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效厚樸煎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jìn)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大效厚樸煎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duì)您有所幫助,請(qǐng)收藏。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jī)能下降,無(wú)一不提醒著我們應(yīng)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jìn)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qiáng)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大效厚樸煎丸這款方劑。
【處方】厚樸1斤(去皮,用生姜半斤和皮,切作片子,水7升同樸煮,水盡為度,不用生姜,樸焙干),干姜4兩(銼作骰子大,用甘草2兩,半寸截,水7升,同煮水盡,不用甘草,干姜焙干),茴香4兩(舶上者佳,微炒),川附子2兩(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補(bǔ)脾胃虛損,溫中降氣,化痰進(jìn)食。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至5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大效厚樸煎丸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shí),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大效厚樸煎丸有著很多對(duì)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大效厚樸煎丸來治療一些疾病。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大家是否知道大厚樸丸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大厚樸丸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大厚樸丸都具有哪些特點(diǎn)呢?日常生活中大厚樸丸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jiǎn)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焦)1兩,白術(shù)1兩,陳曲(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3分,麥糵(炒)半兩,人參半兩,沉香(銼)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縮砂仁1分,草豆蔻(去皮)1分,檳榔(銼)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仁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食已脹滿,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細(xì)嚼,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guān)于大厚樸丸的相關(guān)知識(shí)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xí)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shí)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jìn)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大效丸,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大薊根7截(各長(zhǎng)1寸,又名刺芥),白礬1兩(細(xì)研),麝香當(dāng)門子7豆許。
【制法】用不沾土大瓜蔞1個(gè),割下蓋子,并不去瓤,入大薊根并礬、當(dāng)門子在內(nèi),用篦子左攪7遭,卻安蓋子在上,以鹽1合,和土為泥固濟(jì),陰干,用炭火煅,候透赤便住,直候冷,打去泥,細(xì)碾為末,取一半為散,一半以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fēng)瀉血。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將大薊苗煎湯,調(diào)下半錢匕,至日午、臨臥,又煎大薊苗酒下10丸。服2-3日便住。須是吃得3-5個(gè)瓜蔞,永去根本。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斑蝥1枚,黑豆7粒(生芽者)。
【制法】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瘰疬,一切結(jié)核。
【用法用量】每服5丸,茶清下;小兒1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烏頭1兩,附子1兩(2味去皮臍,為末,用醋1升,煎盡為度;又入好酒1升再煎,成膏后,入諸藥),烏蛇(酒浸,去皮骨,炙)1分,細(xì)辛(去苗葉)1分,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分,人參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桂(去粗皮)1分,干蝎(炒)1分,木香1分,乳香(研)1分,草豆蔻(去皮)1分,硇砂(研)1分,胡桐淚1分,檳榔(銼)1分,膩粉1分,不灰木1分。
【制法】上將15味為末,入2味膏子內(nèi)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壞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如陽(yáng)盛,研牛黃、膩粉,水下;如陰盛發(fā)厥,心胸結(jié)痞,煎柳枝湯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九
【別名】白礬丸
【處方】好礬石1兩,附子1兩。
【制法】上為末,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瘡下血,及新產(chǎn)漏下。
【用法用量】白礬丸(《普濟(jì)方》卷二九八)。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嘗試服用大效丸,說不定會(huì)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shí)除了對(duì)特定疾病的治療,大效丸還可以幫助增強(qiáng)記憶力,有效地增強(qiáng)身體某些方面的機(jī)能。
