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風珠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大定風珠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大家都知道大定風珠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大定風珠的功效和作用呢?大定風珠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處方】生白芍18克 阿膠9克 生龜版12克 干地黃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蠣12克 麥冬18克(連心)炙甘草12克 雞子黃2枚 鱉甲12克(生)
【功能主治】滋陰養(yǎng)液,柔肝熄風。主下焦溫病,熱邪久羈,吸爍真陰,神倦瘈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入雞子黃,攪令勻,分三次服。
【備注】方中雞子黃、阿膠滋陰養(yǎng)液以熄內(nèi)風;地黃、麥冬、白芍養(yǎng)陰柔肝;龜版、鱉甲、牡蠣育陰潛陽;麻仁養(yǎng)陰潤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陰。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yǎng)液,柔肝熄風之功。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大定風珠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yīng)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dǎo)讀:大定風珠有什么功效?大定風珠,中藥方劑名。那么大定風珠有什么功效?大定風珠的功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大定風珠
【出處】
《溫病條辨》
【組成】
生白芍六錢(18g),阿膠三錢(9g),生龜甲四錢(12g),干地黃六錢(18g),麻仁二錢(6g),五味子二錢(6g),生牡蠣四錢(12g),麥冬連心六錢(18g),炙甘草四錢(12g),雞子黃生二枚(2個),鱉甲生四錢(12g)。
【用法】
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膠烊化,再入雞子黃,攪令相得,分三次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去渣。入阿膠烊化,再入雞子黃,攪勻,分三次溫服。
【方歌】
大定風珠雞子黃,麥地麻芍牡草方,龜板鱉甲膠五味,滋陰熄風最相當。
【方解】
本方證由于溫病遷延日久,邪熱灼傷真陰,或因誤汗、妄攻重傷真陰所致。真陰大虧,水不涵木,虛風內(nèi)動,故手足瘼疭;真陰欲竭,故形消神倦,脈氣虛弱,舌絳苔少,甚至光而干剝,或有時時欲脫之勢。此時邪熱已去八九,真陰僅存一二。治宜重用味厚滋補藥以滋陰養(yǎng)液,填補欲竭之真陰,平息內(nèi)動之虛風。方中雞子黃味甘入脾,上通心氣,下達腎氣,滋陰潤燥,養(yǎng)血息風;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血滋陰,為滋陰補血要藥,二藥合用,滋陰息風,共為君藥。重用白芍、麥冬、地黃滋陰柔肝,滋水涵木;陰虛則陽浮,故配龜甲、鱉甲、牡蠣為沉潛之品,滋陰潛陽,均為臣藥。君臣相配,以填補欲竭之真陰,平息內(nèi)動之虛風。麻仁質(zhì)潤多脂,養(yǎng)陰潤燥;五味子酸溫,收斂氣陰,與炙甘草相配,又能酸甘化陰,加強滋陰息風之功,共為佐藥。甘草又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本方雖屬治風之劑,卻無直接平肝息風之品,說明本方的特點是從治本著手,為救陰之劑,重在滋陰潛陽以息風,故方中以滋補陰液為主,養(yǎng)血潛陽為輔。
【功效】
滋陰息風。
【主治】
陰虛風動證。手足瘼疭,形消神倦,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陰虛風動的代表方,以神疲瘼疭,舌絳苔少,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乙腦后遺癥、中風后遺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神經(jīng)性震顫屬陰虛風動者。
【使用注意】
若陰液雖虧而邪熱猶盛者,非其所宜。《溫病條辨》說:壯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風珠、復(fù)脈湯。
以上就是大定風珠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大定風丸大家吃過嗎?大定風丸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yīng)用也非常廣泛,那么大定風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蒼術(shù)8兩,草烏3兩,杏仁4兩,川烏4兩,白芷4兩,半夏4兩。
【制法】上藥用生姜2斤,蔥1斤,取汁拌勻,以姜、蔥渣一半鋪瓶底,將藥鋪瓶內(nèi),瓶上又將渣一半蓋上,埋土內(nèi),春5、夏3、秋7,冬9日,取出,曬干為末,外加猴姜2兩,牛膝2兩,紅花末2兩,當歸4兩,萆薢根末4兩,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痛風,歷節(jié)風。
【用法用量】每服60丸,茶、酒任下,1日3次。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
【處方】南星1兩5錢,白芍1兩5錢,木瓜1兩5錢,官桂1兩5錢,甘草1兩5錢,荊芥1兩5錢,川烏1兩5錢,僵蠶1兩5錢,白芷1兩5錢,牛膝1兩5錢,當歸1兩5錢,檳榔1兩5錢,天麻1兩5錢,人參1兩5錢,首烏1兩5錢,羌活2兩,桔梗2兩,獨活2兩,白術(shù)2兩,防己2兩,全蝎2兩,木香2兩,半夏2兩,厚樸2兩,杜仲2兩,黃芩2兩,陳皮3兩,枳實3兩,麻黃3兩,白附子2兩5錢,防風2兩5錢,蒼術(shù)1斤,川烏1兩,乳香5錢,沒藥5錢,沉香5錢,血竭5錢。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痛風麻痹,寒濕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酒送下。
【摘錄】《解圍元藪》卷三
看完了上文對大定風丸的介紹,是不是對大定風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做到有備無患。
