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和仙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沖和仙膏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沖和仙膏的作用。
【別名】黃云膏(《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仙膏(《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陰陽散(《外科樞要》卷四)。
【處方】川紫荊皮150克(炒。又名紅肉,又曰內(nèi)消)獨活90克(炒,不用節(jié))赤芍藥60克(炒)白芷30克(不見火)木蠟(即石菖蒲。隨證加減)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散寒,活血消腫。主癰疽發(fā)背,陰陽不和,冷熱不明者。
【用法用量】蔥湯或熱酒調(diào)敷患處。
【注意】如熱勢過盛,只宜用蔥泡湯調(diào)敷,切不可用酒調(diào)敷。
【摘錄】《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沖和仙膏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ys630.COm精選閱讀
金仙膏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yīng)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別名】開郁消積膏
【處方】蒼術(shù)5兩,上白術(shù)4兩,羌活3兩,川烏3兩,姜黃3兩,生半夏(姜制)3兩,烏藥3兩,川芎3兩,青皮3兩,生大黃3兩,生香附2兩,炒香附2兩,生靈脂2兩,炒靈脂2兩,生延胡2兩,炒延胡2兩,枳實2兩,黃連2兩,姜制厚樸2兩,當(dāng)歸2兩,靈仙2兩,黑丑頭(半生半炒)2兩,巴仁2兩,枯黃芩1兩,黃柏1兩,生蒲黃1兩,黑山梔1兩,川郁金1兩,莪術(shù)1兩,三棱1兩,檳榔1兩,陳皮1兩,山楂1兩,麥芽1兩,神曲1兩,南星1兩,白丑頭1兩,苦葶藶1兩,蘇梗1兩,藿梗1兩,南薄荷1兩,草烏1兩,獨活1兩,柴胡1兩,前胡1兩,細辛1兩,白芷1兩,荊芥穗1兩,防風(fēng)1兩,連翹1兩,干葛1兩,苦桔梗1兩,知母1兩,大貝母1兩,甘遂1兩,大戟1兩,芫花1兩,防己1兩,瓜蔞仁1兩,腹皮1兩,天花粉1兩,赤芍1兩,白芍1兩,枳殼1兩,茵陳1兩,川楝子1兩,木通1兩,澤瀉1兩,車前子1兩,豬苓1兩,宣木瓜1兩,皂角1兩,苦杏仁1兩,桃仁1兩,蘇子1兩,益智仁1兩,良姜1兩,草果1兩,吳萸1兩,紅花1兩,木鱉仁1兩,蓖麻仁1兩,僵蠶1兩,全蝎1兩,蜈蚣1兩,蟬蛻1兩,生山甲1兩,生甘草1兩,發(fā)團3兩,飛滑石4兩,生姜1斤,蔥白1斤,韭白1斤,薤白1斤,大蒜頭1斤,紅鳳仙1斤,白鳳仙(全)1斤,槐枝1斤,柳枝1斤,桑枝1斤(鳳仙子者或用4兩),榆枝8兩,桃枝8兩(俱連葉),石菖蒲2兩,萊菔子2兩,干姜2兩,陳佛手干1兩,小茴1兩,艾1兩。
【制法】兩共享油40斤,分熬丹收。再入凈松香、生石膏各4兩,陳壁土、明礬各2兩,雄黃、輕粉、砂仁、白芥子、川椒、廣木香、檀香、官桂、制乳香、制沒藥各1兩,牛膠4兩(酒蒸化,如前下法),或加蘇合油,臨用加沉、麝。
【功能主治】開胸膈,進飲食,化痰消痞;升降陰陽,流通氣血。主風(fēng)寒暑濕,氣血痰食,六郁五積諸病,中州脾胃之病,四時外感內(nèi)傷,表里不分,寒熱相雜,非一偏所能治者;夏時暑濕、濕溫之癥偏于陰濕者;一切腹痛,婦人痛經(jīng),小兒蟲痛、瘧疾、痢疾。
【用法用量】外感風(fēng)寒暑濕,頭疼發(fā)熱,貼胸口,先用生姜擦后再貼;內(nèi)傷飲食、胸膈飽滿,貼胸口痛處并臍上,用萊菔子、枳實,麩皮、食鹽炒熨;咳嗽,貼胸口,用蒼術(shù)、枳殼、陳皮、半夏、白術(shù)、干姜、皂角炒熨(若肺咳用清肺膏,胃咳用清胃膏,腎咳用滋陰膏,此膏勿用);痰喘、痰哮,貼胸背;痰飲,貼心口;嘈雜、噫氣、吞酸、吐酸,貼心口,或用蒼術(shù)、陳皮、半夏、黃連、黃芩、吳萸、神曲煎抹;惡心、干嘔,貼心口,或用蘆根煎湯抹胃脘,摻黃連末貼;噎嗝、反胃,用生姜汁、韭菜汁、牛乳抹胸口,膏內(nèi)摻真郁金末,鳳仙子末貼,再用陳米同黃土合上平肝順氣保中方藥料炒熨;翻胃,貼心口,用姜汁、竹瀝先抹之;嘔吐,貼心口,寒宜丁香、砂仁、藿香、陳皮、半夏、干姜摻貼;熱宜黃連、葛根、白芍、黃芩、梔子、竹茹加梅煎抹;霍亂吐瀉,先用生姜擦胸口,膏內(nèi)摻陳佛手干、明礬末貼胸口并臍上,不吐瀉者,亦用生姜擦心口,摻菖蒲、白蔻、丁香末貼心口并臍上;積聚、癥瘕、痃癖、