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香連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rèn)識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痢疾香連散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痢疾香連散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痢疾香連散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生芍5錢,雙花炭5錢,牛黃2分,黃芩5錢,椿皮炭3錢,山楂炭4錢,廣陳皮4錢,廣木香3錢,黃連4錢。
【制法】共研極細(xì)面。
【功能主治】清熱導(dǎo)滯,化痢止瀉,通氣止血。主頭痛身熱,口渴煩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胃脹嘔吐,紅白痢疾,膿血夾雜,臍腹絞痛,飲食積滯。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5分,小兒3歲以上每服2分,開水送下。
【注意】忌辣腥硬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上面介紹了痢疾香連散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痢疾香連散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痢疾芩連丸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痢疾芩連丸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葛根2兩,苦參3兩,黃芩2兩,黃連1兩,赤芍1兩,白芍1兩,滑石15兩。
【制法】以上研末,納滑石(水飛極細(xì))和勻;另用葛根2兩,苦參3兩,黃芩2兩,青蒿4兩,枳殼2兩,烏藥1兩煎湯;再用鮮荷葉8兩(搗),生蘿卜子2兩(研),鮮藿香3兩(搗),鮮薄荷3兩(搗),以上石臼搗融,加上藥湯擠汁兩次,再加凈蘿卜汁8兩,泛成小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水瀉等。
【用法用量】每服3錢,1日3次。
【摘錄】《醫(yī)學(xué)碎金錄》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痢疾芩連丸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參連散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參連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人參、黃連(共為細(xì)末)各等分,麝香少許,冰片少許。
【功能主治】疙瘩翻。先寒后熱,渾身發(fā)疙瘩,赤紫黑色,漸至大,惡寒發(fā)熱。
【摘錄】《松峰說疫》卷三
【處方】人參半兩,胡黃連半兩,黃連(去須)半兩,丹砂(研)1兩,雄黃(研)1兩。
【制法】上為散,用豬膽1枚取汁和藥,卻入膽中,掛于風(fēng)道。一月取下,去膽皮再研極細(xì)。
【功能主治】急勞。寒熱潮發(fā),肌熱,心煩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人參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參連散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參連散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檳連散。
【別名】圣效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檳榔 黃連各15克 穿山甲(大者,燒存性)10片
【功能主治】主癰疽瘡腫,已潰或未潰。
【用法用量】上藥為末,以茶清調(diào)敷患處;如熱甚,則以雞子清調(diào)敷。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
【別名】圣效散、檳榔散
【處方】檳榔半兩,黃連半兩,川山甲(大者,燒存性)10片。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癰疽瘡腫,未潰已潰者。
【用法用量】圣效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二)、檳榔散(《傳信適用方》卷三)。
【摘錄】《三因》卷十四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jìn)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檳連散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眾所周知,川連散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川連散的相關(guān)描述。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川連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宣連。
【制法】上為細(xì)末,漿水調(diào)成餅,攤于碗面上,內(nèi)用艾及川甲3片,燒煙覆碗,熏成黑色再取下,如是者5次,以黃連餅黑色為度,地上出煙毒,再研細(xì)。
【功能主治】下部注瘡。
【用法用量】先用黃柏、藿香、茵陳煎湯溫洗,濕,涂藥散;干,清油調(diào)涂,1日3-4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
通過上文對川連散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連蛤散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連蛤散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黃連1錢,蛤粉1錢,枯礬5分,明雄1錢,海螵蛸1錢,黃柏1錢,上片1分,青黛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月蝕瘡并黃水瘡毒。
【用法用量】用燭油調(diào)刷。
【摘錄】《外科真詮》卷上
【處方】黃連、文蛤、黃柏、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水調(diào),攤于碗內(nèi),覆于磚上,燒艾熏之,以黑干為度,再研為末。
【功能主治】頭斂頭瘡。
【用法用量】清油調(diào)敷。
【摘錄】《外科大成》卷三
通過本文對于連蛤散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jìn)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
姜連散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訶黎勒、龍骨、乳香、干姜、芎?、白術(shù)、鹽梅各等分(1方有黃連)。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梅肉攪勻如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胎前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白痢,白姜湯送下5丸;赤痢,甘草湯送下;赤白痢,白姜甘草湯下。
【注意】忌生冷毒物。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
【處方】生姜4兩(銼),黃連1兩(去毛,生姜炒,分作2份),甘草5分(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般瀉痢,冷熱不調(diào),赤白五色。
【用法用量】以黃連、甘草治熱痢、血痢;生姜、甘草治白痢。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七
【處方】干姜半兩,黃連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暴赤眼。
【用法用量】以綿包之,沸湯泡。閉目乘熱頻洗。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大衛(wèi)方》
【別名】姜香散
【處方】生姜4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一處慢火炒令姜赤色,去姜,取黃連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久患脾泄瀉。氣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腹臘茶清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姜連散的一些小常識,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生活中運用起來,也不要忘了分享給朋友哦。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連床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凈黃連1兩,蛇床子(去埃土)半兩,五倍子(去內(nèi)蟲屑)2錢半,輕粉15貼。
