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紙拔毒生肌神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隔紙拔毒生肌神膏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隔紙拔毒生肌神膏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隔紙拔毒生肌神膏的藥效有哪些吧。
【處方】金銀花3錢,凈青黛1錢,制甘石5錢,提白蠟1錢5分,上宮粉3錢,上四六5分,真血結(jié)1錢。
【制法】上為細末,用生豬板油(去膜)同搗,再用油紙1大塊,向中間多多刺眼(如患處大),以透藥性,將膏藥薄薄刮上,二面閉折,藏藥在內(nèi)。
【功能主治】無論各種癤毒癰疽,但須已潰者。
【用法用量】貼患處,外用帶子扎住,縛1-2日后,揩去膿垢,或仍照扎,或換過藥,如膿干,即不必開看,有數(shù)日自然肌滿而愈。
【摘錄】《壽世新編》卷中引《龔氏方》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隔紙拔毒生肌神膏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隔紙拔毒生肌神膏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隔紙膏是什么你知道嗎?隔紙膏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龍骨6克 血竭1.5克 輕粉1.5克 冰片0.3克 阿魏0.6克 乳香 沒藥各3克 麝香0.3克 黃丹(飛)30克 生芝麻27克(搗末)香油90毫升
【功能主治】治臁瘡日久,頑瘡結(jié)毒。
【用法用量】先將丹、油、芝麻熬數(shù)沸,再下別藥藥末,臨起時方下冰片、麝香攪勻。用甘草煮油紙,兩面扎孔,貼患處。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二
【處方】凈豬油(熬化)1兩,黃占5分,白占5錢,輕粉2錢,黃柏2錢(膽炙),珍珠1錢5分,官粉3錢,赤石脂1錢(煅)。
【制法】上為細末,先將前3味熔化,再下細末,為隔紙膏。
【功能主治】濕毒頑瘡,臭爛臁瘡。
【用法用量】先以韭菜煎湯洗凈患處,然后貼之。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八
【處方】明礬、胡椒、川椒、皮消、淮鹽磚(用火煅透)、白占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青油燭調(diào)油紙上。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貼之,須令忍痛。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處方】香油4兩,銅綠4兩,黃蠟1兩。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共溶化,微溫用氈片攤。貼。避風(fēng),次日即換。
【摘錄】《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下
【處方】枯礬3錢,密陀僧3錢,龍骨(煅)3錢,黃丹(水飛)3錢。
【制法】用布針將油紙刺孔,桐油調(diào)藥攤上。
【功能主治】腳脛上生瘡腫痛,頑毒潰爛,久不已。
【用法用量】貼患處。
【摘錄】《壽世保元》卷九
【處方】炙乳香5錢,制沒藥5錢,水連1兩,川柏3兩,湘黃2兩,青黛1兩。
【制法】上為末,豬油捶,以油紙著肉一面刺眼,外層不刺眼,攤藥夾中。
【功能主治】臁瘡破爛。
【用法用量】貼之,6日1換。
【摘錄】《青囊立效秘方》卷二
【處方】乳香1錢,沒藥1錢,血竭1錢,輕粉2錢,銀珠2錢,鉛粉3錢,朱砂2錢,冰片1分,石鐘乳3錢(煅過)。
【制法】上為末,用清油4兩,黃蠟4兩,入鍋熔化取起,瓷碗貯之,候冷定,入藥在內(nèi)攪勻,以棉紙攤膏。
【功能主治】鬢疔已經(jīng)潰爛化膿者。
【用法用量】貼于患處,1日2換。貼去腐肉后,視其肉色如石榴尖樣時,用熏洗湯洗凈,貼解毒膏,摻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摘錄】《外科十三方考》
【處方】無名異(洗凈,微炒)1兩,龍骨2錢,血竭2錢,乳香2錢,沒藥2錢,雄黃2錢,牛黃2錢,阿膠2錢,海螵蛸2錢,赤石脂5錢,郁金5錢,黃柏5錢,黃丹5錢,輕粉。
【制法】上為細末,香油調(diào),用黑傘紙刺孔,作隔紙膏。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方中輕粉用量原缺。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五
【處方】松香(制)8錢,黃柏末4錢,輕粉5分。
【制法】用麻油或豬油調(diào)成膏,用甘草5錢煎湯,將紙煮過曬干,針刺多眼,攤藥。
【功能主治】結(jié)毒臁瘡。
