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和氣飲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dǎo)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zhǔn)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和氣飲這種方劑。
【處方】當(dāng)歸6分,川芎6分,白芍6分,人參6分,蘇梗6分,陳皮6分,腹皮6分,甘草3分,木香2分。
【功能主治】妊娠心胃脹滿。
【用法用量】《胎產(chǎn)心法》本方用法: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四
【別名】和氣散
【處方】厚樸5錢,香附5錢,白術(shù)4錢,枳殼4錢,黃芩4錢,小茴香3錢,陳皮3錢,藿香3錢,甘草3錢,玄胡索3錢,砂仁2錢,草果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氣不和,飲食少進(jìn),肚腹膨脹,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和氣散(《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蒼術(shù)1兩4錢,桔梗1兩2錢,枳殼(去瓤,麩炒)6錢,橘紅6錢,白芍藥3錢,白芷3錢,川芎3錢,當(dāng)歸3錢,赤茯苓3錢,桂(去粗皮)3錢,半夏(湯洗7次)3錢,甘草(炙)3錢,厚樸(去粗皮,姜制)4錢,干姜4錢,吳茱萸(炒)半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腹痛,腸鳴,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通口服。二滓并煎。
【摘錄】《續(xù)易簡》卷二
【處方】干姜1分,葛根2錢,升麻2錢,熟大黃1錢半,枳殼1錢半,桔梗1錢,蒼術(shù)1錢,白芍7分,甘草8分,當(dāng)歸4分,半夏4分,白芷4分,茯苓4分,小茴5分,川椒15粒。
【功能主治】腎氣上逆,先脊痛,繼及背與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引作“和氣湯”。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處方】蒼術(shù)、葛根、桔梗、當(dāng)歸、茯苓、白芷、枳殼、甘草、陳皮、白芍。
【功能主治】通氣。調(diào)經(jīng)。主因跌撲閃挫,頓挫氣血,凝滯作痛。經(jīng)前腹痛。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三十
【處方】白術(shù)(土炒)1錢5分,鹽橘紅1錢,鹽香附2錢(研),茯苓8分,炒白芍1錢,酒芩1錢,川芎5分,炙草5分,酒歸身1錢6分。
【功能主治】妊娠4月,倦臥不安,或口舌頭痛,腳弱及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雞鳴錄》
【處方】蒼術(shù)、紫蘇、防風(fēng)、赤苓、豆豉、藿香、陳皮、厚樸(姜炒)、炙甘草。
【功能主治】溫散。主小兒斷臍失護(hù),風(fēng)冷乘入,傳于大腸,遂成臍寒瀉,糞色青白,腹痛腸鳴。
【用法用量】加生姜、燈心,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二
【別名】束胎和氣飲、束胎飲
【處方】白術(shù)1錢半,黃芩1錢半,大腹皮1錢,枳殼(炒)1錢,蘇葉莖5分,砂仁(炒)5分,炙草3分。
【功能主治】子滿。妊娠7-8月,其婦奉養(yǎng)本厚,安居太過,胎元肥壯,溫?zé)醿?nèi)盛,腹大如鼓,腹?jié)M下墜,逼迫子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束胎和氣飲(原書同卷)、束胎飲(《萬氏女科》卷二)。
【臨床應(yīng)用】子滿:徐大和之妻,娠八月,得子滿病,腹?jié)M,胎墜下迫,玉門大張,胞形外露,但伸臥不能坐,勢危,脈兩手俱大堅搏手。密齋診之曰:乃雙胎也。胎肥氣弱,不能束約,故下墜耳。用本方加人參一錢、升麻(炒)三分,服三劑,胎復(fù)上而安。后生一男一女。
【摘錄】《廣嗣紀(jì)要》卷九引李東垣方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和氣飲了吧。和氣飲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相關(guān)閱讀
保胎和氣飲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保胎和氣飲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枳殼4錢,厚樸3錢,香附子3錢,砂仁2錢,蒼術(shù)2錢,橘紅2錢,蘇葉1錢,甘草9分,小茴香1錢半。
【制法】上銼,分作3服。
【功能主治】胎前四五個月,身體困倦,氣急發(fā)熱,飲食無味,貪睡頭暈等癥。妊娠脹滿發(fā)熱,脈弦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鐘半,煎7分服。
【摘錄】《濟(jì)陰綱目》卷八
【處方】藿香、厚樸、廣皮、枳殼、砂仁、黃芩、桔梗、蒼術(shù)、小茴、紫蘇。
【功能主治】妊娠二月,負(fù)重觸傷胎氣,頭暈?zāi)垦?,惡心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三
在通過上文對保胎和氣飲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jìn)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安胎和氣飲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芩、熟地、當(dāng)歸、川芎、白芍、人參、甘草、砂仁、陳皮、蘇葉、煨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和胎氣。主
【用法用量】同煎。懷胎5-6個月可服數(shù)劑。
【摘錄】《一盤珠》卷六
【處方】白芍、木香、益智仁、砂仁、香附、紫蘇、甘草。
【功能主治】妊娠頭暈惡心,不喜飲食,六脈浮緊。
【用法用量】加蔥,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三
【處方】陳皮、蒼術(shù)、厚樸、甘草、桔梗、枳殼、香附、木香、當(dāng)歸、熟地、白術(shù)、黃芩。
【功能主治】胎感寒氣,飲食少進(jìn),乏力寒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砂仁5粒,水煎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別名】安胎和氣散
【處方】桔梗2錢,藿香2錢,陳皮2錢,蒼術(shù)2錢,砂仁2錢,黃芩2錢,益智仁2錢,舊枳殼3錢,厚樸1錢,甘草1錢,蘇葉1錢,小茴香(炒)1錢5分。
【功能主治】安胎和氣。主胎前2-3個月,因挑磚、換石、移床、鋪席傷觸胎氣,以致不安,頭暈眼花,惡心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安胎和氣散(《胎產(chǎn)新書》)。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當(dāng)歸、白芍、生地、川芎、條芩、白術(shù)、砂仁。
【功能主治】孕婦受傷。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錄】《傷科補要》卷三
