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shí)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龍骨丸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龍骨丸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龍骨丸功效是挺多的,對于具體的龍骨丸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白龍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黃)黃連7.5克(去須,微炒)黃柏7.5克(微炙,銼)訶黎勒7.5克(煨,用皮)白礬15克(燒令汁盡)干姜15克(銼,微炒)當(dāng)歸15克(銼,微炒)木香7.5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固澀止痢,清熱燥濕。治小兒濕熱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膩罩黃。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三四服。
【備注】方中白龍骨收斂固澀為君;訶子、枯礬、胡粉澀腸止瀉,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為臣;干姜溫中止血,木香調(diào)氣導(dǎo)滯,當(dāng)歸和血止痛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澀止痢,又有清熱燥濕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鉛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別名】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龍骨15克 黃連15克(去須,微炒)白石脂15克 白礬15克(燒令汁盡)干姜15克(炮裂,銼)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固澀止痢。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泄瀉煩渴,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三四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處方】龍骨 柏子仁 防風(fēng) 干地黃 甘草各1.5克 禹余糧 白石英 白茯苓 桂心 黃耆各2.1克 五味子 羌活 附子 人參各1.8克 山茱萸 玄參 芎藭各1.2克 磁石 杜仲 干姜各2.4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恍恍,氣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奇效良方》卷四十五
【處方】龍骨2兩(燒過),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散,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龍骨1兩,烏賊魚骨3分(燒灰),白芍藥半兩,側(cè)柏2兩(微炒),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熟干地黃1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崩中下五色,久不止者;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龍骨半兩,雄黃1錢(細(xì)研),麝香1錢(細(xì)研),朱砂1分(細(xì)研),蝸牛20枚(炒令微黃),橡實(shí)半兩,牛黃1錢(細(xì)研),白土1錢,青黛1分,訶黎勒1分(煨,用皮)。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用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日夜度數(shù)不常,肌體羸瘦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龍骨、干姜、附子各等分。
【制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純下白如鼻涕;傷寒后臟腑虛冷,下痢白膿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日3次。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龍骨4兩,干姜2兩,甘草2兩,桂心2兩(一方用人參3兩,地黃3兩)。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冷下血,及谷下晝夜無數(shù);兼治產(chǎn)后惡露不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暖酒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經(jīng)》言:龍骨治泄利膿血,女子漏下,而兼干姜、桂心溫散寒結(jié);甘草專和胃氣,為冷痢之專藥;姜、桂辛散,不須復(fù)用向?qū)б病?/p>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龍骨30銖,當(dāng)歸30銖,龍膽30銖,附子30銖,干姜30銖,黃連30銖,羚羊角30銖,赤石脂1兩半,礬石1兩半,犀角18銖,甘草18銖,熟艾18銖。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血痢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服,日3次。加至20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治久痢滑脫證。本屬熱盛,因痢久正虛,虛能受熱,故假姜、附、熟艾鼓舞;犀角、羚羊、龍膽、黃連以散本病之熱;龍骨、礬石、石脂以固痢久之脫;當(dāng)歸、甘草以和血?dú)庵畟病?/p>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龍骨4分,恒山8分,附子3分,大黃8分。
【制法】上藥各治,用雞子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瘧疾。
【用法用量】發(fā)前服7丸,臨發(fā)服7丸。
【注意】忌生蔥、生菜、豬肉等。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
【處方】干姜2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龍骨4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冷下血,及水谷下痢,晝夜無數(shù),兼療惡露不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處方】龍骨5分,柏子仁5分,甘草5分,防風(fēng)5分,干地黃5分,桂心7分,禹余糧7分,黃耆7分,茯苓7分,白石英7分,人參6分,附子6分,羌活6分,五味子6分,玄參4分,芎藭4分,山茱萸4分,磁石8分,杜仲8分,干姜8分。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目巟)(目巟),氣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加至40丸。
