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龍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白龍丸,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南硼砂1錢半,縮砂1錢,地栗30個(去皮),甘草2錢,寒水石2錢(燒),白僵蠶(直者)30個,桂心2錢,白茯苓2錢。
【制法】上為細末,水為丸,如小豆大,蛤粉為衣。
【功能主治】一切口內(nèi)諸瘡。
【用法用量】咽喉中有一切痰痛,用清水半盞,放藥在內(nèi),用竹箸攪動出,細呷之。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附子(炮)半兩,白石脂(煅)、白龍骨(煅)1分(一方加白礬,煅,1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不定,滑泄注水,小便少。
【用法用量】3歲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別名】輔龍丹
【處方】乳香、沒藥、川烏、草烏、地龍、南星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風濕,腰胯以上至肩背大痛,肘膊僵軟,匙箸難舉,傴僂脊高。
【用法用量】每服40丸,或酒或荊芥湯送下,服至4兩除根。外以石楠葉煎湯洗沃。
【摘錄】《解圍元藪》卷三
【處方】半夏、滑石、茯苓、白礬(枯)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
【功能主治】酒積有痰。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二十六引丹溪方
【處方】滑石2兩(研碎,水飛過,焙干)。
【制法】用酒或醅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如用時,將藥火內(nèi)燒通紅,放于碗內(nèi),急用熱酒兩盞,傾在內(nèi),其藥自化,趁藥熱即服用。被蓋之,汗出即愈。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石膏半斤(火煅過,如面,分為3停,留1停為衣),川烏頭(去皮)4兩,甘草4兩,天南星4兩(各生用),肉桂2兩,甘菊花2兩,防風1兩半,白僵蠶1兩半,京芎1兩半,牛膝1兩,海桐皮(去皮,水浸)1兩,麻黃(去節(jié)用)1兩,甘松(洗)1兩,川白芷1兩,藁本(洗)1兩。
【制法】上為散,研和令勻,用糯米揀擇凈煮粥研爛,旋旋入藥和勻,杵為劑,丸如大雞頭子大,微干上衣。
【功能主治】頭風,并諸般風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夜臥用煨蔥暖酒嚼下。如中急風,用2丸,薄荷自然汁半盞,酒半盞,磨化灌下,衣被蓋出汗;婦人血風,當歸酒送下,傷寒頭痛,蔥酒送下;常服,茶、酒任下;小兒急慢驚風,量大小,金銀湯磨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半夏10枚(大者,湯洗去滑,生姜汁制,切,焙,搗末),硇砂1錢(去砂石,研),巴豆8粒(去皮心膜,研,不出油。以上3味同用棗肉和搜為劑,外以生白面裹,燒面熟為度,去面不用),膩粉1錢,粉霜1錢,龍腦1字(以上3味細研)。
【制法】上同和搗勻,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上喘咳嗽,呀呷有聲,痰涎痞悶。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小兒1-2丸,甘草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天南星4兩(以生姜4兩同搗成餅),川烏2兩,甘草2兩,藁本2兩,甘松2兩,白芷2兩,桂心2兩,海桐皮1兩,石膏2兩(煅,研極細)。
【制法】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彈子大,石膏為衣。
【功能主治】風邪,言語不遂,面如蟲行,手足麻木,頭旋眼暈,及傷風傷寒,頭痛拘急,小兒急慢驚風,大人風抽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1丸,小兒半丸,茶清送下;若治傷寒,姜、蔥湯送下,出汗。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藁本(去土)、細辛、白芷、川芎、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藥4兩,加石膏末1斤(系煅了者),水搜為丸,每兩8丸。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一切風,遍身瘡癬,手足頑麻,偏正頭疼,鼻塞腦悶,及傷寒頭風,酒渣鼻。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治酒渣鼻,以白龍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罨少時,方以湯洗去,食后常服龍虎丹1貼。
【摘錄】《局方》卷一(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白石脂1分(只白磰好者亦得),白龍骨1分。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瀉清水不止,嬰孩乳食不消,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紫蘇。木瓜湯送下,日3次。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白附子(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半夏(洗去滑,切,焙)半兩,天南星(炮)半兩,麝香(研)少許,凝水石3兩(用炭火3斤煅通赤,埋于地坑內(nèi),出火毒,候冷取出),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龍腦(研)少許。
