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牛膝煮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qiáng)所不能耳?!睆墓胖两?,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丹參牛膝煮散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丹參牛膝煮散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丹參4兩,牛膝4兩,桑白皮4兩,杏仁4兩,升麻4兩,豬苓4兩,茯苓4兩,犀角3兩,黃芩3兩,橘皮3兩,防己3兩,白前3兩,澤瀉3兩,桂心3兩,秦艽3兩,生姜2兩,李根白皮2兩,大麻仁1升。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腳痹弱,氣滿身微腫。
【用法用量】以水1升半,納散方寸匕,煮取7合,輕絹濾去滓,頓服,1日2次。夏月熱,不得服丸散,此煮散頃年常用。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腳痹而見氣滿身腫,脾虛濕熱下滯也。以元氣久傷,見證亦不甚篤,方藥亦不甚峻。方中丹參,《本經(jīng)》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瘕,止煩滿,益氣;牛膝《本經(jīng)》治寒熱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故首推二味,以之命方。犀角涼血解毒;桂心通利關(guān)節(jié);李根白皮,甄權(quán)專療消渴、腳氣;大麻仁潤燥祛風(fēng),花名麻勃,《本經(jīng)》治二十種惡風(fēng),黑色遍身,苦癢,逐諸風(fēng)惡血。《千金》推其花之功用而于仁,專取其潤,而治腳痹風(fēng)燥;升麻、桑皮、杏仁、白前,開發(fā)肺氣而提其上竅;茯苓、豬苓、澤瀉、防己,宣通氣化而達(dá)其下竅;秦艽、黃芩、橘皮、生姜,清理中氣而散其濕滯。一方之中,開痹逐水,兩得之矣。
【摘錄】《千金》卷七
如果大家之前對丹參牛膝煮散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丹參牛膝煮散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丹參牛膝煮散,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牛膝散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牛膝散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dāng),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勁Oド⒌闹饕πc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牛膝30克(去苗)虎脛骨60克(涂酥,炙黃)赤芍藥30克 琥珀30克 桂心30克 當(dāng)歸30克(銼,微炒)芎藭30克 沒藥30克 麒麟竭30克 干漆30克(搗碎,炒令煙出)防風(fēng)30克(去蘆頭)木香15克 地龍15克(微炒)羌活30克(去蘆頭)酸棗仁30克(微炒)生干地黃30克
【制法】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婦人血風(fēng)走注,腰腳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3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在通過上文對牛膝散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jìn)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大家知道藥酒是什么嗎?由酒到藥酒,藥酒從飲食文化上升成為了一種醫(yī)療方法。這是人類智慧的一個偉大 結(jié)晶。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牛膝丹參酒方這種藥酒。
牛膝丹參酒方——(腳氣)
(《圣濟(jì)總錄》)
【配方】牛膝、丹參、薏苡仁炒)、生干地黃各半斤,五加皮、白術(shù)各五兩,側(cè)子(炮裂去皮臍),萆 、赤茯苓、防風(fēng)各四兩,獨活、石斛(去根)各六兩,茵芋(用葉)、桂、天雄(炮去皮臍)、人參、芎 、石南葉(炙)各三兩,細(xì)辛(去茵葉)、升麻各二兩,磁石(煅酒碎七遍)一斤,生姜五兩。
【制法】上二十二味,剉如小豆大,絹袋盛,以無灰酒五斗,浸一七日,密封勿令通氣。
【主治】治腳氣入冬即苦腳痹弱,或筋骨疼不能屈伸,皮膚麻痹不仁,手腳指節(jié)腫滿悶,或四肢腫腰脛直。
【用法】日滿空心取半盞一盞,溫飲之,日五服,不飯酒者,頻頻少服,以知為度。
說明:《普濟(jì)方》前四味藥有得為各半兩,細(xì)辛、升麻各三兩,余均同上。
上面解答了對牛膝丹參酒方這種藥酒的一些相關(guān)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牛膝丹參酒方的制作方法其實非常簡單,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著做一做。
丹參散,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yīng)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丹參散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丹參1分,黃芩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葛根1分(銼),犀角屑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心熱血凝,身上有赤,引于頰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面上皮即皺剝,漸漸引多。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10片,竹茹半分,煎至5分,去滓放溫,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宜先以小刀子鋒頭鎌破,令血出后服藥。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
【處方】丹參半兩,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連翹半兩,黃耆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蒡子半兩(微炒),枳殼3分(麩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熱,項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