對(duì)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huì)健康,而且氣色也會(huì)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dòng),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duì)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大效雙丸,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甘遂半兩(煨令微黃),巴豆霜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牡蠣1分(燒為粉),蕤仁1分(湯浸,去皮,研入),真珠末1分。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百病,身熱頭痛,飲食不消,心腹脹滿;或心腹(疒丂)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shù)起;或別無(wú)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覆;或驚寒熱;或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nèi)不調(diào)。
【用法用量】半歲兒以溫水服1雙,如荏子大;1歲服1雙,如半麻子大;2歲、3歲服1雙,如麻子大,常以雞鳴時(shí)服。至日出當(dāng)下;如不下者,以熱粥飲投之,即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以上就是本文對(duì)大效雙丸的一些介紹,其實(shí)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yàn)?,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dú)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fēng)格。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大效牛膝丸是什么嗎?關(guān)于大效牛膝丸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牛膝1斤,天麻1斤,宣木瓜1斤,肉蓯蓉1斤(銼,用好酒5升,浸1伏時(shí),于銀石器中文武火煮,酒干為度,焙干),沒藥4兩(別研),川烏4兩(生,去皮臍尖),虎骨半斤(酥炙黃),黑豆3升(同烏頭煮兩時(shí)辰,取出切開,用鹽2兩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干濕風(fēng)毒腳氣,遠(yuǎn)年近日,發(fā)動(dòng)無(wú)時(shí),不能移步,浮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時(shí)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四二
通過以上介紹,對(duì)大效牛膝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duì)大效牛膝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shí)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huì)對(duì)身體造成不適。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dú)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大效紫菀丸的作用。
【處方】紫菀2兩,人參2兩,巴豆(醋煮,去心膜,研)1兩,肉蓯蓉1兩,吳茱萸1兩,菖蒲1兩,干姜1兩,白檳榔1兩,當(dāng)歸1兩,防風(fēng)1兩,茯神1兩,桔梗1兩,車前子1兩,川椒1兩,烏頭(炮,去皮臍)1兩,豬牙皂角(去皮子,涂酥炙)1兩,白術(shù)1兩1分,漢防己1兩1分,柴胡1兩1分,羌活1兩1分,麥門冬1兩1分,甘草1兩1分,黃連1兩半,厚樸1兩半,干地黃1兩半,茯苓1兩半,大黃1兩半,肉豆蔻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癖塊,大如拳掌,亦如杯碗;及黃疸病,朝起嘔吐,上攻心膈,兩肋分痛脹,徹連甲脊,痛無(wú)休息,時(shí)常繞臍;九種心痛,五淋、五痔;胃口閉塞,吐逆,飲食積年不消;婦人斷續(xù)多年;諸風(fēng),身體頑麻,不知癢痛,半面浮疼,眼目冷淚,遍身如錐刀所刺,眉毛墜落,面上生瘡,游如蟲行,莫知所有,或手足煩熱,或夜臥不安;小兒72種風(fēng),及25種驚癇;夜夢(mèng)鬼交,四肢無(wú)力沉重,飲食無(wú)味,昏昏似醉,只欲求死,真如鬼魅,終日憂煩不樂,悲啼歌哭;月候不調(diào),或多或少,時(shí)似有孕,連年羸瘦,在床漸困。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茶、酒或熟水送下。當(dāng)宣3-5行,不定,以溫粥止之。
【臨床應(yīng)用】心痛:主簿陳勝妻,久患心痛,羸瘦在床,氣急心懸,飲食不下。日服五丸,十日取下青蟲六十四個(gè),大如箸頭,又出膿水三升,自后漸安。
【摘錄】《雞峰》卷二十五
上文主要介紹了大效紫菀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cè)谌粘I钪锌梢愿鶕?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厚樸丸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厚樸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白龍骨 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臍)厚樸(姜制)訶子(炮,去核)肉豆蔻(面煨)陳皮各3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腎虛寒,泄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時(shí)用米飲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四
【處方】厚樸(姜制)2兩,百草霜2兩,干姜(炮)1兩,京三棱(炮)1兩,蓬莪術(shù)(炮)1兩,半夏1兩,檳榔1兩,甘松半兩,陳皮(去白)5兩,青皮(去白)5兩,黑牽牛(炒)8兩,黑附子(不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寬中利膈,行導(dǎo)滯氣,消化飲食。主胸膈噎塞,腹脅脹滿,心下堅(jiān)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連1兩(去須,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熱不調(diào),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半,龍骨1兩,訶黎勒(去核)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黃連(去須)1兩,白石脂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
【制法】上為末,醋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茱萸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姜汁炙香焦)1兩,木香1兩,陳橘皮(去瓤,焙)1兩,檳榔4個(gè),肉豆蔻仁4個(gè)。
