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香紅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靈寶香紅丸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靈寶香紅丸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別名】狗寶丸
【處方】牛黃2錢,狗寶2錢,血竭2錢,乳香(炙)2錢,沒藥(炙)2錢,飛辰砂2錢,硼砂2錢,葶藶2錢,飛雄黃2錢,真珠1錢,沉香1錢,冰片1錢,琥珀6分。
【制法】上為細末,以熊膽6分、人乳化為丸。每重1分,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護心止痛,消毒化膿,在外者可使表散,在內(nèi)者可使便泄。主內(nèi)外一切癰疽疔毒。
【用法用量】每服1丸,重者2-3丸,陳酒調(diào)下。
【摘錄】《雞鳴錄》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靈寶香紅丸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靈寶香紅丸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擴展閱讀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靈寶丸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天麻(洗)1兩,天南星1兩,白附子1兩,獨活1兩,白僵蠶1兩,川烏頭(炮)1兩,羌活(洗)1兩,干蝎(全者)1兩,牛黃1分,龍腦1分(研細),麝香半兩(研細,旋入眾藥)。
【制法】上凈洗,日內(nèi)曬干,不用近水,杵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疥瘡,及三十六種風疾。
【用法用量】諸色風疾,每服5丸,薄荷、溫酒送下;女人血風,更入少當歸末,溫酒送下;如癱瘓風,下床不得,每服30丸,先用白礬半兩為末,蔥10莖,煎湯溫浴,后用薄荷汁、溫酒送下;衣被蓋出汗,別服補藥;如是男子、婦人疥癬、瘰疬,并須依前法洗浴,服30丸,出汗,當日必愈;小兒瘡疥亦須如常浴,每1歲1丸,并須出汗,并愈。
【注意】忌食面、豬肉、魚、毒等物。
【摘錄】《博濟》卷四
【處方】天麻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附子1兩,芎?1兩,天南星2兩,白僵蠶(微炒)1兩,蔓荊實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根節(jié))2兩3分,防風(去叉)1兩半,當歸(切,焙)3分,龍腦(研)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以丹砂末為衣。
【功能主治】風氣攻作,陰盛則厥逆,陽盛則煩惋。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酒送下;如急風癱緩,每服2丸,薄荷湯送下。衣覆出汗立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滑石(好白者)2兩,膩粉1兩。
【制法】上先搗研滑石令極細,次入膩粉和勻,熬木瓜濃汁成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每服7丸,五更空心溫米飲送下,日只1服。服至5-7日,覺臍腹撮痛,小便多為效。覺效便服補脾胃藥。
【注意】忌鹽一百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靈寶丸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yīng)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jīng)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靈寶丹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靈寶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別名】歸命丹、返魂丹
【處方】硫黃(打如皂莢子大.絹袋盛.以無灰酒煮三伏時.取出研如粉)一兩,自然銅(打碎.研細如粉)一兩,雄黃(打如皂莢子大.絹袋盛.以米醋煮三伏時.取出研如粉)一兩,光明砂(打如皂莢子大.絹袋盛.以蕎麥灰汁煮三伏時.取出研如粉)一兩半。