【摘錄】《千金》卷二十
【處方】龍骨2兩,阿膠(炙)2兩,赤石脂2兩,牡蠣2兩,干地黃2兩,當(dāng)歸2兩,甘草2兩,蒲黃3兩。
【制法】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崩中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日3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經(jīng)心錄》
【處方】龍骨3分,地榆1兩(銼),赤石脂3分,沒石子3分,艾葉3分(微炒),黃柏3分(微炙,銼),橡實(shí)半兩,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芎藭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赤白痢不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龍骨3兩,禹余糧2兩(燒醋淬7遍),紫石英3兩(細(xì)研,水飛過),人參2兩(去蘆頭),桂心2兩,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桑寄生3兩,石斛3兩(去根,銼),澤瀉3兩,當(dāng)歸3兩(銼,微炒),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遠(yuǎn)志2兩(去心),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干姜3兩(炮裂,銼),牡蠣粉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勞損,月水不斷,五臟氣虛,肉色黃瘦,血竭暫止,少日復(fù)發(fā),不耐動(dòng)搖,小勞輒劇及久疾失治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龍骨1兩(燒醋淬3-5度),白礬灰半兩,鉛丹(炒黑)1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滑泄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臘茶清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龍骨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人參1兩,柏子仁(別搗)1兩,犀角(鎊)1兩,生干地黃(焙)1兩,牡蠣1兩半(燒,研如粉)。
【制法】上藥除柏子仁外,搗羅為末,同拌勻,加煮棗肉2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陽氣內(nèi)郁,肝氣不治,少氣善怒,視聽昏塞,煎迫厥逆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粥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一
【別名】龍蠣丸
【處方】龍骨半兩,牡蠣半兩。
【功能主治】腎虛白濁,赤濁。
【用法用量】龍蠣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糯米飯(曬干)4兩,赤石脂(炒令焦黃)2兩,龍骨(煅,別研)2兩,白茯苓(去皮)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焙干。
【功能主治】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龍骨2兩,苦楝子2兩。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失精,脈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云歧子脈決》
【處方】黃連(慢火炒)半兩,干姜(炮)半兩,當(dāng)歸半兩(酒浸,焙干),赤石脂(醋煅7次),阿膠2錢半(炮,蛤粉炒)。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名“龍骨丸”,但方中無龍骨,疑脫。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一
【處方】龍骨(煅)2兩2錢,蓯蓉(酒洗,去鱗膜)2兩2錢,補(bǔ)骨脂(鹽水炒)2兩2錢,二蠶砂2兩2錢,五味子1兩。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不足,不能上交心火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摘錄】《醫(yī)家心法》
【處方】龍骨1錢,海螵蛸1錢,生地1錢,牡蠣8分,川歸8分,白芍8分,川芎8分,黃芩8分,白茯苓8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經(jīng)來臭如腐肉。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女科秘要》卷三
【處方】白龍骨1分,胡粉3錢(炒微黃),黃連1分(去須,微炒),黃柏1分(微炙,銼),訶黎勒1分(煨,用皮),白礬半兩(燒令汁盡),干姜半兩(銼,微炒),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木香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禹余糧石2兩(火煅通紅,醋淬7次,別研細(xì),取1兩凈),烏魚骨(煅灰存性)半兩,鹿茸(爁去毛,切片酥炙)1兩,白龍骨(煅)1兩,附子(大者)1枚(炮,去皮,7-8錢亦得)。
【制法】上為細(xì)末,粟米粉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固養(yǎng)血脈,溫下元,止崩帶,暖子臟。主婦人血?dú)馓摵瑺I衛(wèi)不調(diào),沖任經(jīng)虛,即血脈不禁而血滑崩漏者,或墜胎下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日午,晚食前溫酒或淡醋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別名】螺皮丸、龍骨皮丸
【處方】龍骨1兩,螺皮(炙令焦)1兩,黃耆(銼)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干姜(炮)3分,熟艾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連年不止,兼痔漏者。
【用法用量】螺皮丸(原書同卷)、龍骨皮丸、(《普濟(jì)方》卷二九八)。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龍骨半兩,甘草(炙)半兩,赤石脂半兩,烏梅肉(炒)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枳殼(去瓤,銼,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3分,黃連(去須)3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日久泄瀉,倦怠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白龍骨1分,白石脂1兩半,雞屎礬(燒灰)1兩,黃連(去須)1兩,胡粉(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阿膠(炙燥)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疳痢。