【制法】上為末,別用神曲1兩,杵碎炒熟,為細(xì)末,以生姜自然汁調(diào)煎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胸中滯悶,痰飲不思食,或大便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稍空服,生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引《治風(fēng)經(jīng)驗(yàn)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赤石脂1兩半,白術(shù)1兩,干姜(炮)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銼)1兩,訶黎勒(煨,取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腑臟不調(diào),內(nèi)寒外熱,脾胃虛冷,宿食不消,乍秘乍利不常,霍亂逆滿。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木瓜半兩,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胡椒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脾氣冷,腹脹不能食,胸膈氣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蘭香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當(dāng)歸半兩,厚樸半兩,甘草半兩,丁香枝半兩,干姜半兩,細(xì)辛1分,人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陰氣盛,兩手脈沉細(xì)無(wú)力,或胃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發(fā)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厚樸湯,與劑型不符,據(jù)《陰證略例》改。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厚樸(去粗皮)半斤(細(xì)銼,用生姜1斤洗刷凈,和皮細(xì)切,與厚樸同搗如泥,攤熟令3分干,以長(zhǎng)火炒令干為度),肉桂5兩(去皮),干麥4兩(炒黑色),川椒2兩半(揀擇于鐺內(nèi)慢火炒,瓷碗蓋,時(shí)時(shí)揭起,拭去碗內(nèi)汁,候紫色為度)。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暖胃消痰,利胸膈,解酒食毒。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水送下。治脾胃,米飲送下;中酒吐逆,生姜湯送下;膀胱、小腸、腎余氣,茴香酒送下;血?dú)猓?dāng)歸酒送下。
【摘錄】《傳家秘寶》
【別名】厚樸干姜丸
【處方】厚樸3兩(去皴皮,生姜汁炙香熟),干姜2兩(炮裂),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3分,白術(shù)1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臍腹疼痛,或滑泄下利,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厚樸干姜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jiǎn)要濟(jì)眾方》
【處方】厚樸5兩(去粗皮,銼),附子半兩(生,去皮臍),川椒紅2兩(生用)。
【制法】上以漿水6升,青鹽3兩,生姜3兩(切),同于銀鍋中煮令水盡,曬干,為末,以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腎虛冷,羸瘦無(wú)力,不思飲食。下焦虛冷,便利頻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訶黎勒1兩(煨,用皮),赤茯苓3分,干姜3分(炮裂,銼),桂心1兩半,木香1兩,赤芍藥3分,當(dāng)歸3分(銼,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京三棱2兩(微煨,銼),白術(shù)3分。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兩肋下及心腹脹滿,宿有冷氣,攻注膀胱,致使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1兩,麥門冬3分(去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半,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人參3分(去蘆頭),前胡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頭疼,肩背煩悶,往往氣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人參、白術(shù)、厚樸、陳皮、藿香、當(dāng)歸、細(xì)辛。
【功能主治】溫中消陰氣。主傷寒,三部脈沉,寸脈小于關(guān)尺。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三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連2兩(去須,微炒),木香1兩,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用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別名】麻仁丸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透)2兩,大麻仁(研)2兩,大黃(銼,炒)2兩,枳殼(去瓤,炒)2兩。
【制法】上除麻仁外,為末,再與麻仁同研勻,煉蜜和于臼內(nèi),涂酥杵令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虙瘕,秘澀不通,及一切熱壅。
【用法用量】麻仁丸(原書卷九十七)。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半(銼碎,醋拌微黃),硫黃1兩(細(xì)研,水飛過),檳榔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硫黃令勻,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痞氣。積年不愈,結(jié)聚在胃管,大如覆杯,心腹脹痛,食少無(wú)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兩,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1兩(煨,用皮),黃耆3分(銼),白術(shù)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草豆蔻1兩(去皮),當(dāng)歸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冷氣,心腹痞滿,四肢少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五味子1兩,桔梗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半,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人參1兩(去蘆頭),黃柏3分(炒微黃),益智子3分(去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不調(diào),腹脅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