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人參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钤絹碓胶茫藗冊絹碓阶⒅仞B(yǎng)生,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理中人參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理中人參散。
【處方】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桂心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四肢逆冷,或心腹虛滿,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理中人參散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家平時不妨試試,相信對于改善疾病的情況肯定是有幫助的。
yS630.Com相關推薦
不知道大家對理肺散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理肺散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接骨丹、小接骨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攀援耳草 的 全株 。全年可采。切碎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攀援狀草質藤本,長可達5~10米。主根發(fā)達。圓柱形,多彎曲。莖有槽及細條紋,無毛,節(jié)上有明顯的托葉鞘,多分枝;小枝棱形,老時呈圓柱形。單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3.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白綠色,全緣,兩面平滑無毛,側脈3~4對,不明顯,葉柄短。花小,白色,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果小,球形,徑約5毫米,黑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的灌木叢或疏林邊緣。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消炎,續(xù)骨。治肺炎,支氣竹炎,口腔炎,肺結核,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通過本篇文章對理肺散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理肺散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說到理中散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理中散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處方】青木香6分,桂心8分(炙),厚樸8分(炙),甘草8分(炙),白術8分,干姜10分(炮),附子6分(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及轉筋,吐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飲調下。如人行5-6里,不定,更服1錢匕,愈止。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桃、李、雀肉。
【摘錄】《外臺》卷六引《必效方》
【別名】增損理中散
【處方】干姜1兩,人參1兩,白術1兩,甘草半兩,吳茱萸半兩,檳榔半兩,陳皮(湯浸,去瓤,焙干)1兩,厚樸1兩(去皮,姜炙),蓽茇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氣虛弱,胃中冷,食后咽酸嘔噦,胸脅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增損理中散(《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摘錄】《傳家秘寶》
【處方】四圣湯加肉豆蔻、青皮、天臺烏藥。
【功能主治】脾胃久虛,不納食,頻吐,或瀉不止。
【摘錄】《活幼口議》卷二十
【處方】干姜2兩,食茱萸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酪劇。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溫酒下,每日3次,勿冷服之。常醋水愈。
【摘錄】《外臺》卷六引《必效方》
【處方】當歸2錢,黃連2錢,艾葉1錢半,地榆1錢半,甘草(炙)1錢半,龍骨1錢半,厚樸(姜炙)1錢半,黃芩1錢半,干姜1錢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后虛羸。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產(chǎn)寶諸方》
【處方】人參半兩,藿香半兩,白術3分,甘草1分(炙),干姜1分(炮),白茯苓1分,陳橘皮3分(去瓤)。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并時氣吐后。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生姜,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理中散的知識,大家應該大致都清楚了理中散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人參散這種方劑。
【處方】干葛二兩,人參、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藿香葉,各一分。
【炮制】上件為末。
【功能主治】治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氣不順,吐利止后,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人參30克(去蘆頭)枳殼22克(麩炒微黃,去瓤)五味子22克 桂心22克 柏子仁30克 山茱萸22克 甘菊花22克 茯神22克 枸杞子22克 熟干地黃3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散。
【功能主治】治膽氣虛冷,經(jīng)??謶?,不能獨臥,心慌心悸,如人將捕,頭目不利,胸中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溫酒調下,不計時候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