痞氣,先用生姜擦患處,膏內(nèi)摻藥末貼,摻藥用大蒜頭3兩,生姜、蔥白各2兩,同搗爛,加白芥子、花椒、鳳仙子、紅蓼花子或花、大黃、芒硝、雄黃、輕粉、明礬、陳石灰各2錢,研末和勻陰干,臨用以少許摻膏上貼,并可以少許加飛面、醋調(diào)敷膏外,再用酒蒸商陸、或酒蒸三棱,或醋炒吳萸,或醋炒延胡熨之;黃疸、陽黃,膏摻白術(shù)、黃芩、茵陳末貼心口,臍上,參用行水膏貼臍旁天樞穴,再加蒼術(shù)、厚樸、廣陳皮、茵陳、黃連、黃芩、梔子、龍膽草、葶藶、車前子、澤瀉、木通、寒水石、滑石之類煎抹炒熨;陰黃,膏摻附子,干姜、茵陳末貼心口,臍上,參用散陰膏貼后對臍命門穴,再用蒼術(shù)、厚樸、陳皮、茵陳、川芎、川烏、干姜、吳萸、青皮、姜黃、官桂、丁香、川椒、車前子、澤瀉之類煎抹炒熨;酒疸、谷疸治同;瘟黃,用瘴疸丸(茵陳、梔子、大黃、芒消各1兩,杏仁6錢,常山、鱉甲、巴霜各4錢,豆豉2兩)煎抹炒熨;浮腫,陽水先腫上體,身熱便閉,貼心口、臍上;陰水,先腫下體,身冷便利,貼心口、臍上;脹滿,貼心口、臍上;泄瀉,貼胸口、臍上,再用蒼術(shù)、厚樸、陳皮、澤瀉、車前子、木通、飛滑石之類炒熨或用白術(shù)5錢、車前子8錢炒熨;瀉不止,用黃丹、枯礬、丁香摻膏貼,艾1葉坐在身下;痢疾,初起,膏摻川連、吳萸、木香、砂仁末貼臍上,3日后者,摻花椒、麝香貼;瘧疾,貼心口、背心,先用生姜擦后貼;心胃氣痛,貼痛處,熱痛用柴胡、黃芩、瓜蔞、花粉、白芍、枳殼、黃連、梔子、橘紅、木通、生甘草、食鹽煎抹;冷痛用紫蘇、香附、靈脂、延胡、姜黃、蒲黃、蓬術(shù)、當(dāng)歸、良姜、草果、官桂、胡椒、益智仁、吳萸、陳皮、半夏、沒藥、厚樸、蒼術(shù)、烏藥、川芎炒熨;肝氣脅肋痛,貼痛處;腹痛,貼臍上;腰痛,膏摻白術(shù)、官桂末貼痛處;小腸氣痛,貼臍下,并用川楝子、小茴、烏頭、梔子、鹽炒熨;婦人痛經(jīng),貼臍上;婦人乳核,不紅不腫者,用姜蔥湯洗后,膏內(nèi)摻廣木香貼,如紅腫熱痛者,用清陽膏加烏龍錠敷;婦人產(chǎn)后兒枕痛,貼痛處。
【摘錄】《理瀹》
【處方】生姜1斤,蔥白1斤,韭白1斤,蒜白1斤,白鳳仙花(莖、子、葉、根、全株)半斤,槐枝半斤,柳枝半斤,桑枝半斤,桃枝半斤,側(cè)柏枝半斤,蘿卜子2兩,白芥子2兩,山楂子2兩,蘇子2兩,艾葉2兩,花椒2兩,菖蒲2兩,陳香櫞1兩,小磨麻油5斤(熬),黃丹(炒)30兩(收),白術(shù)4兩,大黃2兩,蒼術(shù)2兩,生香附1兩,醋香附1兩,生靈脂1兩,醋靈脂1兩,生延胡1兩,醋延胡1兩,川芎1兩,白芍1兩,當(dāng)歸1兩,柴胡1兩,薄荷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fēng)1兩,白芷1兩,杏仁1兩,神曲1兩,麥芽1兩,陳皮1兩,半夏1兩,大貝母1兩,膽南星1兩,前胡1兩,郁金1兩,烏藥1兩,蒲黃(炒)1兩,赤苓1兩,澤瀉1兩,條芩1兩,黑山梔1兩,川烏1兩,草烏1兩,桔梗1兩,甘草1兩,枳殼1兩,枳實1兩,蔞仁1兩,大戟1兩,皂角1兩,官桂1兩,檳榔1兩,黃柏1兩,青皮1兩,木香1兩,靈仙1兩,砂仁1兩,川楝1兩,赤芍1兩,桃仁1兩,紅花1兩,沒藥1兩,乳香1兩,三棱1兩,莪術(shù)(煨)1兩,廣藿梗1兩,良姜1兩,小茴1兩,草果仁1兩,連翹1兩,僵蠶1兩,全蝎1兩,木鱉1兩,防己1兩,山甲1兩,木通1兩,車前子1兩,明雄1兩,明礬1兩,降香1兩,益智仁1兩,吳萸1兩,黃連1兩,細辛1兩,茵陳1兩,蓖麻仁1兩,厚樸1兩,葛根1兩,生巴仁1兩,甘遂1兩,芫花1兩,黑白丑1兩,陳壁土1兩,輕粉1兩,葶藶1兩,肉桂2兩,丁香2兩。
【制法】小磨油10斤熬,炒黃丹收,飛滑石6兩,牛膠4兩攪,與前膏合并;如油少,酌加。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寒,化濕熱,行氣血痰食,利肺平肝,調(diào)胃健脾,寬胸進餐,解郁調(diào)經(jīng),行瘀止痛,理氣理血。主咳嗽哮喘,惡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噎膈,痞塊積聚,腫脹,黃疸,瘧疾,水瀉,痢疾,淋癥,疝氣,腳氣,心腹脅肋諸痛,周身走注氣痛,乳塊,腹癰腫毒初起,跌打損傷。
【注意】孕婦忌貼。
【摘錄】《急救經(jīng)驗良方》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金仙膏是什么了吧。金仙膏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只要一提到二仙膏,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糖油飲、二和湯
【處方】真麻油半盞,好白蜜半盞。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難,橫生倒產(chǎn),一切危險不能產(chǎn)及死胎不下者。
