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薺苨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磁石薺苨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磁石薺苨丸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jìn)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磁石薺苨丸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煅磁石2兩,熟地4兩,人參1兩半,鹿茸2兩,薺苨2兩,茯苓1兩半,大豆3兩,元參1兩半,地骨1兩半,石斛1兩半,花粉1兩半,沉香3錢,豬腎1對。
【制法】上為末,煮爛豬腎,搗蜜為丸。
【功能主治】強中消渴,不交精泄,脈虛數(shù)細(xì)滑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空心沸湯送下。
【各家論述】陽虛熱熾,陽強不能統(tǒng)運津液以上敷下蟄,故消渴于上,精泄于下。磁石引金入水,熟地滋腎補陽:鹽茸壯陽補腎以充督脈,人參補氣扶元以益肺虛;薺苨清肺金,肅肺氣;茯苓滲脾濕,利肺氣;大黑豆補腎虛潤燥,元參清浮熱存陰;金石斛平熱益陰,天花粉清胃瀉熱;地骨皮清肌退熱,貢沉香降氣歸腎;更用豬腎補腎虛,乃血肉之味,足以滋補形軀也。俾腎陰充足,則腎陽無不潛藏,而陰自柔和,安有強中精泄,消渴不止之患乎?此扶陽滌熱之劑,為強中消渴精泄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二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磁石薺苨丸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fù)擔(dān),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相關(guān)閱讀
薺苨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薺苨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薺苨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苨、菧苨(《爾雅》),杏參(《本草圖經(jīng)》),杏葉沙參、白面根(《救荒本草》),甜桔梗(《綱目》),土桔梗(《本草原始》),空沙參(《本草從新》),梅參、長葉沙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桔??浦参? 薺苨 的 根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高約1米,含白色乳汁,無毛或稀有突起樣長毛。葉互生;葉片卵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5~20厘米,寬3~8厘米,葉端尖,邊緣有銳鋸齒,基部近截形至心形,有柄;上部葉小形,無柄。圓錐狀總狀花序;花枝頗長,花梗短;小苞細(xì)小;花下垂;萼5裂,裂片綠色,披針形,銳尖頭,長5~8毫米;花冠上方擴張成鐘形,淡青紫色,長2~3厘米;先端5裂,裂片尖,下垂;雄蕊5,花絲下半部呈披針形,上方漸次狹細(xì);雌蕊1,花柱比花冠稍短,上部膨大,柱頭3淺裂,子房下位。蒴果圓形;含有多數(shù)種子。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山野平原都有分布。
【化學(xué)成份】含β-谷甾醇和胡蘿卜甾醇等。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治燥咳,喉痛,消渴,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研末或作丸。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搗敷。
【附方】①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薺苨鮮根(刮去外表粗皮)一兩(干者三錢),加枇杷葉(去毛)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癤癰:將鮮薺苨根洗凈切碎,加入10%菜油研糊,再調(diào)入30%凡士林,敷于局部,厚約0.5厘米,繃帶或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直至癥狀消失。治療急慢性化膿性炎癥初期9例(癤、癰各2例,膿腫5例),除1例因全身癥狀較重,配合青霉素注射及內(nèi)服中藥治療外,其余均單用薺苨外敷,1~5次后,皆達(dá)到消散目的,無1例化膿。
【備注】 薄葉薺苨 近似本種,亦供藥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薺苨,我們知道薺苨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薺苨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dá)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薺苨散。
【處方】薺苨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蠱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七
【處方】薺苨2兩,甘草3分(生,銼),藍(lán)子半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蔓菁子2合(微炒),石膏2兩,玄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熱氣上攻頭面,眼昏,心神躁熱,四肢煩疼,口干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半,加黑豆半合,生姜半分,青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薺苨1兩,犀角屑3分,茯神1兩,地骨皮3兩,子芩3分,木通3分(銼),玄參3分,石膏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川芒消3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生用)。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上沖頭目,煩熱昏悶,口干心躁,大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二六一