【用法用量】貼瘡上,先用蔥、椒湯洗凈,方貼之。
【注意】忌食發(fā)物。
【摘錄】《仙拈集》卷四
【處方】乳香(去油)1錢2分,沒藥(去油)1錢2分,銅綠1錢2分,兒茶1錢2分,龍骨1錢2分,雄黃1錢5分,輕粉1錢5分,蘆薈1錢,山甲5分,蜈蚣5分,黃柏5分,冰片5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槐、柳、桃枝各12寸,羊糞12粒,幼婦血余1握,先入油鍋熬枯,去滓,入真黃占2兩,后入白占2兩,再入官粉4兩攪勻,黃丹4兩攪勻,滴水成珠,將鍋離火,加前藥末,不住手攪,傾在水內(nèi),出火毒。
【功能主治】紫泡并久遠裙邊瘡及諸瘡。
【摘錄】年氏《集驗良方》卷六
【處方】龍骨(煅)1兩,鉛粉1兩,鉛丹1兩。
【制法】上為末,香油或桐油調(diào),油紙夾隔。
【功能主治】臁瘡不問久近,雖腐爛至骨。
【用法用量】須先以蔥、椒煎湯,洗凈然后貼上,次日又翻過貼。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八
【處方】雄豬油(去皮膜)、劈毒立消丹、麻油2茶匙,飛丹3錢。
【制法】將雄豬油熬化冷定,入劈毒立消丹,再加麻油、飛丹收用。
【功能主治】白蛇串(又名蛇窠瘡)。
【用法用量】攤隔紙膏。貼之。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三十
【處方】雞屎(炒)1兩,松香(生)1兩,百草霜8錢,雄黃5分,枯礬4分。
【制法】上為末,香油調(diào)。
【功能主治】一切惡瘡、腫毒、頑瘡。
【用法用量】用傘紙貼患處。攤藥于紙上,再將原紙返展蓋住。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五
【處方】白蠟5錢,甘石3錢,銀朱1錢,銅綠5分,枯礬5分,大梅片2分。
【制法】上為細末,另包。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用麻油2兩,頭發(fā)少許,男用女發(fā),女用男發(fā),熬至滴水成珠,方下各品,惟白蠟、梅片,須起鍋時加之。再用油紙一塊,中間密密刺孔,如患處大,以通藥氣,末將膏藥括上,兩面對折,藏藥在內(nèi),四圍亦須向內(nèi)略卷,免藥流出,外加帶子扎住。敷1-2日后,揩去膿垢,或仍照扎,或換過藥,如膿干,即不必開著,有數(shù)日自然肌滿而痊。
【摘錄】《壽世新編》卷中
【處方】黃柏(蜜炙)2錢,飛丹2錢,輕粉1錢,面粉1錢。
【制法】桐油調(diào),作隔紙膏。
【功能主治】婦人血風(fēng)瘡。
【用法用量】貼之。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三
【處方】面粉1兩,白蠟1兩,黃蠟8錢,冰片1錢。
【制法】先用麻油3兩,火上熬化二蠟,隨下面粉,次下冰片,為隔紙膏。
【功能主治】小便疳瘡大爛者。
【用法用量】貼之。5日后痛即止,肉即生矣。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二○二引《瘡瘍?nèi)珪?/p>
【處方】黃耆(末)半兩,輕粉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血竭5分,銀朱1錢,銅錄2分。
【制法】上為細末,真香油調(diào)成膏,攤油紙上,再用油單紙一層,以布針刺孔數(shù)個掩膏藥上。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貼之,1日一易。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
【處方】蘄艾(末)、飛丹、韶粉。
【制法】以生桐油調(diào)勻,攤紙上。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先以蔥、椒、米泔水洗過,隔紙貼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八
【處方】自然銅5分(好醋煅7次),乳香1錢,沒藥1錢,血竭1錢,黃蠟5錢,銅青5錢,細芽茶8錢(另研為末),黃柏末4兩。
【制法】先用生桐油4兩,煎滾取出,先加柏末,后加茶末,待略溫,再入細藥,次加麝香5分。
【功能主治】里外臁瘡。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三
【處方】乳香5分,沒藥5分,無名異5分,血竭5分,輕粉5分,百草霜5分,萬年灰、龍腦。
【制法】上為細末,和勻,用菜油調(diào)勻如膏,以油單紙看患處大小做袋1個,入藥于中,捏勻。
【功能主治】杖瘡疼痛及臁瘡。
【用法用量】方中萬年灰。龍腦用量原缺。
【摘錄】《杏苑》卷七
【處方】黃香(研爛)5錢,輕粉5錢,銀朱5錢,冰片半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用油單紙攤,先以針密密刺孔,將藥攤于孔上夾于中。先將蔥頭、花椒、細茶煎水洗凈瘡毒,后以孔口向瘡貼,用布帶緊扎。夏月1日1換,冬月2日1換1洗。其臭爛不可聞?wù)?,不過5貼而愈,凡攤藥,看瘡大小形式攤貼。
