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湯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蔥湯丸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蔥湯丸!
【處方】南星末2錢匕,白附子末2錢匕,滑石末2錢匕,朱砂末2錢匕,全蝎10個,輕粉1錢匕,麝香少許,粉霜半錢匕,巴豆14個(去皮心膜,出油)。
【制法】上為末,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積,食積,潮熱煩躁,面赤,氣喘腹脹。
【用法用量】若作珍珠丸,加朱砂為衣。每服5-7丸,蔥白薄荷湯臨睡時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吉氏家傳》
【處方】天南星(炮裂,為末,炒)1錢,蝎梢1分(微炒),半夏1分(湯洗7次),寒水石(煅熟,為末)1分,朱砂半錢(水飛),僵蠶(炒去絲嘴)1分。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癇發(fā)搐,痰盛壅熱。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燒蔥白泡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五
【處方】巴豆35粒(用水浸1宿,五更初去水,后去皮殼、心膜,不去油,另研),輕粉半錢,滑石5錢,鷹糞5錢。
【制法】上為末,研飯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積滯。
【用法用量】周歲以下,每用3丸;以上者4丸;未效,再加數(shù)丸。膈上有涎,或吐亦無妨。春季,燈心湯送下;夏季,蘇鹽湯送下;秋季,蘇湯送下;冬季,蔥白湯送下;初生兒以1粒放口中,乳汁送下。
【摘錄】《得效》卷十二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蔥湯丸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蔥湯丸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擴展閱讀
蔥膠湯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蔥膠湯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別名】蔥白阿膠散(《雞峰普濟方》卷十六)、蔥白散(《朱氏集驗方》卷六)。
【處方】阿膠10片 蔥1握(切)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潤腸,通陽行氣。主老年血虛,腸中陽氣不通,大便秘滯。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400毫升,將阿膠煎令烊化,溫服200毫升。
【備注】方中阿膠養(yǎng)血,潤腸通便;蔥白通陽行氣。二藥同用,共奏養(yǎng)血潤腸,通陽行氣之功。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處方】蔥白1莖(切),牛皮膠2片(大者,捶碎)。
【功能主治】妊娠大便不通;產(chǎn)后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用水1盞半,煎令膠烊盡,去滓頓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別名】蔥白阿膠湯、蔥白散、蔥白湯
【處方】好膠3寸,蔥白1把。
【功能主治】年老體弱之人大便秘結(jié)。婦人里急不已。
【用法用量】蔥白阿膠散(《雞峰》卷十六)、蔥白散(《普濟方》卷三十九)、蔥白湯(《普濟方》卷三二一)。《普濟方》本方用:蔥白三莖,阿膠一片。用水煎蔥白,候熟不用,卻入阿膠溶開,溫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蔥膠湯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蔥豉安胎湯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蔥豉安胎湯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香豉27克(熬)蔥白(切)27克 阿膠6克(炙)
【功能主治】養(yǎng)血安胎。主婦人懷妊,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上三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前二物,取200毫升,去滓,下阿膠,更煎至膠烊化。一日一夜可服三四劑。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引《刪繁方》
【別名】蔥豉散
【處方】香豉1升(熬),蔥白(切)1升,阿膠2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婦人懷妊,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蔥豉散(《普濟方》卷三四二引《圣惠》)。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胎產(chǎn)救急方》引作“蔥豉湯”。
【摘錄】《外臺》卷三十三引《刪繁方》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蔥豉安胎湯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蔥豉安胎湯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眾所周知蔥豆洗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蔥豆洗湯的功效了解多少呢?蔥豆洗湯到底應(yīng)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別名】蒺藜子湯、蒺藜湯
【處方】赤小豆1升,蔥(合青,切)1升,蒺藜子1升(碎),菘菜子1升(舂碎),蒴藋(切)5升,巴豆100枚(合心皮,打破)。
【功能主治】虛熱及服石熱,當風露臥,冷濕傷肌,熱阻在里,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升,莖腫生瘡,臭如死鼠,此皆虛損,腎中有熱,強取風冷,濕痹故也。
【用法用量】蒺藜子湯(《千金》卷二十四)、蒺藜湯(《普濟方》卷一九二)。
【摘錄】《外臺》卷二十引《集驗方》
知道了蔥豆洗湯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蔥豆洗湯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對于蔥豉桔梗湯,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蔥豉桔梗湯。
