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氣湯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理氣湯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川芎 當(dāng)歸 白芍 枳實 枳殼 木香 烏藥 香附 陳皮 砂仁桔梗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理氣消滯。治妊娠氣血兩虛,寒氣客于臟腑致成胸痞。氣上沖胸,心下脹滿,胃脘作痛,飲食不進(jìn)。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參、苓、術(shù)、草以益元氣,芎、歸、白芍以補(bǔ)陰血,木、砂、陳、附運氣散寒,桔梗祛胸膈之滿,烏藥順中下二焦之氣,枳殼、枳實上下分消其滯。諸藥合用,不獨無形者立散,即有形者亦可漸除,且祛邪而不傷正,誠如《內(nèi)經(jīng)》所言:“有故無殞,亦無殞也?!?/p>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處方】半夏5兩,橘皮4兩,官桂3兩,人參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3盞,加生姜10片,煎1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五四引《指南方》
【處方】香附2錢,川芎8分,青皮8分,厚樸1錢,烏藥1錢,桔梗6分,玄胡8分,柴胡8分。
【功能主治】滯氣。
【摘錄】《脈癥正宗》卷一
【處方】半夏(湯洗)3兩,桔梗1兩,官桂2兩,人參1兩,橘皮(洗,干)2兩,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痰飲臂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5片,煎1盞,去滓,食前服。
【摘錄】《女科百問》卷上
上面介紹了理氣湯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大家都知道理氣降痰湯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桔梗 枳殼(麩炒)橘紅 半夏曲(炒)茯苓(去皮)香附(童便浸)貝母各3.6克 桂枝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痰證,冷汗自出。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
【處方】桔梗1錢2分,枳殼1錢2分(麩炒),橘紅1錢2分,半夏曲1錢2分(炒),茯苓1錢2分(去皮),香附1錢2分(童便浸),貝母1錢2分,桂枝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痰證冷汗自出者。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遠(yuǎn)服。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五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理氣降痰湯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jìn)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理氣降痰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活瘀理氣湯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活瘀理氣湯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桃仁3枚(搗碎),三棱1錢半,莪術(shù)1錢半。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滯理氣。主小兒由于啼哭暴怒或跌打損傷而致氣滯血瘀,阻礙氣機(jī)而喘,面色灰暗,口唇發(fā)紺,胸部郁悶不暢,呼吸困難,氣短胸痛,甚則指甲發(fā)青或淡黑色。若患病日久不愈,則見形體消瘦,或肌膚甲錯,舌質(zhì)淡紫,苔薄白。脈象沉弦,指紋深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兒科證治簡要》
如果大家之前對活瘀理氣湯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活瘀理氣湯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活瘀理氣湯,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dāng)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理氣散瘀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人參30克 黃耆30克(生用)當(dāng)歸15克(酒洗)茯苓9克 紅花3克 丹皮9克 姜炭15克
【功能主治】補(bǔ)氣益血,活血散瘀。治跌閃小產(chǎn),血流紫塊,昏暈欲絕。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人參、黃耆以補(bǔ)氣,氣旺則血可攝;當(dāng)歸、丹皮以生血,血生則瘀難留;紅花、姜炭以活血,血活則暈可除;茯苓以利水,水利則血易歸經(jīng)。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下
【別名】理氣止瘀湯
【處方】人參1兩,黃耆1兩(生用),當(dāng)歸5錢(酒洗),茯苓3錢,紅花1錢,丹皮3錢,姜炭5錢。
【功能主治】妊婦有跌撲閃挫,遂致小產(chǎn),血流紫塊,昏暈欲絕者。
【用法用量】理氣止瘀湯(《辨證錄》卷十二)。
【各家論述】此方用人參、黃耆以補(bǔ)氣,氣旺則血可攝也;用當(dāng)歸、丹皮以生血,血生則瘀難留也;用紅花、黑姜以活血,血活則暈可除也;用茯苓以利水,水利則血易歸經(jīng)也。
【摘錄】《傅青主女科》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理氣散瘀湯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理氣散寒湯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蒼術(shù) 厚樸(姜炒)陳皮(去白)甘草各4克 藿香 砂仁 枳殼各2.5克 木香1.5克 香附 烏藥各4.5克
【功能主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或不嘔不瀉,而為干霍亂危劇等癥。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七
【處方】蒼術(shù)1錢3分,厚樸(姜制)1錢3分,陳皮(去白)1錢3分,甘草1錢3分,藿香8分,砂仁8分,枳殼8分,木香5分,香附1錢5分,烏藥1錢5分。