【功能主治】治中風手足不仁,言語蹇澀。或痛連骨髓,或痹襲皮膚,瘙癢如蟲行,頑痹如鐵石,或多痰好睡;或健忘多嗔,血脈不行,肉色干瘦;或久在床枕,起便須人,語澀面浮,惟覺不健;或偶縈疾苦,卒暴而終,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凡治風病及撲傷肢節(jié),不問輕重年月淺深,先以茶清調(diào)下紅雪通中散一、二錢(方見卷之六)。須臾,以熱茶投令宣瀉一、兩行,便依法煎生姜黑豆湯,下三粒。當以他人熱手更摩所患處,須覺熱徹,當覺肉內(nèi)有物如火至病所。一、二百日及一年內(nèi)風疾下床不得者,十服后便可行步。如患至重者,每利一度后,隔日服五粒,又住三、五日即更利,不過三十粒,平復如故。若打撲損多年,每遇天陰疼痛動不得者,可五、七服。如患風疾及撲傷肢節(jié),十年五歲運動不能者,但依法服之,十粒便效,重者不過三十粒。
【備注】有三名,一名歸命丹,又名返魂丹,入芒硝者名破棺丹。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歸命丹、返魂丹
【處方】光明砂1兩半(打如皂莢子大,絹袋子盛,以蕎麥灰汁煮3復時取出,研如粉),硫黃1兩(打如皂莢子大,絹袋子盛、以無灰酒煮3復時,取出研如粉),雄黃1兩(打如皂莢子大,絹袋子盛,以米醋煮3復時,取出研如粉),自然銅1兩(先搗碎,細研如粉)。以上4味,用1有蓋瓷瓶子,先以金箔3片,鋪子瓶子底上,便入硫黃,又以金箔2片蓋之;次入雄黃,又以金箔2片蓋之;次入朱砂,又以金箔2片蓋之;次入自然銅;又以金箔3片蓋之;以瓶子蓋合,卻不用固濟,于灰池內(nèi)坐瓶子令穩(wěn),以火養(yǎng)3日3夜。第1日用熟炭火半斤,圍瓶子,去瓶子3寸;第二日用熟火10兩,去瓶子2寸半;第3日用火1斤,去瓶子2寸;以火盡為度。候冷,取藥出瓶子,以紙3重裹藥,于凈濕土中培,至來旦取出,更研令細。磁石(以醋淬20遍,搗羅,細研如粉)3分,陽起石(研如粉)3分,長理石(細研如粉)3分,紫石英(細研如粉)3分。用1有蓋瓷瓶子,先磁石,次入陽起石,次入長理石,次入紫石英,其所入金箔,1依前法,以蓋子合之,其口不固濟、用火養(yǎng)3日3夜。第1日用熟炭火1斤,去瓶子3寸;第2日用火3斤,去瓶子2寸;第3日用火半秤,去瓶子3寸。1日至夜,任火自消,候冷取出藥,用紙裹入濕土中培,至來旦取出,更研令極細。牛黃1兩,龍腦1兩,麝香1兩,膃肭臍(酒刷,微炙)1兩,龍齒1兩,虎脛骨(涂酒炙令黃)1兩(上6味為末,更細研如粉),鐘乳10兩(以絹袋子盛,先以長流水煮半日,后棄其水,別用水5斗,煎取1斗,煮后草藥,留鐘乳水3合,磨生犀角3分),遠志(去心)1兩1分,巴戟1兩1分,苦參1兩1分,烏蛇(酒浸,去皮骨,微炙)1兩1分,仙靈脾1兩1分,天麻1兩1分(上6味,粗羅為散,以前鐘乳水1斗,煎至7升,用生絹袋濾去滓,澄清)。木香1兩半,肉豆蔻(去殼)1兩半,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1兩半,桂心1兩半,延胡索3分,木胡桐淚3分(上6味,為粗末,以前鐘乳汁7升、煎至4升,以生絹濾去滓,澄清),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當歸1兩(上二味,為粗散,以前鐘乳汁4升,煎至3升,以生絹濾去滓,澄清),皂莢子仁1兩半(搗羅,研如粉),川芒消1兩(細研),生地黃汁1升,無灰酒、童便1升。
【制法】上件地黃汁等,合前藥汁,共計6升,納銀鍋中,于靜室內(nèi),以文火養(yǎng)至1升,下金石藥末在內(nèi),以柳木篦攪,勿令住手,看稀稠得所,去火,然后入牛黃等6味,攪令極勻,即下皂莢仁末,及磨了犀角水,以綿濾過,入藥內(nèi),然后于乳缽內(nèi),以乳槌用力研3000-5000下,緣此藥極粘如膠。研訖,分為三分,一份入上件芒硝,別更研令勻,并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中一切風,牙關(guān)緊急,及尸厥暴亡者;或打撲損多年,天陰即疼痛,動不得者。
【用法用量】本方加芒消,名“破棺丹”。
【摘錄】《圣惠》卷二十五
【處方】天靈蓋1枚,(涂酥炙),鬼箭羽1兩,白術(shù)(炒)1兩,虎頭骨(涂酥炙)1兩。
【制法】上為末,別入丹砂、雄黃、麝香各5錢,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精神恍惚,悸動不定,煩熱體痛。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煎安息香湯送下;米飲亦得,1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三
【處方】木香半錢,沉香半錢,乳香半錢。
【制法】上為末,將巴豆皮退去凈,去油用2錢,加大棗2個,去皮搗成膏,和藥收之。
【功能主治】推積滯,除腹痛。主一切無名腫毒、惡瘡。
【用法用量】每服1丸,如綠豆大,涼水送下。如欲過3行,先吃涼水3口,然后用涼水送下。如欲五行、六行,依數(shù)吃水。
【摘錄】《臞仙活人方》卷下
【處方】茅術(shù)1兩5錢,辰砂3兩,麝香2錢5分,甘草1兩,麻黃1兩,丁香3錢,天麻1兩,大黃1兩,月石5錢,雄黃1兩5錢,冰片5分,沉香3錢,蟾酥4錢5分。
【制法】上為細末,燒酒泛為丸,辰砂為衣,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耳根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甘菊湯送下。
【摘錄】《瘍科捷徑》卷上
【處方】川烏(去皮尖,略炮)3兩,五靈脂3兩,沒藥1兩半,胡椒半兩,木香1分,乳香(研)1分,朱砂(研)1分,麝香1分(和朱砂為衣)。