【用法用量】每服5丸、7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別名】益無丸
【處方】龍骨、遠(yuǎn)志(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精氣,益元陽。主
【用法用量】益無丸(《普濟(jì)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牡蠣(煅為粉)半兩,熟干地黃(洗,焙)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焙干)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龍骨(五色者)2錢半,肉桂(去粗皮)2錢半,白石脂2錢半,五味子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虛胞寒,小便白濁,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龍骨3分,艾葉1兩(微炒),赤石脂3分,白礬3兩(燒令汁盡),黃連3分(去須,微炒),當(dāng)歸3分(銼碎,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谷痢,日夜數(shù)行,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龍骨1兩,艾葉(炒)1兩,鱉頭骨2枚(涂酥炙令焦黃,研)。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諸痢疾脫肛,久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名龍骨丸,據(jù)劑型,當(dāng)作“龍骨散”。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
【別名】香連丸、香連煎
【處方】龍骨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白石脂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時(shí)有洞泄,下痢不止;小兒泄瀉煩渴,米谷不化,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夜起頻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漸變成疳。
【用法用量】香連丸(《局方》卷十)、香連煎(《雞峰》卷二十四)。《幼幼新書》引《萬全方》有木香半兩。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龍骨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shí)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huì)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ys630.COm精選閱讀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白龍骨丸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xiàng)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白龍骨、牡蠣(大白者,火煅赤)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赤茯苓湯送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七
【處方】白龍骨、白善、白石膏、白礬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入干鍋,火煅紅為度。
【功能主治】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米飲湯送下。石膏是軟者,北人謂之寒水石,故可煅。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
【處方】白龍骨1兩,韭子(炒)半兩,補(bǔ)骨脂(炒)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菟絲子(酒浸,別搗)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元?dú)馓撊酰唤?,腰脊疼痛?/p>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別名】阿膠丸
【處方】白龍骨半兩,白石脂半兩,雞屎礬(燒令汁盡)半兩,黃連(去根,微炒)半兩,胡粉(微炒)半兩,白茯苓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不止。
【用法用量】阿膠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上面介紹了白龍骨丸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這里的龍骨指的并非是中古傳統(tǒng)靈獸龍的骨骼,而是指的是古代哺乳動(dòng)物的骨骼化石,這種龍骨的骨骼化石以犀牛,象類的骨骼化石為主。龍骨的功效與作用都非常明顯,具有很好的鎮(zhèn)靜安神,治療瘡疤,生肌膚等功效。
龍骨的功效與作用包括,具有固精斂汗,止血涼血的功效,對于失眠健忘,精神不濟(jì),身體虛弱引起的盜汗,遺精早泄等男科疾病,以及便血等都有很好的治療和緩解效果。
《本經(jīng)》:主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jiān)結(jié),小兒熱氣驚癇。
《別錄》: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nèi)疽,陰蝕,止汗,縮小便,尿血,養(yǎng)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龍骨療夢寐泄精,小便泄精。
《藥性論》: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止夢泄精,夢交,治尿血,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健脾,澀腸胃,止瀉痢,渴疾,懷孕漏胎,腸風(fēng)下血,崩中帶下,鼻洪,吐血,止汗。
《珍珠囊》:固大腸脫。
《綱目》:益腎鎮(zhèn)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
《本草經(jīng)百種錄》:龍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于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
龍骨的功效和作用還有很多。龍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磷酸鈣,此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抑制骨骼神經(jīng)肌肉興奮的作用,并且增強(qiáng)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聚功能。龍骨靜心安神的功效明顯,但是對于軟堅(jiān)散結(jié)等治療效果則較差。