說到小定風珠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小定風珠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雞子黃1枚(生用)真阿膠6克 生龜版18克 童便1杯 淡萊9克
【功能主治】滋陰潛陽,熄風降逆。治溫邪久羈下焦,消爍肝腎陰液,虛火上沖,發(fā)為痙厥呃忒,脈細而勁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一升,先煮龜版、淡菜,得400毫升,去滓,入阿膠,上火烊化,再入雞子黃攪勻,沖入童便,頓服之。
【備注】方中雞子黃、阿膠,為血肉有情之晶,能滋補陰液而熄內(nèi)風;龜版、淡菜滋陰潛陽,并能降逆平?jīng)_;童便滋陰降火。合用而有滋陰潛陽,熄風降逆之效。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小定風珠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小定風珠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小定風珠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大定心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人參、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遠志(去心)、龍骨、干姜(炮)、當歸(切焙)、甘草(炙)、白術(shù)、芍藥、桂心、紫苑(去苗土)、防風、赤石脂,各二兩。
【功能主治】治心虛中風,驚悸恍惚多忘,或夢寐驚魘,志少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棗二枚,掰破,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二。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人參2兩,茯苓2兩,茯神2兩,遠志2兩,龍骨2兩,干姜2兩,當歸2兩,甘草2兩,白術(shù)2兩,芍藥2兩,桂心2兩,紫菀2兩,防風2兩,赤石脂2兩,大棗20枚。
【功能主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寤驚魘,志少不足。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2升半,分5服,日3夜2。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方即于小定心湯中加白術(shù)以理中氣,輔桂心以和營血,更須龍骨、赤脂以鎮(zhèn)心肝之怯,其余茯神,防風、當歸、紫菀則又桂心、茯苓、芍藥、大棗之佐也。
【摘錄】《千金》卷十四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大定心湯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大定心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人參(去蘆頭)1兩,茯神1兩,熟干地黃1兩,遠志(去心)1兩,龍齒1兩,白術(shù)1兩,琥珀1兩,白芍藥1兩,紫菀(凈,去苗土)1兩,防風(去蘆頭)1兩,赤石脂1兩,柏子仁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功能主治】心風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寐驚魘。
【用法用量】上為散。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大定心散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大定心散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黑石珠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別名】三顆針、刺黃連、雞腳刺、刺黃芩、刺黃檗
【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深黑小黑檗的根或莖。
【原形態(tài)】深黑小檗,常綠灌木,高可達2m。小枝圓柱形,還黃色,刺3分叉,長1-4cm。葉3-4片簇生,革質(zhì);葉片長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3-8cm,寬1-2cm,先端短尖,有小尖刺,基部楔形,邊緣具針鋸齒,通常在20枚以下,上面綠色,下面黃綠色,葉脈不顯。花2-9朵簇生,花梗長4-15mm,花黃色,直徑1-1.5cm;雄蕊6,花藥瓣裂;子房上位,具短花柱。漿果短卵圓形,長5mm,深黑色,無粉或稍被粉?;ㄆ?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荒坡灌叢中。
【化學成份】根含小檗堿(berberine)。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泄瀉;痢疾;黃疸;目赤腫痛;外傷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泡酒擦;或磨水點眼角。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黑石珠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黑石珠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橘紅珠。
【別名】橘珠、橘胎(《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化州柚 的 未成熟幼小果實 。春季采收落下的幼果,曬干即成。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化橘紅"條。
【性狀】干燥幼果近球形,徑4~5厘米。表面黃綠色,密被灰綠色短絨毛,先端有花柱脫落的痕跡,基部有呈圓形果柄的疤痕。質(zhì)堅硬,不易切開,斷面平整,淡紅棕色。氣香,味苦而澀。
【性味】《廣西中藥志》:"味酸苦,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廣西中藥志》:"止渴,助消化,除胸中氣滯。治食積,癥瘕。"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藥志》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橘紅珠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