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生活中經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上池飲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上池飲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的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去蘆)6克 臺白術(去蘆,炒)4.5克 白茯苓(去皮)15克 當歸(酒洗)3.6克 川芎3.6克 杭白芍(酒炒)3克 懷生地黃(姜汁炒)3克 熟地黃(姜汁炒)3克 南星(姜汁炒)3克 半夏(姜制)3克 陳皮(鹽水洗)2.4克 羌活1.8克 防風1.8克 天麻3克(去油)牛膝(去蘆,酒洗)2.4克 川紅花(酒洗)1,2克 柳枝1,8克(寒月0,3克)黃芩(酒炒)2.4克 黃柏(酒炒)0.9克(夏月加0.3克)酸棗仁(炒)2.4克 烏藥1.2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治一切中風,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言謇澀,呵欠噴嚏,頭目眩暈,筋骨時痛,或頭痛,心中忪悸,痰火熾盛,血氣大虛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兌入竹瀝、姜汁。清旦時溫服。言語謇澀,加石菖蒲。
【摘錄】《壽世保元》卷二
以上就是對上池飲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相關閱讀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艾葉飲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艾葉、當歸(切,焙)、人參、生干地黃(焙)、地榆、干姜(炮)、阿膠(炙令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半產后,惡露不斷,心悶氣短。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艾葉(陳者)半兩,干姜(炮)3分,當歸(炙,銼)3分,芎藭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漏胎,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空心、日午、晚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艾葉(焙)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龍骨1兩半,訶黎勒皮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血痢不止,少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上文主要介紹了艾葉飲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安胎飲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安胎飲應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灑.蒸.焙)、當歸(去蘆.洗.酒浸)、川芎、白術、半夏(湯洗七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蓍(去苗)、白芍藥,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個月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如或惡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與之,必愈。
【注意】按妊娠禁忌,勿食雞、鴨子、鯉魚膾、兔、犬、鱸、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備注】按《胎教論》云:令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聽人講論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聽非言,目不視惡事,心不起邪念,能令生子龐厚福壽,忠孝仁義,聰明無疾。斯乃圣人所留教論,故隨方狀以書。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地榆 甘草(炙微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灑蒸,焙)當歸(去蘆,洗,酒浸)川芎 白術 半夏(湯洗七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耆(去苗)白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疲勞,惡聞食氣,喜食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注意】服藥期間,勿食雞鴨蛋、鯉魚膾、兔、犬、驢、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處方】艾葉、川斷、杜仲、香附、牡蠣、黃芩、地榆、黃耆、川芎、當歸、白芍、熟地、人參、茯神、白術。
【功能主治】血崩。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是方四物加杜、斷以大補陰血,四君去草,加耆、附以大補元氣,牡蠣以固脫,地榆以涼血。但血來勢必迅雷不及掩耳,用藥如大將登壇不假卒伍小勇。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紫蘇1錢,當歸身1錢,白術(炒)1錢,條黃芩(略炒)1錢,川芎8分,陳皮5分,香附6分,白芍藥7分(微炒),甘草5分,大腹皮6分,砂仁(炒)6分。
【功能主治】婦人胎不安,氣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九
【處方】白術1錢,人參半錢,當歸1錢,白芍藥1錢,熟地黃1錢,川芎5分,陳皮5分,甘草3分,縮砂2分,紫蘇3分,條芩5分。