【用法用量】糖油飲(《普濟方》卷三五七)、二和湯(《仙拈集》卷三)。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
【處方】牛乳10斤,福圓10斤。
【功能主治】大補虛損。主
【用法用量】煎膏,酒服。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明礬2兩,雄黃2兩。
【制法】上為細末,先將藥1半水糊和成膏。
【功能主治】痞氣,腹中作塊。
【用法用量】紙攤,貼患處即效;不效,再以另1半攤貼。須看貼藥之后,大便如膿下,即愈。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三十四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二仙膏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二仙膏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登仙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麻油1斤4兩,甘草2兩,芝麻4兩,天門冬(酒浸,去心)3錢,麥門冬(酒浸,去心)3錢,遠志(酒浸,去心)3錢,生地(酒洗)3錢,熟地(酒蒸)3錢,牛膝(去蘆,酒浸)3錢,蛇床子(酒洗)3錢,虎骨(酥炙)3錢,菟絲子(酒浸)3錢,鹿茸(酥炙)3錢,肉蓯蓉(酒洗,去甲膜)3錢,川續(xù)斷3錢,紫稍花3錢,木鱉子(去殼)3錢,杏仁(去皮尖)3錢,谷精草3錢,官桂(去皮)3錢,松香8兩,倭硫黃(末)2錢,雄黃(末)2錢,龍骨(末)2錢,赤石脂(末)2錢,乳香(末)3錢,沒藥(末)3錢,木香(末)3錢,母丁香(末)3錢,蟾酥2錢,麝香2錢,陽起石2錢,黃占1兩。
【制法】麻油熬,下諸藥:第一下芝麻;第二下甘草;第三下天門冬、麥冬、遠志、生地、熟地、牛膝、蛇床子、虎骨、菟絲子、鹿茸、肉蓯蓉、川續(xù)斷、紫稍花、木鱉子、杏仁、谷精草、官桂;第四下松香,槐柳枝不住手?jǐn)?,滴水不散;第五下倭硫黃、雄黃、龍骨、赤石脂(再上火熬一時);第六下乳香、沒藥、木香、母丁香(再熬,提鍋離火放溫);第七下蟾酥、麝香、陽起石(滴水不散);第八下黃占。用瓷罐盛之,以蠟封口,入井中浸3日,去火毒,用紅絹攤。
【功能主治】存精不漏,固體壯陽,強形健力。主腰痛、下元虛損,五勞七傷,半身不遂,膀胱疝氣,下焦冷氣,小腸偏墜;二三十年腳腿疼麻,陽事不舉,婦人白帶、血淋、陰痛,血崩。
【用法用量】貼臍上。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四
如果大家之前對登仙膏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登仙膏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登仙膏,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八仙膏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身體免疫力,調(diào)理機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八仙膏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八汁湯
【處方】生藕汁1盞,生姜汁1盞,梨汁1盞,蘿卜汁1盞,甘蔗汁1盞,白果汁1盞,竹瀝1盞,蜂蜜1盞。
【功能主治】噎食。
【用法用量】八汁湯(《醫(yī)學(xué)從眾錄》卷五)?!稏|醫(yī)寶鑒·雜病篇》無甘蔗汁,以砂糖代之。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杏仁(去皮尖,切片)1兩,蜂房(剪碎,洗凈)1兩,元參5錢,蛇蛻(鹽水洗,焙干)1錢,黃耆3錢,黃丹(研細)5兩,血余(洗凈)雞子大一團,麻油1斤。
【制法】先將油入砂鍋內(nèi),緩緩加入血余熬開,俟發(fā)焦溶盡時加入杏仁,候色焦時去滓,再將所熬清油入銀銚內(nèi),加入玄參、黃耆,慢火熬四小時,放于冷處,候冷時再將蜂房、蛇蛻加入,慢火再熬,用柳枝不住手?jǐn)囍?,俟呈黃紫色時去渣,再加投黃丹,急攪片時,移于火上,以文武火緩緩熬之,并同時以柳枝不住手?jǐn)囍恋嗡芍椋妥兒谏珪r,膏即成。
【功能主治】一切陰瘡,癰疽,發(fā)背等瘡。
