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石燕子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丁香石燕子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丁香石燕子散。
【處方】丁香2錢,石燕子1對(燒7遍,醋淬),海馬1對(刀上火煿香),舶上茴香(生用,另研)半兩,白礬(水飛)半兩,龍骨(燒紅)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腎經(jīng)不足,齒斷不固,或動搖不牢,或髭鬢斑白,或陽事不舉。
【用法用量】每用1錢,擦左右牙后,用溫酒送下,臨臥時用。yS630.CoM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文章介紹的丁香石燕子散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丁香石燕子散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yS630.Com相關推薦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丁香煮散,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蘆頭),各四兩。益智(去皮)五兩半,胡椒二兩。
【炮制】上件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臟伏冷,胃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惡心,寒嗽中滿,臟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鹽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極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 )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蘆頭)各120克 益智(去皮)165克 胡椒60克
【制法】上藥銼為粗散。
【功能主治】主脾臟伏冷,胃脘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惡心,咳嗽中滿,臟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鹽1捻,煎至100毫升??崭箷r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丁香15克 赤茯苓(去黑皮)桔梗 白術 白芷 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生姜作曲,焙)甘草(炙,銼)人參各30克 干姜(炮裂)15克 檳榔(銼)高良姜 肉豆寇(去殼)各7.5克
【制法】上藥13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主噫醋吞酸,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棗2枚,煎至90毫升,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1兩,神曲(濕紙裹爁)3兩,訶子棗大者3兩,干姜(生熟各半)3兩,半夏(火炮)3兩,厚樸(姜制)3兩,甘草(生熟各半)3兩,陳橘皮4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泄瀉下痢,傷冷面色痿黃,心痛臟腑不安,癥癖氣塊。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水1盞,煎至5分,食前熱服,甚者兩服,每日2次。
【注意】忌生冷,動氣物。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處方】母丁香1錢,沒石子2個,川百藥煎1錢半,甘松1兩,針砂(醋炒)1錢半,白及2錢半,新釘子1個,訶子皮2錢,三奈子1錢。
【制法】上為細末,水1大碗,煎至7分,用小瓶盛貯,用鐵釘浸在藥水內(nèi)3日,油紙蓋護,勿令灰土入內(nèi)。
【功能主治】烏髭發(fā)。主
【用法用量】臨臥用掠發(fā)鬢,次早以溫水洗去。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處方】丁香14枚,石蓮肉14枚,北棗7個(截碎),生姜7片,黃秫米半合(洗)。
【功能主治】翻胃嘔逆,泄瀉。
【用法用量】《張氏醫(yī)通》無“北棗”。
【摘錄】《直指》卷七
【處方】丁香1分,肉桂1分,厚樸3分(去皮,姜汁炙),甘草3分(炙),麻黃2分(去節(jié)),芍藥半兩,訶子皮4分,大黃3分,旋覆花3分,吳茱萸2分(熱漿水淘五遍,浮者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熱痰,渾身疼痛,鼻塞煩壅悶躁,頭痛,一切諸氣疾。
【用法用量】每服如茶點,1字至半錢,溫服,不拘時候。若傷寒熱痰,只半溫服之。風氣常服半錢,治病1錢,去大黃1分,夏添甘草2分,秋添訶子皮2分,冬添肉桂2分。
【摘錄】《傳家秘寶》卷中
【處方】丁香1兩3分,蓬莪術2兩,蓽澄茄1兩半,枳殼1兩3分(炒令黃色),藿香(1兩半),沉香1兩,麝香半兩,芍藥半兩,當歸3分,訶子1兩(去核),前胡1兩,人參1兩,京芎1兩,木香3分,檳榔7個,豆蔻(去皮)7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攻沖,心胸不利,不思飲食,腹脅刺痛,口苦無味,吐逆及酒后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5分,熱服。
【摘錄】《博濟》卷二