【功能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或不嘔不瀉,而為干霍亂危劇等候。
【用法用量】熱服。
【摘錄】《會約》卷七
關(guān)于理氣散寒湯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dá)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理氣膏。
【處方】黨參1兩,黃耆1兩,蒼術(shù)1兩,白術(shù)1兩,蓬術(shù)1兩,香附1兩,柴胡1兩,青皮1兩,陳皮1兩,枳實1兩,南星1兩,半夏1兩,厚樸1兩,檳榔1兩,山楂1兩,草果1兩,羌活1兩,防風(fēng)1兩,前胡1兩,蘇子1兩,杏仁1兩,烏藥1兩,郁金1兩,川芎1兩,當(dāng)歸1兩,白芍1兩,黃芩1兩,黃連1兩,黃柏1兩,梔子1兩,葶藶1兩,桔梗1兩,桑皮1兩,吳萸1兩,瓜蔞1兩,白芷1兩,麥芽1兩,木通1兩,澤瀉1兩,赤苓1兩,延胡1兩,靈脂1兩,大黃1兩,黑丑1兩,官桂1兩,草烏1兩,紅花1兩,菖蒲1兩,皂角1兩,木鱉仁1兩,僵蠶1兩,全蝎1兩,山甲1兩,白芥子1兩,蘿卜子1兩,川楝子1兩,川椒1兩,細(xì)辛1兩,木香1兩,藿香1兩,茴香1兩,靈仙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巴仁1兩,甘草1兩。
【制法】油熬丹收,牛膠2兩,蘇合丸3錢攪。另用姜、蔥、韭、蒜、槐、柳、桃、桑枝各半斤,鳳仙全株,油丹熬。薄荷油2錢,和兩膏合并攤貼。
【功能主治】氣郁,氣逆,氣脹,氣痛。
【用法用量】外貼。
【摘錄】《理瀹》
理氣膏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yù)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理氣膏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理氣丸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杏仁 桂心各30克 益智子 干姜各60克
【制法】上四味,研為細(xì)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氣虛弱,外感寒邪,短氣不足以息。
【用法用量】空腹時每服3丸。以知為度。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處方】陳皮(去白)1兩,青皮(去白)1兩,五靈脂1兩,玄精石1兩。
【制法】上為末,生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一
【處方】杏仁(去皮尖,麩炒,別研)1兩,桂枝(去皮)1兩,益智(去皮)2兩,干姜(炮)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鐘乳粉為衣。
【功能主治】氣不足,動便喘咳,遠(yuǎn)行久立皆不任,汗出鼻干,心下急,痛苦悲傷,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三
【處方】枳殼(麩炒,去瓤)半兩,蓬莪術(shù)半兩,半夏(洗7次)2錢,姜黃2錢,甘松(去土)2錢,陳皮(去白)7錢半,大麥糵(炒)7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消導(dǎo)滯氣。主胸中噎塞,氣澀不通,酒食所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煎陳皮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
【處方】橘紅1兩,桔梗半兩,桂心半兩,檳榔半兩,木香1分,杏仁(去皮尖)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息積。脅下滿,氣逆,不妨于食,連年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未知,加至30丸,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一引《仁存方》
【處方】杏仁1兩,桂心1兩,益智子2兩,干姜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前服,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理者,補(bǔ)不足而損有余也。杏仁散肺氣,桂心助肝氣,干姜溫脾氣,益智收腎氣,補(bǔ)火以生土也。
【摘錄】《千金》卷十七
【處方】香附子1兩,縮砂仁1錢,木香1錢,白豆1錢,蔻仁1錢,甘草1錢,甘松1錢,丁香1錢,姜黃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人有冷,氣道凝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二十
【別名】理氣舒肝丸
【處方】蔻仁2兩6錢7分,砂仁1兩3錢4分,草果仁1兩3錢4分,木香6錢7分,三棱6錢7分,檳榔1兩,雞內(nèi)金1兩3錢4分,盔沉1兩3錢4分,甘草6錢7分,枳殼6錢7分,山楂6錢7分,姜夏6錢7分,白術(shù)6錢7分,烏藥6錢7分,川軍2兩,二丑2兩,神曲1兩,公丁香1兩,貢樸1兩,貢桂1兩,莪術(shù)6錢7分,青皮1兩,陳皮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黃豆大,朱砂為衣??捎么蓧A存以免風(fēng)干。
【功能主治】舒肝理氣,開郁導(dǎo)滯。主男女之氣滯肝郁,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處方】焦術(shù)、陳皮、厚樸、麥芽、半夏、檳榔、神曲、枳殼、草果、南星、木香、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宿食,脈沉滑屬壯者。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一
大家看過對理氣丸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大理氣丸!
【處方】牛膝2兩,甘草2兩,人參2兩,茯苓2兩,遠(yuǎn)志2兩,恒山2兩,苦參2兩,丹參2兩,沙參2兩,龍膽2兩,芍藥2兩,牡蒙2兩,半夏2兩,杏仁2兩,紫菀2兩,龍骨2兩,天雄2兩,附子2兩,葛根2兩,橘皮2兩,巴豆2兩,狼牙2兩,大黃3兩,牡蠣3兩,白術(shù)3兩,白薇6分,玄參10分,??蘆1枚(大者),生姜屑5兩。
【制法】上29味,搗篩27味生藥令熟,又搗巴豆、杏仁如膏,然后和使相得,加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氣。主萬病,疝瘕癥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酒送下,1日3次。
【摘錄】《千金》卷十二
服用大理氣丸來進(jìn)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