【制法】上為細末,用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首風,每發(fā)頭痛難忍。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食前薄荷溫酒茶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引《博濟》
【處方】鹿角霜2兩,龍骨(生用)1兩,牡蠣(火煅)2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固精壯陽。主虛勞腎損,夢中遺精,白淫滑泄,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八
【處方】生軍2兩,生半夏1兩,北辛2兩。
【制法】上為末,雞子清為丸。
【功能主治】濕熱下注,淋濁初起,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開水送下。此丸不宜久服。
【摘錄】《飼鶴亭集方》
【處方】川大黃4兩,穿山甲4兩,雄黃4兩,僵蟲4兩,乳香3兩,沒藥3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泛為丸,滑石6兩為衣。
【功能主治】濕熱下注,淋濁初起,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熟湯送下,不宜多服。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處方】白附子1兩,明天麻1兩,藁本(去土)1兩,縮砂仁1兩,荊芥穗1兩,川羌活1兩,細辛(去葉)1兩,川獨活1兩,薄荷葉1兩,藿香葉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甘松(去土)1兩,葛根2兩,防風2兩,白芷2兩,川芎2兩,桔梗2兩,香附子(炒)2兩,甘草(炒)2兩,川烏(生,去皮)2兩,石膏2兩,寒水石(燒)1斤半。
【制法】上為細末,鵝梨汁為丸,每兩作10丸,別用水石粉為衣,陰干。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卒暴中風,口眼?斜,神昏涎堵,筋脈拘急,肢體頑痹,頭目旋運,嘔逆惡心,皮膚瘙癢,偏正頭疼,暗風倒仆,男子腎風,婦人血風,傷風咳嗽,聲重,鼻淵,小兒慢驚,吐瀉霍亂,手足厥冷,濕風痓病,瘈疭潮搐,昏亂不省,一切諸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嚼,茶、酒任下,1日2次。嗽,含化;傷風,蔥白酒送下;小兒,薄荷酒送下。難衣,用綠豆粉飛過,與水石粉同勻衣之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施圓端效方》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于白龍丸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于白龍丸的學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Ys630.com相關知識
白龍膏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白龍膏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膩粉1分,乳香半兩(細研),濕百合根1兩(爛研)。
【制法】上藥相和研令勻熟。
【功能主治】諸惡瘡腫,人不識者。
【用法用量】每用先以鹽漿水凈洗瘡,以厚紙涂藥于上,日2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沉香2錢半,白檀1錢半,白茯苓(去皮)1錢半,木香1錢半,白附子1錢,桔梗1錢,白及2錢,白蘞半兩,白芷1錢半,白薇1錢,白術1錢半,黃耆2錢半,川芎1錢半,甘草2錢,防風2錢半,白芍藥2錢半,當歸(洗,焙)半兩,生干地黃1錢,瓜蔞根1錢半,杏仁(湯浸,去皮尖)2錢,桑白皮2錢,桃仁(湯浸,去皮尖)2錢,木鱉子(去殼)2錢半,人參(去蘆頭)2錢半,木通2錢半,獨活2錢半,川升麻2錢半,槐白皮2錢半,零陵香葉2錢半,苦參1錢,臘日澄清脂麻油1斤2兩,上好瓦粉14兩。
【制法】上為粗末,用上項油浸7日7宿,于凈石鍋或銀器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黃色,放溫,以新綿濾去滓,于瓷罐子內(nèi)密封,澄3日3宿,候取出傾于鍋內(nèi),以慢火輕溫,再濾去滓,傾在上好瓷碗中,用慢火再熬動,次下黃蠟14兩,用竹蓖子不住手攪令勻,放溫,次入瓦粉再攪令勻,以慢火再輕熬動,抬下攪令勻,續(xù)次再上火,3日方欲成膏,于瓷盒內(nèi)盛密封。
【功能主治】一切惡瘡,焮赤腫痛。
【用法用量】每用藥時,用軟白絹子上攤藥,貼患處。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
【處方】輕粉5錢(另研),白薇1兩,白芷1兩,白蘞1兩,黃耆1兩,商陸根1兩,柳白皮1兩,桑白皮1兩,乳香2兩(另研),定粉(另研)8兩,黃蠟8兩,杏子油1斤(如無,用脂麻油)。
【制法】上7味銼,油內(nèi)揉浸3日,于木炭火上煎,令白芷黃色,濾去滓,于油中下黃蠟、乳香后,溶開出火,再濾,候微冷,下輕粉、定粉急攪,至冷,瓷盒內(nèi)收貯。
【功能主治】清血脈,通氣脈,消毒敗腫,止痛生肌。主頭面五發(fā)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
【用法用量】每用緋絹上攤用之。
【摘錄】《外科精義》卷下
【處方】黃蠟2兩,黃香2兩(為末,去黑渣不用),香油3兩(燉溫),乳香末5分,沒藥末5分。
【制法】先將蠟入瓷碗內(nèi),慢火化開,用箸敲碗邊,續(xù)續(xù)入黃、香、乳、沒,取碗離火,入溫香油于內(nèi),攪勻待冷,入水缸內(nèi),去火毒。
【功能主治】杖瘡,及遠年近日一切頑瘡。
【用法用量】3日取出油,單紙攤藥貼患處。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六引陳儀賓方
【處方】香油4兩,官粉1兩(研細),黃蠟1兩。
【制法】先將香油煎數(shù)沸,再入官粉,次入黃蠟溶化,攪勻退火,待藥將皺面,用厚連四紙剪大小不一,拖藥在上收候。
【功能主治】背疽及糜瘡。
【用法用量】若貼時,先將蔥須煎湯洗凈貼之。
【摘錄】《回春》卷八
