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消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只有進行科學(xué)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芒消湯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rèn)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芒消湯這種方劑。
【處方】木防已1兩半,白術(shù)1兩半,鬼臼1兩半,芒消2兩,芍藥2兩,當(dāng)歸2兩,大黃3兩,蜈蚣(炙)2枚,蜥蝎(炙)2枚,甘草1兩(炙)。
【功能主治】暴癥堅結(jié)。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為3服,每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九
【處方】芒消(別研)1兩,生干地黃(洗,切,焙)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1兩,豉(炒)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石膏(碎)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走哺,嘔吐不止,噎塞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蔥白2寸,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芒消(研)2兩半,冬葵子(微炒)3合,滑石(碎)3兩。
【制法】上三味,除芒消外,二味。
【功能主治】關(guān)格不通,脬腸妨悶,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芒消2兩,丹砂(末)2兩,當(dāng)歸2兩,芍藥2兩,士瓜根2兩,水蛭2兩,大黃3兩,桃仁1升。
【功能主治】月經(jīng)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納朱砂、芒消,分為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芒消湯一方,藥只8味,乃抵當(dāng)湯、丸之三,土瓜根散之二,桃仁湯中之七,獨以丹砂一味,鎮(zhèn)攝心主,使血各歸其鄉(xiāng),不致竄入窠囊復(fù)為瘀積,既敗之血隨消、黃、水蛭、桃仁引之下泄,與桃仁湯前后并馳,無分優(yōu)劣。
【摘錄】《千金》卷四
【處方】芒消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令赤)1兩,梔子仁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上氣,熱實不解,心腹?jié)M悶,大小便不通,口燥目赤。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早晚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四
【處方】芒消2兩,桂心2兩,通草3兩,甘草3兩,白術(shù)1兩,李核仁21枚,大棗20枚。
【功能主治】白石英動附子之毒已解,煩熱腹脹,胃中有余熱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身熱雖解,而煩熱腹脹不除,則與芒消湯蕩滌腸胃,仍兼桂心、李仁、甘草之類,更加通草利水通竅,白術(shù)、大棗滋培津氣以杜悍烈之復(fù)入。而方后又有腹脹去芒消、加人參之例,從前既用大黃得下而脹,此際豈可復(fù)用芒消之蕩滌歟?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處方】芒消2兩,烏梅5兩,桑白皮5兩,芍藥4兩,杏仁4兩,麻仁2兩,大黃8兩(一本無烏梅,加枳實2兩,干地黃2兩)。
【功能主治】關(guān)格,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按:《醫(yī)心方》引本方無烏梅,桑白皮作烏桕根皮。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關(guān)格危證,不為急通,命懸呼吸。故于麻仁丸中削去枳實,厚樸之繟緩,易之芒消以峻攻。又恐津隨藥脫,即以烏梅斂之。用桑根皮者,通泄肺氣干下,取其有利水之功也。讀古人方須要識當(dāng)時立方緩急之用,方不失先哲垂誨后世之心。印此方,端為實熱暴關(guān)、涓滴不通者設(shè)。設(shè)久病陰虛,肝腎不能司開合之權(quán)而漸至閉拒,有時滴瀝者,亟為峻補真陰,通調(diào)氣化,尚恐難為,既槁之榮,況可消、黃漫施乎!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二
【處方】芒消3兩。
【功能主治】赤疹,心家稍虛,熱氣相搏,其色赤;漆瘡。
【用法用量】用湯1升,納芒消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
【摘錄】《外臺》卷三十引《延年秘錄》
【處方】芒消、枳殼、厚樸。
【功能主治】傷寒13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芒消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芒消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英文名】Mirabilite, Natrii Sulfas
【別名】盆消、芒硝、馬牙消、英消
【來源】藥材基源:為礦物芒硝經(jīng)煮煉而得的精制結(jié)晶。
【原形態(tài)】晶體結(jié)構(gòu)屬斜晶系。晶體呈短柱狀或針狀,有時為板條狀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狀。集合體通常為致密或疏松的塊體,或呈皮殼、被膜或鹽華。無色透明,多為白色及帶淺黃、灰白或綠、藍等色調(diào),含有機質(zhì)者發(fā)黑。條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鮮斷面玻璃光澤,風(fēng)化面無光澤;致密集合體表面不平呈蠟狀、油脂狀光澤。一組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硬度1.5-2。性脆,易碎為粉末狀。純者溶于水。在干、熱條件下風(fēng)化失水轉(zhuǎn)化為白色粉末狀無水芒硝。強燒之火焰為黃色鈉鹽,經(jīng)常含共存礦物組分;主要為鈣、鎂、鉀的硫、硝酸鹽及鹵化物(如石膏、鈣芒硝、瀉利鹽、石鹽、鈉硝石)以及粘土礦物等。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產(chǎn)于海邊堿土地區(qū)、礦泉、鹽場附近較潮濕的山洞中。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針狀、粒狀集合體,呈為棱柱狀、不規(guī)則塊片狀或顆粒狀。無色、類白色,透明;具玻璃樣光澤。露置空氣中表面漸風(fēng)化成一層白色粉末(無水芒硝)。體輕,質(zhì)脆,易碎。氣無。斷面不整齊。味咸微苦、涼。極易溶于水,并能溶于甘劑。以條塊狀結(jié)晶、無色、透明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1.主要含硫酸鈉(Na2SO4·10H2O)。
【藥理作用】1.瀉下作用:芒消系含有雜質(zhì)的硫酸鈉,玄明粉則系純粹的硫酸鈉,內(nèi)服后其硫酸離子不易被腸粘膜吸收,存留腸內(nèi)成為高滲溶液,使腸內(nèi)水分增加,引起機械刺激,促進腸蠕動。鹽類對腸粘膜也有化學(xué)刺激作用,但并不損害腸粘膜。過濃的溶液到達十二指腸時,可引起幽門痙攣,從而延遲全部藥物從胃中排空,同時可將組織中的水分吸入腸管,故服時應(yīng)飲大量的水以稀釋之。服后4-6小時發(fā)生下瀉作用,排出流體糞便。如用以治療組織水腫,需少飲水。