【處方】丹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赤芍藥1兩,檳榔1兩,桂心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腹內(nèi)氣脹腸鳴,胸背切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丹參半兩,鼠糞3-7枚(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小兒汗出中風(fēng),身體拘急,壯熱苦啼。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漿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丹參半兩,當(dāng)歸(微炒,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艾葉(微炒)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兩月,傷寒頭痛,壯熱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丹參不拘多少(去土,切)。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脈不調(diào),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產(chǎn)前胎不安,產(chǎn)后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jié)煩疼;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經(jīng)脈不調(diào),食前服;冷熱勞,不拘時候服。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
【處方】丹參2兩,蒴藋根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1兩(去苗),獨活1兩,牛蒡子1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兩(去苗)。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螻蛄瘺,生于項間,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別名】雷丸散
【處方】丹參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雷丸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瘙,皮膚癮疹,赤腆瘙癢,隨搔生瘡;婦人血風(fēng),四肢走注疼痛者。
【用法用量】雷丸散(《圣濟(jì)總錄》卷十一)。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丹參1兩,檳榔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陰疼痛或腫脹。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丹參3分,猬皮1兩(炙令香黃焦),蛇蛻皮1兩(燒灰),當(dāng)歸3分(銼,微炒),露蜂房3分(微炒),木香3分,豬后懸蹄甲1兩(炙令焦),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痔,肛邊生結(jié)核,發(fā)寒熱,及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黃耆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丹參2兩,桑皮2兩,甘菊花1兩,莽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天火丹發(fā)遍身,赤如絳,痛癢甚。
【用法用量】每服3匙,水3碗,煎2碗,避風(fēng)浴。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五引張渙方
【處方】丹參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去瓤),石膏2兩(研),白芍藥3分,大黃1兩(生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大腸實熱,頭痛目眩,神志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同煎至7分,去滓,加沙糖1塊,如棗大,再煎3-5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丹參散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qiáng)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龍齒牛膝散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龍齒2兩(酥炙黃),牛膝1兩(酒浸,細(xì)切,焙干),藿香1兩(揀凈,洗),虎下頜骨3兩(連齒者,酥炙),自然銅1兩(醋焙),防風(fēng)1兩,骨碎補(bǔ)1兩(火炙去毛),海桐皮1兩,狼毒1兩(炒),官桂1兩,黑附子1兩(炮,去皮臍),白附子1兩,天南星1兩(去臍,炮),半夏1兩(酒浸7遍去滑),麻黃1兩(去節(jié)),肉蓯蓉1兩(酒浸,炙),天麻1兩(酒浸,切片,焙干),干蝎(微炒)1兩,白花蛇1兩,烏蛇1兩(酒浸,去骨),川升麻1兩,亞麻子(凈揀)1兩,蟬殼1兩(去粗),當(dāng)歸1兩(去蘆頭),香白芷1兩(炒),川烏頭1兩(炮,去皮臍),羌活1兩,川芎1兩,密陀僧(研),雄黃半兩(細(xì)研),沒藥半兩(研),龍腦1分(研),麝香3兩(研)。
【制法】上藥除合研者外,一處搗羅為散,同拌和勻。
【功能主治】風(fēng)毒腳氣痹著,四肢或腫或痹,疼痛,腳膝傾襲,狀如癱瘓,手足不舉。
【用法用量】方中密陀僧用量原缺。
【摘錄】《傳家秘寶》卷中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龍齒牛膝散了吧。龍齒牛膝散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眾所周知安心煮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安心煮散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遠(yuǎn)志2兩,白芍藥2兩,宿姜2兩,茯苓42銖,知母42銖,紫菀42銖,赤石脂42銖,石膏42銖,麥門冬42銖,桂心30銖,麻黃30銖,黃芩30銖,萎蕤36銖,人參24銖,甘草10銖。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熱滿,煩悶驚恐。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卷十六引作“安心散”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兼竹瀝、茯神散二方之制,方中麻黃、遠(yuǎn)志、萎蕤、即茯苓散中升麻、桂心、麥冬之義,人參、甘草、黃芩,即竹瀝湯中人參、白術(shù)、梔子之義,三方合,究其微,則滋中寓清,清中寓散,散中寓清之法。
