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心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白羊心湯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白羊心湯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白羊心湯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白豐心1枚(細切,以水6中盞,煎取3盞,去心),熟干地黃3分,防風(去蘆頭)半兩,牡蠣(搗碎,炒令微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遠志(去心)半兩,獨活半兩,白芍藥半兩,黃耆(銼)半兩,茯苓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內虛,風邪所攻,心神驚悸,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羊心汁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白羊心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ys630.COm精選閱讀
女人生了孩子之后,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調理身體。但是還是容易出現(xiàn)產(chǎn)后體虛的情況。如果發(fā)生了,應該拿些中藥方子調理一下身體。例如白羊心湯中藥方劑,白羊心湯的效果很好的,來看白羊心湯的用法和用量等問題!
處方
白豐心1枚(細切,以水6中盞,煎取3盞,去心),熟干地黃3分,防風(去蘆頭)半兩,牡蠣(搗碎,炒令微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遠志(去心)半兩,獨活半兩,白芍藥半兩,黃耆(銼)半兩,茯苓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體虛,風邪所攻,心神驚悸,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羊心汁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產(chǎn)后體虛
由于分娩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創(chuàng)傷和出血,導致其元氣耗損,氣血不足,稱為產(chǎn)后體虛。癥如:怕冷、怕風、出虛汗,腰膝酸軟,小腹冷痛,心悸氣短,四肢乏力,月經(jīng)量少、色黑,白帶多,經(jīng)期浮腫,面色晦暗、長斑,卵巢功能減退等癥狀。
病因病機
產(chǎn)婦素體虛弱,失血過多,亡血傷津,虛陽浮散,沖任血虛,胞脈失養(yǎng),產(chǎn)后臟腑傷動,百節(jié)空虛,腠理不實,衛(wèi)表不固,攝生稍有不慎便可發(fā)生各種產(chǎn)后疾病。
妊娠后期,孕婦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都會不同程度增高,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huán)境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尤其是產(chǎn)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短時急速下降,造成機體內分泌的不平衡,從而產(chǎn)生產(chǎn)后月子病和產(chǎn)后體虛。
藥膳調理法
夜交藤粥
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毫升,去藥渣;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毫升煎煮成稠粥,蓋緊燜5分鐘即可食用。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用,連用10天。適合睡眠質量較差的產(chǎn)婦。
梔子香附粥
梔子5克,粳米100克,鮮車前草30克,香附6克,當歸6克。將車前草洗凈,與梔子、香附、當歸一同煮汁去渣;將汁與粳米煮粥,煮熟即可。適合產(chǎn)后心情不佳、容易激動、失眠的產(chǎn)婦。
結語:有關白羊心湯中藥方劑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羊心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了。白羊心湯能治療產(chǎn)后體虛的現(xiàn)象,希望廣大女性朋友們多多關注這味中藥,效果很不錯的。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白羊肉湯。
【處方】白羊肉2斤(去脂膜,以水4升,煮取2升),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白茯苓1兩,熟干地黃1兩半,牛膝1兩(去苗),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白術1兩,桂心3分,磁石3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龍骨1兩,遠志1兩(去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腳腰無力,耳聾盜汗,心多忪悸。
【用法用量】每服4錢,用羊肉汁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白羊肉半斤。
【功能主治】益腎氣,強陽道。主(疒頹)疝。
【用法用量】去脂膜,切作片,以蒜齏煮食之,3日1度。
【摘錄】《普濟方》卷二五○
以上就是對白羊肉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當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最好可以咨詢一下相關的醫(yī)生。
基本上一提到白羊腎羹,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白羊腎羹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白羊腎2具(切作片),肉蓯蓉1兩(酒浸,切),羊脂4兩(切作片),胡椒2錢,陳皮1錢(去白),蓽茇2錢,草果2錢。
【功能主治】虛勞,陽道衰敗,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加蔥白、鹽、醬煮作湯,入面(饣其)子,如常作羹食之。
【摘錄】《飲膳正要》卷二
【處方】白羊腎1對(去脂膜,切),肉蓯蓉(酒浸,細切)1兩。