【制法】上前三味曬干為末,再入乳缽內(nèi)同輕粉杵勻。
【功能主治】小兒滿頭如癩瘡毒,及手足、身上、陰器膚囊癢,抓爛則黃汁淋漓,燥痛。
【用法用量】先以荊芥和蔥煮水候涼,凈洗拭干后敷藥,每用2-3錢,用清油稀調(diào),涂搽患處。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對于連床散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才是。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jìn)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jìn)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柏連散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胡粉(炒)大柏(炙)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面上熱毒惡瘡。
【用法用量】面脂調(diào)敷,豬脂亦可。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
【處方】生黃柏、生地黃各等分,白檳榔減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心脾有熱,舌上生瘡。
【用法用量】搽患處。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二
【處方】側(cè)柏葉(焙干為末)、黃連(為末)。
【功能主治】蠱痢。大便下黑血如茶腳色,或膿血如靛色者。
【用法用量】上2味,同煎為汁服之;或用熱水調(diào)2錢服亦可。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三
【處方】胡粉(炒)、黃柏(炙)、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面上有熱毒惡瘡。
【用法用量】以面脂或豬脂調(diào)敷,1日3次。
【摘錄】《得效》卷十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柏連散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rèn)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痢疾萬應(yīng)散這種方劑。
【處方】杏仁(去皮,炒)1兩5錢,羌活4兩,草烏(炙)1兩,蒼術(shù)(炒)6兩,酒大黃1兩。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羅。
【功能主治】解肌散寒,祛濕化痢。主寒熱凝結(jié),紅白痢疾,腹痛下墜,小水澀赤。
【用法用量】每服1錢,溫開水送服,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痢疾萬應(yīng)散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痢疾萬應(yīng)散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jìn)行,連香樹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芭蕉香清(《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五君樹、山白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連香樹科植物 連香樹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落葉大喬木,高達(dá)40米。樹皮灰色或棕灰色:小枝無毛,長枝細(xì),短枝在長枝上對生。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zhì),寬卵形或近圓形,長4~7厘米,寬3.5~6厘米,先端微鈍,基部心形,邊緣有具腺鈍齒,有5~7條掌狀脈,上面藍(lán)綠色,下面帶白色;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先葉開放;每花有1苞片,無花瓣;雄花常4朵簇生,近無梗,萼4,雄蕊多數(shù),螺旋狀排列,藥線形紅色;雌花2~6朵簇生,有總梗,稍帶綠色,萼4,心皮4~6。蓇葖果2~4,長10~18毫米,褐色或黑色,微彎曲。種子卵形,褐色,頂端有透明翅?;ㄆ?~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較高山地的林中或山谷溪邊雜木林中。分布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四川。
【化學(xué)成份】葉含焦性兒茶酚。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小兒驚風(fēng)抽搐肢冷,連香樹鮮果一兩,芫荽四至五錢,青石蠶(蕨類水龍骨)二至三錢,水煎,空腹服。"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連香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連香樹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連香樹,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香連丸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香連丸,因為香連丸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現(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黃連(吳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性狀】為淡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于濕熱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兒酌減。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宣連 青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藥,同搗篩,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溫開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摘錄】《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絳兵部手集方》
【別名】豆蔻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木香15克 黃連22.5克(去須微炒)訶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殼)丁香7.5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以燒飯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乳食不節(jié),腸胃虛弱,冷熱失調(diào),下赤白痢,腹內(nèi)癘痛,日夜頻作,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粥飲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處方】木香 黃連(去須,炒)甘草(炙,銼)肉豆蔻(去殼)
【制法】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熱痢。
【用法用量】每次15丸,空腹時用米湯下,更以意加減。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黃連 地榆 赤石脂各60克 龍骨 阿膠 木香 艾葉 黃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 使君子22.5克 赤芍藥3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便泄下痢,日夜無數(shù),怠墮力少,米谷不化,膿血相雜,臍腹癘痛,痞滿腸鳴,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烏梅米飲下,不拘時。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十四
【處方】木香 訶子肉(面炒)黃連(炒)各15克 龍骨6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飯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濕熱痢無積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湯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通過上面對香連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rèn)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