【制法】上將前五味為細末,擇辰日辰時,取東方井花水,入乳香末和前藥末為丸,如豆大,以朱砂、麝香為衣。
【功能主治】一切諸風,癱瘓傷風。
【用法用量】每服1粒,生姜2片,同嚼,茶酒任下,不拘時候。如傷風頭痛,及胎風,荊芥湯下。
【摘錄】《簡易》引《葉氏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十)
通過小編介紹的靈寶丹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靈寶丹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靈寶丹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對于靈寶救苦丹,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靈寶救苦丹。
【處方】麝香5分,番蟾酥(酒化)5分,真狗寶5分,西牛黃5分,廉珍珠3分,梅冰片2分,明硼砂5分,草河車1錢,真熊膽3分,真山上百草霜1錢(如無,用陳京墨代),真血竭5分,去油乳香5分,去油沒藥5分,生大黃1錢(勿見火),明雄黃(制)5分,飛凈朱砂5分,生玳瑁5分,真琥珀5分,烏沉香2分,青木香3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用頭生男孩人乳和化為丸,每丸1分,真金箔5分為衣。
【功能主治】止痛護心,解毒化膿。主癰疽發(fā)背,疔瘡、內(nèi)癰,惡癘、蠱毒,爛喉丹瘀、霉瘡結(jié)毒,一切無名腫毒,已潰未潰,毒邪毒火。
【用法用量】每服1丸,重者2-3丸,陳紹酒送下,以醉取汗為度。并可外敷。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經(jīng)驗各種秘方輯要》
靈寶救苦丹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橘紅丸是日常生活中深受人們信賴的一種藥物,在臨床醫(yī)學上被廣泛應(yīng)用。它的功效作用非常多,不僅可以有效治療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內(nèi)傷及肺等疾病,而且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方面也有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多多了解相關(guān)的知識,以更好地發(fā)揮它的藥用。
1止咳桔紅丸是臨床常用的中成藥,據(jù)權(quán)威藥典《中藥部頒》記載其有清肺潤燥,止嗽化痰的功效,組方有化桔紅、陳皮、法半夏、茯苓等。那么止咳桔紅丸的功效是什么呢?
2我們從中西臨床應(yīng)用來獲得答案吧! 一、中醫(yī)臨床應(yīng)用: 止咳桔紅丸用于治療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咳嗽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襲肺系,或臟腑功能失調(diào),內(nèi)傷及肺,肺氣不清,失于宣肅所成,臨床以咳嗽、咯痰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痰聲并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nèi)傷咳嗽,六淫外邪侵襲肺系為外感咳嗽,有風寒、風熱、燥邪犯肺外感咳嗽之別;臟腑功能失調(diào),內(nèi)邪傷肺為內(nèi)傷咳嗽,有痰濕蘊肺、痰熱壅肺、燥痰阻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內(nèi)傷咳嗽之分。 本品適用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色黃黏稠,咯吐不爽,胸滿氣短,咽干喉癢,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二、西醫(yī)臨床應(yīng)用: 1.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fā)作的慢性過程為特征。 2.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癥。臨床主要癥狀有咳嗽和咳痰。常見于寒冷季節(jié)或氣候突變時節(jié)。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而來。
3止咳桔紅丸用于治療上敘的疾病和癥狀。說明咳桔紅丸的功效可以清肺潤燥,止嗽化痰,其病癥為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等等。患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況并聽從醫(yī)生建議選擇服用藥物。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椒紅丸!
