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和氣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安胎和氣飲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安胎和氣飲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芩、熟地、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甘草、砂仁、陳皮、蘇葉、煨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和胎氣。主
【用法用量】同煎。懷胎5-6個月可服數劑。
【摘錄】《一盤珠》卷六
【處方】白芍、木香、益智仁、砂仁、香附、紫蘇、甘草。
【功能主治】妊娠頭暈惡心,不喜飲食,六脈浮緊。
【用法用量】加蔥,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三
【處方】陳皮、蒼術、厚樸、甘草、桔梗、枳殼、香附、木香、當歸、熟地、白術、黃芩。www.cndadi.net
【功能主治】胎感寒氣,飲食少進,乏力寒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砂仁5粒,水煎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別名】安胎和氣散
【處方】桔梗2錢,藿香2錢,陳皮2錢,蒼術2錢,砂仁2錢,黃芩2錢,益智仁2錢,舊枳殼3錢,厚樸1錢,甘草1錢,蘇葉1錢,小茴香(炒)1錢5分。
【功能主治】安胎和氣。主胎前2-3個月,因挑磚、換石、移床、鋪席傷觸胎氣,以致不安,頭暈眼花,惡心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安胎和氣散(《胎產新書》)。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當歸、白芍、生地、川芎、條芩、白術、砂仁。
【功能主治】孕婦受傷。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錄】《傷科補要》卷三
【處方】歸身1錢,白芍1錢,白術1錢半,黃芩1錢半,蘇葉1錢半,炙草5分,砂仁5分。
【功能主治】跌撲觸動,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為引,水煎,食前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別名】達生散
【處方】白術、陳皮、白芍、木香。
【功能主治】腎間虛熱而致子淋,甚者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達生散(《女科切要》卷三)。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安胎和氣飲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安胎和氣飲。
相關閱讀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整,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調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和氣飲這種方劑。
【處方】當歸6分,川芎6分,白芍6分,人參6分,蘇梗6分,陳皮6分,腹皮6分,甘草3分,木香2分。
【功能主治】妊娠心胃脹滿。
【用法用量】《胎產心法》本方用法: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四
【別名】和氣散
【處方】厚樸5錢,香附5錢,白術4錢,枳殼4錢,黃芩4錢,小茴香3錢,陳皮3錢,藿香3錢,甘草3錢,玄胡索3錢,砂仁2錢,草果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氣不和,飲食少進,肚腹膨脹,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和氣散(《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蒼術1兩4錢,桔梗1兩2錢,枳殼(去瓤,麩炒)6錢,橘紅6錢,白芍藥3錢,白芷3錢,川芎3錢,當歸3錢,赤茯苓3錢,桂(去粗皮)3錢,半夏(湯洗7次)3錢,甘草(炙)3錢,厚樸(去粗皮,姜制)4錢,干姜4錢,吳茱萸(炒)半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腹痛,腸鳴,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通口服。二滓并煎。
【摘錄】《續(xù)易簡》卷二
【處方】干姜1分,葛根2錢,升麻2錢,熟大黃1錢半,枳殼1錢半,桔梗1錢,蒼術1錢,白芍7分,甘草8分,當歸4分,半夏4分,白芷4分,茯苓4分,小茴5分,川椒15粒。
【功能主治】腎氣上逆,先脊痛,繼及背與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引作“和氣湯”。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處方】蒼術、葛根、桔梗、當歸、茯苓、白芷、枳殼、甘草、陳皮、白芍。
【功能主治】通氣。調經。主因跌撲閃挫,頓挫氣血,凝滯作痛。經前腹痛。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三十
【處方】白術(土炒)1錢5分,鹽橘紅1錢,鹽香附2錢(研),茯苓8分,炒白芍1錢,酒芩1錢,川芎5分,炙草5分,酒歸身1錢6分。
【功能主治】妊娠4月,倦臥不安,或口舌頭痛,腳弱及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雞鳴錄》