【鑒別】(1)取本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鈾鋅試液,即發(fā)生黃色沉淀。(檢查鈉鹽)(2)取鉑絲,用鹽酸濕潤后,蘸取本品粉末,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鮮黃色。(檢查鈉鹽)(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鋇試液,即發(fā)生白色沉淀;沉淀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檢查硫酸鹽)
【炮制】1.取天然產(chǎn)的芒硝,用熱水溶解,過濾,放冷即析出結(jié)晶,通稱樸硝。再取蘿卜洗凈切片,置鍋內(nèi)加水煮透后,加入樸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過濾或澄清后取上層液,放冷,待析出結(jié)晶,干燥后即為芒硝(每樸硝100斤,用蘿卜10-20斤)。
【性味】辛苦咸;寒
【歸經(jīng)】胃;肺;脾;腎;小腸;三焦;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軟堅瀉下;清熱除濕;破血通經(jīng);消腫療瘡。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障翳;丹毒;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溶入湯劑,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細點眼或水化涂洗。
【注意】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1.成無己:《內(nèi)經(jīng)》云,咸味下泄為陰。又云,咸以軟之,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氣堅者以咸軟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軟堅去實熱。結(jié)不至堅者,不可用也。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通過對芒消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芒消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說到芒消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芒消3兩,大黃3兩,杏仁3兩。
【制法】上各別搗治,先末大黃,芒消下從后,搗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熱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2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二十引《承祖方》
【處方】川芒消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半夏1分(湯洗7遍去滑),代赭半兩,甘遂1分(微炒),杏仁10粒(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痰實,往來寒熱,不欲飲食,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芒消丸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芒消紫丸怎么吃?芒消紫丸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jù)不同的疾病,芒消紫丸應(yīng)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別名】芒消丸
【處方】芒消4兩,大黃4兩,半夏2兩,代赭1兩,甘遂2兩,巴豆200枚,杏仁120枚。
【制法】上為末,別搗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納藥末,搗三千杵,令相和合,強者納少蜜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
【用法用量】芒消丸(《普濟方》卷三八六)。方中甘遂,《普濟方》作甘草。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牛黃丸為膏粱者設(shè),芒消紫丸為藜藿者設(shè)。方中芒消以代真珠之滌熱;大黃、甘遂以代牛黃之蕩實;半夏以代附子之破結(jié),在粗厲之子,原無藉于峻溫也。
【摘錄】《千金》卷五
有關(guān)芒消紫丸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芒消紫丸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柴胡2兩16錢,黃芩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生姜1兩(切),半夏1合(洗),大棗4枚(擘),芒消2兩。
【功能主治】傷寒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而微利,服柴胡加芒消湯不解者。
【用法用量】前7味,以水7升,下芒消3合,大黃4分,桑螵蛸5枚,煮取1升半,去滓,溫服5合,微下即愈。
【各家論述】《古方選注》:用柴胡湯,其邪必從少陽而來,熱及于陽明者,加芒消;熱實于陽明者,加大黃。其邪入陽明,而后可議下。然里虛之應(yīng)下者,加芒消當(dāng)佐人參以安中,若加大黃,當(dāng)佐桑螵蛸固陰續(xù)絕以安下,此少陽而有陽明癥者,下之之方也。
【摘錄】《千金翼》卷九
通過本文對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的介紹,我們知道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茳芒。
【來源】為豆科植物 茳芒決明 的 種子 。10~11月采。
【原形態(tài)】茳芒決明(《綱目》),又名:槐葉決明。
【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現(xiàn)多栽培。分布山東、河北、浙江、湖北、四川、廣東、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維生素C約107毫克%及去氫抗壞血酸93毫克%。
【藥理作用】葉的醇提取物能松弛豚鼠小腸、支氣管平滑肌,可能是直接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遺》:"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遺》:"火炙作飲極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調(diào)中。"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本草綱目》:茳芒決明,苗莖似馬蹄決明,但葉之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亦不合。秋開深黃色花,五出。結(jié)角大如小指,長二寸許;角中子成數(shù)列,狀如黃葵子而扁,其色褐。
上文我們介紹了茳芒以及茳芒的特點,可以知道茳芒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效果。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
芒萁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芒萁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芒萁的記載,芒萁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蕨箕、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黑白