【處方】川椒紅2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用豬腎3對,去脂膜薄切,攤于紙上,去血,然后鋪一重腎,著一重藥末,以盡為度,卻以三五重濕紙裹,于塘火內(nèi)燒,待香熟取出紙,爛研,若稍硬,更點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下元。主下焦虛寒,臍腹(疒丂)痛,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川椒3兩,巴戟(去心)1兩,茴香1兩,川楝子肉1兩,山藥1兩。
【制法】上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五臟,壯筋骨,明目去昏,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時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四引《醫(yī)學切問》
【處方】花椒(去目)、制蒼術(shù)、白術(shù)(煨)、白茯苓、黑牽牛(炒)、川烏、枸杞子(酒浸)、巴戟(炮,去心)、防風、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俱虛,眼昏漸成內(nèi)障,而兼氣者。
【用法用量】人參煎湯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
【處方】川椒紅10兩(微炒),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白蒺藜2兩(微炒,去刺),硫黃2兩(細研,水飛過),硇砂2兩(細研),巴戟2兩,鹽花2兩。
【制法】上為末,用豮豬腎5對,煮熟,去脂膜,爛研如糊,入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止痰逆,消酒食,暖下元,補諸虛憊。主風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或酒下亦得。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川椒紅2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2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巴戟1兩,木香1兩,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腳,明耳目,暖下元。主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椒紅1兩(微炒),沉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蓬莪術(shù)1兩,訶黎勒皮1兩,當歸1兩(銼碎,微炒),高良姜半兩(銼),肉豆蔻半兩(去殼),丁香半兩,白術(shù)1兩,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損,暖下臟,逐痼冷,進飲食。主婦人血風,氣攻脾胃,臟腑虛冷,全不思食,臍腹多痛,體瘦無力。婦人血氣不調(diào),風冷邪氣,乘虛客搏,脅肋時脹,面色萎黃,肌體羸瘦,怠惰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曬干,搗羅取紅)1斤(再搗為末),生地黃7斤(肥嫩者)。
【制法】上先將地黃搗,絞自然汁,銅器中煎至1升許,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服百日覺身輕少睡,心力足;服及三年,心智爽悟,記憶不倦,目明倍常,面色紅悅,須發(fā)光黑。主元臟傷憊,耳聾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暖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川椒(微炒去汗,取紅)5兩,磁石3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巴戟2兩,附子3兩(炮裂,去皮臍),硫黃2兩(微炒,細研),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汗,炙令香熟),茴香子2兩(微炒),鹽花2兩。
【制法】上為末。以羊腎3對,去盡筋膜,細研,用好酒2升相和,于銀鍋內(nèi)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濕積冷腰痛,行立無力,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地黃2斤(洗凈,焙干),川椒1斤(去合口并目,焙干),蒼術(shù)3斤(米泔浸3日,焙干)。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1日2次。服藥旬日,黑花并除。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二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取紅)3兩,牛膝(去苗,酒浸3宿,洗,曬干)4兩,生地黃5兩(取汁為膏),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2兩,肉蓯蓉2兩(酒浸,去粗皮,炙),巴戟1兩,菟絲子2兩(酒浸,焙干,為末),木香1兩,吳茱萸1兩(湯浸,焙干,炒),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筋骨,益血脈,悅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兩(以火燒1坑子,潑酒在上,次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緊合定,四縫以新土密閉,1復時取出,杵,取紅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生姜4兩(切作片子,炙黃),巴戟天(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五味子(炒)1兩,桂(去粗皮)1兩,補骨脂(微炒黃)1兩,茴香子(微炒)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4對,去筋膜細銼,入青鹽2兩,于砂盆內(nèi)同研,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逐風冷,聰明耳目。主本臟虛損。
【用法用量】若稠時,更入少面糊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鹽湯下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款冬花1兩,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兩,干姜1兩,礬石(火煅1伏時)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皂莢(去子,酥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咳、寒嗽,咳則腰背相引疼痛,惡寒,唾冷沫,小便數(shù),脈緊。
【用法用量】每月比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處方】椒紅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木香1兩,肉蓯蓉(去粗皮,酒浸,切,焙)1兩,青鹽(別研)1分,茴香子(洗,焙)半兩。
【制法】上為末,又用羊腰子1對,去筋膜,濕紙裹煨,半生半熟切,細研,與青鹽并藥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調(diào)氣進食。主元臟久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處方】蜀椒(取紅)、補骨脂(炒)、楝實(去皮核,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元臟久冷,小便利數(shù),精神恍惚,四肢無力,骨節(jié)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椒2兩(去目)。
【制法】上用醋2升,煮至醋盡,焙干為末,糊為丸,如綠豆大,瓷盆收之。
【功能主治】小兒水瀉無度。五十以上患瀉。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散劑,名“椒紅散”(見《普濟方》)。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川椒(揀凈)2兩(去目,炒出汗),干山藥1兩,川附子1兩(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末,以好酒煮淡木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進食。主泄瀉。嗽不止,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鹽湯、溫酒任下。泄瀉,米飲送下;如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1-2服見效。
【摘錄】《中藏經(jīng)》
【處方】椒紅4兩,巴戟天(去心)1兩,楝實(炒)1兩,茴香子(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別用于山芋3兩為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水臟,明目。駐顏,縮小便。主肝腎俱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通過本文對于椒紅丸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靈寶膏!