看了上文對丁香煮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丁香豆蔻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京三棱(炮)、木香(不見火)、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芍藥、肉豆蔻(炮)、人參、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兩半;蒼術(去皮)七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宿寒停積,或飲食生冷,內(nèi)傷脾胃,泄瀉注下,水谷不化,胸滿短氣,嘔逆惡心,脅肋脹滿,腹內(nèi)虛鳴,飲食減少,及積寒久痢,純白或白多赤少,日夜無度,或脾胃虛寒,泄瀉日久,愈而復發(fā)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京三棱(炮)5兩,木香(不見火)5兩,厚樸(去粗皮,姜汁制)5兩,芍藥5兩,肉豆蔻(炮)5兩,人參(去蘆)5兩,干姜(炮)5兩,茯苓(白者,去皮)5兩,吳茱萸(湯洗7次,焙)3兩半,甘草(炙)3兩半,丁香3兩半,蒼術(去皮)7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宿寒停積,或飲食生冷,內(nèi)傷脾胃,泄瀉注下,水谷不化,胸滿短氣,嘔逆惡心,臍腹(疒丂)痛,脅肋脹滿,腹內(nèi)虛鳴,飲食減少;及積寒久痢,純白或白多赤少,日夜無度;或脾胃虛寒,泄瀉日久,愈而復發(fā)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溫服。如不及煎,以鹽少許,湯點服亦得。
【摘錄】《局方》卷六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丁香豆蔻散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說到丁香柿蒂散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丁香柿蒂散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處方】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諸種呃、噫,嘔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別名】溫中散(《古今醫(yī)鑒》卷五)、丁香柿蒂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人參 茯苓 橘皮 半夏 良姜(炒)丁香 柿蒂各30克 生姜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主吐瀉及病后胃中虛寒,呃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乘熱頓服?;蛴么苏{(diào)蘇合香丸亦妙。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四
【處方】丁香1錢5分,柿蒂1錢5分,茴香1錢,干姜1錢,良姜1錢,陳皮1錢。
【制法】上藥各為細末。
【功能主治】傷寒陰證呃逆;及胸中虛寒,呃逆不止者。
【用法用量】用熱姜湯調(diào)下。示止,宜再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別名】溫中散、丁香柿蒂湯
【處方】人參1兩,茯苓1兩,橘皮1兩,半夏1兩,良姜(炒)1兩,丁香1兩,柿蒂1兩,生姜1兩半,甘草5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
【用法用量】溫中散(《古今醫(yī)鑒》卷五)、丁香柿蒂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摘錄】《得效》卷四
【別名】丁香柿蒂湯、丁香湯
【處方】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諸種呃噫,嘔吐痰涎。
【用法用量】丁香柿蒂湯(《衛(wèi)生主鑒·補遺》)、丁香湯(《醫(yī)統(tǒng)》卷二十七)。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施圓端效方》
通過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丁香柿蒂散的作用應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這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更好的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人參丁香散。
【處方】白芍藥半斤,當歸(去蘆)、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參,各二兩;干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術、甘草(炒)、山藥,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嘔吐不已,粥飲湯藥不下。凡嘔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調(diào),脾胃虛弱,冷熱失和,邪正相干,清濁不分,陰陽錯亂,停痰留飲,不能運化,胸膈痞滿,嘔逆惡心,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飲食,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人參15克 丁香 藿香葉各7.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惡阻,甘寒嘔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上藥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處方】人參 丁香 柿蒂各30克 甘草 良姜各3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 妊娠惡阻,甘寒嘔逆,翻胃吐食,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熱湯調(diào)下,不拘時。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人參丁香散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人參丁香散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白丁香散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白丁香(雀兒糞也)2錢,黑丁香2錢,木香2錢,密陀僧3錢,硫黃3錢,訶子皮半錢,輕粉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大人痞癖。