【處方】歸身1錢,白芍1錢,白術(shù)1錢半,黃芩1錢半,蘇葉1錢半,炙草5分,砂仁5分。
【功能主治】跌撲觸動,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為引,水煎,食前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別名】達(dá)生散
【處方】白術(shù)、陳皮、白芍、木香。
【功能主治】腎間虛熱而致子淋,甚者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達(dá)生散(《女科切要》卷三)。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安胎和氣飲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guān)注一下安胎和氣飲。
對于和氣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和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和氣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木香 紫蘇 檳榔 陳皮 半夏 香附 青皮 甘草 乳香 沒藥
【功能主治】治任脈病,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拘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一
【處方】木香5分,紫蘇5分,檳榔7分,陳皮3分,半夏3分,香附1錢,青皮1錢,乳香3分,沒藥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虛痞刺痛。任脈病,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拘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七
通過上面對和氣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rèn)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jī)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和氣丸這種方劑。
【處方】厚樸(姜制)5錢,陳皮3錢,藿香(如炒,少用)3錢,白術(shù)(蜜炙)3錢,玄胡索3錢,枳殼(麩炒)3錢,香附5錢(童便制),草果2錢,甘草2錢,砂仁2錢,小茴2錢,木香3錢。
【制法】上為末,蜜丸或為散。
【功能主治】室女13-14歲血脈壅阻,天癸已行而忽不行,或發(fā)熱,或疼痛,身體不寧,口苦面赤,寒熱不定,頭目暈花。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白湯下。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
【處方】木香5錢,陳皮、藿香、縮砂。
【制法】上用甘草膏子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飲酒令人不醉。主酒病。
【用法用量】方中陳皮、藿香、縮砂用量原缺。
【摘錄】《袖珍》卷三
【處方】附子1枚(大者,去皮臍,切作4片,入硇砂1錢,面裹煨香熟,去面,只用附子,為末,硇砂別研),芫花(醋炒)1錢,牽牛子(炒)1錢。
【制法】上為末,用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及諸滯氣。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和氣丸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jìn)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jìn)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和氣散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陳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蘆)、青皮(去白)、甘草、茴香(炒)、蒼術(shù)(米泔浸),各一兩。桔梗(去蘆)三兩。
【炮制】上件搗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泄瀉,臟腑不調(diào),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螓}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木香、香附、厚樸、人參、陳皮、藿香、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不乳,多啼。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六
【處方】藿香1錢,陳皮1錢,白術(shù)(蜜炙)1錢,砂仁(炒)1錢,黃芩1錢,桔梗1錢,益智仁1錢,厚樸(姜制)1錢半,枳殼(麩炒)1錢半,甘草(炙)8分,蘇葉8分,小茴7分。
【功能主治】妊娠二月,妊婦勞力,觸傷胎氣,致胎不安。
【用法用量】加燈心10莖,水煎,空心服。若慣墮胎者,宜每月服2劑,保過5月而止。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處方】陳皮8分,桔梗8分,厚樸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術(shù)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功能主治】胎前胎氣不和,惡阻吐逆,不思飲食,腹中作痛。
【用法用量】原書用本方治上癥,去丁香、木香。一帖可愈。
【摘錄】《女科秘要》卷二
【處方】五積散去麻黃(炒過)。
【功能主治】脾胃宿冷,腹內(nèi)切痛,或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泄瀉黃白色不止,或肝經(jīng)受寒,面色青慘,厥而泄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鹽梅1個、紅棗2個,水煎服。
【摘錄】《得效》卷五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1兩,陳皮(去白)1兩,肉桂(去粗皮)1兩,良姜(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爁)1兩,茴香(炒)1兩,蒼術(shù)(米泔浸)1兩,桔梗(去蘆)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溫脾胃,進(jìn)飲食。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泄瀉,臟腑不調(diào),飲食減少;一切氣疾。心疼。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或鹽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處方】甘草(炙)半兩,白及1兩,地骨皮1兩,藿香半兩,山蜈蚣1兩,白芷1兩,紅內(nèi)消半兩,木香半兩,山慈姑1兩。
【制法】上焙干為末。
【功能主治】降氣。主一切氣疾。腳氣,虛氣上攻,胸膈不快.不進(jìn)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空心鹽湯點服。