【處方】薺苨1兩,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葛根1兩(銼),石膏2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知母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消中煩熱,吃食旋消,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豆10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薺苨1兩半,白花蛇(酒浸,去骨皮,炙)2兩,天麻1兩,槐子(炒)1兩,獨活(去苗)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晚蠶沙(炒)1兩,蔓荊子(去萼)1兩,人參1兩,威靈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甘草(炙)1兩,赤箭1兩,牡荊子半兩,白鮮皮2兩,沙參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生瘡,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或漿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
【處方】薺苨1分,藍(lán)(并花)3分。
【制法】上藥,7月7日取藍(lán),陰干搗篩。
【功能主治】解毒藥。主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一
以上就是對薺苨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薺苨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jìn)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薺苨湯。
【處方】薺苨4兩,茯苓1兩,蔓菁子1升,芍藥1兩,人參1兩,藍(lán)子1兩,黃芩1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石毒或年20年30年而發(fā)者,或栗栗如寒,或飲食,或不飲食。若服紫石英發(fā)毒者,熱悶惽惽喜臥,起止無氣力,或寒,皆腑氣所主,藏氣不和;礬石發(fā)熱者,燥而戰(zhàn);石硫黃發(fā)熱者,郁郁;如熱極者,身并破裂。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圣濟總錄》引作“芍藥湯”。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引華佗方
【處方】薺苨2兩,人參2兩,厚樸2兩,知母2兩,栝樓2兩,葛根2兩,枳實2兩,犀屑2兩,藍(lán)子2合,桔梗2兩,橘皮2兩,茯苓2兩,黃芩2兩,甘草2兩。
【功能主治】先有石熱,因霍亂吐下,服諸熱藥,吐下得止,因空虛仍變煩,手足熱,口燥,欲得水,嘔逆迷悶,脈急數(shù)者;及時行病后,毒未盡,因霍亂吐下,仍發(fā)熱煩悶,胸心欲破裂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5服。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一引《小品方》
【處方】薺苨3兩,麥門冬3兩(去心),干姜3兩半,麻黃(去節(jié))2兩,人參2兩,黃芩2兩,桔梗2兩,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礬石發(fā),亦作瘡狀如癤子;紫石多發(fā)于腹背,或著四肢;諸乳石發(f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從旦至哺乃盡。日日合服,以愈為度。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處方】薺苨2兩,防風(fēng)(去叉)1兩半,人參1兩半,獨活(去蘆頭)半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赤箭半兩,芎藭半兩,羚羊角(鎊)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2兩,桔梗(銼,炒)3分,前胡(去蘆頭)1兩,甘草(炙,銼)1兩,石膏(碎)1兩,蔓荊子半兩,白鮮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中風(fēng)。項強鼻塞,語聲不出,喘鳴肩息,胸滿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薺苨2兩,大豆2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磁石(搗如米粒)2兩,葛根(銼)2兩,石膏(碎)2兩,黃芩(去黑心)2兩,栝樓根2兩,甘草(炙,銼)2兩,知母(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內(nèi)消。所食物皆作小便,強中。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夜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大豆、甘草。
【功能主治】諸藥毒,蠱毒。
【用法用量】水煎,加薺苨汁服。
【摘錄】《得效》卷十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diào)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fù)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薺苨飲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別名】薺苨汁
【處方】薺苨2兩(銼碎)。
【功能主治】一切藥毒,乳石發(fā)。
【用法用量】薺苨汁(原書卷一八四)。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六
【處方】薺苨1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銼)1兩,知母(焙)1兩,栝樓實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葛根(銼)1兩,犀角(鎊)1兩,桔梗(炒)1兩,陳橘皮(去白,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藍(lán)實(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薺苨飲了吧。薺苨飲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豬腎薺苨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豬腎薺苨湯的知識吧!