【用法用量】方中白丁香、訶子皮,用量原缺。
【摘錄】方出《瑞竹堂方》卷四,名見《普濟方》卷三九一
【處方】白丁香14個(直者),石燕子1個(火煅,瘦者乃是雄),硫黃1皂子大,膩粉10個,密陀僧半兩,黑丁香21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乳癖。
【用法用量】每料分作10服,用面絲湯調(diào)下;或煮面湯亦得。服了取下如蝦蟆胎之類惡物是效。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處方】白丁香、貝母。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癘風,眼中生胬肉。
【用法用量】入乳汁調(diào),點眼內(nèi)。
【摘錄】《癘瘍機要》卷下
以上就是對白丁香散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當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最好可以咨詢一下相關的醫(yī)生。
中藥在治療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錯,但我們在食用前還是要進行一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石燕這個藥材的一些常識。
【別名】燕子石
【來源】古生代蠕形動物石燕科 石燕 Spirifer sp.或 中國石燕 Cyrtospirifer sinensis Gr.(Sinospirifer sinensis)及 弓石燕 Cyrtiopsis sp.等多種動物的 化石 。全年可采,洗凈泥土。
【炮制】將原藥敲碎或水飛用,也有煅后敲碎或飛細用。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用于小便不利,白帶,外用治角膜云翳。
【用法用量】0.5~1錢;外用磨水點眼。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唐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石燕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石燕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石燕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石燕的重要性。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大丁香煮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十味丁香煮散、丁香煮散
【處方】丁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高良姜(銼,油炒)1兩,紅豆(去皮)1兩,益智仁1兩,青橘皮(去白)1兩,陳橘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胡椒半兩。
【功能主治】脾經(jīng)受冷,胃脘停寒,胸膈痞悶,腹脅攻刺疼痛,痰逆惡寒,咳嗽中滿,臟腑虛鳴,飲食減少,四肢逆冷。脾胃傷冷,中脘痞滯,胃口宿寒,停痰留飲,氣積不散,心腹大痛,脅肋膨脹,泄利水谷,嘔逆惡心,下竭上虛,食飲不下,肢體瘦怠,自汗不止,陽氣暴脫。
【用法用量】十味丁香煮散(《百一》卷二)、丁香煮散[《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方中附子,《局方》(吳直閣增諸家名方)作“川烏”。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大丁香煮散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導讀:中藥石燕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石燕的功效與作用、石燕圖片、石燕的藥用價值、石燕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石燕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石燕簡介石燕圖片石燕的功效與作用石燕的藥用價值石燕的用法與用量石燕的副作用石燕的配伍應用石燕簡介
石燕,入藥部分為古生代腕足類石燕子科動物中華弓石燕及近緣動物的化石。采得后洗凈泥土。
略呈腎臟形而扁,長2~3厘米,寬1.5~4厘米,表面青灰色至土棕色,兩面中央隆起,具銀杏葉般的紋理。其中一面在隆起的中部有一縱溝,一端較細向另一端展開,細端向下彎曲作鳥啄狀,在其下面亦有一條橫溝通向兩側。質(zhì)堅如石,不易破碎;砸碎后,斷面呈青灰色至棕色,或有部分為白色碎石堆集成顆粒狀。氣微,味淡。煅石燕的表面有一層白色光澤的薄膜,極易脫落,脫去此層,顯朱紅色或棕褐色,斷面灰白色而粗糙。以狀如蚶、色青黑,質(zhì)堅硬、無雜石者為佳。
石燕圖片
石燕的功效與作用
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主淋?。恍”悴煌?;帶下;尿血;小兒疳積;腸風痔漏;眼目障翳。用于小便不利,白帶,外用治角膜云翳。
1、《唐本草》:以水煮汁飲之,主淋。
2、《本草拾遺》: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飲之。
3、《醫(yī)學入門》:偏治年久腸風痔漏,煮汁飲之。
4、《綱目》:療眼目障翳。
5、《玉楸藥解》:利水通經(jīng),止帶,催生。治淋瀝熱澀,尿血便秘,消渴,帶下,痔漏。
6、《醫(yī)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風去瘀。
石燕的藥用價值
1、治傷寒小便不通,小腹脹滿:石燕火煅為末。蔥白湯調(diào)下一字。(《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石燕散)