【摘錄】《續(xù)本事》卷三
【處方】厚樸(姜制)半兩,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炮)1分,茴香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面青黃,手足逆冷,不思食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吉氏家傳》
【別名】和氣飲
【處方】蒼術(shù)4兩(米泔浸3日,洗凈曬干,再以米醋炒令香黃色),甘草(炙)1兩,青橘(去瓤)1兩,良姜(炒)半兩,肉桂半兩,干姜(炮)半兩,陳粟半升。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膿潰后氣虛,脾臟滑泄,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炒茴香末半錢相和,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八引劉涓子方
相信大家看了和氣散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和氣散很神奇,和氣散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和氣白術(shù)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半兩,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芷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高良姜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少陰病,服檳榔散下后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白術(shù)散”。
【摘錄】《圣惠》卷九
像和氣白術(shù)散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fù)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安胎和氣散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別名】安胎和氣飲、安胎利氣飲、安和飲
【處方】訶子(煨)1兩,白術(shù)1兩,陳皮半兩,高姜(炒)半兩,木香(煨)半兩,白芍藥半兩,陳米(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胎冷,腹脹虛痛,兩脅虛鳴,臍下冷疼欲泄,小便頻數(shù),大便虛滑。
【用法用量】安胎和氣飲(《奇效良方》卷六十三)、安胎利氣飲(《宋氏女科》)、安和飲(《醫(yī)鈔類編》)卷十七)。
【注意】忌生冷。
【摘錄】《女科百問》卷下
【別名】安胎和氣飲
【處方】白術(shù)(蜜炙)1錢5分,廣陳皮(去白,鹽制)1錢,白芍(炒)1錢,黃芩(酒炒)1錢,當(dāng)歸身1錢6分,茯苓8分,香附(鹽水制)2錢,川芎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4月,倦臥不安,或口苦頭痛,腳弱及腫急。
【用法用量】安胎和氣飲(《大生要旨》卷二)。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安胎和氣散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氣通經(jīng)湯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和氣通經(jīng)湯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歸尾(姜汁炒)、川芎、丹參、益母草(花莖葉根子全用)、延胡索、桂心、紅花、青皮、莪術(shù)(醋炒)、香附(酒醋同炒)、烏藥。
【功能主治】行瘀逐寒。主婦人有病似懷孕狀而實非胎者。或血聚下焦,凝結(jié)不散,或寒氣客于子門,血壅不流,結(jié)硬如石為石瘕;或寒氣客于大腸,結(jié)瘕在內(nèi),狀如懷子,腹?jié)u長大,有形可見為腸覃;或經(jīng)閉,月事不來,疑為有孕,而有蓄血;或月事時下,疑為漏胎,投以補血安胎之劑,非徒無益,而反有害者。
【各家論述】蓄血宜下其血,腸覃宜逐大腸寒氣,石瘕癥宜溫子門、散瘀血。是方延、莪、紅花以破血;青、烏、香附以行氣;桂以溫經(jīng)散寒;芎、歸、丹、益祛瘀生新。寒者溫之,積者散之,滯者通之,蓄者行之,皆以和血而通經(jīng)也。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看了上面關(guān)于和氣通經(jīng)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jìn)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說起和氣地黃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和氣地黃湯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木香1錢,揀桂(去皮)1錢,茯苓(去皮)1錢,白芥子1錢(炒香),白術(shù)1分,干山藥1分,川芎1分,當(dāng)歸1分(焙),桂花半錢,縮砂仁半錢,甘草半兩(炙)。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用數(shù)重油紙,或瓷器內(nèi)密封起。
【功能主治】調(diào)養(yǎng)榮衛(wèi),補順陰陽。主沉積氣結(jié)不散。
【用法用量】每用蜜2斤,餳飴1斤,溫好甜水5升,化勻開,炒前藥,并杏仁20枚(去皮尖,洗凈,炒香焦,捶碎),濕地黃根(切)長寸許,約取汁半盞,溫服。常服以代湯、茶、酒、果。
【摘錄】《宣明論》卷十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和氣地黃湯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和氣地黃湯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rèn)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相信聽說過和氣益榮湯的朋友應(yīng)該不是太多,但是和氣益榮湯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和氣益榮湯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jìn)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人參5分,當(dāng)歸1錢,川芎1錢,青皮(去瓤)1錢,茴香(鹽、酒炒)1錢,玄胡索1錢,蒼術(shù)(米泔浸)1錢,木香(另磨)5分,沉香(另磨)5分,川烏(炮,去皮)5分,山梔7分,砂仁7分,吳茱萸7分(炒),甘草2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夾虛疝痛。疝氣每遇勞役即發(fā),其脈沉緊,豁大無力,其痛亦輕,但重墜牽引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磨沉、木香調(diào)服。
【摘錄】《回春》卷五
看了上文對和氣益榮湯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