【功能主治】久積虛損,陽道虛弱,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加蔥白、鹽、醬、椒,如常法,煮作羹,空腹食。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九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白羊腎羹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白羊腎羹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桂心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桂心12克,煅牡蠣12克,芍藥12克,龍骨12克,炙甘草12克,大棗12枚,生姜15克。
【功能主治】鎮(zhèn)心安神,澀精止遺。主心神不寧。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水煎服。
【摘錄】王旭東方
【處方】桂心1錢,小草1錢,吳萸1錢,干姜1錢,獨活1錢,熟地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甘草3分,細辛3分。
【功能主治】素有宿寒,因產(chǎn)大虛,寒搏于血,血凝不散,上沖心之脈絡所致之心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桂(去粗皮)、芍藥、甘草(炙,銼)、葛根(銼)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初覺。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棗1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處方】桂(去粗皮)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滑石3分,當歸(切,焙)3分,瞿麥穗1兩,葵子(炒)2合,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胞衣不出,胞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地黃半合,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下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桂(去粗皮)2兩半,麻黃(去節(jié),煮,掠去沫,焙)半兩,甘草(炙)1兩,款冬花(焙)1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中寒,咳唾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處方】人參2兩,桂1兩,白茯苓1兩,麻黃半兩,貝母半兩,甘草1分,遠志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咳,脈浮惡風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桂(去粗皮)2兩,菖蒲1兩(去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邪氣傷肺,失音不語。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用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未退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桂(去粗皮)1分,人參1分,黃耆(銼)1分,牛膝(酒浸,切,焙)1分,甘草(炙,銼)2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虛勞,羸瘦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半兩,半夏(湯洗7遍炒)半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心下有飲,悸動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3-5里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桂(去粗皮)3分,芍藥1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時行疫癘,未經(jīng)汗下,體熱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擘),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桂(去粗皮)1兩,芍藥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3分,甘草(炙,銼)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半夏(湯洗7遍,生姜等分同搗,焙)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傷寒,頭痛發(fā)熱,胸中氣逆,惡寒嘔噦,小便難,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3寸、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桂(去粗皮)3分,麻黃(去根節(jié))1兩,當歸(切,焙)1兩,防風(去叉)2兩,檳榔2兩,黃芩(去黑心)1兩半,升麻1兩半,生犀角(鎊)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風毒腳氣,痛痹不仁,語言謇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大棗2枚(擘破),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三
【處方】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甘草(炙)半兩,人參半兩,白術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陰盛身寒,脈候沉細,頭痛體疼。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取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處方】桂(去粗皮)1分,干姜(炮)1分,半夏(湯洗去滑,炒)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桂心2兩,木瓜2兩(干者),烏梅肉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腳轉筋。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三