【處方】干葛60克 人參 白茯苓(去皮)各30克 木香 甘草(炙)藿香葉各15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調中和胃,止嘔除煩。治脾胃不和,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后,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侯。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人參 款冬花 罌栗殼等分(醋炙)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咳嗽氣喘,肺虛不能制下,大便泄瀉,服熱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阿膠10克,烏梅1個,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睡里敲枕令醒服,服后即睡;小兒臨臥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處方】人參90克,陳皮(焙)90克,炙甘草90克,生姜(切片,焙)150克。
【功能主治】補肺,溫肺。主肺氣虛損。
【用法用量】上為末,每服6克,滾開水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人參散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理勞神功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而且 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對于理勞神功散這種比較受歡迎的方劑,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它的吃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運用它了。
【處方】秦艽1錢,續(xù)斷1錢,杜仲1錢,香附7分,當歸8分,骨碎補1錢,陳皮7分,甘草3分,五加皮8分,金毛脊8分,柴胡8分,葛根8分。
【功能主治】傷筋動骨,勞苦太過,損氣耗血,而邪有不能外出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
【各家論述】用力太過,則氣血不和而營衛(wèi)虛;勞傷筋骨,則正氣不充而邪易入。秦艽、續(xù)斷善理勞傷;柴胡、葛根托邪外出;當歸、杜仲養(yǎng)血舒筋,而宣通脈絡;陳皮、香附宣郁壅滯,而理氣寬中;骨碎補、金毛脊、五加皮活血榮筋.大能堅腎;生姜、甘草、大棗調和營衛(wèi),且能逐邪。
【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
最后提醒下理勞神功散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人參蛤蚧散的功效與作用
人參蛤蚧散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人參蛤蚧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人參蛤蚧散的功效與作用吧。
1、人參蛤蚧散,由蛤蚧1對、苦杏仁12g、炙甘草9g、人參12g、云苓15g、川貝12g、桑白皮12g、知母12g組成。
2、本方治證為肺腎虛衰,痰熱內蘊,氣逆不降所致。久病不已,肺虛不降,腎虛不納,故喘咳俱甚;痰熱阻肺,故咳痰色黃且稠,胸中煩熱,甚則損傷血絡,以致咳吐膿血。治宜補肺益腎,以固其本;清熱化痰,止咳定喘,以治其標。
3、方中蛤蚧咸平,歸肺腎二經(jīng),功能補肺益腎,定喘止嗽;人參大補元氣,而益脾肺,共為君藥。茯苓滲濕健脾,以杜絕生痰之源,為臣藥。佐以杏仁、桑白皮肅降肺氣,以定喘咳;知母、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補益肺腎,止咳定喘,標本兼顧。
4、本方適用于喘咳時久,肺腎虛衰,兼有痰熱之證。以喘息,咳嗽,痰稠色黃,脈浮虛為證治要點。若新感有外邪者,則非本方所宜。
5、若無熱者,去桑白皮、知母;陰虛者,加麥冬以養(yǎng)陰潤肺;咳吐膿血或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地榆炭、側柏炭以清熱涼血止血。
人參蛤蚧散的加減法
方劑多為前人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成方,為了適應變化的病情,方劑必然要進行加減變化。
因此,成方在具體運用中,就要根據(jù)病情的輕重緩急,體質的強弱,年齡的差異,生活習慣,季節(jié)氣候等不同,予以靈活化裁,隨證加減,才能切合病情,達到治療效果。人參蛤蚧散的加減法,一起來看看。
1、若無陰虛內熱,去知母,桑白皮減量為6g。
2、咳吐膿血或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15g田七末4g。
3、屬于陰虛火旺者,加入麥冬12g。
藥味加減變化常常是方劑次要藥物的增減,這種變化對方劑的功效、主治及方名,影響不大,但主要藥物的配伍改變,將對方劑的功效、主治,有較大的影響。
人參蛤蚧散治療虛喘
人參蛤蚧散是治療虛喘較為有效的中藥湯劑,具體使用方法,下面一起來看看。
方法:將60例虛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分別給予人參蛤蚧散和咳喘寧口服液治療。兩組均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
結果:痊愈率為63.3%、總有效率為100%,高于對照組的33.3%、86.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人參蛤蚧散的主要藥物配方就是人參,人參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
人參自古以來擁有“百草之王”的美譽,更被東方醫(yī)學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1、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jīng),氣雄體潤,升多于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yǎng)血生津的功效。
2、人參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泄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蛤蚧的功效與作用
蛤蚧也是人參蛤蚧散的主要藥物配方,蚧散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