【處方】白及1兩,五倍子(炒)5錢,白蘞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各樣瘡腫癥,或腿或臂。
【用法用量】醋調(diào)敷。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八
【處方】麻油20兩,大附子2個,川山甲10片,杏仁50粒,槐白皮1片。
【制法】浸10余日,炸枯,濾去滓,入血余1團,蛤蟆1個,白花蛇1條,徐徐煎化,再濾滓凈,入飛黃丹10兩成膏,加乳香、沒藥各2錢。
【功能主治】鼠瘡。
【用法用量】貼之。
【摘錄】《外科大成》卷二
【別名】驗方千捶膏
【處方】蓖麻仁12兩,沒藥5錢,乳香5錢,輕粉5錢,鉛粉5錢,杏仁3錢,銅綠3錢,松香1斤4兩。
【制法】各藥入石臼內(nèi)搗千余下,以和勻融粘為度,收貯瓷罐中。
【功能主治】皮膚瘡癤及由濕毒引起之暴發(fā)瘡腫。
【用法用量】視腫瘍大小,裁青布攤貼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白龍膏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白龍湯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桂枝 白芍(酒炒)龍骨(煅)牡蠣(煅)甘草(炙)各9克
【功能主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上銼一劑。加大棗2枚,水煎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四
【處方】桂枝3錢,白芍(酒炒)3錢,龍骨(煅)3錢,牡蠣(煅)3錢,甘草(炙)3錢。
【功能主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上銼1劑,加大棗2個,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四
白龍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白龍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白礬(枯)鉛丹 龍骨各15克 麝香3克
【制法】上研極細。
【功能主治】燥濕斂瘡,消腫止痛。小兒腎熱,上沖于耳,津液結(jié)滯,作痛流膿;或因沐浴水入耳內(nèi),蘊積成熱,耳流膿汁。
【用法用量】先以棉杖子搌盡耳內(nèi)膿水,每次用少許,分摻兩耳,一日二次。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八
【處方】枯礬4分,龍骨1錢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耳有膿水不干。
【用法用量】先用綿杖攪凈膿水,然后將藥少許吹入,日2-3次。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處方】烏牛糞不拘多少(曬干,火煅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極細),(一方用黃牛糞)。
【功能主治】小兒麻痘瘡子,已出太盛,發(fā)潰,膿水粘衣著席不能轉(zhuǎn)動,疼痛濕爛。
【用法用量】如用蛤粉相似,用綿撲撲有瘡處,不拘時候。敷之便干,更不成瘢痕。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王兌方
【處方】寒水石(生)、甘草(半生半炙)、葛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2錢,濃煎麥門冬苗湯調(diào)下。
【摘錄】《中藏經(jīng)·附錄》卷七
【處方】白善粉1兩,銅綠1錢(別研入)。
【制法】上同再研勻。
【功能主治】風毒赤爛,眼眶倒睫,冷熱淚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百沸湯化開,以手指洗眼;或滴水為丸,如雞頭子大服亦得。
【摘錄】《中藏經(jīng)·附錄》卷七
【處方】天漿子(有蟲者)1枚,白僵蠶(直者,炒)1枚。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臍風。
【用法用量】加膩粉少許,以薄荷自然汁調(diào)灌之,取下毒物;量兒大小,分作2服,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七
【處方】蛤粉2兩,白礬2兩,青鹽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熱腫赤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調(diào)涂腫處。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龍腦半錢,馬牙消半錢,綠豆粉1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睛漏瘡,目大眥出膿汁,有孔子。
【用法用量】用燈心蘸藥點之,日4-5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二
【處方】馬牙消(光凈者)。
【制法】用厚紙裹令按實,按在懷內(nèi)著肉處養(yǎng)120日,取出,研如粉,入少龍腦,同研細。
【功能主治】退翳明目。主不計年歲深遠,眼內(nèi)生翳膜,漸漸昏暗,遠視不明,但瞳人不破散;目生胬肉,或癢或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用藥末兩米許,點目中。
【摘錄】《證類本草》卷三引《經(jīng)驗方》
【處方】西硼砂1錢,鉛霜1字,腦子1字,寒水石1兩(水飛)。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滿口生瘡。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干摻舌上,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處方】白及、水龍骨。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白蛇纏腰。
【用法用量】無根水調(diào)敷。