【功能主治】孕成之后,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甘美及孕婦痘已出現(xiàn)。
【用法用量】《婦科玉尺》有香附,無熟地黃。《幼幼集成》有紅棗三枚,無條芩。
【摘錄】《丹溪治法心要》卷七
【處方】當歸1錢,川芎6分,益母草1錢,砂仁8分,續(xù)斷1錢,寄生1錢,陳皮8分,條芩1錢,白術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自初孕至達月服之百病皆除。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正印》卷下
【處方】當歸半兩(銼)、蔥白1分(細切)。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先以水3盞,煎至2盞,入好酒1盞,更煎數(shù)沸,去滓,分作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生地5錢,蘇梗3錢,白術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歸2錢,山梔1錢半,木香1錢,香附1錢半(酒炒),茯苓1錢半,杜仲1錢半(酒炒)。
【功能主治】懷孕九月,脈洪滑疾,兩關弦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陽久踞,胎壅,脾弱挾熱而血氣不調,故腰腹疼痛而脹滿不已焉,宜健中清熱以養(yǎng)之。生地涼血熱以養(yǎng)胎,蘇梗順服氣以安胎,白術健脾壯氣,當歸養(yǎng)血和血,山梔降火涼血,條芩清熱安胎,香附調氣解郁以除痛,木香開胃醒脾以除滿,茯苓清肺氣以行治節(jié),杜仲壯腎氣以強腰府。水煎溫服,使脾土健而血氣和,胎熱降而胎氣順,其疼痛脹滿無有不退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陳皮1錢,白術1錢,當歸1錢,生地1錢,砂仁1錢,香附1錢,白芍1錢2分,黃芩1錢2分,川芎1錢2分。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不安及胎痛。
【用法用量】加黑棗2枚,水煎,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五
【處方】加減固胎飲子加茯苓、桑寄生。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奔上沖心。
【摘錄】《宋氏女科》
【處方】陳皮、茯苓、藿香、砂仁、當歸、紫蘇、甘草、白術、黃芩、大腹皮。
【功能主治】胎前諸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處方】人參1錢(虛者信用),當歸2錢,熟地3錢,條芩1錢,川芎7分,白術2錢,陳皮4分,紫蘇4分,甘草4分,元棗2枚。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胎動不安,蓋因子宮久虛,氣血兩弱,不能攝元養(yǎng)胎致令不安欲墮。
【用法用量】《梅氏驗方新編》本方用法:“水煎服”。
【摘錄】《胎產秘書》卷上
【處方】當歸2錢,黃芩2錢,白芍藥2錢,川芎2錢,白術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或疼,或見惡露,或不疼,或不見惡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日2次。
【摘錄】《杏苑》卷八
【處方】白術、茯苓、地榆、甘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艾葉、黃耆、阿膠。
【功能主治】懷胎三四月至九個月,嘔吐痰水,心中憒悶,頭重目眩,惡聞食氣,或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胎產輯萃》本方用法:各等分,每服3錢,加生姜4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
【處方】人參8分,當歸8分,黃芩8分,大腹皮8分,川芎8分,芍藥8分,香附子1兩,紫蘇1兩,砂仁5分,陳皮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出痘。
【用法用量】《種痘新書》有茯苓,無砂仁,用法:加燈心,糯米煎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
【處方】當歸1錢,熟地1錢,茯苓1錢,半夏1錢,黃芩1錢,川芎1錢,白芍1錢,阿膠1錢,甘草3分(炙)。
【功能主治】懷胎七月,胎母不能勝其動靜。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白術1錢,條芩1錢,陳皮(去白)8分,真阿膠(炒珠)1錢,桑寄生(真者)1錢,甘草4分,蘄艾5分,當歸頭6分,陳枳殼5分,砂仁(炒)6分,川獨活5分,白芍藥(酒炒)1錢2分。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胎漏。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棗1枚,糯米百余粒,水煎,空心服。
【摘錄】《醫(yī)便》卷四
【處方】白術1錢5分,陳皮4分(去白),甘草4分,人參1錢,川芎8分,當歸2錢,生地1錢5分,柴胡4分,半夏6分(姜制),升麻4分。
【功能主治】孕婦脾胃氣虛,胎壓尿胞而臍腹作脹,或小便淋閉。
【用法用量】加生姜為引,空心屢服。鹽湯探吐,則氣升尿下行。
【摘錄】《胎產指南》卷一
【處方】白術1錢,當歸1錢,紫蘇1錢,條芩1錢,川芎8分,白芍7分,砂仁6分(炒),香附(炒)6分,人參5分,陳皮5分,炙甘草3分,苧根2錢。
【功能主治】安胎。
【摘錄】《慈幼新書》卷首
【處方】香附子1兩(去毛,炒)。
【制法】上為未。
【功能主治】漏胎腹痛。
【用法用量】《衛(wèi)生易簡方》本方用法:每服三錢。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仙傳濟陰方》
【處方】人參2錢,當歸、白術、熟地(同),川芎8分,甘草4分,紫蘇、陳皮(同),條芩1錢。
【功能主治】孕婦服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美;及孕婦屢產,生子無氣,或生而不壽,或妊而數(shù)墮者。
【用法用量】加大棗,水煎服。
【摘錄】《胎產要訣》卷上
【處方】茯苓、當歸、川芎、芍藥、地黃、甘草、白術、阿膠、地骨皮、黃芩。