【別名】甘草湯
【處方】桂心3兩,麥門冬3兩,人參2兩,甘草2兩,蔥白半斤,豉2升。
【功能主治】解五石毒。主乳石毒發(fā),大勢已解,肺家猶有客熱余氣。
【用法用量】甘草湯(《圣惠》卷三十八)。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處方】甘草2兩,桂心2兩,龍骨1兩,麥門冬1兩,防風1兩,牡蠣1兩,遠志1兩,茯神5兩,大棗20枚。
【功能主治】驚勞失志,健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服,相去如行5里許。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驚勞失志,總由心腎不交,虛風內動所致。故以茯神、遠志交通心腎,龍骨、牡蠣鎮(zhèn)攝虛風,桂心、防風遍達肝氣,麥冬、甘草、大棗滋益心脾,則虛風無隙可入矣。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見《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桂心(末)。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夜可20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見《醫(yī)方類聚》卷八十四引《王氏集驗方》
【處方】桂心半兩,茱萸2兩,芍藥3兩,當歸2兩,生姜半斤(無生姜以干姜5兩代之)。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痛懊憹悁悶,筑筑引兩乳,又或如刺,困極。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4升,每服1升,晝3夜1。
【注意】忌生蔥。
【摘錄】《外臺》卷七引《古今錄驗》
【處方】桂心4兩,生姜3兩,吳茱萸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寒疝,氣來往沖心腹痛。
【用法用量】以酒1大升,煎至3合,去滓,分溫3服,如人行6-7里1服。
【注意】忌生蔥。
【摘錄】《外臺》卷七引《集驗方》
【別名】喜湯
【處方】桂心牡蠣(熬)2兩,芍藥2兩,龍骨2兩,甘草(炙)2兩,大棗21枚(1方10枚),生姜5兩。
【功能主治】虛喜夢與女邪交接,精為自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取3升,去滓,溫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范汪方》
【別名】桂湯、紫桂湯、桂心散、
【處方】桂心8兩。
【功能主治】卒心痛、失音、小兒客忤。
【用法用量】桂湯(《千金》卷八)、紫桂湯、桂心散(《圣濟總錄》卷七)?!妒備洝繁痉接霉鸲桑ㄏ魅テぃ?,濃煎,去滓,涂兒五心,常令濕。
【注意】忌生蔥;陽證傷寒失音者不可用。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桂湯辛甘利竅,入口便達廉泉,津自溢出,通聲之效于此可見。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引《集驗方》
【處方】桂(去粗皮)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芍藥1兩,干姜(炮)半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服冷藥過多,心腹脹滿,腳膝厥冷,昏悶不知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入童便1合攪勻,空腹分溫2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處方】甘草(炙)3兩,牡蠣(煅赤)3兩,芍藥3兩,桂心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除熱止痢。主小兒利下吐逆,壯熱,數(shù)日不止,不得乳哺,或形羸困疲者。
【用法用量】1歲兒,水1升,納4方寸匕,煮2合,頓服,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處方】桂(去粗皮)3分,黃耆(去蘆頭,銼,炒)3分,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體痛,手足疼,心熱腹?jié)M,胸中少氣,客熱,頭痛欲吐,恍惚多忘,小便赤澀,或多余瀝,臥不安席。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處方】桂(去粗皮)1兩,大黃(略炮)1兩,桔梗(銼,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1兩,白術1兩,當歸(切,焙)1兩,檳榔1兩,赤芍藥1兩,高良姜(銼,炒)半兩,芎藭半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寒疝枳聚,心腹疼痛,結塊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別名】磁石散
【處方】桂(去粗皮)1分,羌活(去蘆頭)1分,黃耆(銼)1分,防風(去叉)半兩,芍藥1分半,人參1分半,木通(銼)1分半,磁石(煅,醋淬7遍)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腎氣不足,耳聾,耳中虛鳴。
【用法用量】磁石散(《濟生》卷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桂(去粗皮)2兩,當歸(切,焙)2兩,蒲黃2兩,大黃(蒸,焙)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損滯血在腹中,墜墮內損,吐唾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得血利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別名】五行散