【摘錄】《千金》卷十三
沒有想到吧,安心煮散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如果你細(xì)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獨活煮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當(dāng)歸(切,焙)3分,赤芍藥(炒)半兩,芎?3分,秦艽(去苗土)3分,桂(去粗皮)3分,生干地黃(焙)3分,黑豆2合。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
【別名】獨活散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聾。
【用法用量】獨活散(《普濟(jì)方》卷五十三)。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四
【別名】獨活湯
【處方】獨活8兩,芎?1兩,芍藥1兩,茯苓1兩,防風(fēng)1兩,防己1兩,葛根1兩,當(dāng)歸4兩,人參4兩,桂心4兩,羚羊角4兩,石膏4兩,麥門冬4兩,磁石10兩,甘草3兩,白術(shù)3兩。
【制法】上藥各切如豆。
【功能主治】風(fēng)痱。肢體緩弱,言語謇澀,冒昧不識人。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jì)總錄》卷九)。
【摘錄】《千金》卷八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獨活煮散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jìn)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獨活煮散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防風(fēng)煮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防風(fēng)1兩3分,茯苓1兩3分,萎蕤1兩3分,白術(shù)1兩3分,橘皮1兩3分,丹參1兩3分,細(xì)辛2兩,甘草1兩半,升麻1兩半,黃芩1兩半,大棗3-7枚,射干1兩,酸棗仁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肝實熱,夢怒,虛驚。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防風(fēng)散”。
【摘錄】《千金》卷十一
【處方】柴胡、川大黃(煨)、元參、木通、酸棗仁(炒)、大腹子、虎骨(醋炙)、芍藥、五加皮、麻黃(去節(jié))、黃耆(炙)、當(dāng)歸、牛膝、羌活、防風(fēng)、丹參、海桐皮、官桂、木香、鱉甲(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骨蒸勞氣,日漸消瘦,腰腳疼痛,寒熱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入青蒿枝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傳家秘寶》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防風(fēng)煮散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補(bǔ)煮散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補(bǔ)煮散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補(bǔ)煮散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黃耆6兩,人參6兩,獨活6兩,芎?6兩,防風(fēng)6兩,當(dāng)歸6兩,桂心6兩,萆薢6兩,防己6兩,茯苓8兩,白術(shù)8兩,丹參8兩,附子(生用)4兩,甘草(炙)4兩,杏仁(去皮尖)、生地黃、生姜、磁石20分(碎如小豆)。
【制法】上切,分為30服。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別以生姜2兩,生地黃1兩,杏仁14枚,碎,以水2升,煮取7合,布絞去滓,日晚或夜中服。
【注意】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物、羊肉、蕪荑及餳。三日以后,并無禁忌。
【摘錄】《外臺》卷十八引蘇恭方
看了上文對于補(bǔ)煮散的介紹,我們對于補(bǔ)煮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茯苓煮散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bǔ)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茯苓煮散,因為茯苓煮散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F(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柴胡(去苗)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去核,炮)1兩,桔梗(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半兩,枇杷葉(去毛,姜汁炙)2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jié)煩疼,口苦舌干,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麥糵(炒)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氣少,水谷不化,泄利氣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通過小編介紹的茯苓煮散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茯苓煮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茯苓煮散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