【功能主治】保全胎產及其期。主三月妊娠惡阻,常憎飲食,胎動不安,時下血,心神倦怠,欲扶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虺后方》
【處方】四君合四物加陳皮、紫蘇、葛根、前胡、大腹皮、砂仁、竹茹、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清痰,溫胃,安胎。主妊娠胃氣不調,風冷乘虛,水飲停結積聚,妨食嘔逆,甚則傷胎,自受妊三月至九月皆患而不愈者。
【注意】腹皮寬膨之脹,其性太厲,惟氣盛痰多,體肥發(fā)喘者酌用之。
【各家論述】是方四君以壯脾土,四物養(yǎng)血安胎,陳、砂順氣除逆,竹茹、蘇、前化痰,棗、姜生津和胃,葛根為使引入陽明。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當歸身1錢,川芎5分,白芍1錢,熟地1錢,生地1錢,白術2錢,砂仁1錢,陳皮5分,蘇梗5分,杜仲2錢,續(xù)斷8分,阿膠1錢,條芩1錢半。
【功能主治】血虛有火,曾三個月墮胎。
【用法用量】預防五月、七月,為丸;亦可棗肉為丸。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四
【處方】土地5錢,蘇梗3錢,白術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歸2錢,山梔1錢半,木香1錢,香附1錢半(酒炒),茯苓1錢半,杜仲1錢半(酒炒)。
【功能主治】懷孕九月,脈洪滑疾,兩關弦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陽久踞,胎壅,脾弱挾熱而血氣不調,故腰腹疼痛而脹滿不已焉,宜健中清熱以養(yǎng)之。生地涼血熱以養(yǎng)胎,蘇梗順胎氣以安胎,白術健脾壯氣,當歸養(yǎng)血和血,山梔降火涼血,條芩清熱安胎,香附調氣解郁以除痛,木香開胃醒脾以除滿,茯苓清肺氣以行治節(jié),杜仲壯腎氣以強腰府。水煎溫服,使脾土健而血氣和,胎熱降而胎氣順,其疼痛脹滿無有不退者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四物湯加熟艾1錢,阿膠1錢5分,茯苓1錢。
【功能主治】胎動不安。
【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七
【別名】安胎散
【處方】川芎1兩半,枳殼(切,麩炒去瓤)1兩半,熟地黃3兩,糯米2合。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寒腹痛,或胎熱多驚,舉重腰痛,腹?jié)M,胞急,卒有所下,或頓仆,閃肭,飲食毒物,或感時疾,寒熱往來,致傷胎臟。
【用法用量】安胎散(《醫(yī)學正傳》卷七引《良方》)。
【摘錄】《三因》卷十七
【處方】澤蘭葉5錢,黃芩3錢(炒),遼沙參6錢,白芍2錢(炒),砂仁1錢(炒),骨皮1錢半,麥冬1錢半(去心),生草1錢。
【功能主治】婦人血熱,懷胎數(shù)月后,動而不安,或向上頂。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揣摩有得集》
【別名】安胎萬全飲
【處方】條芩1錢,白術1錢,人參1錢,歸身1錢,生地1錢,陳皮1錢,白芍1錢,炙草5分,砂仁(連殼炒,捶碎)5分。
【功能主治】脾胃素弱,胎失滋養(yǎng)而常墮者。
【用法用量】安胎萬全飲(《胎產心法》卷上)。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處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黃(洗,酒酒蒸,焙)、當歸(去蘆洗,酒浸)、川芎、白術、半夏(湯洗7次)、阿膠(搗碎,麩炒)、黃耆(去苗)、白芍藥各等分(一方無半夏、地榆,有人參、桑寄生;一方無白術、黃耆、半夏、地榆,有艾葉,并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個月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非時轉動,腰腹疼痛,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如或惡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與之必愈。按妊娠禁忌,勿食雞鴨子、鯉魚膾、兔、犬、驢、騾、山羊、肉、魚子、鱉卵、雉雀、桑椹。
【摘錄】《局方》卷九(寶慶新增方)
【處方】芎?1兩,阿膠1兩(炙燥),艾葉1兩,當歸1兩(切,焙),人參1兩,甘草1兩(炙,銼),白茯苓1兩(去黑皮),黃耆1兩(銼),麥門冬(去心,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不安,腹痛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四物湯、加砂仁、陳皮、白茯、阿膠。
【功能主治】受胎不安,非時轉動,無故下血,腰腹痛,肢倦力乏。
【用法用量】加蔥5莖,水煎,食前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大腹皮(酒洗)、人參、陳皮、白茯、白芍、紫蘇、砂仁、香附、甘草。
【功能主治】安胎。主
【用法用量】加糯米,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當歸、白芍、川芎、熟地、地榆、艾葉、黃芩、阿膠、白術、黃耆(一方加白茯苓)。
【功能主治】胎前內傷,凝血作痛。
【用法用量】加砂仁、蘇梗、生姜,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處方】當歸1錢,芎等1錢,白芍藥1錢(酒炒),大熟地1錢(9制),茯苓1錢,阿膠1錢,甘草3分(炙),艾葉3分,白術2錢。
【功能主治】孕婦胎動不安,腰痛發(fā)熱,不食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五
【處方】熟地、當歸、茯苓、甘草、川芎、白術、半夏、阿膠、地榆、白芍。
【功能主治】孕婦臨產之月,胞水未破,而血先下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
【處方】綿耆3-4錢(炙),生地炭3錢,歸身炭2錢,茯苓3錢,澤瀉2錢,升麻(炒)5分,銀花3錢,條岑(酒炒)1錢5分,川連(酒炒)8分,廣木香5分,范制面2錢。
【功能主治】淡滲利濕,清熱安胎。主妊婦患痢,名子痢。腰痛氣滯,里急后重,少腹(??)痛。
【用法用量】加荷葉1角,水煎服。