【處方】鮮蔥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梔6~9克 淡豆豉9~15克 蘇薄荷3~4.5克 青連翹4.5~6克 生甘草2~2.5克 鮮淡竹葉30片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疏風清熱。主風溫、風熱初起,頭痛身熱,微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煩口渴,舌尖紅赤,苔薄黃,脈浮數(shù)?,F(xiàn)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見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蔥白、豆豉解肌發(fā)表,疏風散邪為君;薄荷、桔梗散風清熱,連翹、山梔清熱解毒為臣;甘草合桔梗以利咽,淡竹葉清心除煩,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辛涼解表,疏風清熱之功。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鮮蔥白3枚至5枚,苦桔梗1錢至1錢半,焦山梔2錢至3錢,淡豆豉3錢至5錢,蘇薄荷1錢至1錢半,青連翹1錢半至2錢,生甘草6分至8分,鮮淡竹葉30片。
【功能主治】辛涼發(fā)汗。主風溫、風熱初起。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肘后》蔥豉湯,本為發(fā)汗之通劑,配合劉河間桔梗湯,君以荷、翹、桔、竹之辛涼,佐以梔、草之苦甘,合成輕揚清散之良方。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
通過上面對蔥豉桔梗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催湯丸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處方】土木香膏30g 土木香20g 懸鉤子莖(去皮、心)90g 木藤蓼(去皮)50g 野姜20g 訶子(去核)36g 余甘子40g 毛訶子(去核)20g 塊根糙蘇60g
【來源】系藏族驗方。
【性狀】為灰黃色的大丸,表面粗糙,纖維碎末明顯;氣香,味苦、辛、微咸。
【炮制】上九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用土木香膏與水制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初起,咳嗽頭痛,關(guān)節(jié)酸痛;防治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冷水約400ml浸泡1~2小時后,煎至約300ml,趁熱服湯;一次1~2丸,一日3次。
【注意】腎病患者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4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土木香膏30g,土木香20g,懸鉤子莖(去皮、心)90g,土藤蓼(去皮)50g,野姜20g,訶子(去核)36g,余甘子40g,毛訶子(去核)20g,塊根糙蘇60g。
【制法】以上9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8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用土木香膏與水制丸,干燥即得,每丸重4g。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咳止痛。防治流行性感冒。主感冒初起,咳嗽頭痛,關(guān)節(jié)酸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冷水約400毫升浸泡1-2小時后,煎至約300毫升,趁熱服湯,1次1-2丸,1日3次。
【注意】腎病患者慎用。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以上就是對于催湯丸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yīng)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
蔥歸溻腫湯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蔥歸溻腫湯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蔥歸湯(《仙拈集》卷四)。
【處方】當歸9克 甘草9克 獨活9克 白芷9克 蔥頭7個
【功能主治】主癰疽瘡瘍,初腫將潰者。
【用法用量】上藥五味,以水600毫升,煎至湯醇,濾去滓,以絹帛蘸湯熱洗,以瘡內(nèi)熱癢為度。如溫再易之。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二
【別名】蔥歸湯
【處方】獨活3錢,白芷3錢,蔥頭7個,當歸3錢,甘草3錢。
【功能主治】癰疽瘡瘍,初腫將潰之時。
【用法用量】蔥歸湯(《仙拈集》卷四)。
【摘錄】《金鑒》卷六十二
關(guān)于蔥歸溻腫湯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蔥,既是人們四季常食的調(diào)味品,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應(yīng)時蔬菜。據(jù)分析,每百克大蔥含蛋白質(zhì)1.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1克,維生素A原1.6毫克,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鎂等元素。蔥作為調(diào)味品是由于它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也叫植物殺菌素。它除能促使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增加、提高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外,還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經(jīng)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食蔥和蒜,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及補腦作用。
老年腦力勞動者,常因用腦過度而引起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癥狀,有時甚至出現(xiàn)血壓升高等一系列反應(yīng),如果能事先多吃點大蔥或大蒜,則有預(yù)防上述癥狀的作用。為大腦提供能量所需的葡萄糖的轉(zhuǎn)變,需要維生素B1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把大蒜和少量維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產(chǎn)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在增強維生素B1作用的同時,還能發(fā)揮比維生素B1更強的作用。大蔥中則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若經(jīng)常食蔥,堆積的前列腺素A就可起到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從而有助于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國外學者也證明,常食大蔥或大蒜,會使人保持大腦靈活,甚至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