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鄙钪薪?jīng)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六味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六味湯,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附子(炮)2兩,細辛2兩,甘草(炙)2兩,人參2兩,干姜3兩,大黃5兩。
【功能主治】痢疾,腸胃中冷熱不調(diào),病根固結者。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2升4合,去滓,分溫3服。服如人行10里久。1服此湯,當?shù)每炖?,利中有惡物如魚腦狀,或如桃李,但異于常利,勿怪之。將息經(jīng)3-4日,宜合高良姜等10味散服之。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處方】藁本、荊芥、蛇床子、川椒、山茱萸、吳茱萸各等分。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上同煮3-5沸,淋腳膝,勿濕腳趾。
【摘錄】《百一》卷十一
【處方】荊芥穗3錢,薄荷3錢(要二刀香者妙),炒僵蠶2錢,桔梗2錢,生粉草2錢,防風2錢。
【功能主治】喉科七十二癥。
【用法用量】上為末,煎數(shù)滾去滓,溫好,連連漱下,不可大口一氣吃完。如煎不得法,服不得法,則難見效。倘要緊之時,用白滾水泡之亦可。
【摘錄】《喉科指掌》卷二
【處方】生地黃3錢,生黃耆3錢,生甘草3錢,白芷(炒)3錢,當歸(炒)3錢,穿山甲(炒)3錢。
【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疔瘡,并治一切無名腫毒,未成者消,已成者潰。
【用法用量】患在頭面,加川芎5錢;手足,加桂枝5錢;中部,加杜仲5錢;下部,加牛膝5錢。上連引7味,依方稱準,分量不可增減。善飲者,用黃酒2碗,煎1碗;不善飲者,酒1碗,水1碗煎服。
【摘錄】《古方匯精》
【處方】破故紙(水浸半日,焙干)4兩,川楝子(凈肉,微炒)4兩,舶上茴香(酒浸半日,焙干)4兩,南木香1兩,沉香1錢,麝香2字(別研)。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男子驚滯疼痛,砂淋,或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青鹽沸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三三引《經(jīng)驗良方》
【處方】地黃8分,桂心8分,芍藥2分,寒水石2分,黃芩(炙)2分,甘草(炙)2分。
【制法】上切細。
【功能主治】少小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1升半,1歲兒2-3合,量與服之。
【摘錄】《準繩·幼科》卷九引《嬰孺方》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六味湯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Ys630.com相關知識
六味木香散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六味木香散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六味木香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木香200g 梔子150g 石榴100g 鬧羊花100g 豆蔻70g 蓽茇70g
【來源】系蒙古族驗方。
【性狀】為黃色的粉末;氣香,味辛、苦。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開郁行氣,止痛。用于脾胃氣滯,胃痛,腹痛,噯氣嘔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g,一日1~2次。
【規(guī)格】每袋裝15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木香200g,梔子150g,石榴100g,鬧羊花100g,豆蔻70g,蓽茇70g。
【制法】上為細末,過篩,混勻。
【功能主治】開郁行氣,止痛。主胃痛、腹痛,噯氣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2至3g,1日1-2次。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看了上面對六味木香散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對于六味地黃顆粒,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六味地黃顆粒。
【處方】熟地黃320g 山茱萸(制)160g 牡丹皮120g 山藥160g 茯苓120g 澤瀉120g
【性狀】為棕褐色的顆粒;味微甜、酸、微苦,有特異香氣。
【炮制】以上六味,熟地黃、茯苓、澤瀉加水煎煮兩次,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32~1.35(80℃),備用;山茱萸、山藥、牡丹皮粉碎成細粉,與濃縮液混合,加糊精適量和甜蜜素溶液適量,并加75%乙醇適量,制成顆粒,烘干,制成1000g,即得。
【功能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口干口渴。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5g,一日2次。
【規(guī)格】每袋裝5g
【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上文介紹了六味地黃顆粒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的用藥禁忌哦。
六味安消散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六味安消散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土木香50g 大黃200g 山柰100g 寒水石(煅)250g 訶子150g 堿花300g
【來源】系蒙古族、藏族驗方。