【處方】蒼術、紫蘇、防風、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樸(姜炒)、炙甘草。
【功能主治】溫散。主小兒斷臍失護,風冷乘入,傳于大腸,遂成臍寒瀉,糞色青白,腹痛腸鳴。
【用法用量】加生姜、燈心,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二
【別名】束胎和氣飲、束胎飲
【處方】白術1錢半,黃芩1錢半,大腹皮1錢,枳殼(炒)1錢,蘇葉莖5分,砂仁(炒)5分,炙草3分。
【功能主治】子滿。妊娠7-8月,其婦奉養(yǎng)本厚,安居太過,胎元肥壯,溫熱內盛,腹大如鼓,腹?jié)M下墜,逼迫子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束胎和氣飲(原書同卷)、束胎飲(《萬氏女科》卷二)。
【臨床應用】子滿:徐大和之妻,娠八月,得子滿病,腹?jié)M,胎墜下迫,玉門大張,胞形外露,但伸臥不能坐,勢危,脈兩手俱大堅搏手。密齋診之曰:乃雙胎也。胎肥氣弱,不能束約,故下墜耳。用本方加人參一錢、升麻(炒)三分,服三劑,胎復上而安。后生一男一女。
【摘錄】《廣嗣紀要》卷九引李東垣方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在大家知道和氣飲了吧。和氣飲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安胎飲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安胎飲應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灑.蒸.焙)、當歸(去蘆.洗.酒浸)、川芎、白術、半夏(湯洗七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蓍(去苗)、白芍藥,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個月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如或惡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與之,必愈。
【注意】按妊娠禁忌,勿食雞、鴨子、鯉魚膾、兔、犬、鱸、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備注】按《胎教論》云:令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聽人講論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聽非言,目不視惡事,心不起邪念,能令生子龐厚福壽,忠孝仁義,聰明無疾。斯乃圣人所留教論,故隨方狀以書。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地榆 甘草(炙微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灑蒸,焙)當歸(去蘆,洗,酒浸)川芎 白術 半夏(湯洗七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耆(去苗)白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疲勞,惡聞食氣,喜食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注意】服藥期間,勿食雞鴨蛋、鯉魚膾、兔、犬、驢、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處方】艾葉、川斷、杜仲、香附、牡蠣、黃芩、地榆、黃耆、川芎、當歸、白芍、熟地、人參、茯神、白術。
【功能主治】血崩。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是方四物加杜、斷以大補陰血,四君去草,加耆、附以大補元氣,牡蠣以固脫,地榆以涼血。但血來勢必迅雷不及掩耳,用藥如大將登壇不假卒伍小勇。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紫蘇1錢,當歸身1錢,白術(炒)1錢,條黃芩(略炒)1錢,川芎8分,陳皮5分,香附6分,白芍藥7分(微炒),甘草5分,大腹皮6分,砂仁(炒)6分。
【功能主治】婦人胎不安,氣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九
【處方】白術1錢,人參半錢,當歸1錢,白芍藥1錢,熟地黃1錢,川芎5分,陳皮5分,甘草3分,縮砂2分,紫蘇3分,條芩5分。
【功能主治】孕成之后,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甘美及孕婦痘已出現。
【用法用量】《婦科玉尺》有香附,無熟地黃。《幼幼集成》有紅棗三枚,無條芩。
【摘錄】《丹溪治法心要》卷七
【處方】當歸1錢,川芎6分,益母草1錢,砂仁8分,續(xù)斷1錢,寄生1錢,陳皮8分,條芩1錢,白術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自初孕至達月服之百病皆除。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正印》卷下
【處方】當歸半兩(銼)、蔥白1分(細切)。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先以水3盞,煎至2盞,入好酒1盞,更煎數沸,去滓,分作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生地5錢,蘇梗3錢,白術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歸2錢,山梔1錢半,木香1錢,香附1錢半(酒炒),茯苓1錢半,杜仲1錢半(酒炒)。
