄同株或異株;花序穗狀,腋生,細長;雄花序在同株時生在較下部的葉腋,雄花被片4-5,淡黃白色,雄蕊4-5;雌花序在同株時生上部中葉腋,雌花小,花被管狀,淡紅色,花柱線形,長達2mm,宿存。瘦果倒卵形,長約lmm,上部有細柔毛?;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或溝邊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略彎曲,直徑1-2cm。表面暗赤色,有較多的點狀突起及須根痕,質(zhì)硬,斷面棕白色,有較細密的放射狀紋理。水浸略有粘性。氣微,味微辛、微苦、澀。
【化學成份】懸鈴木葉苧麻根中含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19α-羥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還含有花生酸(arachidicacid)及山萮酸(behenic acid)等具16~22個碳原子的長鏈飽和脂肪酸,一種羥基脂肪酸酯和兩種不飽和脂肪醇。
【性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胎漏下血;痔瘡腫痛;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山麻根的詳細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山麻根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山菠蘿根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山菠蘿根的相關。
【別名】山芋頭(《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蕎麥葉大百合 的 鱗莖 。夏、秋采挖鱗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高大草本,高約1米以上。具鱗莖。莖直立不分枝,圓柱形,中空。根出葉大型,長橢圓狀心形,長約60厘米,寬約28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花莖粗壯高大,穗狀花序,花大,白色。大蒴果,倒梨形,有種子極多數(shù),膜質(zhì)翅。
【生境分布】生于山林、坡地草叢中。分布西南地區(qū)。
【性味】《云南中草藥》:"淡,平。"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藥》:"清熱止咳。治肺結(jié)核咯血,小兒高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
【摘錄】《*辭典》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山菠蘿根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說起山胡椒根,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山胡椒根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牛筋條根、雷公高(《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樟科植物 牛筋樹 的 根 。9~10月,挖取根部,洗凈,曬干。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散瘀血,通絡脈。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脘腹冷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附方】①治風濕麻痹:山胡椒根一至二兩,豬腳(七寸)一只,黃酒四兩,酌加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經(jīng)過上文對于山胡椒根的介紹,我們對于山胡椒根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山胡椒根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山蘇子根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山蘇子根的使用方法也比較廣泛,在選擇時也可以放心進行,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丁黃草、大丁草、蘇木賬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大葉糙蘇的根。
【原形態(tài)】大葉糙蘇,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四棱形,疏生向下的短硬毛?;~闊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邊緣鋸齒狀或牙齒狀;莖生葉對生;與基生葉同形;葉柄長7-9cm;葉片長9-15cm;寬8-10cm,上部的莖生葉較小,葉柄長2-3cm;葉片上面均被疏短硬毛,下面具中枝較長的星狀柔毛;苞葉近無柄。輪傘花序多花;苞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9-10mm,邊緣被具節(jié)緣毛;花萼管狀,長8-10mm,外面脈上具節(jié)剛毛,具5齒,具極短的小刺尖;花冠粉紅色,長約2cm,唇形,冠筒外面上部具白色疏柔毛,內(nèi)面具毛環(huán),上唇外面具節(jié)綿毛和中枝特長的星狀絨毛,邊緣具小齒,下唇外面被柔毛,3裂,中裂片較大,闊卵形,側(cè)裂片較小,卵形;雄蕊4,二強,前對較長,后對基部齒短距狀附屬物,花絲上部具長毛,花藥2室;雌蕊子房2,合生,花柱單一,柱頭2裂。小堅果卵狀三棱形,先端被短毛?;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或河岸。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瘡癤;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L:煎湯,10-2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山蘇子根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山蘇子根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山蘇子根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缴綖蹊旮纳碛埃敲瓷綖蹊旮鶓撊绾问秤媚?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山烏桕 的 根 。秋后采。
【原形態(tài)】山烏桕,又名:紅烏桕。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性味】《陸川本草》:"苦,寒,有微毒。"
【功能主治】利水通便,去瘀消腫。治大便秘結(jié),白濁,跌打損傷,蛇咬傷,痔瘡,皮膚濕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鮮者1~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附方】①治大便秘結(jié):山烏桕根一兩。用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山烏桕根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山烏桕根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山白果根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山白果根能正確科學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水梨子、水冬瓜、水梨
【來源】藥材基源:為珙桐科植物珙酮或光葉珙桐的根。
【原形態(tài)】喬木,高15-20m。樹皮深灰褐色,呈不規(guī)則薄片脫落。葉互生;葉柄長4-5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長9-15cm,寬7-12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幼時上面生長柔毛,下面密生淡黃色粗毛?;s性,由多數(shù)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花序下有兩片白色大苞片,苞片長圓形或卵形,長7-15cm,寬3-5cm;雄花有雄蕊1-7;兩性花的子房下位,6-10室,先端有退化花被和雄蕊,花柱常有6-10分枝。核果長卵形,長3-4cm,紫綠以,有黃以斑點;種子3-5。花期5-7月,果期9月。本變種同原種的區(qū)別在于:葉下面無毛,或嫩葉脈上被稀疏短柔毛及粗毛,有時下面被白粉霜。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2200m的混交林中。常與珙酮混生。
【栽培】生物學特性 為中等喜光光樹種,喜涼爽氣候。幼苗生長緩慢,喜陰濕,成年樹趨于喜光。適宜在疏松肥沃,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種植,在干燥多風,日光直射之處生長不良。
【化學成份】桐桐中含新齊墩果-3(5),12-二烯[nanleana-3(5),12-diene]。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止瀉。主多種出血;泄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為我們分析了山白果根的一些功效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適量食用山白果根,對身體機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山稗子根,那么山稗子根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漿果苔草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漿果苔草,多處生禿凈草本,高60-150cm。根莖橫走,粗壯,叢生,莖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紅色、纖維狀分裂的葉鞘。葉稈生;葉片線形,革抽,長于稈,長30-50cm ,pa 8-12mm,先端長尖,葉鞘禿凈。圓錐花序復出,長5-30cm;側(cè)生枝圓錐花序長5-6cm;苞片葉狀,褐色,長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極多數(shù),雄雌順序,圓柱形,長1.5-6cm;雌花鱗片長圓卵形,長約3mm,褐紅色,具狹的白色膜質(zhì)邊緣,先端鈍,具芒尖,脈1-3。果囊倒卵形,稍長于鱗片,腫脹,漿果狀,血紅色,脈多數(shù),先端爭縮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齒。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棕紅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內(nèi)?;ā⒐?-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性味】味苦;澀;性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由以上對山稗子根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山稗子根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