兩(微炒),當(dāng)歸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礬1兩半(燒灰),五味子1兩,縮砂1兩(去皮),黃連1兩(去須,微炒),白龍骨1兩,白石脂1兩,干姜1兩(炮裂,銼),訶黎勒2兩(煨,用皮),白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心腹氣冷痛,時(shí)時(shí)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訶黎勒2兩(煨微黃),木香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蒼術(shù)3分,干姜1分(炙裂,銼),麥糵3分(微炒令黃),京三棱半兩(炮裂),益智子半兩,當(dāng)歸3分,黃耆1兩(銼),檳榔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臟腑虛冷,不思飲食,嘔逆,四肢少力,腹脅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晚食前再服。
【注意】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兩半(炮裂,銼),白術(shù)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食茱萸3分,桂心3分,神曲1兩(炒微黃),大麥糵1兩(炒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時(shí)氣后,腸胃虛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棗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3分,肉豆蔻3分(去殼),人參3分(去蘆頭),干姜3分(炮裂,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神曲3分(炒令微黃),白術(shù)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糵半兩(炒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脾胃氣冷,宿食不消,腹中(疒丂)痛,腸滑,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厚樸4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兩(炮裂,銼),人參1兩半(去蘆頭),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2兩,半夏2兩半(湯浸7遍去滑),當(dāng)歸1兩半(銼,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食即嘔逆,谷食不化,或多泄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棗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蒼術(shù)1兩,訶黎勒1分(煨,用皮),當(dāng)歸3分(銼,微炒),干姜(炮裂,銼)、木香半兩,縮砂1兩(去皮),赤石脂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nèi)疼痛,四肢羸瘦,少力,或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姜棗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桔梗1兩(去蘆頭),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檳榔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白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腹內(nèi)虛鳴,內(nèi)寒外熱,宿食不消,大便乍秘乍泄,腑臟不調(diào),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膩。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兩(去皮),白術(shù)1兩,縮砂1兩(去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桂心1兩,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冷,水谷不化,食即腹脹,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銼如豆大),附子3兩(去皮臍,銼如豆大),生姜汁1升(合水5合)。
【制法】以生姜汁煮前2味令汁盡,焙干,為細(xì)末,以酒煮神曲末和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脾胃虛冷,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黃色)1兩,肉豆蔻(面裹炮裂)1兩,訶黎勒3枚(面裹炮,用皮),龍骨半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浸炊餅心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因成冷痢,其色青白,甚則色黑。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0丸,溫米飲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厚樸3兩(姜炒),黃連2兩半(炒),吳茱萸(湯泡7次)2兩,干姜(炮)2兩,巴豆1兩(另研),人參1兩(去蘆),川烏(炮)1兩。
【制法】上為末,入豆霜?jiǎng)?,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p>
【功能主治】寒厥心痛,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利為度。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六引《元戎》
【處方】厚樸4兩(去浮皮,蘸生姜自然汁炙焦黃),蒼術(shù)2兩(米泔水浸洗,曬干,切片略炒),莪術(shù)2兩(濕紙裹煨,去皮切片),青皮2兩(洗,去瓤,曬干,銼細(xì),略炒),陳皮2兩(洗,去瓤,曬干,銼細(xì),略炒),當(dāng)歸2兩(去蘆,凈洗曬干),荊三棱2兩(去蘆,切片),白芷2兩(切片)。上用老醋浸7日,春夏浸5日,取出焙干,研細(xì)末,入后藥中:禹余糧(火煅醋淬凡10次,為細(xì)末,用水飛過,再入干鍋內(nèi)火煅通紅,凈稱2兩再研)、針砂2兩(凈洗,用醋浸1宿,煮干,研極細(xì),凈秤)。
【制法】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寬中進(jìn)食,推化積聚。主
【用法用量】每服70-80至100丸,食前陳米飲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四引魯太丞方
【處方】干姜、厚樸(去粗皮,細(xì)銼)各等分。