【注意】口渴者,切忌生冷水果。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處方】生地3錢,歸身1錢5分,麥冬(去心)1錢5分,白芍2錢(酒炒),真阿膠1錢,杜仲(鹽水炒)1錢,續(xù)斷(鹽水炒)1錢,條芩(焙)1錢,枳殼1錢(炒),炒砂仁末3分。
【功能主治】子嗽。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錄】《沈氏經驗方》
【處方】當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橘紅1錢,香附1錢,條芩1錢,腹皮1錢。
【功能主治】和血消脹,安胎。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仙拈集》卷三引《要覽》
【處方】黃耆1錢(蜜炙),杜仲1錢(姜汁炒),茯苓1錢,黃芩1錢5分,白術(蜜炙黃)5分,阿膠(炒珠)2錢,續(xù)斷8分,甘草3分,糯米100粒。
【功能主治】妊娠7-8月后,或母有火,或起居不時致試痛,胎不安而痛不止,一陣慢一陣,或乍緊乍慢。
【用法用量】水煎,入酒1杯,和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三
通過文章我們對安胎飲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安胎飲時一定要經過中醫(yī)師的指導,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該胡亂服用。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蔥白飲是什么嗎?關于蔥白飲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蔥白(切)7寸,薤白(切)7寸,甘草(炙,銼)7寸,青蒿心7枚(切),杏仁(去皮尖雙仁)7粒。
【制法】上用童子小便量多少浸之。
【功能主治】急勞。潮熱盜汗,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1盞,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蔥白(切)4兩,葫葉(切)1兩,蕎苨(銼)1兩,枸杞(碎)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熱渴。
【用法用量】每取2兩,以水2碗,煎至1碗,去滓,分溫3服,空心、日午、近晚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三
最后提醒下蔥白飲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苦參飲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苦參飲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苦參根白皮5斤。
【制法】上銼細,如麻豆,生絹袋貯。以好酒3斗,冬浸7日,夏浸4日。
【功能主治】烏癩,瘡疹。
【用法用量】每次溫飲2-3合,漸加至5-7合,日2次,夜1次。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一引《圣惠》
【處方】苦參3兩。
【功能主治】結胸,卒心腹痛。青黑或赤,不能喘。瘟疫結胸,滿痛壯熱。
【用法用量】苦酒升半,煮取8合,分再服。亦可用水,無煮者,生亦可用。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治疫全書》卷五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麻布飲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麻布飲,因為麻布飲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F(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麻布1尺(燒灰),牡丹皮1兩半,庵(艸閭)子1兩半,桂(去粗皮)1兩,當歸(銼,焙)1兩,鬼箭羽1兩,敗蒲(燒灰)1兩,赤芍藥1兩,蒲黃半兩,大黃(銼,炒)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打損瘀血在臟,攻心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酒1盞半,煎至8分,入芒消半錢匕,更煎1沸,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關于麻布飲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麻黃飲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麻黃湯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洗,焙)3兩,防風(去叉)2兩,桂(去粗皮)2兩,白術2兩,人參2兩,芎?2兩,當歸(焙)2兩,甘草(炙,銼)2兩,干姜(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30枚。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四肢不隨,煩亂口噤;產后中風,腰背反折,強急疼痛。
【用法用量】麻黃湯(原書卷一六二)。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2兩,防風(去叉)1兩半,赤芍藥1兩半,石膏(碎)3兩,羌活(去蘆頭)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中風發(fā)熱,頭目昏疼,失音不語,喘息粗大,口偏吐涎,手足不隨。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每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2兩,當歸(切,焙)2兩,芎?2兩,甘草(炙)2兩,干姜(炮)2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30枚(去皮尖雙仁,炒)。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賊風入五臟,四肢心脅急痛,咽干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酒半盞,水1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2兩,大黃(銼,炒)2兩,牡蠣(熬)2兩,黃芩(去黑心)2兩,凝水石(碎)4兩,石膏(碎)4兩,赤芍藥4兩,滑石(碎)4兩,紫石英(碎)4兩,白石脂4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蛇蛻(炙)半兩,龍齒(研)3兩,甘草(炙)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用絹袋盛,懸于透空處。