【別名】石子薺苨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豬腎1具 大豆27克 薺苨 石膏各9克 人參 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綿裹)知母 葛根 黃芩 栝樓根 甘草各6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補腎養(yǎng)陰,清熱瀉火。治強中,陰莖長興盛,不交津液自出;消渴病后發(fā)癰疽。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豬腎、大豆取2升,去滓,下藥煮取600毫升,分三服,渴乃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
【備注】此方用白虎等清涼之劑,加入豬腎,大豆、磁石,引諸清涼人腎,且急服之,凡熱熾盛于上、中、下三焦者,在所必用。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通過本文的詳細(xì)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豬腎薺苨湯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你知道磁石丸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磁石丸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磁石(煅,醋淬)龍齒(煅)蓯蓉(酒浸)茯苓各60克 人參 麥門冬(去心)遠(yuǎn)志(去心)續(xù)斷 赤石脂(煅,醋淬)鹿茸(酥炙)各45克 地黃(干者)90克 韭子(炒)柏子仁 丹參各37.5克
【制法】上藥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精虛極,尫羸,驚悸,夢中遺泄,尿后余瀝,小便白濁,甚則莖弱核微,小腹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處方】磁石(燒赤,醋淬三遍)五味子 牡丹皮 干姜 黑參各30克 附子(炮)15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露頭風(fēng),風(fēng)毒上沖,發(fā)為內(nèi)障,初起眩暈,惡心嘔吐,瞳仁大或小,眼前昏黑,不辨三光,致令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時用茶送下。
【摘錄】《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二
【處方】澤瀉 肉蓯蓉(酒浸,切,焙)磁石(火煅,酣淬三至七次)滑石各3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膏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六
【處方】磁石10兩(大火燒令赤,投于醋中淬之7度,細(xì)研,水飛過,以好酒1升煎如餳),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木香2兩,補骨脂2兩(微炒),檳榔2兩,肉豆蔻2兩(去殼),蛇床子2兩。
【制法】上為末,與磁石煎相合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水臟,強益氣力,明耳目,利腰腳。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黃耆、青鹽、人參、紫巴戟、蓯蓉、附子、木香、沉香、防風(fēng)、牛乳、牛膝、覆盆子、桂心、干姜、遠(yuǎn)志、熟地黃、茯苓、磁石、蒼術(shù)、陳皮、白術(shù)、川芎、檳榔、大腹皮、白芷、青皮、烏藥、獨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虛,蟹眼睛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鹽湯送下。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七
【處方】磁石(燒,醋淬20遍,搗羅如粉)10兩,牛膝(酒浸,焙)6兩,黃躑躅(炒)8兩,川芎4兩,肉桂(去粗皮)4兩,赤芍藥4兩,黑牽牛(炒)4兩,草烏(炮,去皮臍)14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益,去風(fēng)明目,活血駐顏。主腎臟風(fēng)毒上攻,頭面浮腫,耳鳴眼暗,頭皮腫癢,太陽穴痛,鼻塞腦悶,牙齒搖動,項背拘急,渾身瘙癢,癮疹生瘡,百節(jié)疼痛,皮膚麻痹,下注腳膝,筋脈拘攣,不能屈伸,腳下隱痛,步履艱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煨蔥鹽酒送下,煨蔥茶下亦得;偏正頭痛,生蔥茶送下:婦人血風(fēng),渾身疼痛,頭目眩暈,面浮體瘦,淡醋湯送下,日3次。
【摘錄】《局方》卷一(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處方】磁石2錢(細(xì)研,重篩),龍骨2錢(煅3-5次,醋淬,細(xì)研之)。
【制法】上為末,和勻,熔黃蠟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骨鯁針鐵等。
【用法用量】煎楮實湯送下。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六引《方便集》
【處方】磁石(火煅,醋淬7遍)1兩,龍骨1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牡蠣(火煅)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蠱病。少腹熱痛,精液出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鹽湯送下,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磁石(火煅,醋淬7次)1兩,防風(fēng)1兩,羌活1兩,黃耆(鹽水浸,焙)1兩,木通(去皮)1兩,白芍藥1兩,桂心(不見火)1兩,人參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1對(去脂膜)搗爛,打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耳聾,風(fēng)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八
【處方】磁石(煅,醋淬)2兩,龍齒(煅)2兩,蓯蓉(酒浸)2兩,茯苓2兩,人參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遠(yuǎn)志(去心)1兩半,續(xù)斷1兩半,赤石脂(煅,醋淬)1兩半,鹿茸(酥炙)1兩半,地黃(干者)3兩,韭子(炒)1兩1分,柏子仁1兩1分,丹參1兩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精虛極。尪羸驚悸,夢中遺泄,尿后遺瀝,小便白濁,甚則莖弱核微,小腹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三因》卷八
【處方】磁石1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xì)研,水飛過),陽起石3分(酒煮半日,細(xì)研,水飛過),硇砂1兩,木香1兩,干蝎3兩(微炒),白礬灰半兩,銀末半兩,自然銅半兩(細(xì)研),阿魏半兩(研入)。