【功能主治】懷孕九月,脈洪滑疾,兩關弦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陽久踞,胎壅,脾弱挾熱而血氣不調,故腰腹疼痛而脹滿不已焉,宜健中清熱以養(yǎng)之。生地涼血熱以養(yǎng)胎,蘇梗順服氣以安胎,白術健脾壯氣,當歸養(yǎng)血和血,山梔降火涼血,條芩清熱安胎,香附調氣解郁以除痛,木香開胃醒脾以除滿,茯苓清肺氣以行治節(jié),杜仲壯腎氣以強腰府。水煎溫服,使脾土健而血氣和,胎熱降而胎氣順,其疼痛脹滿無有不退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陳皮1錢,白術1錢,當歸1錢,生地1錢,砂仁1錢,香附1錢,白芍1錢2分,黃芩1錢2分,川芎1錢2分。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不安及胎痛。
【用法用量】加黑棗2枚,水煎,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五
【處方】加減固胎飲子加茯苓、桑寄生。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奔上沖心。
【摘錄】《宋氏女科》
【處方】陳皮、茯苓、藿香、砂仁、當歸、紫蘇、甘草、白術、黃芩、大腹皮。
【功能主治】胎前諸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處方】人參1錢(虛者信用),當歸2錢,熟地3錢,條芩1錢,川芎7分,白術2錢,陳皮4分,紫蘇4分,甘草4分,元棗2枚。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胎動不安,蓋因子宮久虛,氣血兩弱,不能攝元養(yǎng)胎致令不安欲墮。
【用法用量】《梅氏驗方新編》本方用法:“水煎服”。
【摘錄】《胎產秘書》卷上
【處方】當歸2錢,黃芩2錢,白芍藥2錢,川芎2錢,白術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或疼,或見惡露,或不疼,或不見惡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日2次。
【摘錄】《杏苑》卷八
【處方】白術、茯苓、地榆、甘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艾葉、黃耆、阿膠。
【功能主治】懷胎三四月至九個月,嘔吐痰水,心中憒悶,頭重目眩,惡聞食氣,或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胎產輯萃》本方用法:各等分,每服3錢,加生姜4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
【處方】人參8分,當歸8分,黃芩8分,大腹皮8分,川芎8分,芍藥8分,香附子1兩,紫蘇1兩,砂仁5分,陳皮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出痘。
【用法用量】《種痘新書》有茯苓,無砂仁,用法:加燈心,糯米煎服。
【摘錄】《醫(yī)統》卷九十一
【處方】當歸1錢,熟地1錢,茯苓1錢,半夏1錢,黃芩1錢,川芎1錢,白芍1錢,阿膠1錢,甘草3分(炙)。
【功能主治】懷胎七月,胎母不能勝其動靜。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白術1錢,條芩1錢,陳皮(去白)8分,真阿膠(炒珠)1錢,桑寄生(真者)1錢,甘草4分,蘄艾5分,當歸頭6分,陳枳殼5分,砂仁(炒)6分,川獨活5分,白芍藥(酒炒)1錢2分。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胎漏。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棗1枚,糯米百余粒,水煎,空心服。
【摘錄】《醫(yī)便》卷四
【處方】白術1錢5分,陳皮4分(去白),甘草4分,人參1錢,川芎8分,當歸2錢,生地1錢5分,柴胡4分,半夏6分(姜制),升麻4分。
【功能主治】孕婦脾胃氣虛,胎壓尿胞而臍腹作脹,或小便淋閉。
【用法用量】加生姜為引,空心屢服。鹽湯探吐,則氣升尿下行。
【摘錄】《胎產指南》卷一
【處方】白術1錢,當歸1錢,紫蘇1錢,條芩1錢,川芎8分,白芍7分,砂仁6分(炒),香附(炒)6分,人參5分,陳皮5分,炙甘草3分,苧根2錢。
【功能主治】安胎。
【摘錄】《慈幼新書》卷首
【處方】香附子1兩(去毛,炒)。
【制法】上為未。
【功能主治】漏胎腹痛。
【用法用量】《衛(wèi)生易簡方》本方用法:每服三錢。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仙傳濟陰方》
【處方】人參2錢,當歸、白術、熟地(同),川芎8分,甘草4分,紫蘇、陳皮(同),條芩1錢。
【功能主治】孕婦服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美;及孕婦屢產,生子無氣,或生而不壽,或妊而數墮者。
【用法用量】加大棗,水煎服。
【摘錄】《胎產要訣》卷上
【處方】茯苓、當歸、川芎、芍藥、地黃、甘草、白術、阿膠、地骨皮、黃芩。
【功能主治】保全胎產及其期。主三月妊娠惡阻,常憎飲食,胎動不安,時下血,心神倦怠,欲扶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虺后方》
【處方】四君合四物加陳皮、紫蘇、葛根、前胡、大腹皮、砂仁、竹茹、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清痰,溫胃,安胎。主妊娠胃氣不調,風冷乘虛,水飲停結積聚,妨食嘔逆,甚則傷胎,自受妊三月至九月皆患而不愈者。
【注意】腹皮寬膨之脹,其性太厲,惟氣盛痰多,體肥發(fā)喘者酌用之。
【各家論述】是方四君以壯脾土,四物養(yǎng)血安胎,陳、砂順氣除逆,竹茹、蘇、前化痰,棗、姜生津和胃,葛根為使引入陽明。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當歸身1錢,川芎5分,白芍1錢,熟地1錢,生地1錢,白術2錢,砂仁1錢,陳皮5分,蘇梗5分,杜仲2錢,續(xù)斷8分,阿膠1錢,條芩1錢半。
