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飲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五飲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大五飲丸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jìn)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大五飲丸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遠(yuǎn)志1兩,苦參1兩,烏賊骨1兩,藜蘆1兩,白術(shù)1兩,甘遂1兩,五味子1兩,大黃1兩,石膏1兩,桔梗1兩,半夏1兩,紫菀1兩,前胡1兩,芒消1兩,栝樓根1兩,桂心1兩,芫花1兩,當(dāng)歸1兩,人參1兩,貝母1兩,茯苓1兩,芍藥1兩,大戟1兩,葶藶1兩,黃芩1兩,恒山3分,薯蕷3分,厚樸3分,細(xì)辛3分,附子3分,巴豆30枚,蓯蓉1兩,甘草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由飲酒后及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5飲:留飲,停水在心下;澼飲,水澼在兩脅下;淡飲,水在胃中;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
【用法用量】飲服3丸,每日3次。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水飲為陰類,緣其人內(nèi)乏真陽,雖有濕熱,但蘊為粘韌,不能稠厚,所以五飲丸中,必需辛溫益氣以鼓諸藥之力。如人參、白術(shù)、附子、桂心,助陽藥也;藜蘆、恒山,涌吐藥也;大戟、芫花、甘遂、葶藶,破水藥也:大黃、芒消,攻下藥也:半夏、巴豆,滌痰藥也;巴豆不獨滌痰,兼能涌吐,所以白散用之,吐中便具發(fā)散之義,使軀殼之水,從皮腠而泄也;其用甘草、人參、芍藥,取相反之味,以激大戟、芫花、甘遂、藜蘆攻伐之力;因方中攻伐之劑過多,恐其津隨飲脫,是以蓯蓉、薯蕷、五味、茯苓之屬,又為必需;其余諸藥,或相扶正,或佐去邪,總不出五種諸法,以為五飲通治也。
【摘錄】《千金》卷十八
上文主要介紹了大五飲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相關(guān)閱讀
大五柔丸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大五柔丸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大黃 芍藥 枳實 蓯蓉 葶藶 甘草 黃芩 牛膝各60克 桃仁100枚 杏仁40枚
【制法】上十味,研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藏氣不調(diào),大便難。
【用法用量】每次酒下3丸,漸加至20丸,一日三次。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處方】大黃2兩,芍藥2兩,枳實2兩,蓯蓉2兩,葶藶2兩,甘草2兩,黃芩2兩,牛膝2兩,桃仁100枚,杏仁4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營衛(wèi),利九竅,消谷,益氣力。主臟氣不調(diào),大便難。
【用法用量】每服3丸,酒送下,每日3次。加至20丸。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大黃(斗米下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芍藥1兩,葶藶(炒香,別研)1兩,牛脂(去筋膜,熬成油,與葶藶、杏仁杵)1兩,肉蓯蓉(酒浸軟,溫水洗,切,焙)1兩,桃仁100枚,杏仁40枚(并去皮尖,麩炒黃,別研)。
【制法】上除有油藥,并為末,入牛脂、桃仁、杏仁、葶藶、杵數(shù)千下,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榮衛(wèi),利九竅,進(jìn)飲食。主臟器不調(diào),大便難。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飲送下,每日3次,腹稍空時服。未知稍增,以知為度。
【摘錄】《婦人良方》卷八
對于大五柔丸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才是。
大五補丸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大五補丸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薯蕷2兩,石龍芮2兩,覆盆子2兩,干地黃2兩,五味子2兩,石南1兩,秦艽1兩,五加皮1兩,天雄(炮,去皮)1兩,狗脊1兩,人參1兩,黃耆1兩,防風(fēng)1兩,山茱萸1兩,白術(shù)1兩,杜仲(炙)1兩,桂心1兩,麥門冬(去心)1兩半,巴戟天1兩半,遠(yuǎn)志2兩半(去心),石斛7分,菟絲子7分,天門冬(去心)7分,蛇床子半兩,萆薢半兩,茯苓5分,干姜3分,肉蓯蓉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虛損不足,冷熱不調(diào),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以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別名】大補丸
【處方】天門冬、麥門冬、菖蒲、茯神、人參、益智(炒)、枸杞、地骨皮、遠(yuǎn)志、熟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攝精,交濟水火。主諸虛,無子。
【用法用量】大補丸(《醫(yī)宗金鑒》卷四十五)。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四引《圣濟總錄》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大五補丸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大五補丸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大五膈丸,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細(xì)辛3分,桂心3分,黃芩3分,食茱萸3分,厚樸(炙)3分,杏仁30枚(去尖),干姜3分,川椒(汗)3分,遠(yuǎn)志(去心)3分,小草2分,芍藥2分,附子(炮)2分,當(dāng)歸2分,黃連2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能食,長肌肉,強筋骨,利五臟,好顏色,補不足,益氣力。主膈中游氣,上下無常處,臟有虛冷,氣迫咽喉,胸滿氣逆,脅有邪氣,食已氣滿,羸瘦著床骨立,往來寒熱,腹中不調(diào),或下痢嘔逆咳嗽,骨肉銷盡。
【用法用量】每服2丸,1日3次。不知加之,以知為度。
【注意】忌豬肉、冷水、生蔥、菜等。
【摘錄】《外臺》卷八引《古今錄驗》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大五膈丸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導(dǎo)飲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青皮 陳皮 京三棱(炮)廣茂(炮)黃連 枳殼(麩炒)各30克 大黃 黃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牽牛各12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氣滯水停,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暈,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熱惡寒戰(zhàn)栗,頭項痛,腰脊強,狀如傷寒;以及饑?yán)睿筹嫴贿M(jìn),時時嘔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脅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湯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蒼術(shù)1兩,白茯苓1兩,獨活7錢,黃連5錢,吳茱萸3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神曲糊為丸服。