【制法】先研硇砂,以醋調(diào)涂于銅葉上,以新盆蓋七日,刮取綠,細(xì)研;諸藥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用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盲腸氣,久患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熱生姜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萆麻仁21粒,皂莢(豬牙物)5分,地龍(大者)2條,全蝎2個,遠(yuǎn)志2錢,磁石(煅,水飛)2錢,乳香2錢,元寸1分。
【制法】上為末,熔黃蠟為丸。
【功能主治】耳中腫痛,屬實者。
【用法用量】塞耳中。
【摘錄】《霉瘡證治》卷下
【處方】磁石2兩(燒令赤,以醋淬7次,搗碎,研,水飛過),鹿茸1兩5錢(去毛,涂酥炙微黃),人參(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白茯苓1兩,遠(yuǎn)志(去心)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牡蠣3分(燒為粉),牛膝1兩(去苗),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楮實子1兩5錢(水淘,去浮者,焙干),五味子5錢,薯蕷3分,巴戟3分,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2分,熟干地黃1兩,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虛。主虛勞。腎臟乏弱,耳聾或常聞鐘盤風(fēng)雨之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四
【處方】磁石(醋煅)半兩,黃耆(蜜炙)半兩,覆盆子半兩,赤茯苓(去皮)半兩,干姜(炮)3錢,巴戟(去心)3錢,桂心3錢,鹿茸(蜜炙)3錢,蓯蓉(酒浸,焙干)4錢,牛膝(酒浸,焙干)4錢,川椒(炒)4錢,柏子仁(別研)2錢半,防風(fēng)2錢半,地骨皮2錢半,遠(yuǎn)志(去心)2錢半,大附子1個(炮,去皮)1兩,大川烏1個(炮,去皮)1兩,紫梢花(去木)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腎諸虛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湯、酒任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八引湘中趙伯海方
【處方】磁石1兩,菖蒲半兩,木通半兩(銼),熏陸香半兩,杏仁半兩(去皮尖,生用),松脂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黃蠟溶和為丸,如蓮子大,長半寸已來,可入耳門。
【功能主治】耳聾多時不愈。
【用法用量】以細(xì)釵子穿透,塞耳中。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磁石1兩半(燒,醋淬7遍,搗碎,研細(xì),水飛過),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補骨脂半兩(微炒),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神曲3分(炒令微黃),遠(yuǎn)志半兩(去心),木香半兩,覆盆子半兩,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3分,巴戟半兩,桂心半兩,牛膝3分(去苗),石斛3分(去根,銼),薯蕷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車前子半兩。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黃耆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xì)研,水飛),五味子1兩,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黃),菟絲子1兩(酒浸1宿,焙干,別搗為末),蛇床子1兩,車前子1兩,白茯苓1兩,桂心1兩,黃耆1兩(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防風(fēng)1兩(去蘆頭),陽起石1兩(細(xì)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山茱萸1兩,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勞極,腎虛勞損,臥多盜汗,小便余瀝,陰濕萎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漸加至40丸,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磁石(煅,醋淬7次)、白術(shù)、神曲、枸杞子、麥芽、當(dāng)歸、人參、熟地黃、辰砂、牛膝、白茯苓、干菊花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明目清神。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湯吞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九
【處方】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xì)研,水飛過),陽起石1兩(細(xì)研,水飛過),白石英1兩(細(xì)研,水飛過),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熟干地黃1兩,石斛1兩(去根,銼),五味子3分,栝樓根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巴戟1兩,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蛇床子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養(yǎng)腎臟。主虛勞少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羌活半兩,陳皮半兩,木香半兩,澤瀉半兩,赤茯苓(去皮)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檳榔半兩,白術(shù)半兩,訶子(炮,去皮用)半兩,肉蓯蓉半兩,椒紅半兩,上好磁石(吸鐵多者。燒赤,入醋淬10次,細(xì)研,水飛過,至極細(xì)為妙)半兩,烏頭(炮)半兩,桑白皮(另研為末,不用筋滓)半兩,鱉甲(醋炙令黃)半兩,官桂(去皮)半兩,黃耆(另研,取細(xì)末)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石子或豮豬石子(去筋膜,生,研細(xì))和米再杵一二千下,如硬更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
【功能主治】諸氣腫。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
【注意】切忌房室并腌藏諸毒物,須至百日外。次用補藥。
【摘錄】《博濟》卷二