【功能主治】血虛有火,曾三個月墮胎。
【用法用量】預防五月、七月,為丸;亦可棗肉為丸。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四
【處方】土地5錢,蘇梗3錢,白術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歸2錢,山梔1錢半,木香1錢,香附1錢半(酒炒),茯苓1錢半,杜仲1錢半(酒炒)。
【功能主治】懷孕九月,脈洪滑疾,兩關弦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陽久踞,胎壅,脾弱挾熱而血氣不調,故腰腹疼痛而脹滿不已焉,宜健中清熱以養(yǎng)之。生地涼血熱以養(yǎng)胎,蘇梗順胎氣以安胎,白術健脾壯氣,當歸養(yǎng)血和血,山梔降火涼血,條芩清熱安胎,香附調氣解郁以除痛,木香開胃醒脾以除滿,茯苓清肺氣以行治節(jié),杜仲壯腎氣以強腰府。水煎溫服,使脾土健而血氣和,胎熱降而胎氣順,其疼痛脹滿無有不退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四物湯加熟艾1錢,阿膠1錢5分,茯苓1錢。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
【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七
【別名】安胎散
【處方】川芎1兩半,枳殼(切,麩炒去瓤)1兩半,熟地黃3兩,糯米2合。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寒腹痛,或胎熱多驚,舉重腰痛,腹?jié)M,胞急,卒有所下,或頓仆,閃肭,飲食毒物,或感時疾,寒熱往來,致傷胎臟。
【用法用量】安胎散(《醫(yī)學正傳》卷七引《良方》)。
【摘錄】《三因》卷十七
【處方】澤蘭葉5錢,黃芩3錢(炒),遼沙參6錢,白芍2錢(炒),砂仁1錢(炒),骨皮1錢半,麥冬1錢半(去心),生草1錢。
【功能主治】婦人血熱,懷胎數月后,動而不安,或向上頂。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揣摩有得集》
【別名】安胎萬全飲
【處方】條芩1錢,白術1錢,人參1錢,歸身1錢,生地1錢,陳皮1錢,白芍1錢,炙草5分,砂仁(連殼炒,捶碎)5分。
【功能主治】脾胃素弱,胎失滋養(yǎng)而常墮者。
【用法用量】安胎萬全飲(《胎產心法》卷上)。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處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酒蒸,焙)、當歸(去蘆洗,酒浸)、川芎、白術、半夏(湯洗7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耆(去苗)、白芍藥各等分(一方無半夏、地榆,有人參、桑寄生;一方無白術、黃耆、半夏、地榆,有艾葉,并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個月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如或惡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與之必愈。按妊娠禁忌,勿食雞鴨子、鯉魚膾、兔、犬、驢、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摘錄】《局方》卷九(寶慶新增方)
【處方】芎?1兩,阿膠1兩(炙燥),艾葉1兩,當歸1兩(切,焙),人參1兩,甘草1兩(炙,銼),白茯苓1兩(去黑皮),黃耆1兩(銼),麥門冬(去心,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不安,腹痛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四物湯、加砂仁、陳皮、白茯、阿膠。
【功能主治】受胎不安,非時轉動,無故下血,腰腹痛,肢倦力乏。
【用法用量】加蔥5莖,水煎,食前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大腹皮(酒洗)、人參、陳皮、白茯、白芍、紫蘇、砂仁、香附、甘草。
【功能主治】安胎。主
【用法用量】加糯米,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當歸、白芍、川芎、熟地、地榆、艾葉、黃芩、阿膠、白術、黃耆(一方加白茯苓)。
【功能主治】胎前內傷,凝血作痛。
【用法用量】加砂仁、蘇梗、生姜,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當歸1錢,芎等1錢,白芍藥1錢(酒炒),大熟地1錢(9制),茯苓1錢,阿膠1錢,甘草3分(炙),艾葉3分,白術2錢。
【功能主治】孕婦胎動不安,腰痛發(fā)熱,不食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五
【處方】熟地、當歸、茯苓、甘草、川芎、白術、半夏、阿膠、地榆、白芍。
【功能主治】孕婦臨產之月,胞水未破,而血先下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
【處方】綿耆3-4錢(炙),生地炭3錢,歸身炭2錢,茯苓3錢,澤瀉2錢,升麻(炒)5分,銀花3錢,條岑(酒炒)1錢5分,川連(酒炒)8分,廣木香5分,范制面2錢。
【功能主治】淡滲利濕,清熱安胎。主妊婦患痢,名子痢。腰痛氣滯,里急后重,少腹(??)痛。
【用法用量】加荷葉1角,水煎服。
【注意】口渴者,切忌生冷水果。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處方】生地3錢,歸身1錢5分,麥冬(去心)1錢5分,白芍2錢(酒炒),真阿膠1錢,杜仲(鹽水炒)1錢,續(xù)斷(鹽水炒)1錢,條芩(焙)1錢,枳殼1錢(炒),炒砂仁末3分。