2、治小便淋痛:石燕子七枚(搗黍米大),新桑根白皮三兩(銼)。拌勻,分作七貼。每貼用水一盞,煎七分,空心、午前各一服。(《簡要濟眾方》)
3、治血淋心煩:石燕子、商陸、赤小豆、紅花等分。為末。每服-錢,蔥白湯調(diào)下。(《圣惠方》)
4、治沙石淋痛不可忍:石燕子(燒令通赤,水中淬一兩次,搗研水飛,焙干)、滑石、石葦(去毛)、瞿麥穗各一兩。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煎瞿麥、燈心湯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三因方》石燕丸)
5、治赤白帶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徐氏家傳方》)
6、治拳毛倒睫:石燕子一對。磨水點搽眼。先以鑷子摘去拳毛,乃點藥,后以黃連水洗之。(《乾坤生意》)
7、牢牙止痛:石燕三對(火煅醋淬七次),青鹽、乳香各一兩,細辛半兩。為末揩之,荊芥湯漱口。一方去乳香、細辛,加麝香。(《綱目》)
石燕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磨汁。外用:水磨點眼。
石燕的副作用
體虛、無濕熱及孕婦忌服。
石燕的配伍應用
1、配桑白皮,利尿通淋,桑白皮甘寒入肺經(jīng),能除弗氣而利水道;本品咸涼入腎經(jīng),能去濕止淋痛,二藥配伍,水道上下并行。功善利尿通淋,故《簡要濟眾方》以此二藥為方,治小便淋痛效佳。
2、配蔥白,溫陽行氣、通利小便,蔥白辛散溫通,外敦風寒,內(nèi)通陽氣,善治寒凝氣阻之腹痛尿閉;本品利竅行水,火煅則性轉為溫,亦能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二藥五用,功專溫陽行氣,通利小便。
以上就是一些石燕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基本上一提到丁香附子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丁香附子散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丁香半兩,檳榔1個(重3錢),黑附1個(重半兩,炮,去皮臍),舶上硫黃(去石,研)2錢,胡椒2錢。
【制法】先將四味為末,入硫黃和勻。
【功能主治】膈氣吐食。
【用法用量】方中用法內(nèi)“飛??雛”,原作“附子”,據(jù)《普濟方》改。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
【處方】附子1兩,母丁香49個,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
【制法】用附子鉆孔四十九,以丁香填孔內(nèi),將生姜汁用文武火熬盡;又用大蘿卜1個,取1穴子,入附子又填內(nèi),將蘿卜蓋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燒香熟為度,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干,搗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塊,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米湯1盞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宣明論》卷十二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丁香附子散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丁香附子散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淋渫藥丁香散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淋渫藥丁香散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淋渫藥丁香散如何吃最好。
【處方】紫稍花半兩,丁香半兩,肉桂半兩,蛇床子半兩,吳茱萸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紅豆1兩,川芎1兩,莨菪子1兩,黑狗脊1兩,藿香葉1兩,甘松1兩,山茱萸1兩,蜀椒(微炒)1兩,香附子3分,芫花3分,巴戟3分,木香3分,甜葶藶3分(炒),香白芷3分,槐子3分(炒),蕓苔子3分,天雄(炮裂,不去皮)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腎氣虛弱,陰囊多汗或冷,腫痛不消,或牽引少腹時發(fā)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酸漿水3升,藥末1兩,鹽少許,煎5-7沸,漸漸乘熱小浴下部,臨臥用之。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淋渫藥丁香散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燕子窩泥是一種偏方,但還有一些人不是很了解的,燕子窩泥是日常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食療偏方,對健康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同時有著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下面就來詳細說明一下。
燕子窩泥
【來源】外治方
【原料】燕子窩泥100~200克,活田螺7~9個,活地龍(蚯蚓)10~30條,香蔥頭10~30克,雞蛋清1~3個。
【制法】共搗爛如泥,捏成餅狀,
【用法】放在皮紙或塑料薄膜上,中間留一小孔,貼敷在肚臍周圍(皮紙或薄膜朝外),30~60分鐘後取下。
【功效】
現(xiàn)在大家知道燕子窩泥要怎么吃了吧?其實對于養(yǎng)生來說,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食材可以恰到好處的被人體吸收利用,然后通過偏方的方式更好的為人體提供有益的營養(yǎng)。燕子窩泥簡單易行,在閑暇之余,可以嘗試著做一下,但注意,調(diào)料都不要加的太多,因為對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