【處方】磁石2兩(燒,醋淬7遍,杵碎,細(xì)研,水飛過),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熟干地黃1兩,石斛1兩(去根,銼),巴戟1兩,五味子半兩,補骨脂1兩(微炒),木香半兩,桂心半兩,遠(yuǎn)志1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因患后起早,元氣虛弱,目無翳膜,視物昏暗,欲成內(nèi)障。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磁石3兩(醋淬,水飛),牛膝(酒浸)(制,凈取)1兩,巴戟(去心,酒浸)(制,凈?。?兩,肉桂(制,凈?。?兩,遠(yuǎn)志肉(制,凈?。?兩,干姜(炮)(制,凈?。?兩,附子(炮)(制,凈取)1兩,黃耆(蜜炙)(制,凈?。?兩,防風(fēng)(制,凈?。?兩,覆盆子(炒)(制,凈?。?兩,柏子仁(炒,別研)(制,凈?。?兩,地骨皮(制,凈?。?兩,鹿茸(酒炙)2兩,白茯苓2兩,菟絲(酒蒸)2兩,生干地黃2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nèi)障生花,不計遠(yuǎn)近。
【用法用量】空心鹽酒湯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引《石人屏曾氏家藏》
【處方】磁石(火煅,醋淬10遍)3兩,車前子3兩,羚羊角(鎊)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山芋1兩半,山茱萸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覆盆子1兩半,檳榔(煨,銼)1兩半,枸杞子1兩半,芎?1兩半,熟干地黃(焙)2兩,甘菊花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勞。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煎黃耆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處方】磁石(火煅,醋淬,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補骨脂(炒)1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焙)1兩,桂(去粗皮)1兩,續(xù)斷3分,柴胡(去苗)3分,巴戟天(去心)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參3分,山芋3分,木香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遠(yuǎn)志(去心)3分,當(dāng)歸(切3分,焙)3分,牛膝(酒浸1宿,切,焙)3分,黃耆(銼)3分,羊腎1對(去筋膜,水煮熟,切,焙),白蒺藜(炒去角)半兩,蜀椒(去目并開口者,炒出汗)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檳榔1枚(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經(jīng)虛憊,四肢無力,面體少色,惡風(fēng)寒,手足冷,骨節(jié)痛,耳內(nèi)蟬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空心、午前各一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處方】磁石(煅,醋淬7遍,研)半兩,菖蒲4兩,狼牙4兩,杏人(湯浸4兩,去雙仁皮尖,炒,研)4兩,木通(銼)4兩,食鹽(研)4兩,熏陸香(研)4兩,松脂(研)4兩,巴豆(去皮殼,炒,研)4兩,蠟(熔入藥搗)4兩,生地黃(洗,研)4兩。
【制法】前三味為末,次同研者藥搗200-300杵,可丸即丸,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久聾。
【用法用量】綿裹塞耳中,日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磁石3兩(燒,醋淬7遍,細(xì)研,水飛過),雄黃2兩(細(xì)研,水飛過),桂心1兩,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雄雀糞1分,牛酥1分。
【制法】將磁石、雄黃二味,取雞子2枚,打破小頭,作孔,出白,調(diào)和二味令勻,卻入于雞子殼內(nèi),以數(shù)重紙糊定,后即與雞同抱之。20日后取出,細(xì)研,并菟絲子、桂心二味,入牛酥等,以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暖腰腎,壯筋骨,明耳目,利腳膝;補暖強元氣。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xì)研,水飛過),柏子仁1兩,黃耆1兩(銼),防風(fēng)3兩(去蘆頭),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茯苓1兩,遠(yuǎn)志2分(去心),桂心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地骨皮半兩,巴戟1兩,牛膝1兩(去苗),熟干地黃1兩,覆盆子2兩,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
【制法】上為末,入磁石研令勻,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見黑花,沖風(fēng)淚出,遠(yuǎn)視不明。內(nèi)外障翳,不問遠(yuǎn)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忌動風(fēng)炙煿物。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磁石(火燒,醋淬2-7遍)1兩,大豆2合,薺苨(洗,切)3分,人參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葛根(銼)3分,石膏(碎)1兩1分,黃芩(去黑心)1兩,栝樓根1兩,甘草(炙,銼)1兩,知母(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內(nèi)虛,熱結(jié)成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斑貓50枚(全者),屁盤蟲50枚(去頭羽),磁石1兩(四面緊者),硇砂1兩(別研),巴豆20枚(去殼,生用),川烏頭20枚(生用,不去尖)。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棗肉為丸,如鼠糞大。
【功能主治】出箭頭。主金鏃箭頭入腹內(nèi),及在身體諸處禁穴,或著骨,斷折不能取者。
【用法用量】纖瘡口內(nèi),箭頭自出。如瘡口生合不見,于舊瘢上灸3壯,以津液化藥,敷在灸瘡上,用濕紙貼定,候肉癢,以物枕瘡口,臥良久,箭頭自出。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處方】磁石(燒,醋淬7遍,飛)2兩,猬皮(炙黃焦)1兩,桂心1兩,鱉甲(醋炙黃凈)1兩,卷柏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脫肛。腹冷,肛痛。
【用法用量】3歲每服7丸,粥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萬全方》