【功能主治】子嗽。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錄】《沈氏經驗方》
【處方】當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橘紅1錢,香附1錢,條芩1錢,腹皮1錢。
【功能主治】和血消脹,安胎。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仙拈集》卷三引《要覽》
【處方】黃耆1錢(蜜炙),杜仲1錢(姜汁炒),茯苓1錢,黃芩1錢5分,白術(蜜炙黃)5分,阿膠(炒珠)2錢,續(xù)斷8分,甘草3分,糯米100粒。
【功能主治】妊娠7-8月后,或母有火,或起居不時致試痛,胎不安而痛不止,一陣慢一陣,或乍緊乍慢。
【用法用量】水煎,入酒1杯,和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三
通過文章我們對安胎飲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安胎飲時一定要經過中醫(yī)師的指導,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該胡亂服用。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升麻和氣飲。
【處方】干姜、熟枳殼,各半錢;干葛、熟蒼術、桔梗、升麻,各一兩;當歸、熟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錢;陳皮、甘草,各一兩半;芍藥七錢半,大黃(蒸)半兩。
【炮制】上為散。
【功能主治】治瘡疥發(fā)于四肢,臀髀痛癢不常,甚至憎寒發(fā)熱,攻刺疼痛,浸淫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燈心十五莖,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干姜 熟枳殼各105克 干葛 熟蒼術 桔梗 升麻各30克 當歸 熟半夏 茯苓 白芷各6克 陳皮 甘草各45克 芍藥24克 大黃(蒸)15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治疥瘡發(fā)于四肢,臂髀痛癢,甚至憎寒發(fā)熱,攻刺疼痛,浸淫浮腫;癩風入臟,陰下濕癢,耳鳴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燈心15莖,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以上就是關于升麻和氣飲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I楹蜌怙嬜鳛橐环N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保胎和氣飲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保胎和氣飲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枳殼4錢,厚樸3錢,香附子3錢,砂仁2錢,蒼術2錢,橘紅2錢,蘇葉1錢,甘草9分,小茴香1錢半。
【制法】上銼,分作3服。
【功能主治】胎前四五個月,身體困倦,氣急發(fā)熱,飲食無味,貪睡頭暈等癥。妊娠脹滿發(fā)熱,脈弦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鐘半,煎7分服。
【摘錄】《濟陰綱目》卷八
【處方】藿香、厚樸、廣皮、枳殼、砂仁、黃芩、桔梗、蒼術、小茴、紫蘇。
【功能主治】妊娠二月,負重觸傷胎氣,頭暈目眩,惡心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三
在通過上文對保胎和氣飲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大家是否知道加減安胎飲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加減安胎飲在臨床中的應用是相當的廣泛的,那么加減安胎飲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加減安胎飲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知母 杜仲 木香 續(xù)斷 香附 陳皮 烏藥 紫蘇 白芍 川芎 當歸 白術 酒芩
【功能主治】治妊娠日月未足,因勞役怒氣,調養(yǎng)不節(jié),或房室所傷,或負重閃肭,或因宿有冷氣,而痛如欲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處方】條參(去蘆)、嫩黃耆(去蘆)、揚芍藥、大川芎、熟地黃(酒洗,切,炒)、川續(xù)斷(去蘆)、側柏葉(炒)、阿膠(麩炒)、粉草、當歸(去尾)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婦人晝眠不起,倦于梳飾,惡心擇食,怕聞飯氣,但喜咸酸,止經候,氣血弱者;兼治胎動不安,腹痛漏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4錢,用水1盞半,加生姜3片,金、銀器各1件煎之,去滓服。
【摘錄】《得效》卷十四
【處方】人參2錢,白術2錢,麥冬2錢,當歸2錢,熟地2錢,天麻2錢,防風1錢,荊芥1錢,陳皮5分,甘草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凡妊娠因吐血、衄血,或被傷失血,驀患口噤,項背強直,類中風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胎產秘書》卷上
【處方】人參1錢5分,熟地2錢,白術(土炒)2錢,當歸身(酒洗)2錢,川芎8分,紫蘇4分,陳皮4分,炙草4分。
【功能主治】孕婦血虛氣陷,腹中作痛,小腹重墜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胎產心法》卷上