【摘錄】《仙拈集》卷四
【處方】寒水石4兩(燒半白,研),烏賊魚骨(研)1兩,滑石(研)1兩,硼砂3錢,輕粉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生肌止痛。主耳中卒然大痛,聤耳。
【用法用量】每用干摻。耳中痛者,油調(diào)如糊,滴纴于耳中。
【摘錄】《外科精義》卷下
【處方】枯礬7錢,乳香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缺唇、自刎,血流如注者。
【用法用量】本方為原書“二龍散”之第一方。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處方】柑子皮、白梅、象牙屑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魚骨硬。
【用法用量】每用1錢,綿裹含化。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龍骨半兩,麝少許。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冷水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看了上面對于白龍散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你知道白龍丹嗎,相信有許多人都有接觸過,因為白龍丹的用途是比較廣泛的。白龍丹里面包含有幾種不同類型的中藥材,對人體的健康十分的有益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雷丸末2錢,甘遂末3錢,牽牛1兩(杵,取末6錢,不用再羅者),龍腦少許,粉霜4錢,輕粉4錢(入白面少許,3味同研令勻細,滴水和作餅子,于慢火內(nèi)煨令熱,放冷,再研令細)。
【制法】上為細末,研令勻,入青州棗煮熟,取肉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涎,利胸膈,逐風秘。主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溫漿水送下,如一切風癇驚搐涎滯,并服7丸,及至10丸,漿水送下,如小兒痰熱,及渴不止。頭疼,但頻少與服,自然消除,大人風氣壅盛,上焦不利,最宜服此,更在臨時酌其加減。
【摘錄】《博濟》卷二
【處方】川芎12兩,防風12兩,滑石1斤,草烏10兩(生用),兩頭尖8兩,甘草8兩,川烏4兩,桔梗4兩,寒水石4兩,何首烏2兩4錢,茴香1兩7錢,廣木香1兩半,地骨皮1兩7錢,白及1兩4錢,藁本1兩,甘松1兩,白芷1兩,香附子1兩,良姜1兩,薄荷1兩,當歸1兩,白芍藥1兩,羌活1兩,川椒(去子,炒)1兩,廣零陵香1兩,藿香葉1兩,全蝎(不炒)1兩,細辛1兩,荊芥穗1兩,甘菊花1兩,麻黃(去根)1兩,人參7錢,升麻7錢,天麻7錢,僵蠶(炒斷絲)7錢,干葛7錢,蘄州白花蛇1條(去頭尾,酒浸3日,去骨皮,將肉焙干,為末)烏梢蛇1條(同上制),豆粉4兩(為糊),麝香1錢(同滑石為衣),白面半斤(蛇酒為糊)。
【制法】上為末,打糊,蛇酒為丸,如彈子大,滑石為衣,曬干收用。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諸般風證,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斜,腰胸疼痛,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行步艱難,遍身瘡疥上攻頭目,耳內(nèi)蟬鳴,痰涎不利,皮膚瘙癢,偏正頭痛,一切諸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臨臥茶清或酒化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處方】爐甘石1錢,玄明粉5分,硼砂3分,片腦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火熱眼及翳膜胬肉。
【用法用量】點眼。
【摘錄】《準繩·類方》卷七
【處方】枯明礬。
【制法】上為末,飛羅面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泄瀉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白痢,姜湯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泄瀉,米湯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一引《經(jīng)驗方》
【處方】芒消1錢,朱砂1分,麝香1分,冰片1分。
【制法】芒消用白消,放于銷銀鍋內(nèi),用新瓦蓋口,炭火溶化,傾于碗中,凝成,揀白玉色者,取起聽用,并別藥同研細末。
【功能主治】赤目后生翳膜。
【摘錄】《眼科全書》卷六
【處方】明枯礬
【制法】上為末,飛羅面酢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瘧疾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東南桃心7個煎湯送下。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二九一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白龍丹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白龍須其實就是八角楓,主要分布于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等地區(qū),是中藥,具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經(jīng)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八角楓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堿,須根,根皮中生物堿的含量最高,被稱為八角楓堿,具有止血的作用。八角楓的具體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呢?