【功能主治】水飲。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一
【處方】木香1兩,茴香1兩,檳榔1兩,青皮1兩,橘皮1兩,黑牽牛2兩,甘遂2兩,大戟2兩,干姜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心下痞鞭痛,噫氣不轉(zhuǎn),腹與右脅滿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5丸,以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九
【處方】京三棱(炮)3兩2錢,蓬莪術(shù)(炒)3兩2錢,青皮(去白)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白術(shù)1兩半,檳榔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木香1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半夏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痰涎,進(jìn)飲食。主風(fēng)痰氣澀,膈脘痞滿,停飲不消,頭目昏眩,手足麻痹,聲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湯送下。漸加至100丸。
【注意】忌豬肉、蕎面。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看了上文對導(dǎo)飲丸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破飲丸。
【處方】旋復(fù)花240克 白術(shù)530克 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180克 枳實(麩炒)60克 赤茯苓(去皮)210克
【制法】上藥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寒飲停積不散,時嘔痰沫,頭眩欲倒,膈脘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熟水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處方】蓽茇 丁香(不見火)縮砂仁 胡椒 烏梅肉 青皮 巴豆(去皮膜)木香 蝎梢各等分
【制法】上藥以青皮同巴豆用漿水浸一宿,次日濾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將所浸水淹烏梅肉,炊一熟飯,細(xì)研為膏,余藥研末和勻,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溫中破積。治五飲停蓄胸腹,結(jié)為癥癖,支滿胸膈,傍及兩脅,搶心疼痛,飲食不下,反胃吐逆,九種心疼,宿食不消,久瘧久痢,遁尸疰忤,癲癇厥暈、心氣不足,憂愁思慮,婦人腹中諸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臨睡時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看完上面的對于破飲丸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對于除飲丸,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除飲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除飲丸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天南星4兩,半夏(2味同銼細(xì),以生姜自然汁浸1宿,同姜汁慢火炒干為度)4兩,青皮(湯浸,去白)4兩,陳皮(湯浸,去白)4兩,紫蘇子4兩,赤茯苓4兩,枳殼(湯浸,去瓤,麩炒)4兩,桔梗(炒)4兩,檳榔2兩,干姜(炮)2兩,高良姜(銼細(xì),同巴豆14粒捶碎,同炒焦黃色,用紙包定,安土地上候冷,去巴豆)2兩,縮砂仁2兩,白扁豆2兩,大腹皮(蜜炙)2兩。
【功能主治】一切久積痰癖停飲及中酒。
【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用神曲半斤,麥糵半斤,以生姜自然汁煮糊為丸,內(nèi)不得著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六引《衛(wèi)生家寶方》
除飲丸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滌飲丸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滌飲丸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滌飲丸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黑丑3兩,枳實1兩半(炒),樸消3兩,白礬3兩,牙皂3兩,枳殼1兩半(炒)。
【制法】上為末,蘿卜汁為丸。
【功能主治】逐飲滌結(jié)。主留飲。大腹脹滿,便閉,脈沉緊數(shù)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錢,白湯送下。以脹退、大腹和軟為度。
【各家論述】飲留于中,氣結(jié)不化,故大腹脹滿,大便不通焉。黑丑逐飲,枳實破結(jié),樸消蕩熱逐留飲,枳殼瀉滯通便閉,白礬、牙皂消溶水濕以通竅也。蘿卜汁為丸,白湯下,使飲化氣行,則腸胃肅清,而大便無不通,脹滿無不退矣。此逐飲滌結(jié)之劑,為留飲氣結(jié)脹閉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以上就是本文對滌飲丸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fēng)格。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消飲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干姜 茯苓各60克 白術(shù)160克 枳實4枚(炙)
【制法】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利水消飲。治飲酒過多,損傷脾胃,致成酒澼,痰水不消,腹中有水聲,滿逆嘔吐,目視疏疏,耳聾。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一日三次。稍加之。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桃、李、雀肉、生冷之類。
【摘錄】《外臺秘要》卷八引《深師方》
消飲丸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大五明狼毒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狼毒4兩,干地黃4兩,附子1兩,大黃1兩,蓯蓉1兩,人參1兩,當(dāng)歸1兩,半夏2兩,干姜1兩半,桂心1兩半,細(xì)辛1兩,五味子1兩,蜀椒1兩,(艸閭)茹(熬令煙盡)1兩,芫花半兩,莽草半兩,厚樸半兩,防己半兩,旋覆花半兩,巴豆24枚,杏仁3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堅癖痞在人胸脅,或在心腹。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2夜1。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金匱》九痛丸,《千金》取治堅癖,參入蜀椒,易去吳萸,萸、椒性味相類,《本經(jīng)》言下氣溫中則一,椒則專治蟲積也。更加(艸閭)茹、芫花、莽草、防己、大黃、厚樸助巴豆攻積之威;半夏、細(xì)辛、杏仁,助干姜滌飲之力;桂心、當(dāng)歸、地黃助附子散血之用;旋覆花專散心下結(jié)氣,《肘后方》與狼毒、附子同治心腹連痛;蓯蓉味咸,《本經(jīng)》有軟堅去癥瘕之治;五味子強陰益精,輔人參固斂精血,不使隨毒劣耗散也。
【摘錄】《千金》卷十一
看完了上文對于大五明狼毒丸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