【處方】桂(去粗皮)1兩半,瞿麥(取穗)2兩,木通(銼碎)2兩,牛膝(酒浸半日,切,焙)2兩,榆白皮(刮凈,銼碎)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難產(chǎn)數(shù)日不出,或子死腹中,母氣欲絕。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五行散(《普濟方》卷三五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桂(去粗皮,不得見火)1兩,烏頭(大者,炮,去皮臍)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破寒墮胎。主產(chǎn)宮氣寒,胎血凝冱,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須臾連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桂(去粗皮)3分,升麻1兩,防風(去叉)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1兩,芎藭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口?,言語不利,筋脈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加竹瀝半合,再煎2-3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桂(去粗皮)1兩,黃耆(銼)1兩半,芎藭1兩,當歸(切,焙)2兩,赤芍藥(銼)1兩半,甘草(炙)1兩,人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熱,狀似勞氣,瘦瘁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桂(去粗皮)1分,五味子半兩,當歸(切,焙)1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夜啼腹痛,狀如鬼祟。
【用法用量】1月及100日兒,每服1錢匕,用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分溫2服,半年至1歲兒,準前煎作1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
【處方】紫蘇葉2兩,桂1兩,黃橘皮3錢,桔梗3錢,甘草半兩,細辛半兩,附子半兩,半夏、人參。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氣逆行,乘于心之肺心痛。心痛不得臥,動則痛甚,面色不變,其脈澀。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人參用量原缺。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桂(去粗皮)1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銼,焙)1兩,芍藥1兩,當歸(銼,焙)1兩,威靈仙(去土)1兩,杜仲(去粗皮,酒浸,銼,炒)1兩,芎藭1兩,大黃(銼,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卒腰痛,轉動艱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五
【處方】桂(去粗皮)3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4兩,枳實(去瓤,麩炒)5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心腹痛,煩嘔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生姜3片,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關于桂心湯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大補心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黃芩 附子各3克 甘草 茯苓 桂心各9克 石膏 半夏 遠志各12克 生姜10克 大棗20枚 飴糖50克 千地黃 阿膠 麥門冬各9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虛損不足,心氣虛弱,心悸,時或妄語,四肢乏力,面色不榮。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湯成下糖,分四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別名】補心湯
【處方】黃芩1兩,附子1兩,甘草3兩,茯苓3兩,桂心3兩,石膏4兩,半夏4兩,遠志4兩,生姜6兩,大棗20枚,飴糖1斤,干地黃3兩,阿膠3兩,麥門冬3兩。
【功能主治】虛損不足,心氣弱悸,或時妄語,顏色不榮。小兒愈后,風冷留滯于心絡,使心氣不和,語聲不發(fā)。
【用法用量】補心湯(《普濟方》卷三七八)。
【摘錄】《千金》卷十三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大補心湯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大補心湯。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補心湯。
【處方】紫石英 茯苓 人參 遠志 當歸 茯神 甘草 紫菀各6克 麥門冬12克 赤小豆4克 大棗5枚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血,舌本強,不通水漿。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處方】白茯苓 人參 前胡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芎各23克 橘皮 枳殼(麩炒,去瓤)紫蘇桔梗 甘草(炙)干姜各15克 當歸53克 白芍藥60克 熟地黃45克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主婦人陰中生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淋瀝膿汁,陰蝕幾盡,名日蠹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同煎,空腹時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
【處方】川芎1錢,當歸1錢,生地1錢,芍藥(炒)1錢,桔梗1錢,干葛1錢,陳皮1錢,前胡1錢,紫蘇1錢,半夏1分,枳殼5分,茯苓7分,甘草3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吐血發(fā)熱,咳嗽,胸前作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摘錄】《便覽》卷三
【處方】麥門冬3兩(去心),紫石英5分,紫菀2兩,桂心1尺,茯苓4兩,小豆24粒,人參半兩,大棗25枚(擘),甘草5寸(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氣不足,其病苦滿,汗出心風,煩悶善恐,獨苦多夢,不自覺者,咽喉痛,時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手掌熱,心驚悸,吐下血。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羸人分作3服,強人再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
【摘錄】《外臺》卷十五引《深師方》