功效作用
1.祛風除濕
八角楓有祛風除濕之功,治濕痹、瘧疾等。八角楓祛風止癢,用于風疹等皮膚瘙癢??捎们o枝、樹皮煎汁內(nèi)服或外洗。八角楓辛溫達邪,去寒止瘧。
2.散淤止痛
八角楓能散淤止痛,用于風濕痹痛、跌打腫痛、勞傷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和手術麻醉。對于疼痛,常單用本品即有效,其中尤以根和須根止痛效果明顯,可制成丸劑、散劑、煎劑酒劑內(nèi)服,注射劑肌肉注射,外傷局部腫痛還可用葉搗爛敷用。八角楓辛溫,溫經(jīng)止血活血祛瘀,且溫而不燥,止不留瘀,多用治血證屬寒者。
3.舒筋活絡
八角楓性味辛溫,辛能開結(jié)行散。溫可通經(jīng)活絡。大有舒筋通絡之功,用于風濕痹證肢休麻木、癱瘓。可單用本品泡酒服,也可與其他藥物配伍煎服。
營養(yǎng)價值
八角楓含生物堿,近年從中分離出毒藜堿[通用名:八角楓堿],以須根、根皮中含量為高,而莖、葉、花、果中生物堿含量甚微。本品另含糖甙、酚類、氨基酸、強心甙、樹脂等成分。
1、用華瓜木須狀根煎劑濾液給小狗腹肌注射或肌肉注射均可引起四肢伏地,頭不能舉等肌肉松弛現(xiàn)象。手術時雖意識清醒,但均無痛覺反射。7小時后疼痛反射可恢復。如果手術前應用眠爾通則可加強八角楓的肌肉松弛作痛。
2、根據(jù)目前臨床觀察,八角楓對橫紋肌是松弛的,對平滑肌有輕微的收縮作用。如在進行剖腹產(chǎn)手術時,手術中子宮收縮良好,子宮壁的出血量反較一般剖腹產(chǎn)少。
3、本品所含生物堿對哺乳動物有肌肉松弛作用,以華瓜木須狀根作用最強,比細側(cè)根強約3倍,比粗根強約5倍,而糖甙部分則無肌肉松弛作用。
4、50%華瓜木煎劑濾液0.05毫升(即25毫克)可使蟾蜍離體心臟收縮加強,振幅加大,劑量增至0.06毫升開始產(chǎn)生房室傳導部分阻滯,0.07毫升可使房室傳導完全阻滯,但能自動恢復。
說起白龍頭我們都不陌生,白龍頭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白龍頭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來源】為菊科植物 山萵苣 的 根 。春、夏采。
【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
【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
【性狀】幼苗時,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伸延呈圓錐形而細長,側(cè)生支根。纖細,干后現(xiàn)皺縮的縱條紋。
【性味】《河南中草藥手冊》:"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扁桃腺炎,婦女血崩,癤腫,乳癰。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扁桃腺炎:山萵苣一兩。水煎,分二次服。
【摘錄】《*辭典》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白龍頭,我們知道白龍頭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白龍頭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
山白龍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山白龍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白楊樹、響葉楊、圓葉楊、野白楊樹
【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滇南山楊的樹皮和根皮。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0m。干皮灰白色,光滑。幼枝暗褐色,初時有毛,后光滑,老枝灰色。芽卵形或圓錐形,紅褐色,鱗片具白色柔毛,有粘質(zhì)。短枝葉卵狀圓形或三角狀圓形,長5.5-8.5cm,寬5-8cm,幼時兩面均有白柔毛;葉柄側(cè)扁,長3.5-6.5cm;萌枝葉大,寬卵狀圓形,基部楔形或近心形;葉柄較短?;ㄖ黠@,柱頭2寬瓣裂,再3深裂,或3淺裂。果序長約10cm,果序軸有毛;蒴果長卵形,先端尖,2瓣裂。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喜生于向陽山坡疏林中。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驅(qū)蛔。