【摘錄】《外科十三方考》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八仙膏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八仙膏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基本上一提到?jīng)_和湯,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沖和湯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生姜120克(切,焙)草果仁(去皮)22.5克 甘草(炙)22.5克 半夏曲(炙)7.5克 白鹽(炒)30克
【制法】上為細末,入鹽和勻。
【功能主治】醒酒快膈,消痰助胃。主酒食過傷,嘔逆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湯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處方】山萸肉6克 棗仁6克(炒,研)當(dāng)歸6克 白芍4.5克(酒炒)人參6克 茯神6克 甘草1.5克 沙苑蒺藜9克 紅棗5枚 橘餅12克
【功能主治】主郁火脅痛,心煩意躁,筋節(jié)不利,入夜不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二
【處方】柴胡1錢,黃耆1錢,當(dāng)歸(酒洗)1錢,半夏(煮)1錢,人參1錢,升麻8分,橘皮8分,甘草(炙)7分,黃柏(酒洗)5分,芍藥5分,黃芩(酒洗)4分。
【功能主治】半身不遂,語言謇澀,心神昏憒,煩躁自汗,表虛惡風(fēng),如灑冰雪,口不知味,鼻不聞香臭,聞木音則驚怖,小便頻多,大便結(jié)燥,痰嗽嗌干,疼痛不利。
【用法用量】上銼散。水煎,熱服。
【摘錄】《杏苑》卷三
【處方】羌活1錢,蒼術(shù)(制)1錢,防風(fēng)1錢,黃連1錢,川芎1錢,白芷1錢,細辛6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解表。主因于失調(diào),內(nèi)郁五臟,外發(fā)眼目,暴赤之發(fā),如天地疾風(fēng)暴雨之狀。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蔥頭1個(長5寸),煎熱服。次1劑不用蔥。外以2至散洗之。如重,用玄靈圣藥點之。
【摘錄】《眼科秘訣》卷一
【處方】甘草2錢半(炙),黃芩1錢半,柴胡(去梗)半兩,人參(去蘆)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
【功能主治】暑瘧,寒熱多痰。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生姜5片,大棗2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別名】中和湯、沖元湯
【處方】人參2錢,黃耆1錢半,白術(shù)1錢半,當(dāng)歸1錢半,白芷1錢半,茯苓1錢半,川芎1錢半,皂角刺(炒)1錢半,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金銀花1錢,陳皮2錢,甘草節(jié)1錢。
【功能主治】元氣虛弱,失于補托,瘡屬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
【用法用量】中和湯(《準(zhǔn)繩·瘍醫(yī)》卷一)、沖元湯(《顧氏醫(yī)徑》卷六)。
【摘錄】《外科樞要》卷四
【別名】加減防風(fēng)通圣散
【處方】通圣散1料(內(nèi)除去芒消、黃芩不用,滑石減半)加防風(fēng)半兩,荊芥7錢半,薄荷半兩,甘草3兩(炒1兩7錢半,生用1兩2錢半),蒼術(shù)(去皮)2兩半。
【功能主治】感冒3-4日不解,微生煩渴口干。
【用法用量】加生姜、蔥白煎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生姜4兩(切、焙),草果仁(去皮)7錢半,甘草7錢半(炙),半夏曲2錢半(炙),白鹽1兩(炒)。
【制法】上為細末,入鹽和勻。