上文所說的關于加減安胎飲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進行調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大安胎飲。
【處方】當歸2錢,人參5分,炙甘草5分,阿膠2錢,砂仁(炒,不去殼)1錢,桑寄生1錢,白術(炒)1錢,白芍(酒炒)1錢,條芩(炒)1錢,續(xù)斷(鹽水炒)1錢,杜仲(鹽水炒)2錢,熟地2錢(酒洗)。
【功能主治】懷孕一月,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大生要旨》
【處方】當歸2錢,熟地黃1錢,白術(蜜炙)1錢,川芎(煨)1錢,白芍(酒炒)1錢,續(xù)斷(鹽水炒)1錢,條芩(酒炒)1錢,砂仁(炒,不去殼)1錢,桑寄生1錢,人參5分,炙甘草5分,荊芥穗5分。
【功能主治】妊娠一月,素體弱及慣墮胎者。
【用法用量】水1鐘半,煎7分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以上就是利用大安胎飲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大安胎飲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漏胎安胎飲的方劑。
【處方】熟地5錢,黃耆3錢(蜜炙),當歸3錢(醋炒),川芎1錢,白芍1錢半(醋炒),艾葉8分(醋炒黑),阿膠3錢(血余灰炒),地榆3錢(炒炭),甘草5分,荷葉。
【功能主治】漏胎脈軟數者。
【用法用量】方中荷葉用量原缺。
【各家論述】妊娠氣血兩虧,沖任無操蓄之權,而血得漏泄于外,故漏胎下血不已。熟地補血以滋養(yǎng)其胎,黃耆補氣以固攝其血;當歸養(yǎng)血榮沖任,白芍蘞陰止漏血;川芎行血海以升陽,阿膠補陰血以安胎;艾葉振沖任之陽,陽密則漏血自止;荷葉舉陽明之陽,陽舉則陷下可回;甘草緩中和胃;地榆澀血止漏。水煎,溫服,俾氣血內充,則沖任完固而胎得所養(yǎng),何漏胎之足患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對于漏胎安胎飲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眾所周知膠艾安胎飲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膠艾安胎飲的功效了解多少呢?膠艾安胎飲到底應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阿膠、艾葉、黃耆、杜仲、川斷、香附、人參、茯苓、熟地、川芎、當歸、白芍、蔥白。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而致婦人沖任二經血虛,胎門子戶受胎不實;或飲酒過度,房事太多;或登高上廁,風入陰戶,沖傷子室:或因擊觸;或暴怒傷肝;或用力過度傷筋胎動。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四物佐以杜、續(xù)則補血固腎;參、苓佐以黃耆,則補氣以健中;然必加膠、艾者,膠用井水煎煉而成,滋陰涼血,艾能調和經絡。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秦歸2錢,阿膠3錢,蘄艾葉3錢,干地黃3錢,杭芍1錢,桑寄生5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補血安胎。主婦人血虛失養(yǎng)之妊娠腰腹酸脹,頭暈心悸,自覺胎動不安或陰道出血,脈細滑。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
上面已經詳細為大家推薦了膠艾安胎飲,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對于和氣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和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于和氣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木香 紫蘇 檳榔 陳皮 半夏 香附 青皮 甘草 乳香 沒藥
【功能主治】治任脈病,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拘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一
【處方】木香5分,紫蘇5分,檳榔7分,陳皮3分,半夏3分,香附1錢,青皮1錢,乳香3分,沒藥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虛痞刺痛。任脈病,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拘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七
通過上面對和氣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在。到了現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各個機能系統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和氣丸這種方劑。
【處方】厚樸(姜制)5錢,陳皮3錢,藿香(如炒,少用)3錢,白術(蜜炙)3錢,玄胡索3錢,枳殼(麩炒)3錢,香附5錢(童便制),草果2錢,甘草2錢,砂仁2錢,小茴2錢,木香3錢。
【制法】上為末,蜜丸或為散。
【功能主治】室女13-14歲血脈壅阻,天癸已行而忽不行,或發(fā)熱,或疼痛,身體不寧,口苦面赤,寒熱不定,頭目暈花。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白湯下。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