地龍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草藥,性味溫和苦澀,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祛痰化濕的功效,同時(shí)還能治療一些勞損和扭傷的問題,搗碎后可以敷在患處幾日便可見效,這種草藥在平時(shí)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一般在中藥店里面才能購買。
來源及產(chǎn)地
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的根莖。分布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及四川、甘肅、陜西等地。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活血,止痛,消腫,化痰止咳。
①治風(fēng)寒濕痹,勞損扭傷,急性化膿性骨關(guān)節(jié)炎,慢性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瘧疾,近用于甲狀腺瘤,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煎服:9~15g。
②搗敷癰腫惡瘡。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薯蕷皂苷等多種甾體皂苷,少量25-異-螺甾-3,5-二烯等。
地龍骨的藥理作用
根狀莖的水提取物,對小白鼠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對豚鼠有平喘作用。體外試驗(yàn),水煎劑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八迭球菌、大腸桿菌、卡他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傇碥漳茱@著降低兔血膽甾醇及血壓,增加尿量、改善冠脈循環(huán)。
其實(shí)很多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段龍骨。其實(shí)段龍骨就是一種中藥藥材。很多的時(shí)候,我們在一些中成藥當(dāng)中,會(huì)看到段龍骨這種藥材。那么,大家知道段龍骨的功效與作用嗎?相信很多的人并不了解段龍骨的功效,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段龍骨,還希望大家可以合理的使用段龍骨。
煅龍骨是一種很名貴的藥材,對于治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都是非常有效果的,在生活上對人們都是有很大的幫助,那么你們知道它還有其它什么的功效與作用呢?現(xiàn)在就由小編我來跟大家來做一個(gè)詳細(xì)的分析,大家要好好學(xué)習(xí)哦,因?yàn)殪妖埞菍ξ覀兊纳钫娴氖欠浅S泻锰幍摹?/p>
煅龍骨的功效與作用
1.它是一種鎮(zhèn)驚定神的好藥材,如果小孩子不小心受到了驚嚇,家長可以使用煅龍骨來幫助孩子定神,安心。
2.具有斂汗固精的作用,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3.可以有效治療失眠多夢的人們,失眠多夢會(huì)使人們的睡眠時(shí)間完全打折扣,如果經(jīng)常失眠的人可以試一下使用煅龍骨,效果會(huì)出乎你想像。
4.對于自汗自盜的人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患者可以正確的使用用量來幫助治療。
5.煅龍骨可以治療潰瘍久不收口的現(xiàn)象,使得傷口在最短的時(shí)間里面收口,見效快。
6.煅龍骨也可以治療怔忡健忘,可以幫助你的記憶得到最好的保存與恢復(fù),解決了生活上由于健忘造成的種種的麻煩。如果有健忘的人,也可以選擇它來治療試試。
7.具有止血澀腸,生肌斂瘡的作用,患者可以放心地使用。
煅龍骨使用的小提示1.對于不同癥狀的患者,要正確服用煅龍骨的用量,不可以私自的增加,如果要增加首先要咨詢醫(yī)師的建議。
2.與其它的藥物一起混合使用也要得到醫(yī)師的同意后才可以,
3.服用的時(shí)候要堅(jiān)持下去,直到病情痊愈為止,堅(jiān)決反對沒有恒心的服藥。
4.為了你的健康著想,要時(shí)刻注意自己的病情。
基本上一提到龍骨湯,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龍骨湯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龍骨1兩,茯苓1兩,桂心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2兩,牡蠣(熬)3兩,甘草(炙)3兩,生姜4兩。
【功能主治】宿驚失志,忽忽喜忘,悲傷不樂,陽氣不起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分為2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醋、生蔥。
【摘錄】《外臺(tái)》卷十五引《深師方》
【處方】龍骨1兩,阿膠(炙令燥)1兩,干姜(炮)1兩,黃連(去須,炒)1兩,粳米3合(炒熟),石榴1枚(大者,切,別搗入),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甘草(炙,銼)3分,芍藥3分,黃芩(去黑心)3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大便不禁,真氣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
【處方】龍骨半兩,訶黎勒皮(焙,炮)半兩,赤石脂半兩,醋石榴皮(炒黃)1分,木香1分,使君子仁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疳氣瘦弱,下痢白膿,久而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錢,麝香湯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七引張渙方
【處方】龍骨1兩,黃連(去須)3分,黃柏(去粗皮,炙)3分,地榆(炙)3分,白頭翁半兩,干姜(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酸石榴皮,白術(shù)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3歲以上,疳痢,口瘡,身體腳手心熱。
【用法用量】1-2歲兒每半錢匕,水半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分2次溫服,早、晚食前服??诏?,取蘆薈、赤地利末敷之;下部生瘡,取蚺蛇膽、黃連、麝香等分為末,涂敷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龍骨1兩,黃耆(銼)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白薇3分,牡蠣(煅)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痿,小便數(shù),漸覺氣弱。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別名】茯神湯
【處方】龍骨2兩,遠(yuǎn)志2兩,茯神2兩,防風(fēng)2兩,牡蠣2兩,甘草7兩,大棗7枚。
【功能主治】驚憂怖迫逐,或驚恐失財(cái),或激憤惆悵,致志氣錯(cuò)越,心行違僻不得安定者。
【用法用量】茯神湯(《雞峰》卷十一)。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圣濟(jì)總錄》卷十四