【處方】磁石(火煅,醋淬3-7遍)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當(dāng)歸(切,炒)1兩,干地黃(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陰氣衰弱,血枯不榮,月事不來。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酒或米飲送下,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磁石(煅,醋淬,研)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白礬灰1分,惡實(炒)1分,漿水腳(多年者。曬干,炒紫色)1分。
【制法】上為散,別用漿水腳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骨鯁在喉中不出。
【用法用量】每含1丸,咽津。
【摘錄】《圣惠》卷一二四
【處方】磁石4兩(好者),桂2兩,猬皮1枚。
【制法】上為細(xì)末,湯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脫肛。
【用法用量】候服藥了、吃食罷,腹中稍空,即用新生鐵加水一斗,煮取汁五升,微熱淋洗,至夜臨臥時再淋洗一次,用鱉頭一枚(自死者)燒成灰,為細(xì)末,摻凸出肛門上,炙舊履底按熨之令入。
【摘錄】《雞峰》卷二十五
【處方】磁石1兩,蛇含1兩,石燕1兩,石碌半兩(并煅,醋淬7次),雄黃半兩,輕粉半兩,朱砂半兩,牛黃半兩,麝香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好酒瓷器內(nèi)熬之,可丸則丸,入麝香一處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一切癱瘓暗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荊芥薄荷酒化下。如是大段風(fēng)涎暗風(fēng),昏迷不省事,更入輕粉少許,白礬半錢(研),用藥2丸磨,盡作1服灌下便安,服后有汗出見效。3日1服,小兒1丸分3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五引《仁存方》
【處方】磁石2兩(緊者),硇砂半兩(去石)。
【制法】上藥同搗研為末,于瓷盒子內(nèi)固濟,燒令通赤,候冷,細(xì)研為末,以酒煮羊腎子細(xì)切,研,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臟,明目,暖丹田。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鹽酒、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九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磁石1兩(煅,醋淬),菖蒲、川烏(焙,去皮尖)、巴戟、黃耆、蓯蓉、玄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肝腎虛,上止冷淚,散黑花。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鹽酒、鹽湯送下,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二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磁石3兩(煅,醋淬7遍)。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瘴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新汲水送下,臨臥一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處方】磁石。
【制法】酒浸,火燒為末,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子宮不收,名瘣疾,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磁石散,與劑型不符,據(jù)《本草綱目》改。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六
【處方】磁石(醋煅)2兩,肉蓯蓉(酒浸)1兩,鹿茸(酒浸)1兩,續(xù)斷(酒浸)1兩,杜仲(炒去絲)1兩,柏子仁(炒,研)1兩,赤石脂(火煅)1兩,熟地(酒蒸)1兩,山茱萸(取肉)1兩,菟絲子(酒浸)1兩,巴戟(去心)1兩,韭子(炒)1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精虛極。驚悸羸瘦,夢中遺泄,尿后便遺白濁,甚則陰痿,小腹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三引《濟生》
【處方】磁石3兩(燒赤,醋淬7遍,搗碎,細(xì)研,水飛過),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桂心1兩,黃耆(銼)1兩,羚羊角屑1兩,車前子1兩,薯蕷1兩,細(xì)辛半兩,熟干地黃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風(fēng)虛,眼目昏暗,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磁石2兩(燒赤,醋淬7遍),五味子(炒)1兩,牡丹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玄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雷頭風(fēng),恐成內(nèi)障。
【用法用量】《眼科龍木論》有干姜。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二
【處方】磁石(火煅,醋淬3-7遍)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澤瀉1兩,滑石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膏淋。小便肥如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磁石(燒令赤,醋淬5遍,水飛)5兩,五味子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1分,黃耆(銼)半兩,赤芍藥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地骨皮半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腎氣內(nèi)傷,小便余瀝,陰下濕癢,四肢羸極,夢寐失精,夜有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xì)研,水飛過),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鐘乳粉2兩,黃耆1兩(銼),巴戟1兩,石斛1兩(去根,銼),白茯苓半兩,桂心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微赤,銼),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鹿茸1兩(去皮,涂酥炙微黃),五味子半兩,天門冬3分(去心,焙),續(xù)斷半兩,木香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陽起石1兩(細(xì)研),牛膝1兩(去苗),遠(yuǎn)志3分(去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澤瀉3分,覆盆子3分,沉香3分,熟干地黃1兩,丹參1兩(去蘆頭),干漆3分(搗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虛損,骨萎羸瘦,耳鳴心煩,小腹里急,氣引膀胱,連腰膝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