【功能主治】醒酒快膈,消痰助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沸湯點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知道了沖和湯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沖和湯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沖和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沖和散的功效和作用呢?沖和散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別名】蒼荊散(《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處方】蒼術(shù)1.8千克 荊芥穗900克 甘草37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外感風(fēng)寒挾濕,身體沉重,肢節(jié)酸疼,項背拘急,頭目不清,鼻塞聲重,伸欠淚出,氣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滯,飲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熱服,不計時候;藥滓再煎。
【摘錄】《百一選方》卷七
【別名】敗毒散
【處方】白藥子1分,甘草(炙)1分,雄黃1錢(醋淬)。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退熱解躁。主小兒斑痘瘡。
【用法用量】敗毒散(《普濟方》卷四○三)。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別名】蒼荊散
【處方】蒼術(shù)60兩,荊芥穗30兩,甘草12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寒溫不節(jié),將攝失宜,或乍暖脫衣,盛熱飲冷,或坐臥當(dāng)風(fēng),居處暴露,風(fēng)雨行路,沖冒霜冷,凌晨早出,呼吸冷氣,或久晴暴暖,忽變陰寒,久雨積寒,致生陰濕。使人身體沉重,肢節(jié)酸疼,項背拘急,頭目不清,鼻塞聲重,伸欠淚出,氣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滯,飲食不入。傷風(fēng)、覺勞倦。
【用法用量】蒼荊散(《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夺t(yī)學(xué)入門》本方用蒼術(shù)、荊芥各等分,甘草減半。
【摘錄】《百一》卷七
【處方】荊皮1兩,獨活5錢,赤芍5錢,白芷3錢,南星1錢半,半夏1錢半,南木香2錢,菖蒲2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咽喉病屬陰證者。
【用法用量】調(diào)白酒敷。
【摘錄】《喉舌備要》
【處方】紫荊皮5兩(炒),獨活3兩(炒),赤豆2兩(炒),白芷1兩(生研),石菖蒲1兩(生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活血消腫。主癰疽初起,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以蔥頭煎濃湯,或用溫酒,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沖和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沖和飲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沖和飲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沖和飲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蒼術(shù)(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銼片,炒微黃色)1兩2錢,人參(去蘆)5錢,前胡(去蘆)5錢,桔梗(銼,炒)5錢,枳殼(去瓤,麩炒微黃色)3錢,麻黃(去節(jié))3錢,陳皮(去白)3錢,川芎1錢半,白芷1錢半,半夏(湯洗7次,姜汁浸,曬干,炒)1錢半,當(dāng)歸(酒洗)1錢半,薄桂(去粗皮)1錢半,白芍藥,赤茯苓(去皮)1錢半,干姜2錢,厚樸(去粗皮,姜汁浸1宿慢火炒干)2錢,甘草(炙)7錢半。
【功能主治】感冒風(fēng)寒,頭疼發(fā)熱,肩背拘急惡心嘔吐,腹痛膨脹,兼寒濕相搏,四肢拘急,冷氣侵襲,腰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2片,蔥1根,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以上就是本文對沖和飲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沖和飲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