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脾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彪S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建脾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建脾丸。
【處方】鐘乳粉 赤石脂(煅)各45克 枯礬 干姜(炮)蓯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 桂心 澤瀉 桑寄生 遠志(去心,炒)人參 柏子仁 當歸 酸石榴皮 龍骨(煅)天雄(炮,去皮、臍)牡蠣粉 白頭翁(去苗)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鐘乳粉1兩半,赤石脂(煅)1兩半,枯礬1兩,干姜(炮)1兩,蓯蓉(酒浸)1兩,石斛(酒浸)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澤瀉1兩,桑寄生1兩,遠志(去心,炒)1兩,人參1兩,柏子仁1兩,當歸1兩,酸石榴皮1兩,龍骨(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1兩,牡蠣粉1兩,白頭翁(去苗)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一
【處方】鐘乳粉3兩,赤石脂2兩,好曲2兩,大麥糵2兩,當歸2兩,黃連2兩,人參2兩,細辛2兩,龍骨2兩,干姜2兩,茯苓2兩,石斛2兩,桂心2兩,附子1兩,蜀椒6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30丸,酒送下,1日3次,弱者飲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建脾丸建中州之氣以祛冷積之滯,即于溫脾湯中除去大黃,加鐘乳、石脂、龍骨、椒、辛助參、附、姜、桂以固下脫,曲、糵、黃連以除陳氣,當歸以和營血,石斛以清胃氣,茯苓以通氣化,并合黃連、石斛以化石藥之悍也。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芩2兩,大麥糵2兩,陳皮2兩,石斛2兩,當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下,1日3次,稍稍加之。
【注意】忌豬肉、冷水、生蔥、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姜制炒)1兩,半夏(姜制)1兩,白術(炒)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半兩,橘紅半兩,胡椒半兩,姜黃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丁皮半兩,蓽澄茄半兩,木香半兩,益智仁3分,人參(去蘆)3分,硫黃(金液丹代之)7錢半,溫姜(煨)7錢半,附子1只(9錢重,炮,去皮臍),丁香2錢(不見火),肉豆蔻3錢(面裹)。
【制法】上為細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脾胃虛冷,嘔逆惡心,臍腹撮痛,冷痃反胃,惡聞食氣,停寒積飲,飲食不化,臟寒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生姜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服用建脾丸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yS630.Com相關推薦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建脾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白茯苓(去皮)人參各30克 厚樸90克(用姜汁炙)蒼術(米泔浸一宿)120克 陳橘皮(去白)150克 甘草60克(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60克
【制法】上藥共研為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虛弱,濕滯中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繩·幼科》卷七
【處方】厚樸1斤,大棗1斤,生姜1斤,半夏(湯洗,以上4味同搗勻,炒黃干)4兩,甘草4兩,黃橘皮2兩,白術2兩,肉豆蔻1兩,神曲2兩,人參2兩,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良姜2兩,丁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俱虛,久積冷氣,心腹脹悶,里急刺痛,痰逆惡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腸鳴滑泄,肢體羸瘦,及大病之后諸虛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厚樸3兩(姜汁炙),蒼術(米泔浸宿)4兩,陳橘皮(去白)5兩,甘草2兩(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大棗,同煎服。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
【處方】訶黎勒皮1兩,白術1兩,麥糵(炒令微黃)1兩,人參1兩,神曲(炒)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半兩,大腹皮半兩,干姜2分(炮)。
【功能主治】傷寒,脾胃虛弱,不欲飲食,縱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
【處方】陳橘皮(去白)7兩,高良姜5兩(炒),干姜3兩(炮)。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同煎至8分,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建脾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建脾散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建脾散來治療一些疾病。
有人想知道建胃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建胃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1兩,細辛(去葉土)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吳茱萸(湯洗7遍,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制)2兩。
【制法】上為細末,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虛,心腹疼痛,脅肋脹滿,臟腑溏泄,停飲不消,惡心嘔逆,咳嗽上氣,干噦涎沫,口苦無味,肢體羸困,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建胃丸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理脾丸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理脾丸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陳皮1兩,茯苓1兩,山楂(半生半蒸)1兩,白術(炒)2兩,黃連(炒)5錢,蘆薈(煅)5錢,炙甘草5錢。
【制法】上為末,神曲黃米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
【用法用量】姜湯送下。
【摘錄】《惠直堂方》卷四
【處方】白芍藥3兩(酒浸,炒),白術4兩,枳實1兩(面炒),白茯苓3兩,黃連1兩(去毛,姜制),神曲1兩(炒),砂仁1兩(炒),陳皮2兩,半夏2兩(湯泡7次,姜制),木香5錢,麥糵1兩(炒),甘草1兩(炒)。