【處方】龍骨2兩半,白茯苓(去黑皮)2兩,遠(yuǎn)志(去心)2兩,當(dāng)歸(切,焙干)2兩,甘草(炙令微紫,銼)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人參2兩,桂(去粗皮)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驚恐,恍惚多忘,神氣怯弱。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午時(shí)、夜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四
【處方】龍骨半斤。
【功能主治】除熱毒,止痢。主熱病不解,下痢困篤欲死者;傷寒已8-10日,大煩渴熱盛,而三焦有瘡??者多下痢?;驈埧谕律嗪怯酰薁€口鼻生瘡,吟語不識(shí)人。
【用法用量】搗碎。以水1斗,煮取5升,使極冷,稍稍飲。其間或得汗即愈。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tái)》卷二引《深師方》
【處方】龍骨3兩,牡蠣3兩(煅),烏梅肉1兩,熟艾1兩,白頭翁1兩,干姜1兩,女萎2兩,黃連2兩,當(dāng)歸2兩,甘草6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白滯下,晝夜無復(fù)數(shù)。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2合。分服,日3夜1,斷便止。
【注意】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yàn)》
【處方】龍骨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干姜(炮裂)1兩,甘草(微炙)1兩,人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后虛冷腹痛,下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熱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處方】龍骨(白者,碎)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人參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別名】龍骨散
【處方】龍骨4分,甘草(炙)4分,黃連4分,當(dāng)歸1分,干姜1分。
【功能主治】小兒下利不住,腹痛。
【用法用量】龍骨散(《圣惠》卷九十三)。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處方】龍骨3兩,黃連3兩,干姜3兩,赤石脂3兩,當(dāng)歸3兩,枳實(shí)5枚(炙),半夏1升(洗),附子(炮,去皮,破)2兩,人參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霍亂吐痢嘔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八
【別名】龍骨散
【處方】龍骨2兩,甘草2兩,大黃2兩,赤石脂2兩,石膏2兩,桂心2兩,寒水石2兩,栝樓根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少小壯熱,口渴引飲,下痢。
【用法用量】龍骨散(《普濟(jì)方》卷三八四)。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方專為痢下津傷煩渴,故以龍骨、石脂收斂津氣;石膏、寒水石、栝樓根化熱止渴;桂心、大黃散結(jié)下積;甘草調(diào)和諸藥之性。寒熱固滌萃于一方,亦惟嬰兒可以勝任是法。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龍骨(研)1兩,人參1兩,茯神(去木)1兩,紫石英(研)1兩,赤石脂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白術(shù)1兩,芍藥1兩,紫菀(去苗土)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遠(yuǎn)志(去心,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寐驚魘。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龍骨5分,甘草(炙)3分,干姜3分,當(dāng)歸3分,黃連3分,赤石脂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前胡3分。
【功能主治】小兒利,已服湯利去實(shí),實(shí)去后而利不住。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1升2合。分為6服,旦服至午令盡。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處方】龍骨1兩,犀角(鎊)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阿膠(銼,炒燥)1兩,黃連(去須,銼,炒)1兩,人參3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熱毒攻腸胃,下痢赤白,困絕。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龍骨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赤石脂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冷白滯痢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龍骨(研)5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甘草(炙)2兩,牡蠣(煅)2兩,桂(去粗皮)2兩,熟干地黃(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便白淫及遺泄,無故自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龍骨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赤石脂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麻黃(去節(jié)根)1兩半,白芷1兩,黃連(去須)1兩,地榆1兩,桂(去粗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木香1兩,白術(shù)1兩,訶黎勒皮(煨)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肉豆蔻(去殼)2枚。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新久瀉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龍骨散”。
【摘錄】《圣濟(jì)總錄》(人衛(wèi)本)卷七十七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龍骨湯的功效與作用了吧?龍骨湯的藥用價(jià)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穿龍骨也稱為穿山龍,這名字聽起來好像和動(dòng)物有關(guān),但事實(shí)卻并非如此,穿龍骨實(shí)際上是一種植物,可以入藥。一般在治療腰腿酸痛、疼痛等方面有顯著效果。那么,穿龍骨具有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既然它屬于中藥藥材的一種,且具有很多功效作用,那么是否有哪些藥用禁忌呢?