【性狀】為灰黃色或黃棕色的粉末;氣香,味苦澀、微咸。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導滯消積,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脹滿,消化不良,便秘,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3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guī)格】每袋裝18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土木香50g,大黃200g,山柰100g,寒水石(煅)250g,訶子150g,堿花300g。
【制法】上為細末,過篩,混勻。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導滯消積,行血止痛。主胃痛脹滿,消化不良,便秘,痛經(jīng)。
【用法用量】每服1.5至3g,1日2-3次。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六味安消散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很多朋友肯定認為養(yǎng)生粥是非常神秘的,其實養(yǎng)生粥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只需要采用合理的中藥搭配食材,就能熬出既養(yǎng)生又美味的粥來,今天就教一教大家如何做六味紅棗粥。
六味紅棗粥
【來源】 驗方
【原料】 大米60克,銀柴胡10克,馬齒莧25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大棗10枚,山楂條10克,白砂糖10克。
【制作】 銀柴胡、馬齒莧、赤芍、延胡索加水1000毫升,武火燒開,文火煮30分鐘,去渣留汁,以藥汁煮大米、大棗至粥熟,加山植條、白糖調(diào)勻。
【用法】 頓服。
【療效】 清熱除濕,化瘀止痛。適用于濕熱下注、阻滯氣血之痛經(jīng)、經(jīng)前小腹疼痛、血色黯紅、質(zhì)稠有塊、帶下黃稠等癥。
上文我們介紹了六味紅棗粥的做法,可以知道養(yǎng)生粥的做法其實是很簡單的,不要覺得它很難,不信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的做法試一試哦。
眾所周知,加減六味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加減六味丸的相關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加減六味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大熟地(九蒸九曬)大生地(酒洗)各90克 山藥(乳蒸)茯苓(乳蒸)丹皮(酒蒸)各45克 澤瀉(鹽水蒸)30克 當歸(酒蒸)白芍(酒炒)柏子仁(去殼,隔紙炒)丹參(酒蒸)各60克 自敗龜版(浸凈童便,炙酥,研為極細末)遠志(去心,甘草水泡,蒸)各120克
【制法】共為末,用金石斛120克、金銀花360克熬膏,和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治痔瘡。
【用法用量】每早淡鹽湯送下12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熟地9-15克,山藥6克,茯苓3克,山萸肉4.5克,鹽水炒杜仲6克,枸杞子6克,五味子0.9克。
【功能主治】補腎氣,益腎陰。主腎虛。(妊娠腰痛)
【用法用量】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空腹時淡鹽湯送下。
【摘錄】《羅氏會約醫(yī)鏡》卷十四
【處方】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4兩。
【功能主治】陰虛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勞晡熱消瘦。
【用法用量】亦可作膏。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熟地3-5錢,山藥2錢,茯苓1錢,棗皮1錢半,杜仲(鹽水炒)2錢,枸杞2錢,五味3分。
【功能主治】婦女腎虛腰痛,或入房不節(jié),致傷胞系而痛,脈大而空,兩尺更甚。
【用法用量】空心服。
【摘錄】《會約》卷十四
【處方】六味地黃丸去澤瀉,茯苓1兩,加蓮須1兩,龍骨1兩,線膠1兩。
【功能主治】腎虛夢遺,關元不閉。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五
【處方】熟地黃2兩,茯苓2兩,丹皮2兩,山茱萸2兩,山藥2兩,蓮須2兩,芡實2兩,菟絲子2兩,龍骨1兩,牡蠣1兩,澤瀉1兩,五味子5錢。
【制法】蜜為丸。
【功能主治】滋補下元。主勞倦傷中氣,酒色傷腎陰,尿濁或赤或白,尿短欠而無痛澀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類證治裁》卷七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加減六味丸了吧。加減六味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九味湯這種方劑。
【處方】黃耆(銼)1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陳皮(湯浸,去白,焙)1分,白術1分,訶黎勒皮1分,防風(去叉)1分,甘草(炙,銼)1分,桂(去粗皮)1分,細辛(去苗葉)1分。
【功能主治】肺氣虛冷,胸中氣微,不能太息,形體怯寒,鼻多清涕。
【用法用量】上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9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六引《護命》
【處方】半夏4兩,紫菀2兩,款冬花2合,蜜1合,桂心2兩,生姜2兩,細辛2兩,阿膠2兩,甘草2兩。
【功能主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中“以水一斗”,原書作“以水一升”,據(jù)《幼幼新書》改。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大家看過對九味湯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八味湯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吳茱萸(湯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 木香 橘紅 肉桂(去粗皮)丁香 人參(去蘆頭)當歸(洗,焙)各30克