主外感風熱表證;水腫;白濁;蛔蟲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山白龍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山白龍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白龍穿彩,那么白龍穿彩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白龍串彩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膿瘡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膿瘡草,多年生草本,高30-35cm。且粗大的木質(zhì)的主根。莖直立,四棱形,基部近木質(zhì)化,密被白色短絨毛。葉對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被絨毛;葉片輪廓為寬卵圓形,寬3-5cm,莖生葉掌狀5裂,裂片常達基部,寬2-4mm,常有2-3對大齒或淺裂片,小裂片條狀披針形,上面密被短毛,下面被緊密的絨毛。輪傘花序多花,多數(shù)密集排列成頂生假穗狀花序;小苞片鉆形,先端刺尖,被絨毛;花萼筒狀鐘形,長1.4-1.8cm,外面密被絨毛。輪傘花序多花,多數(shù)密集排列成頂生假穗狀花序;小苞片鉆形,先端刺尖,被絨毛;花萼筒狀鐘形,長1.4-1.8cm,外面密被絨毛,萼齒5,稍不等大,前2齒略長,先端短刺尖;花冠淡黃或白色,長3-4cm,外面被絲狀長柔毛,上唇盔狀,下唇淺3裂,有紅條紋,中裂片較大,心形,側(cè)裂片卵圓形;雄蕊4,前對稍長,略被微毛柔毛,花藥2室;子房4裂,花柱略短于雄蕊,柱頭2淺裂;花備用平頂。小堅果卵狀三棱形?;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1300m的砂地上。
【性狀】性狀鑒別,莖呈方形,彎曲而有分枝,直徑2-5mm,表面密被白色顫毛。葉對生;葉片多卷曲皺縮,展平后近圓形或?qū)捖研?,長2-4cm,寬3-5cm,莖生葉常狀3-5深裂,裂片狹楔形,寬2-6mm,小裂片卵形至披針形,上面密生短毛,下面密生緊密的白顫毛;葉柄細長,扁平,被白顫毛。輪傘花序多花,萼筒外面被顫毛,唇形花冠淡黃白色,具長柔毛。氣微,味淡微苦。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活血;清熱利水。主產(chǎn)后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急性腎炎;乳腺炎;丹毒;癤腫;膿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熬膏。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白龍穿彩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白龍穿彩的食用也要根據(jù)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中藥方劑在中國的歷史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到現(xiàn)今的治療病癥的過程中都會有用到中藥方劑。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龍丸的中藥方劑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龍丸
【處方】
南硼砂1錢半,縮砂1錢,地栗30個(去皮),甘草2錢,寒水石2錢(燒),白僵蠶(直者)30個,桂心2錢,白茯苓2錢。
【制法】
上為細末,水為丸,如小豆大,蛤粉為衣。
【功能主治】
一切口內(nèi)諸瘡。
【用法用量】
咽喉中有一切痰痛,用清水半盞,放藥在內(nèi),用竹箸攪動出,細呷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九九。
白蘞膏
【處方】
白蘞1兩,白及1兩,白蠟3兩,黃耆1分,麝香(研)1分,乳香(研)1分,牡丹皮1分,芍藥1分,丁香1分,麻油半斤。
【制法】
上藥除油并研藥外,并銼細,先用油煎10余沸,即下銼藥,候黃耆赤黑色,用綿濾過,慢火煎10余沸,次下諸研藥。攪不住手,候凝成膏,于瓷器中盛,下麝香攪令勻。
【功能主治】
唇瘡。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涂貼患處,日3-5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一八。
結(jié)語: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大家對這個白龍丸一定也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和獨到的了解了吧!沒錯哦!白龍丸的中藥方劑就是有這么多的功效,沒懂的話!就再看一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