【處方】黃丹3錢,乳香3錢,蜜2兩。
【制法】上以瓷器安藥在中,慢火熬成膏子,地下出火毒。
【功能主治】遠年近日目疾。
【用法用量】每1豆大,涂目四傍。目熱赤,以生地黃汁調(diào),或龍腦薄荷汁調(diào);風氣眼,荊芥湯調(diào);爛瞼風眼,用楓木水調(diào)。如無楓木水只用飯湯調(diào)涂;虛眼,煎黃耆湯調(diào)涂。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六引《朱氏家藏方》
【處方】大瓜蔞10枚,(隔2-3年陳者,盡去其皮,留瓤子,約有半升許,用砂盆研細如粉),新胡桃10枚,(不油者,湯去膜,研細如粉),滴乳香10塊(如大指頭,大乳缽內(nèi)研細如粉)。
【制法】上用白沙蜜10兩,同前藥于銀石器內(nèi)極慢火熬3時辰,其稠如餳糖,多合少合準此。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腦疽、發(fā)背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匙,無灰酒半盞調(diào)下,不拘時候。甚者不過2-3服。
【摘錄】《集驗方"洪氏集驗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靈寶膏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導讀:橘紅丸的功效與作用?橘紅丸,中成藥名。那么橘紅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橘紅丸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
橘紅丸是現(xiàn)代中藥科研人員在中醫(yī)藥理論的指導下,為解決古劑型存在的易霉變等缺點,經(jīng)過劑型改革研制成的藥品。是以橘紅、陳皮等多味中藥制作成的,適合各種年齡的人服用,可以作為一些慢性咳嗽、寒咳的首選藥品。
藥品名稱
橘紅丸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甜、微苦。
組成
橘紅丸由化橘紅、陳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蘇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蔞皮、浙貝母、地黃、麥冬、石膏組成。
功效與作用
本品清熱,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悶口干。
適用病癥
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悶口干。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藥性分析
方中化橘紅、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燥濕化痰;瓜蔞皮、浙貝母清熱化痰;蘇子降氣化痰;紫菀、款冬花潤肺下氣止咳,桔梗、苦杏仁宣肺降氣止咳;石膏清泄肺熱;麥冬、生地潤肺養(yǎng)陰。諸藥合用,具有清熱燥濕,化痰止咳之效。
副作用
從藥物組成來看,橘紅丸選用的都是藥性溫和的中藥材。即便經(jīng)過西式手段的處理,橘紅丸的成分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因此,橘紅丸應(yīng)當像傳統(tǒng)中藥一樣較為安全,只要遵從它的用藥禁忌,橘紅丸的副作用就可以不用太多考慮。
藥品禁忌
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本品適用于肺熱燥咳。其表現(xiàn)為干咳。咽喉干燥。痰少而質(zhì)粘。不易咯出。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jié)核患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證無改善。應(yīng)停止服用,去醫(yī)院就診。
5、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xiàn)喘促氣急者?;蚩人约又?,痰量明顯增多者應(yīng)到醫(yī)院就診。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有效期
24個月
橘紅丸主要是用來治久咳和一些陳舊性的咳嗽,比如哮喘、肺氣腫引起的咳嗽、體虛引起的咳嗽、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在服藥前,要注意自己咯痰的顏色,如果痰是白顏色的,有沫,則多是寒咳,就可以吃點橘紅丸。而如果痰是黃或綠色,則可能是熱咳,服用橘紅丸后反而會使癥狀加重。
此外,喉嚨痛、口干、舌干、身體燥熱,有這些表現(xiàn)的時候最好不要服用橘紅丸。橘紅丸雖然是很穩(wěn)定的止咳藥,但是也不要服用的時間太久,如果咳嗽沒有治愈,要適時到醫(yī)生那里調(diào)整用藥。
以上就是橘紅丸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紅丸子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牛膝(酒浸一宿)川烏(炮)南星(醋煮三次)細辛(去苗,凈洗)何首烏(用水煮熟)桔梗(去蘆)山桂(去粗皮)當歸 自然銅(煅,醋淬七次,別研)白蘞 赤芍藥 骨碎補(去毛)沒藥(別研)羌活(去蘆)赤小豆(不見火)
【制法】上藥除自然銅、乳香外,炒干研末,酒煮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治打撲傷損,骨碎筋斷,瘀血留滯,外腫內(nèi)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隨病上下服之。
【注意】孕婦忌用。
【摘錄】《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
【處方】蓬莪術(shù) 京三棱各60克(醋煮)胡椒30克 青皮90克(炒香)阿魏7.5克(醋化)
【制法】上藥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久瘧,脅下結(jié)為癥瘕癖塊。