【制法】上藥先杵令爛,水拌,同炒令干,再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洞泄寒中。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制)1兩,丁香1兩,木香1兩,白術(shù)1兩,青皮(去瓤)半兩,牽牛子1錢(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冷,寒邪客于臟腑,腹脹滿悶,氣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陳皮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處方】厚樸(姜制)半兩,訶子半兩(炮,去核),白龍骨半兩,白礬半兩。
【制法】上用一器盛之,鹽泥固濟(jì),留一竅子,木炭火煅,煙息為度,取出為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臟寒泄瀉,下痢純白,腹中絞痛,虛氣脹滿,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處方】厚樸5兩(用生姜5兩同搗爛,于銀石器內(nèi)炒令紫色),白術(shù)1兩,大麥糵1兩,神曲1兩(同炒紫色)。
【制法】上為細(xì)末,白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年下血。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厚樸煎,與劑型不符,據(jù)《朱氏集驗(yàn)方》改。
【各家論述】腸胃本無(wú)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wèi)滲入。今用厚樸厚腸胃,神曲、麥糵消酒食,白術(shù)導(dǎo)水,血自不作也。
【摘錄】《百一》卷十四引王嗣康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制)1斤,生姜半斤(凈洗,切片),大棗100枚,附子(7錢者)4枚(炮,去皮臍,每枚切作4片),人參(去蘆頭)2兩,訶子(煨,去核)2兩,白術(shù)2兩,白茯苓(去皮)2兩,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木香2兩。
【制法】上將前4味于銀、石器中,以水1斗,慢火熬干,取大棗去皮核,四物一處搗如泥;將人參等6味為細(xì)末,和勻,入少面糊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虛受濕,勝則濡瀉,故腸鳴夜起,四肢浮腫,多困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厚樸4兩,陳橘皮3兩,干姜2兩,附子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積冷,腹脅刺痛,飲食進(jìn)退,大便秘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肉豆蔻(去殼)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胡椒半兩,高良姜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半兩,丁香半兩,檳榔(銼)半兩,硇砂(通明者,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取霜,研)1分,大棗30個(gè)(草烏頭2兩,實(shí)白者,杵碎,生姜自然汁慢火同煮令透軟,揀出棗,剝?nèi)テず?,研,烏頭不用)。
【制法】上為末,合研勻,以棗肉膏和劑,如硬,量加蒸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攻心腹多疼,脅肋虛脹,胸膈痞悶,痰逆惡心,嘔吐酸水,腸鳴泄瀉,不思飲食,雖食遲化,留滯臟腑,面色萎黃,四肢少力,氣出多寒,手足逆冷,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心、食前煎陳橘皮、木香、生姜湯送下。如飲食消化遲,停滯胸膈,即不拘時(shí)候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茴香子(炒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桂(去粗皮)1兩,白術(shù)1兩,丁香半兩,蓽澄茄半兩,訶黎勒皮半兩,沒藥(研)半兩,細(xì)辛(去苗葉,洗,焙)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赤石脂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天麻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芎?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調(diào)順陰陽(yáng),安和臟腑,散風(fēng)冷外邪,補(bǔ)丹田正氣谷神。主真元虛弱,風(fēng)寒冷氣乘虛入于腸間,使心腹暴痛,背脊酸痛,腸鳴泄瀉,心虛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米飲送下亦得。如呼吸風(fēng)冷氣,心腹疼痛,里急后重,亦宜溫酒送下,并2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干姜(炮)半兩,半夏(湯浸7遍,炒)半兩,草豆蔻(去皮)1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末,用陳曲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痛如刺,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炒生姜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黃)2兩,訶黎勒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吳茱萸(湯浸洗7遍,焙干)半兩,鱉甲(涂醋炙黃,去裙襕)1兩,京三棱(炮,銼)半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虛冷,不思飲食,四肢無(wú)力,嘔逆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粥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1兩,丁香皮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白術(shù)1兩,桔梗(炒)1兩,沉香(銼)1兩,人參1兩,檳榔(銼)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腹脹,煩悶,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斤,半夏(洗去滑,焙,切)半斤,大棗(生絹袋盛)3斤,生姜3斤(研取汁盡,更入水2碗,絞取汁)。
【制法】上藥于銀器內(nèi)用文武火煮盡姜汁,取厚樸、半夏焙干,為末,大棗去皮核,入前藥于臼中,再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痰盛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臨臥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厚樸10兩,白龍骨5兩,訶子皮5兩,附子5兩,干姜5兩,黃連5兩,當(dāng)歸5兩,石榴皮5兩,艾葉5兩,青橘皮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寒,經(jīng)年不愈,瘦弱,下痢頻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茱萸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1兩,干姜(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蕪荑(微炒香)1兩,阿膠(炙令燥)1兩,熟艾(微炒,別搗)1兩,胡粉(炒黃)1兩,黃石脂(赤石脂亦可)1兩,烏梅(去核,炒干)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