【處方】木香5錢,陳皮、藿香、縮砂。
【制法】上用甘草膏子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飲酒令人不醉。主酒病。
【用法用量】方中陳皮、藿香、縮砂用量原缺。
【摘錄】《袖珍》卷三
【處方】附子1枚(大者,去皮臍,切作4片,入硇砂1錢,面裹煨香熟,去面,只用附子,為末,硇砂別研),芫花(醋炒)1錢,牽牛子(炒)1錢。
【制法】上為末,用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及諸滯氣。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和氣丸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現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行,應該先對藥物進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和氣散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陳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蘆)、青皮(去白)、甘草、茴香(炒)、蒼術(米泔浸),各一兩。桔梗(去蘆)三兩。
【炮制】上件搗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泄瀉,臟腑不調,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螓}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木香、香附、厚樸、人參、陳皮、藿香、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不乳,多啼。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六
【處方】藿香1錢,陳皮1錢,白術(蜜炙)1錢,砂仁(炒)1錢,黃芩1錢,桔梗1錢,益智仁1錢,厚樸(姜制)1錢半,枳殼(麩炒)1錢半,甘草(炙)8分,蘇葉8分,小茴7分。
【功能主治】妊娠二月,妊婦勞力,觸傷胎氣,致胎不安。
【用法用量】加燈心10莖,水煎,空心服。若慣墮胎者,宜每月服2劑,保過5月而止。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處方】陳皮8分,桔梗8分,厚樸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術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功能主治】胎前胎氣不和,惡阻吐逆,不思飲食,腹中作痛。
【用法用量】原書用本方治上癥,去丁香、木香。一帖可愈。
【摘錄】《女科秘要》卷二
【處方】五積散去麻黃(炒過)。
【功能主治】脾胃宿冷,腹內切痛,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泄瀉黃白色不止,或肝經受寒,面色青慘,厥而泄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鹽梅1個、紅棗2個,水煎服。
【摘錄】《得效》卷五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1兩,陳皮(去白)1兩,肉桂(去粗皮)1兩,良姜(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爁)1兩,茴香(炒)1兩,蒼術(米泔浸)1兩,桔梗(去蘆)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溫脾胃,進飲食。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泄瀉,臟腑不調,飲食減少;一切氣疾。心疼。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或鹽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處方】甘草(炙)半兩,白及1兩,地骨皮1兩,藿香半兩,山蜈蚣1兩,白芷1兩,紅內消半兩,木香半兩,山慈姑1兩。
【制法】上焙干為末。
【功能主治】降氣。主一切氣疾。腳氣,虛氣上攻,胸膈不快.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空心鹽湯點服。
【摘錄】《續(xù)本事》卷三
【處方】厚樸(姜制)半兩,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炮)1分,茴香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面青黃,手足逆冷,不思食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吉氏家傳》
【別名】和氣飲
【處方】蒼術4兩(米泔浸3日,洗凈曬干,再以米醋炒令香黃色),甘草(炙)1兩,青橘(去瓤)1兩,良姜(炒)半兩,肉桂半兩,干姜(炮)半兩,陳粟半升。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膿潰后氣虛,脾臟滑泄,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炒茴香末半錢相和,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十八引劉涓子方
相信大家看了和氣散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和氣散很神奇,和氣散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