一、功效
1、穿龍骨的主要功效之舒筋通絡(luò)
當(dāng)經(jīng)絡(luò)氣血運(yùn)行不暢的時(shí)候我們就需要舒筋通絡(luò),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是每天坐在辦公室里面,沒有活動(dòng),所以用穿龍骨煎水服用可以舒筋通絡(luò)。
2、穿龍骨的主要功效之活血止痛
穿龍骨活血止痛的主要方法就是,外敷,敷在患口處能活血止痛。
3、穿龍骨的主要功效之祛痰
當(dāng)咳嗽過久人的體內(nèi)就會(huì)積累痰,一般最常見的祛痰方法就是喝批把膏,但是穿龍骨煎水服用也能祛痰。
4、穿龍骨的主要功效之消食利水
如果消化不良的話,可以用穿龍骨煎水服用,達(dá)到消食利水的功效。
二、穿龍骨的主要作用
1、穿龍骨的主要作用治勞損
勞損一般是一個(gè)部位用力過猛導(dǎo)致的,比如腰椎勞損,就是由于久坐引起的??梢杂么埞羌逅?,一日兩次即可緩解勞損。
2、穿龍骨的主要作用治癰腫惡瘡
癰腫惡瘡主要表現(xiàn)在皮膚紅腫又很痛,所以只時(shí)候用穿龍骨敷在患處能緩解疼痛。
3、穿龍骨的主要作用治咳嗽
咳嗽是生病的時(shí)候常見之一,有的嚴(yán)重的會(huì)引起肺部感染,所以需要治療,我們可以用穿龍骨煎水服用能治療咳嗽。
4、穿龍骨的主要作用治腰岔氣
腰岔氣主要是腰部受到損傷造成的,嚴(yán)重的腰部都不能用力,可以用穿龍骨煎水服用治療腰岔氣。
5、穿龍骨的主要作用治慢性氣管炎
慢性氣管炎一般發(fā)生在中年人群體,穿龍骨有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作用,看了這個(gè)作用,回家可以告訴爸媽了,不用再為慢性氣管炎而感到無力。
三、穿龍骨藥用禁忌
1、據(jù)了解穿龍骨暫時(shí)沒有藥用禁忌的資料。
2、但是如果你是在服用其它藥的同時(shí),不能服用穿龍骨,怕起到副作用。
說起食療偏方,其實(shí)就是指通過把一樣或者幾樣食物混在一起,通過一定的比例,再加上一定的時(shí)間和火候熬出來的對身體有好處的食品。其實(shí)食物養(yǎng)生法里,屬食療養(yǎng)生偏方最有效果了。那么,下面介紹一下龍骨粥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龍骨粥
【來源】《千金翼》
【原料】煅龍骨30克 糯米100克 紅糖適量
【制法】將龍骨搗碎,入砂鍋內(nèi)加水200克,煎1小時(shí),去渣取汁,入糯米,再加水600克,紅糖適量,煮成稀稠粥。
【用法】早晚空腹熱食之,5天為一療程。
【功效】鎮(zhèn)驚潛陽,收斂固澀。適用于遺精以及產(chǎn)后虛汗不止、盜汗、自汗、崩漏等。
【宜忌】濕熱之癥不宜服用。
閱讀完上文后是否有想趕緊買一些這幾種食材試一試的沖動(dòng)呢?像龍骨粥這么有營養(yǎng)的偏方,在沒有食欲不想吃東西的時(shí)候,不妨做一做品嘗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