【處方】白茯苓3分,人參3分,前胡3分,半夏(湯洗7次,去滑)3分,川芎3分,橘皮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紫蘇半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干姜半兩,當歸1兩3分,白芍藥2兩,熟地黃1兩半。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補心養(yǎng)胃。主婦人陰中生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淋瀝膿汁,陰蝕幾盡。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枚,同煎,食前服。
【摘錄】《得效》卷十五
【處方】遠志4兩,蒲黃(1方用菖蒲)4兩,人參4兩,茯苓4兩。
【功能主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遠志散”。
【摘錄】《千金》卷十四
【處方】生地(酒炒)2錢,茯苓2錢,棗仁(即炒、杵)1錢5分,當歸(朱砂末拌)1錢5分,蓮仁(去心)1錢5分,麥冬(去心)1錢5分,竹葉10片,甘草7分。
【功能主治】思慮過多,心神潰亂,煩躁不寐。
【用法用量】加燈心1團,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處方】四物湯合參蘇飲。
【功能主治】妊娠虛熱。
【摘錄】《元戎》卷十一
【處方】茯神(去木)2錢,貝母(去心)2錢,麥冬(去心)2錢,生地(姜汁炒)2錢,天冬(去心)1錢,酸棗仁(炒)1錢,白芍1錢,當歸1錢,橘紅1錢,黃連8分,川芎8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補心。主心血不足,心若掣。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煎8分,食后服。
【摘錄】《內經(jīng)拾遺》卷一
【處方】當歸1錢,白術8分(土炒),陳皮5分(去白),白芍5分(炙),生地7分,遠志5分(去骨),石菖蒲6分,麥冬7分(去心),酸棗仁5分(略炒),甘草3分,黃柏3分(童便炒),知母5分(童便炒),茯神5分(去木)(1方加柏子仁、北5味)。
【功能主治】驚悸怔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紅爐點雪》卷一
【處方】人參半兩,白術半兩,茯苓半兩,茯神半兩,菖蒲半兩,遠志4錢,甘草3錢,桂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悲憂、獨語、自夢悉不自知,及諸失血舌本強直。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擘破),同煎至7分,食后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一
【處方】人參3兩,甘草3兩,枳實3兩,當歸3兩,龍齒3兩,桔梗3兩,半夏5兩,桂心5兩,黃耆4兩,生姜6兩,茯苓2兩,大棗20枚,茯苓3兩,遠志3兩。
【功能主治】定志下氣。主奄奄忽忽,朝差暮劇,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陰陽氣衰,脾胃不磨,不欲聞人聲。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人參茯苓湯”。
【摘錄】《千金》卷十四
【處方】人參、茯苓、炙甘草、熟地、當歸、白芍(酒炒)、棗仁、麥冬、小麥。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心氣虛不能主血。
【摘錄】《盤珠集》卷下
【處方】生地2錢,當歸8分,白芍8分,棗仁8分,茯神1錢,木通8分,五味6分,丹參1錢。
【功能主治】補心。主
【摘錄】《脈癥正宗》卷一
【處方】棗仁3錢,生地5錢,黃連1錢半,丹參1錢半,白芍1錢半,元參1錢半。
【功能主治】妊娠心虛挾熱,傷犯心包,心神煩熱而咯出血星,脈虛微洪者。
【用法用量】水煎,沖藕汁1杯溫服。
【各家論述】生地壯腎水之不足;黃連降心火之有余;白芍斂陰收血以止血;棗仁養(yǎng)心寧神以安神,生新去宿;元參退熱存陰。水煎以滋腎水,藕汁以清血絡,使水升火降,則心腎交而坎離濟。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當歸4錢,生地4錢,白芍1錢,玄胡索1錢,烏藥1錢,丹皮1錢,遠志1錢,茯神1錢,龍眼肉5枚。
【功能主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養(yǎng)心,故心痛,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四
【處方】當歸1錢2分,川芎7分,白芍(炒)1錢,生地黃1錢2分,白術(去蘆)1錢,遠志(去心)8分,白茯神1錢2分,酸棗仁(炒)8分,麥門冬(去心)1錢,黃連(姜汁炒)1錢,元參5錢,甘草(炙)3錢。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心血虛,驚悸怔忡,健忘不寐。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
【處方】人參、當歸、茯神、遠志、地黃、甘草、柏子仁。
【功能主治】怵惕思慮,傷神涸血,心包絡痛。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處方】人參(去蘆)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龍齒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桔梗(去蘆,炒)1兩,甘草(炙)1兩,遠志(湯泡,去心)1兩,白茯苓(去皮)1兩,茯神7錢(去木),黃耆1兩3錢(蜜涂,炙),半夏曲(炙)1兩6錢3分,桂心(去粗皮,干)1兩6錢3分。
【功能主治】寧心定志,升降榮衛(wèi)。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紫石英2兩,茯苓2兩,人參2兩,遠志2兩,當歸2兩,茯神2兩,甘草2兩,紫菀2兩,麥門冬1升,赤小豆3合,大棗30枚。
【功能主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嘌屎硗?,口唇黑,嘔吐血,舌本強,不通水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分3次服。
【摘錄】《千金》卷十四
【處方】當歸1錢5分,川芎1錢,炙草1錢,生地1錢5分,遠志2錢5分,棗仁2錢,柏仁2錢,人參1錢,琥珀5分,茯神7分,膽星5分,石菖蒲6分。
【功能主治】血虛顫動,心不寧。
【用法用量】為丸服更妙。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二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補心湯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