【制法】上除膠、艾2味外,為末,先以米醋1升半,于無(wú)風(fēng)處煮艾水減約8分,絞去艾,次下阿膠,候消盡,乘熱入藥末和勻?yàn)橥?,如梧桐子大,曬干?/p>
【功能主治】積年冷痢,日三五行,脹悶?zāi)c鳴,食不消化,面黃漸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溫漿水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別名】厚腸丸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陳橘皮(去白,切,焙)1分,使君子(去殼,面裹煨)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訶黎勒皮(半生半炮)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
【功能主治】進(jìn)食,生胃氣。主小兒疳痢,下痢腹脹,不思飲食。小兒疳瘦,泄瀉下痢膿。
【用法用量】小兒3歲以上,每服1丸,米飲化下;百日兒每服作4服,乳汁或清米飲化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熟)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人參1兩半,干姜(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薏苡仁1兩半,桂(去粗皮)1兩1分,牛膝(酒浸,焙)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細(xì)辛(去苗葉)3分,食茱萸3分,大麥糵(炒)3分,石斛(去根)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氣弱,嘔吐,口干煩渴,不能飲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1日2次,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胡黃連1兩,補(bǔ)骨脂(微炒)1兩,秦艽(去苗土)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上為末,無(wú)灰酒1升半相和,銀石器內(nèi)文武火煎成膏可丸,以少酥和勻?yàn)橥?,如梧桐子大?/p>
【功能主治】虛勞傷憊,舉體無(wú)力,四肢煩疼,腰膝冷痛,夜多小便,面色青黑,寢臥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鹽湯送下,夜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茴香子(炒)1兩,白術(shù)(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芎?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肢體寒,臍腹堅(jiān)痛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生姜湯亦得,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3兩,桂(去粗皮)2兩,大黃(銼碎,醋炒)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氣注,大腸結(jié)澀,背膊刺痛,氣注四肢,及食物不消,奔豚氣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臨臥米飲送下。微利即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兩,人參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大黃(銼)1兩,郁李仁(去皮,別研如膏)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半。
【制法】上為末,入郁李仁膏,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大腸虛結(jié),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明大效拱辰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其原料中的幾種中藥材含有很多對(duì)人體有益的成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琥珀2錢,當(dāng)歸(酒浸)1兩,沉香1兩,木香1兩,官桂(各不見火)1兩,人參1兩,蓯蓉(酒浸)1兩,黃耆1兩,川烏1只(炮,去皮臍),鹿茸(酥炙)1兩,乳香1兩,沒藥1兩,酸棗仁半兩,鹿角霜半兩,干姜半兩,延胡索半兩,柏子仁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久服延年,精神充實(shí),多子嗣。主婦人血海虛冷,白帶時(shí)下,臍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溫酒化下。
【摘錄】《袖珍》卷四
像大效拱辰丸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fù)的療效驗(yàn)證其可行性后才會(huì)運(yùn)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shí)就診。
大效妙應(yīng)丸,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jià)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duì)大效妙應(yīng)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大效妙應(yīng)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yíng)養(yǎng)價(jià)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附子1只(6錢重,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3分,丁香(不見火)3分,蓽茇3分,蓽澄茄3分,胡椒3分,硇砂2分(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與硇砂和調(diào),湯浸炊餅心,搦去水,成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寬中快膈。主久積沉滯,結(jié)癖氣塊,時(shí)發(fā)(疒交)痛,心脾疼痛,下痢無(wú)度,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用生姜1塊如大拇指大,劈開中心,去少姜肉,入藥在內(nèi),連紙包裹數(shù)重,浸濕,煨令香熟,取出去紙、和藥細(xì)嚼,百沸湯少許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duì)其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