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歸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安中歸氣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中歸氣湯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當歸、羌活、獨活、厚樸、半夏曲、麥芽、蒼術、陳皮、米殼、甘草、續(xù)斷、桔梗、茴香、川芎、南星、檳榔、芍藥、熟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元陽虛憊,一切遠近氣疾,上攻頭目及喘息,虛浮腫滿,下注腿腰腹膝浮滿,氣噎心驚,十種水氣,五種瘧疾,三十六種風,二十四般氣,咳嗽嘔逆,遠近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九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安中歸氣湯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安中歸氣湯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安中歸氣湯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擴展閱讀
這個安中歸氣湯中藥方劑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治療方法,對于這個治療上攻頭目及喘息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中歸氣湯中藥方劑的相關知識,趕緊來看看吧!
【處方】
當歸、羌活、獨活、厚樸、半夏曲、麥芽、蒼術、陳皮、米殼、甘草、續(xù)斷、桔梗、茴香、川芎、南星、檳榔、芍藥、熟地黃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元陽虛憊,一切遠近氣疾,上攻頭目及喘息,虛浮腫滿,下注腿腰腹膝浮滿,氣噎心驚,十種水氣,五種瘧疾,三十六種風,二十四般氣,咳嗽嘔逆,遠近泄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春,加阿膠;夏,加甘草;秋,加官桂;冬,加干姜;咳嗽,加杏仁、阿膠。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九。
檢查
1.體檢
緩解期可無異常體征。發(fā)作期胸廓膨隆,叩診呈過清音,多數有廣泛的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延長。嚴重哮喘發(fā)作時常有呼吸費力、大汗淋漓、發(fā)紺、胸腹反常運動、心率增快、奇脈等體征。
2.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血液常規(guī)檢查
發(fā)作時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但多數不明顯,如并發(fā)感染可有白細胞數增高,分類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痰液檢查
涂片在顯微鏡下可見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可見嗜酸性粒細胞退化形成的尖棱結晶,黏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Laennec珠)。如合并呼吸道細菌感染,痰涂片革蘭染色、細胞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有助于病原菌診斷及指導治療。
(3)肺功能檢查
緩解期肺通氣功能多數在正常范圍。在哮喘發(fā)作時,由于呼氣流速受限,表現(xiàn)為第一秒用力呼氣量,一秒率、最大呼氣中期流速、呼出50%與75%肺活量時的最大呼氣流量以及呼氣峰值流量均減少。可有用力肺活量減少、殘氣量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總量增加,殘氣占肺總量百分比增高。經過治療后可逐漸恢復。
(4)血氣分析
哮喘嚴重發(fā)作時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由于過度通氣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現(xiàn)呼吸性堿中毒。如重癥哮喘,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氣道阻塞嚴重,可有缺氧及CO2潴留,paCO2上升,表現(xiàn)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顯,可合并代謝性酸中毒。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中歸氣湯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安中調氣丸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安中調氣丸。
【處方】廣皮60克 半夏(姜制)30克 白茯神30克 白術(土炒)60克 枳實(麩炒)30克 蘇子(炒)18克 川芎15克 當歸(酒洗)15克 白芍藥(鹽、酒洗,炒)24克 木香3克 甘草(炙)9克 香附90克 (長流水浸三日,洗凈,炒黃色)神曲(炒)30克 黃連(姜汁浸,曬干,豬膽汁拌炒)30克 白豆蔻15克 蘿卜子(炒)15克
【制法】上為細末,竹瀝、姜汁打神曲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翻胃痰膈。
【用法用量】每服80丸,不拘時,白湯或清米湯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五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安中調氣丸的一些小常識,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生活中運用起來,也不要忘了分享給朋友哦。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安中湯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安中湯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黃芩1兩,當歸2兩,芎?2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3兩,芍藥3兩,生姜6兩,麥門冬1升,五味子5合,大棗35枚,大麻仁5合。
【功能主治】婦人曾傷五月胎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清酒5升,煮取3升半,分4服,每日白天3次夜間1次,7日復服1劑。