【功能主治】風癇卒倒,吐沫口噤,手足瘈疭。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良久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石蠶1兩,海風藤1兩,秦艽1兩,地蘇木1兩,麻黃1兩,五加皮1兩,熟地8兩,下山虎8兩。
【功能主治】痛風。
【用法用量】上用好酒1大壺,煮1大炷香,出火毒,每次量情溫服,至第4日須任情一醉。用后以愈風湯洗浴,發(fā)表出汗1次,汗后以粥補之。再服數(shù)日,又表1次,務要表3-4次為妙。
【注意】避風。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留節(jié)),防風半兩,羌活、石膏6錢半(煅),黃芩4錢,滑石1兩,陳皮7錢半,紫萍7錢半,鼠粘子7錢半,縮砂2錢半,蒼耳草3錢半,蒼術半兩,生甘草3錢半,薄荷葉1錢半,荊芥2錢半。
【功能主治】濕熱癥,上體生瘡,或癢或痛,黃水浸淫,結癡堆起,延蔓于三陽之分,根窠小,帶紅腫。
【用法用量】方中羌活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二十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去浮沫)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半,白前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中寒氣,頭痛咳逆,涕唾稠濁,鼻塞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蔥白3寸(切),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上面就是關于麻黃飲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麻黃飲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大黃飲這款方劑。
【處方】大黃(銼,絹裹,蒸3度,焙干,微炒)1兩半,澤瀉1兩半,黃芩(去黑心,銼碎)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石膏(研)4兩,山梔子1兩半,仁桂(去粗皮,銼)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腸移熱于大腸,腹脅脹滿,瘕聚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
【處方】大黃(蒸3度)2兩,熟干地黃(切,焙)2兩,雄黃(研)1兩,青羊脂(細切)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赤芍藥1兩,細辛(去苗葉)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及飛尸入腹,痛悶絕,往來有時,筋急,少陰寒熱,口噤不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夜1。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
【處方】大黃(煨)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赤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5個。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五注。卒中賊風,遁尸鬼邪,心腹刺痛,脹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蜜1匙頭,同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處方】大黃(銼,炒)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當歸(微炙)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色)1兩,生干地黃(焙)1兩半,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赤)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墮胎后,血不出,腹中(疒丂)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食頃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八
【別名】大黃散
【處方】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3分,栝樓根3分,甘草(炙)3分,牡蠣(熬)半兩,龍骨半兩,凝水石(研)半兩,白石脂半兩,滑石(研)2兩,消石(研)2兩,人參2兩,桂(去粗皮)2兩。
【制法】上12味,以9味粗搗篩,入研藥和勻。
【功能主治】小兒壯熱,實滯不去,及寒熱往來,微驚。
【用法用量】大黃散(《普濟方》卷三八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八
【處方】大黃(銼,蒸)1兩,芎?1兩,荊芥穗1兩,(庶蟲)蟲(麩炒)1兩半,蒲黃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打撲傷損,瘀血在腹內。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大黃飲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大黃飲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