【用法用量】以"老瘧飲"送下50~100丸。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
【處方】三棱(煨)、莪術(shù)(煨)、芫花、桃仁(去皮,別研)、杏仁(去皮,別研)、朱砂、烏梅(炒)、巴豆。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癖氣,血膜包水,僻側(cè)于脅傍,時時作痛,發(fā)寒熱;瘧家中脘多蓄黃水,日久結(jié)癖。
【用法用量】《普濟方》本方用量:各等分。
【摘錄】《得效》卷十一
【處方】白礬1-2枚(出火毒),半夏1分(炮),雄黃1錢3分半,朱砂2錢2分半。
【制法】上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以一半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化痰。主一切驚癇。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痰盡為度。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八
【處方】牛膝(酒浸1宿)、川烏(炮)、南星(醋煮3次)、細辛(去苗,洗凈)、何首烏(用水煮熟)、桔梗(去蘆)、山桂(去粗皮)、當歸、自然銅(煅,醋淬7次,別研)、白蘞、赤芍藥、骨碎補(去毛)、沒藥(別研)、羌活(去蘆)、赤小豆(不見火)。
【制法】上除研藥外,余并打和,炒干為末,酒煮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損,堅筋固骨,滋血生力。主打撲傷損,骨碎筋斷,疼痛痹冷,內(nèi)外俱損,瘀血留滯,外腫內(nèi)痛,肢節(jié)疼倦,應(yīng)諸傷損,不問年月日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隨病上下服之。
【注意】孕婦勿服。
【摘錄】《理傷續(xù)斷方》
【處方】糯米49粒,酸石榴3個,底胭脂少許,杏仁7個(去皮尖),穿山甲1分(炮,冷水浸)。
【制法】上為末,用水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每服3丸,金銀薄荷湯送下;取驚,訶子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處方】巴豆49粒(去皮、殼、心、油),木香4錢(末),乳香4錢(研),槐花1錢半,撫丹1兩,黃蠟半兩。
【制法】先將蠟入石器內(nèi)熔開,濾凈,再化,入前藥末拌勻,再入丹拌勻,待冷自然成膏,油紙包,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瀉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痢,干姜湯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水瀉,煨姜飲子送下。
【摘錄】《袖珍》卷一
【處方】蓬莪術(shù)5斤,荊三棱5斤(水浸軟,切片),橘皮5斤(揀凈),青皮5斤,胡椒3斤,干姜3斤(炮),阿魏3斤,礬紅。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
【功能主治】破癥消瘕。主脾積氣滯,胃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或大病之后,谷食難化,及中脘停酸,脾寒瘧疾,脾疼作楚,酒疸、谷疸,遍身皆黃,兩脅引乳作痛,酒積、食積,時或干嘔;婦人脾血積氣,諸般血癥氣瘕,經(jīng)血不調(diào),或過時不來,寒熱往來;產(chǎn)后敗血上攻,迷亂心神,狀如癲癇;妊娠惡阻,嘔吐,全不納食;小兒食積,骨瘦面黃、漸成脾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蘭臺軌范》引作“紅丸”。
【摘錄】《易簡方》
【處方】蓬莪術(shù)2兩,京三棱2兩(醋煮1伏時),胡椒1兩,青皮3兩(炒香),阿魏1分(醋化)。
【制法】上為末,別研倉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炒土朱為衣。
【功能主治】食瘧。
【用法用量】治食瘧,每服50-100丸,以老瘧飲下;治霍亂,丸以礬朱為衣,每服100-200丸。生姜、甘草煎湯送下。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食瘧者,食積成瘧也?!秲?nèi)經(jīng)》曰:留者攻之,故用蓬術(shù)、三棱阿魏以攻積;積之為患,氣快則行,氣滯則止,得熱則行,得寒則結(jié),故用青皮之辛以快氣,胡椒之溫以散結(jié);復用礬紅為衣者,假其土性以培脾胃云爾。
【摘錄】《三因》卷六
【別名】鶴頂?shù)?、朱粉?/p>
【處方】朱砂半兩(細研,水飛),蝎尾半兩(微炒),膩粉1分,巴豆5枚(去皮心,紙裹壓去油)。
【制法】上為末,用面糊和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壯熱吐涎。
【用法用量】鶴頂?shù)ぃā妒備洝肪硪涣牛?、朱粉丹(《衛(wèi)生總微》卷五)。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鶴頂丸”、“桃符丸”。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荊三棱5斤(浸軟,切片),蓬莪術(shù)5斤,青橘皮5斤,陳皮(去白)5斤,干姜3斤(炮),胡椒3斤。
【制法】上為細末,用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
【功能主治】壯脾胃,消宿食,治冷瘧,去膨脹。主脾積氣滯,胸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干嘔不止,背胛連心胸及兩乳痛;婦女脾血積氣,諸般血癥氣塊;小兒食積,骨瘦面黃,肚脹氣急,不嗜飲食,漸成脾勞。