【來源】蕨類里白科芒萁屬植物 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Bernh.以 全草 或 根狀莖 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熱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腫,月經(jīng)過多,血崩,白帶;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損傷,燒燙傷,骨折,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根狀莖或莖心0.5~1兩,全草1~2兩;外用全草(或根狀莖或莖心)搗爛敷,或曬干研粉敷患處。
【備注】(1)同屬植物 鐵芒萁 (鐵郎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Underw.形態(tài)相似,性效相同。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芒萁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芒萁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guān)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我們都知道芒消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芒消散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芒消半兩,蒲黃半兩,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鬼箭羽半兩,生干地黃(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半產(chǎn)后惡露不盡,氣攻疼痛,血下成塊,結(jié)筑臍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芒消飲”。
【摘錄】《圣濟總錄》(人衛(wèi)本)卷一五七
【處方】川芒消2兩,前胡1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葛根1兩(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先下,九日不解,致令內(nèi)實,胸脅逆滿,日晚即潮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大黃1兩半(末),生地黃汁8合,芒消1兩。
【制法】上三味合和。
【功能主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
【用法用量】每服5合,日2次,以利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疸發(fā)而見骨蒸,似乎虛象,以病起于急,屬實何疑?其兩目脈赤,又為血熱之驗。故于《金匱》大黃消石湯中裁去黃柏、梔子之苦寒,加入生地黃汁,?;}之滯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五
【處方】川芒消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梔子仁1兩,鉤藤(銼)1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丹石毒攻眼,疼痛、腫、生翳,心神躁亂。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以烏豆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處方】川芒消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甘草1兩(生,銼),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fā)背。大小便不通,心神煩躁,臍腹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川芒消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茯苓3分,木通1兩(銼),黃芩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8-9歲兒臟腑結(jié)實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蔥白2寸,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二
【處方】芒消(別研)半兩,赤茯苓(去黑皮,為末)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膀胱結(jié)熱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蜜熟水調(diào)下。心煩躁熱者,以冷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三
如果大家之前對芒消散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芒消散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芒消散,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xí)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消乳湯,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知母24克 連翹12克 金銀花9克 穿山甲(炒,搗)6克 瓜蔞(切絲)15克 丹參12克 生明乳香12克 生明沒藥12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疼。治結(jié)乳腫疼,或成乳癰新起者;并治一切紅腫瘡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麥芽50克。
【功能主治】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結(jié),補腎水鎮(zhèn)陽。主肝氣郁滯,痰凝聚結(jié),腎陰不足。(乳腺增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楊馳方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消乳湯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消乳湯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dāng)然也會不一樣,分消湯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炒)白術(shù)(去蘆)陳皮 厚樸(姜汁炒)枳實(麩炒)各3克 砂仁2.1克 木香0.9克 香附 豬苓 澤瀉 大腹皮各2.4克 茯苓3克
【功能主治】主治中滿成鼓脹;兼治脾虛發(fā)腫滿飽悶。
【用法用量】上銼一劑,加生姜1片,燈草1團,水煎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炒)1錢,白術(shù)(去蘆)1錢,陳皮1錢,厚樸(姜汁炒)1錢,枳實(麩炒)1錢,砂仁7分,木香3分,香附8分,豬苓8分,澤瀉8分,大腹皮8分,茯苓1錢。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中滿成鼓脹,兼治脾虛發(fā)腫滿飽悶。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燈草1團,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黃芩1錢,炙草1錢,青黛2錢,桔梗3錢,天花粉2錢,麥冬2錢,天冬2錢,連翹3錢,苦丁香5分。
【功能主治】鼻息鼻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分消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分消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