【制法】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氣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時侯,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人參 干姜 白術 甘草各60克 橘紅 茯苓 附子 縮砂仁各30克
【制法】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泄瀉,不思飲食,水谷不化者。
【用法用量】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30毫升,空腹時熱服。
【摘錄】《易簡方》
【處方】熟地3錢,萸肉1錢,山藥1錢5分,茯苓1錢,澤瀉8分,麥冬1錢,肉桂3分,制附子3分(此2味胎中慎用)。
【功能主治】下焦虛寒,胎氣陰冷,致患轉(zhuǎn)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涼服。
【摘錄】《產(chǎn)科心法》卷上
【處方】懷熟地3錢,山茱肉2錢,肉桂5分,熟附子5分,牡丹皮1錢,山藥2錢,川牛膝1錢半,茯苓1錢,澤瀉1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陰虛發(fā)喘,氣上逆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四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八味湯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六味回陽飲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六味回陽飲。
【處方】人參30~60克 制附子6~9克 干姜(炮)6~9克 炙甘草3克 熟地15~30克 當歸身9克(如泄瀉或血動者,以冬術易之)
【功能主治】益氣回陽,養(yǎng)血救脫。治陰陽將脫。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武火煎至320毫升,溫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別名】回陽飲
【處方】附子1錢,炮姜1錢,黨參3錢,當歸3錢,肉桂3錢,炙甘草1錢。
【功能主治】大補元陽。主小兒氣血本虛,痘瘡自塌,或誤服涼藥,嘔吐泄瀉,將成慢驚者。
【用法用量】回陽飲(《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摘錄】《活幼心法》卷末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六味回陽飲食用方法了吧!六味回陽飲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六味回陽飲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shù)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chǎn)品。慢肝六味飲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xiàn)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太子參15g,茯苓15g,白術12g,川萆薢10g,黃皮樹葉15g,甘草5g。
【功能主治】健脾補氣,扶土抑木。主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臨床應用】華某,女,40歲,干部。患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已一年余,不能堅持工作已數(shù)月。癥見怠倦,胃納差,脅痛,面色黃滯,唇淡,舌淡嫩,苔白厚,脈弦,肝大2.5cm,谷丙轉(zhuǎn)氨酶500單位。給予服用慢肝六味飲,加扁豆12g。服藥半個月后,脅痛減,精神見好,胃納增,仍怠倦。去黃皮樹葉,再進半月,谷丙轉(zhuǎn)氨酶降至200單位。照上方加減服藥3個月,檢查正常,堅持又用藥半年使療效鞏固。隨訪五年余,未見復發(fā)。
【摘錄】《千家妙方》
以上就是對于慢肝六味飲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加味六味地黃湯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熟地2兩,山藥8錢,山萸8錢,丹皮6錢,澤瀉1錢,白茯苓3錢,人參1兩,麥冬1兩,黃耆5錢。
【功能主治】腸癰,小腹痛甚,淋瀝不已,精神衰少,飲食無味,面色萎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不得臥,因水衰而不能潤腸之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六味補腎水,加參、耆、麥冬補脾胃之土,土旺而肺自旺,肺與大腸相表里,又為腎之母,母子相需,表里相顧,故奏功如神也。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加味六味地黃湯的功效與作用了吧?加味六味地黃湯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粥是很多人喜愛的選擇,粥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今天就來教你生活中常見的六味紅棗粥的做法。
六味紅棗粥
【來源】 驗方
【原料】 大米60克,銀柴胡10克,馬齒莧25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大棗10枚,山楂條10克,白砂糖10克。
【制作】 銀柴胡、馬齒莧、赤芍、延胡索加水1000毫升,武火燒開,文火煮30分鐘,去渣留汁,以藥汁煮大米、大棗至粥熟,加山植條、白糖調(diào)勻。
【用法】 頓服。
【療效】 清熱除濕,化瘀止痛。適用于濕熱下注、阻滯氣血之痛經(jīng)、經(jīng)前小腹疼痛、血色黯紅、質(zhì)稠有塊、帶下黃稠等癥。
以上這些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六味紅棗粥的做法了。如果生活中的你也有這些癥狀的話,那么就可以試一試了,當然了對癥食用才是最重要的,聰明的你是否學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