【摘錄】《圣惠》卷七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磁石丸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補腎磁石丸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補腎磁石丸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磁石(燒通赤用,醋淬七次)肉蓯蓉(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一宿,慢火焙干)甘菊花 石決明各30克
【制法】上五味,搗羅為末,用雄雀15個(去毛、嘴,足,留腸肚),以青鹽60克,水2升,同煮至雄雀爛、水欲盡為度,取出先搗如膏,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腎精氣虛,眼目昏暗,遠(yuǎn)視不明,時見黑花,漸成內(nèi)障。現(xiàn)用于假性近視,或屈光不正。
【用法用量】每次2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處方】磁石2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牡蠣粉1兩半,楮實子2兩(水淘去赤汁,炒令干浮者),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五味子1兩,薯蕷1兩半,巴戟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勞聾腎虛,或耳中常聞鐘盤風(fēng)雨之聲。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磁石丸”。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磁石2兩(煅,醋淬7次,水飛凈),菟絲子2兩(酒制),北五味5錢,建石斛1兩,枸杞子1兩(米泔浸1日夜,去泔,人乳拌曬),熟地1兩5錢,車前1兩(酒炒),覆盆子1兩(酒炒),楮實子1兩,肉蓯蓉1兩(酒洗,去鱗腸),沉香5錢,青鹽5錢,槐子5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腎氣不足,瞳神昏暗,漸成內(nèi)障。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切戒郁怒。
【摘錄】《惠直堂方》卷二
最后提醒下補腎磁石丸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說起沉香磁石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沉香磁石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沉香15克(別研)磁石(火煅,醋淬七次,細(xì)研,水飛)胡蘆巴(炒)川巴戟(去心)陽起石(煅,研)附子(炮,去皮、臍)椒紅(炒)山茱萸(取肉)山藥(炒)各30克 青鹽(別研)甘菊花(去枝,萼)蔓荊子各1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上盛下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處方】沉香半兩(別研),磁石(火煅,醋淬7次,細(xì)研,水飛)1兩,葫蘆巴(炒)1兩,川巴戟(去心)1兩,陽起石(火煅,研)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椒紅(炒)1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炒)1兩,青鹽(別研)半兩,甘菊花(去枝萼)半兩,蔓荊子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腎壯陽。主陽虛腎弱,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精冷囊濕,陽萎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引《濟生》
看完了上文對沉香磁石丸的介紹,是不是對沉香磁石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做到有備無患。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磁石羊腎丸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磁石羊腎丸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磁石末2兩(火煅7次,醋淬,用蔥子1合,木通3兩,用水同煎一晝夜,去蔥子、木通),川椒(去目)1兩,石棗(去核)1兩,防風(fēng)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北細(xì)辛1兩,山藥1兩,川芎1兩,遠(yuǎn)志肉1兩,大川烏(炮)1兩,木香1兩,當(dāng)歸1兩,菟絲子(酒浸,炒)1兩,黃耆1兩,鹿茸(酒浸1宿,炙)1兩,肉桂6錢半,熟地黃(9蒸)2兩,石菖蒲1兩半。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2對(去皮膜),以酒煮爛,和諸藥末細(xì)研,以所煮羊腎酒攪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虛不爽,時有重聽,或有風(fēng)痹之狀。
【用法用量】每服百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與清神散相間服。
【注意】忌牛肉、雞鴨子。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九
有關(guān)磁石羊腎丸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磁石羊腎丸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補腎虛磁石丸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磁石1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水飛過),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遠(yuǎn)志3分(去心),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牡蠣3分(燒為粉),牛膝1兩(去苗),楮實子1兩半(水淘去浮者,焙干),防風(fēng)3分(去蘆頭),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五味子半兩,薯蕷3分,巴戟2分,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3分,熟干地黃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腎臟乏弱,耳聾,或常聞鐘磬風(fēng)雨之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其實用補腎虛磁石丸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服用。