蛤蚧又叫蛤解、蛤蟹、仙蟾、蚧蛇、大壁虎,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全體。蛤蚧補肺益腎,納氣平喘,助陽益精。用于肺虛咳嗽,腎虛作喘,虛勞喘咳。蛤蚧兼入肺腎二經(jīng),長于補肺氣、助腎陽、定喘咳,為治多種虛證喘咳之佳品。
使用人參蛤蚧散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而且要注意,對這類藥物不能長期選擇,長期的時候人參蛤蚧散后,對身體也是會造成嚴重損害的,這點患者也是要注意的。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人參當歸散。
【處方】干地黃、人參、當歸、肉桂(去粗皮)、麥門冬(去心),各一兩;白芍藥二兩。
【炮制】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內熱曰煩,其證心胸煩滿,吸吸短氣,頭痛悶亂,骨節(jié)疼痛,晡時輒甚,與大病后虛煩相類,急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先將粳米一合,淡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米、葉入藥,并棗三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備注】地黃宜用生干者,虛甚,則用熟者。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人參當歸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人參當歸散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說起茯苓人參散,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茯苓人參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茯苓2斤(去黑皮,擘破如棗大,清水漬,經(jīng)1日1夜再易水,出于日中,曬干,為末),人參7兩(搗),甘草1兩(炙,切),牛乳7升,白沙蜜1升5合。
【功能主治】益心力,除謬忘,能飲食,延年益壽。主上氣,胸脅滿悶,霍亂,積痢。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5升,納甘草,煮取2升,除甘草,澄濾;納茯苓,緩火煎,令汁欲盡;次納白蜜、牛乳;次納人參,緩火煎,令汁盡,仍攪藥令調,勿許焦成,日中曬干,搗篩為散,以紙盛之。溫乳及蜜湯和吃并得,亦不限多少。夏月水和當麨。
【注意】忌海藻、菘菜、大醋。
【臨床應用】有人年40時,因患積痢,羸憊不能起止,形狀如70老人,服此藥2劑,平復如舊。
【摘錄】《外臺》卷十引《救急方》
以上介紹的茯苓人參散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人參丁香散。
【處方】白芍藥半斤,當歸(去蘆)、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參,各二兩;干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術、甘草(炒)、山藥,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嘔吐不已,粥飲湯藥不下。凡嘔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調,脾胃虛弱,冷熱失和,邪正相干,清濁不分,陰陽錯亂,停痰留飲,不能運化,胸膈痞滿,嘔逆惡心,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飲食,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人參15克 丁香 藿香葉各7.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惡阻,甘寒嘔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上藥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處方】人參 丁香 柿蒂各30克 甘草 良姜各3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 妊娠惡阻,甘寒嘔逆,翻胃吐食,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熱湯調下,不拘時。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人參丁香散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人參丁香散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說到人參羌活散,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前胡、羌活、人參、防風、天麻、赤茯苓(去皮)、薄荷、蔓荊子、川芎、粉草、黃芩、枳殼、桔梗、獨活,各一兩。
【功能主治】治風壅痰實,頭目昏暈,遍體拘攣,頭項強急,肢節(jié)煩疼,壯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柴胡(去苗)、獨活(去蘆)、羌活(去苗),各二兩;人參(去蘆)、川芎、枳殼(去瓤.麩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兩;桔梗、前胡、天麻(酒浸.炙)、地骨皮(去土),各半兩。
【炮制】上為散。
【功能主治】治小兒寒邪溫病,時疫瘡疹,頭痛體疼,壯熱多睡,及治潮熱煩渴,痰實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水七分盞,入薄荷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惺惺散(《普濟方》卷四O三)人參羌活湯(《審視瑤函》卷三)。
【處方】柴胡(去苗)獨活(去蘆)羌活(去苗)各60克 人參(去蘆)芎藭 枳殼(去瓤,麩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30克 桔梗 前胡 天麻(酒浸,炙)地甘皮(去土)各15克
【制法】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治小兒寒邪濕病,時疫瘡疹,頭痛體疼,壯熱多睡;潮熱煩渴,痰實咳嗽。亦治肝經(jīng)有熱,眼目澀癢昏朦。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00毫升,入薄荷少許,前至80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人參羌活散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