【制法】上為細末,稀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理脾。主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清米湯送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五
上文是對理脾丸的一些相關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理脾丸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補脾丸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補脾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補脾丸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合養(yǎng)生。
【別名】縮脾丸(《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處方】白術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蓽茇(炒)神曲(炒)麥芽(炒)附子(炮,去皮、臍)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祛寒,澀腸止瀉。主脾陽虛弱,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六
【處方】白術(去蘆)300克(分四份:一肉蔻,二五味子,三故紙,四吳茱萸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用白術)蓮肉(去心,炒)人參各30克 甘草 白芍(炒)各15克 木香(煨)12克 山藥(炒)陳皮各21克 干姜(炒)9克
【制法】上為細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脾止瀉。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時用淡姜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人參1兩,白術1兩,茯苓1兩,炙粉草1兩,白芍(酒炒)1兩,黃耆(蜜炙)1兩,陳皮1兩,當歸身1兩,山藥1兩,蓮肉1兩,神曲5錢,肉桂2錢5分。
【制法】上為末,荷葉水煮粳米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虛。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處方】白術半兩,白芍藥2錢。
【制法】上為細末,飯為丸。
【功能主治】脾虛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
【處方】破故紙3兩(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兩5錢,肉果4兩(紙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上為末,加大棗半斤、生姜半斤,砂鍋內煮熟,用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80丸,清晨棗湯送下。
【注意】忌生冷、魚腥、房事。
【摘錄】《證治寶鑒》卷八
【處方】白術半斤,蒼術3兩,茯苓3兩,陳皮3兩。
【制法】粥為丸。
【功能主治】傷食。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麥糵2兩,陳面(炒)2兩,石斛2兩,當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集驗方》
【處方】肉豆蔻(炮,去殼,為末)1枚,龍骨(燒,研)1錢,乳香(研)1錢,蕪荑仁(炒,研)1錢,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軟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丁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胡椒1兩,木香1兩,茴香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神曲(炒)3分,大麥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術3分,烏梅肉(炒)3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1丸。
【功能主治】中焦不和,脾胃虛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時,不思飲食,嘔吐痰逆,面色痿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厚樸(去皮)1兩(生姜1兩,同杵令爛,焙干),白術1兩,石脂1兩,肉豆蔻1兩,麥糵半兩,蓽茇半兩,訶子半兩,附子半兩,神曲半兩,干姜1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體重羸瘦,腹中脹急,飲食不化,遇寒則極,脈弦而遲,此脾胃素弱,為風冷則谷不化而水勝,久久不止,成虛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飲送下。未知,加至50丸。
【摘錄】《雞峰》卷十四
【處方】白術1兩,赤石脂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川厚樸1兩(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兩,蓽茇(炒)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景岳全書》引作“縮脾丸”。
【摘錄】《百一》卷六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補脾丸了吧。補脾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了脾丸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了脾丸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石燕子1枚(燒紅,醋淬7次),舶上硫黃1兩,白丁香7錢,丁香7錢(凈),木香5錢,使君子(去殼)1兩,陳皮5錢。
【制法】上用三棱1兩;用巴豆5錢凈炒京三棱,巴豆焦黃為度,去巴豆不用。同前藥為細末,醋煮大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和脾胃,寬胸膈,消痰逆,止嘔吐,進益美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用,隨意湯送下;小兒如黍米大,每服100丸,見黑糞為效。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五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了脾丸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我們都知道裨脾丸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裨脾丸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別名】建脾丸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麥糵2兩,陳面(炒)2兩,石斛2兩,當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搗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稍稍加之。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集驗方》
上面介紹了裨脾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