【用法用量】《直指》本方用法:治食瘧、食積,以二陳湯或四獸湯送下;治谷疸、酒疸,以二陳湯加縮砂仁煎湯送下,《得效》治經(jīng)水不調(diào),以烏梅濃煎湯,入鹽少許服之。③《醫(yī)方類聚》引《王氏集驗方》有良姜,名“胡椒紅丸子”;去胡椒,加良姜、阿魏。名“阿魏紅丸子”。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三棱、莪術(shù),攻堅藥也,故可以去積;干姜、胡椒,辛熱物也,故可以去寒;青皮、陳皮,快氣藥也,故可以去痛。而必以醋糊為丸者,經(jīng)曰:酸勝甘,故用之以療肥甘之滯;必以礬紅為衣者,取其咸能軟堅,枯能著癖也。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透明天麻1兩,防風1兩,冬瓜子1兩,全蝎、白附子3錢,南星、半夏(炙,銼)共6錢,辰砂、雄黃半錢,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芡實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發(fā)熱風壅。
【用法用量】方中全蝎、辰砂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四引《鮑氏方》
【處方】郁李仁100粒(溫水浸,去皮尖),坯子胭脂1分,麝香半錢(別研)。
【制法】上先研郁李仁細爛,次入胭脂、麝香同研,用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肥兒。主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每服3-5丸,1日3服,用薄荷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靈苑方》
【處方】白茯苓1錢,澤瀉1錢,半夏曲2錢,滑石(水飛)1兩6錢,大粉草3錢,朱砂3錢。
【制法】上為末,井花水為丸,如豌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鵝口瘡,口瘡。
【用法用量】燈草湯化下。患口瘡者,用1丸,同青丸子1丸,芍藥、燈心湯化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紅丸子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紅丸子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蒜紅丸這款方劑。
【處方】揀丁香 木香 沉香 檳榔 背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 蓬莪茂(炮)去皮牽牛 草果子各30克 肉豆蔻(面襄,煨)粉霜各3克 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各15克 蒜200枚(一半生用,一半火煨熟)
【制法】上為細末,以生、熟蒜研細,生絹紐取汁,旋用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消積。治脾積。腹脹如鼓,青筋浮起,坐臥不得者。
【用法用量】每服5~15丸,食后,用淡鹽湯送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二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蒜紅丸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剪紅丸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別名】秦川剪紅丸(《奇效良方》卷十六)。
【處方】雄黃15克 木香15克 檳榔 三棱 莪術(shù)(煨)陳皮 貫眾(去毛)各30克 大黃(春)60克(夏、秋、冬)30克 干漆30克(炒煙起)
【制法】以上九味,研末糊丸。
【功能主治】治膈氣變翻胃;亦治蟲心痛。
【用法用量】體壯者每服50丸。
【備注】原書云:上證用本方后“吐出瘀血及下蟲而愈”。
【摘錄】《永類鈐方》卷四
【處方】當歸身 黃連(炒)槐角子(炒)側(cè)柏葉(炒)荊芥穗 枳殼(炒)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血痢。
【用法用量】陳米湯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處方】生地8兩,白芍4兩,茜草4兩,扁柏2兩5錢,牛膝2兩5錢,熟大黃1兩。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臟腑不和,龍火陡發(fā),沖于肺則鼽衄痰紅;乘于心,煩躁咯血;附于肝則氣逆吐血;傷陽絡(luò)則牙宣、鼻衄、嘔血、咳嗽;傷陰絡(luò)則便紅、溺血,上下血癥,初發(fā)其勢洶涌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活人方》卷二
【處方】側(cè)柏葉、槐花、枳殼(各炒)、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醋糊為丸。
【功能主治】痢鮮血。
【用法用量】糯米湯送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處方】檳榔6錢,白牽牛12兩(取頭末),蕪荑6兩,雷丸5兩,巴豆1兩(取霜),土朱砂。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朱砂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追蟲取積。主遠年近日諸般蟲,稍食不消;婦人赤白帶下;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蜜水送下。取下病疾為驗,白粥補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九引《醫(yī)學切問方》
【處方】吳茱萸(去梗)2兩,荊芥穗2兩,川烏1兩。
【制法】上炒黃色,共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遠年近月,腸澼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雷丸、檳榔、三棱、莪術(shù)(各醋煮)、木香、蕪荑、黑丑、狗脊、大黃、使君子、鶴虱、牙皂、錫灰、茵陳、黃丹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以茵陳煎湯為丸,如梧桐子大,外以黃丹為衣。