磁石是生活中很常見到的藥物,它是一個以治療疾病為主,但是對它很多人卻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它之前,也是需要對它進(jìn)行全面了解,這樣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也不會出現(xiàn)其他問題,對身體健康也是有著很好幫助作用,那磁石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它也是有著很多方面。
對磁石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比較多,在購買它之前,也是需要到正規(guī)的進(jìn)行,這樣能夠購買到真的磁石,使得對自身疾病治療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其他問題,使得引發(fā)出現(xiàn)身體其他疾病。
磁石的功效與作用:
磁石的功效:
磁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磁石分為煅磁石、醋磁石,磁石的功效與作用是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磁石的作用有治眩暈?zāi)炕?、耳聾耳鳴等,磁石用藥禁忌是柴胡為之使,磁石惡牡丹、莽草,磁石畏黃石脂,殺鐵毒;脾胃虛者,不宜多服、久服磁石。
藥名:磁石
別名:玄石、喇叭磁石、磁君、處石、延年沙、續(xù)未石、拾針、綠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漿、席流漿、瓷石、熁鐵石、元武石、吸鐵石、吸針石、慈石、靈磁石、活磁石、雄磁石、攝石、鐵石、戲鐵石。
磁石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咸;平;無毒
歸經(jīng):腎經(jīng);肝經(jīng);肺經(jīng)。
功效: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主治:主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悸;失眠,腎虛喘逆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打碎先煎;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
磁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
磁石炮制:
1、磁石:揀去雜質(zhì),砸碎,過篩。《本草衍義》:磁石,入藥須燒赤醋淬。
2、醋磁石《圣惠方》:陳醋浸七遍,搗碎細(xì)研。
3、煅磁石:取刷凈的磁石,砸碎,置坩堝內(nèi),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內(nèi)淬酥,搗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曬干,研成細(xì)末。(每磁石100斤,用醋兩次共50-60斤)
磁石的作用:
磁石味辛咸;平;無毒,腎經(jīng);肝經(jīng);肺經(jīng),磁石有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的功效,主治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悸、失眠、腎虛喘逆。
1、磁石能補暖水臟,強益氣力,明耳目,利腰腳:磁石十兩(大火燒令赤,投于醋中淬之七度,細(xì)研,水飛過,以好酒一升,煎如餳),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干),木香二兩,補骨脂二兩(微炒),檳榔二兩,肉豆蔻二兩(去殼),蛇床子二兩。搗羅為末,與磁石煎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圣惠方》磁石丸)
2、磁石治金瘡,止痛,斷血:磁石末敷之。(《千金方》)
3、磁石能補肝腎虛,止冷淚,散黑花:磁石一兩(煅,醋炙),菖蒲、川烏(焙,去皮、尖)、巴戟、黃芪、蓯蓉、玄參各等分。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湯下,空心服。(《衛(wèi)生家寶方》磁石丸)
4、磁石治金瘡腸出,欲入之:磁石、滑石各三兩。為末,以白米飲調(diào)方寸匕服,日再服。(《劉涓子鬼遺方》)
5、磁石能明目,益眼力(《圣濟總錄》云:治腎藏風(fēng)虛,眼生黑花):神曲四兩,磁石二兩,光陰砂一兩。上三味,末之,煉蜜為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三,不禁。(《千金方》神曲丸,《綱目》名磁朱丸)
6、磁石治疔腫:磁石搗為粉,堿、醋和封之,拔根出。(《古今錄驗方》)
7、磁石治久患耳聾,養(yǎng)腎臟,強骨氣:磁石一斤(搗研,水淘去赤汁,綿裹),豬腎一對(去脂膜,細(xì)切)。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腎,調(diào)和以蔥、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圣惠方》磁石腎羹)
8、磁石治諸般腫毒:吸鐵石三錢,金銀藤四兩,黃丹八兩,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貼之。(《乾坤生意秘韞》)
9、磁石治耳聾耳鳴,常如風(fēng)水聲:滋石(搗碎,綿裹)半兩,木通、菖蒲(米泔浸一、二日,切,焙)各半斤。上三味,以絹囊盛,用酒一斗浸,寒七日,暑三日,每飲三合,日再。(《圣濟總錄》磁石酒)
10、磁石治大腸虛冷脫肛:干蝸牛子一百枚(微炒,搗羅為末),磁石二兩(搗碎,淘去赤汁)。上藥,以水一大盞,煎磁石五錢,至五分,去滓,調(diào)蝸牛末一錢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1、磁石治陽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三斗,漬二七日,一服三合,日夜一。(《千金方》)
12、磁石治子宮不收,痛不可忍:慈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臥時滑石湯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湯服二錢。散用磁石(酒浸)半兩,鐵粉二錢半,當(dāng)歸五錢,為末。(《綱目》磁石丸)
13、磁石治小兒驚癇:磁石煉水飲。(《圣濟總錄》)
通過以上介紹,對磁石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好了解,因此選擇它的時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亂用,那磁石對人體疾病治療有著很好效果,而且它的出現(xiàn)也是有著上千年歷史,所以這是一個很值得選擇的藥物,利于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