【注意】忌菘菜、海藻、蕪荑。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前調中湯預調曾傷四月之胎,此安中湯預安曾傷五月之胎。夫調之與安,大費斟酌,調則有平治之權,安則無g削之理。彼以脾有蘊積,故宜枳實、厚樸以清之,此以素虧津液,又須生脈四物以濡之;用麻仁者,必妊娠素有脾約之故,然麻仁在此方與麻仁丸中不同,設非脾約,似可勿用。若中有宿滯,雖當五月,調中何妨,倘素稟虧弱,縱在四月,安中竟與勿疑,規(guī)矩不出方圓之外也。
【摘錄】《千金》卷二
【處方】草果仁1兩1分,陳皮(去白)1兩1分,川姜(炮)1兩1分,良姜1兩1分,益智仁1兩1分,蓬莪術(炮)1兩1分,京三棱(炮)1兩1分,甘草(炙)1兩1分,神曲(炒)3分,麥糵(炒)3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一切疾。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入鹽湯點服。
【摘錄】《百一》卷二
【處方】白茯苓3錢,廣陳皮1錢(米炒),豬苓2錢,飛滑石3錢,香豉2錢(炒),干石斛3錢,川連6分(吳茱萸2分炒),黑梔皮2錢(姜汁炒),西瓜翠衣5錢,淡竹葉5錢,枇杷葉5片(去毛)。
【功能主治】霍亂轉關后,手足冷,惡熱渴飲,嘔瀉不止者。
【用法用量】地漿水煎服。
【摘錄】《感證輯要》卷四
【處方】白術3錢,當歸2錢,黨參2錢,炙甘草1錢,陳皮1錢,砂仁1錢,麥芽1錢,生姜7片,大棗5枚。
【功能主治】產后泄瀉。
【摘錄】《產孕集》卷下
通過上面對安中湯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安中湯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安中湯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說到理中安蛔湯,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人參中、白術中、干姜上、茯苓中、烏梅3個,花椒。
【制法】加生姜,水煎服。如合丸藥,用烏梅浸爛蒸熟,搗如泥,入前末藥再搗如泥。
【功能主治】溫扶脾土,去蟲。主蛔厥,手足冷而吐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準繩·傷寒》引作“理中安蛔散”。本方煉蜜為丸,名“理中安蛔丸”(見《醫(yī)方集解》)?!痘卮骸繁痉接昧浚喝藚⑵叻?,白術、茯苓等各一錢,烏梅一個,花椒一分,干姜五分。
【各家論述】1.《傷寒全生集》:治蛔不可用甘草甜物,蓋蛔得甘則動于上,得酸則靜,見苦則安,得辛辣則頭伏于下也。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理中安蛔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安蛔理中湯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安蛔理中湯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參、術、烏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
【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說約》卷四
【處方】人參1錢半,白術1錢半,干姜1錢半,茯苓1錢半,烏梅3個。
【功能主治】蛔厥。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四
【處方】花椒3分,干姜1錢,白術1錢,人參1錢,附子(炮)1錢,炙草1錢,丁香2分,1方有烏梅,砂仁(炒半),無丁香。
【功能主治】小兒吐蛔,蟲死不能動者,脾敗不能養(yǎng)蟲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九
以上就是本文對安蛔理中湯的一些介紹,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積累這方面的信息,一定會對周圍的人有所幫助的。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安中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安中散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兩。牡蠣(煅)四兩,甘草(炒)十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遠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于內,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惡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婦人淡醋湯調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安中湯
【處方】熟地黃2兩半,巴戟天2兩半(去心),龍骨2兩半,遠志3兩(去心,炒),茯苓3兩,天雄3兩(炮,去皮臍),五味子3兩,山藥3兩半,蓯蓉4兩(酒浸),續(xù)斷4兩,蛇床子4兩半(略炒),菟絲子(酒浸)4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醉飽心虛而合陰陽,累于心脾腎三經,而致三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腹不安食,隨即洞下,小便赤濁,精泄不禁,腳脛酸疼,小腹脹滿。
【用法用量】安中湯(《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摘錄】《三因》卷八
【處方】小麥(炒黃)4兩,干姜(銼,炒)1兩,甘草半兩(炙),陳曲(炒)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除邪熱,和胃進食。主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大棗煎湯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玄胡索5兩(去皮),良姜5兩(炒),干姜5兩(炮),茴香5兩(炒),肉桂5兩,牡蠣(煅)4兩,甘草(炒)10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主遠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于內,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惡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及婦人血氣刺痛,小腹連腰攻疰重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熱酒調下;婦人淡醋湯調服;如不飲酒,用鹽湯點下;并不拘時候。
【注意】實熱者忌服。
【摘錄】《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以上就是關于安中散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安中散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