【功能主治】久積有蟲。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錢,小兒每服1錢,空心以酒送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三
【別名】神應(yīng)丸
【處方】干漆1錢(炒令煙盡),紫芫花1錢(醋拌炒),巴豆7個(去皮膜心,不去油),斑蝥7個(去頭足翅,炒研時塞口鼻),南木香半兩,雷丸半兩,三棱半兩(生),莪術(shù)半兩(生),百部(微炒)半兩,貝母2兩,檳榔2兩,大黃(生)2兩,使君子仁49個(半生半炒),牽牛(半斤,取頭末)3兩半。
【制法】上藥前4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紅紗包,紅線縛定,用時剪下來。南木香以下諸藥另為細末;用肥皂角10挺(捶碎)、山茵陳1兩,苦楝根皮2兩,水4-5碗,于砂鍋中以慢火煎至1小碗,將前末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粟米大,曬干。
【功能主治】磨癖積,殺諸蟲,進飲食。主小兒齁(鼻合)喘急咳嗽,寸白蟲、蛔蟲,腳氣腫不可行,酒痢,酒積,婦人血脈不行,血蠱病,腸風下血,大小便不通,食積氣塊。
【用法用量】神應(yīng)丸(《普濟方》卷三九二引《保嬰方》。
【注意】孕婦莫服,忌葷腥、生硬、油膩物。
【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
【處方】使君子1兩,雷丸1兩半,檳榔半兩,黑牽牛8錢,木香半兩,凈青皮1兩半,天花粉半兩,草烏2兩半(炮),香附子1兩,三棱(炮)1兩。
【制法】上為末,皂角熬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五積六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用冷茶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三引曾異庵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剪紅丸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剪紅丸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yīng)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大紅丸這種方劑。
【處方】何首烏(焙干)500克 川烏710克(火煨坼)天南星500克(焙)芍藥500克(焙)土當歸300克(焙)骨碎補500克(姜制,焙)牛膝300克(酒浸,焙)細辛250克(去苗、葉,焙)赤小豆540克(焙)自然銅120克(煅存性)青桑炭2.5千克(煅,醋淬,少此一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稱)
【制法】上藥同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主跌打損傷,骨碎筋斷,疼痛痹冷,內(nèi)外俱損,瘀血留滯,外腫內(nèi)痛。肢節(jié)痛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醋湯亦可。損在上,食后服;損在下,空腹時服;傷重不拘時服。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
【別名】血竭丹
【處方】真血竭1兩,乳香1兩,朱砂5錢(要箭頭上好者),巴豆仁4錢(如枯者加1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碾至自潤成塊,如卵色一樣,以瓷罐或瓷盒盛之。臨用時,看人大小虛實而用,小兒丸如麻子大,大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血塊、血蠱,大人小兒一切積痞。
【用法用量】均每用3粒,溫開水送下。不用熱水,熱水即作痛。倘積重多年者,上午先食生、熟使君子各3個,下午再服本丸。晚間不可飲食??芍脙敉?,看其瀉下大便,如紅藥未出,則為積尚未出,飲溫酒1杯催之,其藥與積自然一同下來。如瀉不止,以溫粥止之。
【注意】7日內(nèi)忌食油、鹽。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七
【處方】赤斂1斤(即何首烏,焙干),川烏1斤7兩(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藥1斤(焙),土當歸10兩(焙),骨碎補1斤(姜制,焙),牛膝10兩(酒浸,焙),細辛8兩(去苗葉,焙),赤小豆2升(焙),自然銅4兩(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欠此1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兩)。
【制法】上斂、星、芍、歸、補、膝、辛7味,并用當土者,同余藥羅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常服補損,堅筋固骨,滋血生力。主撲損傷折,骨碎筋斷,疼痛痹冷,內(nèi)外俱損,瘀血留滯,外腫內(nèi)痛,肢節(jié)痛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醋湯亦可。損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傷重不拘時服。或與小紅丸互用亦可。
【注意】孕婦莫服。
【摘錄】《理傷續(xù)斷方》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guān)于大紅丸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yīng)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