【注意】忌諸般發(fā)物。
【摘錄】《回春》卷八
【處方】煅石膏(為末)、枯白礬(為末)各等分。
【制法】桐油調(diào),作隔紙膏。
【功能主治】臁瘡,濕毒瘡。
【用法用量】貼之。更服荊防敗毒散,如數(shù)劑不應(yīng),宜服人參黃耆湯。
【摘錄】《外科經(jīng)驗方》
【處方】當(dāng)歸5錢,白芷5錢,黃連5錢,五倍子5錢,雄黃5錢,沒藥5錢,海螵蛸5錢,血竭5錢,白及5錢,白蘞5錢,黃柏5錢,厚樸5錢,黃丹、乳香2錢半(研),輕粉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內(nèi)外臁瘡。
【用法用量】用清油紙貼藥,敷瘡上,絹帛縛定;有膿水,解開,刮去不潔,再貼藥。如此數(shù)次即愈。須先用燒鹽湯洗凈,片帛拭干,待片時,水氣干,然后貼藥。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看完上面的對于隔紙膏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大家是否知道臁瘡隔紙膏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臁瘡隔紙膏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臁瘡隔紙膏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臁瘡隔紙膏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松香1兩(火上化開,傾入水中,取起),乳香3錢,血竭3錢。
【制法】上為末,香油調(diào),攤貼紙上,用針刺數(shù)百孔。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反貼瘡上,貼時先用米泔水溫洗凈,3日1換。
【摘錄】《集驗方"文堂集驗方
【別名】臁瘡夾紙膏
【處方】黃占5兩,飛丹4兩,鉛粉4兩,輕粉2錢,乳香2錢,沒藥2錢,冰片3分,麻油(春、夏2兩,秋、冬3兩)。
【制法】先將占、油煎5-6沸,下乳、沒再2-3沸,下輕粉,隨下丹、粉,槐、柳枝攪10余沸,取起冷定后,下冰片攪勻,瓶盛,浸水中1宿,出火毒。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臁瘡夾紙膏(《青囊秘傳》)。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臁瘡隔紙膏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臁瘡隔紙膏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拔毒生肌膏可能很多的人聽過,但是很多的人對于這個膏藥了解的卻不是很多的。有著具體的什么介紹卻不是很清楚。這樣的話用起來就不會那么的方便的,不論是那個藥物都是了解清楚才是對自己的身體的健康保證。那么,拔毒生肌膏的具體介紹是怎樣?下面就讓小編詳細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有了解。
1、組成
當(dāng)歸、生地、黃柏、槐枝、人發(fā)、紫草皮、紅升、冰片、黃連粉、黃蠟。
2、用量
當(dāng)歸8錢,生地8錢,黃柏8錢,槐枝8錢,人發(fā)3錢,紫草皮2錢,紅升5錢,冰片5分,黃連粉5錢,黃蠟4兩。
3制法
用前6味加麻油1斤,用火熬枯,去滓,再加紅升、冰片、黃連粉、黃蠟攪勻,待冷,成膏17兩8錢,共裝89盒,每盒重2錢。
4、用法
攤于紗布上,貼患處。
5、主治
癰疽瘡癤,潰爛久不收口者。
6、組成
羊蹄甲、牛抵角、豬蹄甲、商陸、鬧羊花、西大黃、巴豆、白及、白蘞、蒼耳、蓖麻、干蟬、當(dāng)歸、漏蘆、山甲、兩頭尖、鯽魚、玄參、木鱉、生川烏、生草烏、杭大戟、香油、黃丹、沒藥、乳香、元桂、芒硝、輕粉。
7、用量
羊蹄甲1只,牛抵角5錢,豬蹄甲5錢,商陸5錢,鬧洋花1兩,西大黃1兩半,巴豆2錢半,白及2錢半,白蘞2錢半,蒼耳2兩,蓖麻1兩半,干蟬1個,當(dāng)歸5錢,漏蘆5錢,山甲1兩,兩頭尖1兩半,鯽魚1個,玄參1兩,木鱉2錢半,生川烏2錢半,生草烏2錢半,杭大戟2錢半,香油10斤,黃丹5斤,沒藥2錢,乳香1錢,元桂1錢半,芒消1錢半,輕粉1錢半。
8、制法
后5味為面,熬成時兌入,照一般熬膏藥法熬制,攤于油紙上。
用法
將瘡口先以開水洗凈,用此膏貼之,1日1換。
功用
拔毒生肌,護膜防菌。
主治
已潰之癰毒瘡瘍。
關(guān)于拔毒生肌膏的具體介紹是怎樣相信上文已經(jīng)從各個方面給介紹的很清楚了,同時對于那些女性上文的內(nèi)容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女性是最愛美的尤其是對自己的皮膚方面,可以好好的看下上文的內(nèi)容。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拔毒生肌散。
【處方】冰片1兩,凈紅升2兩4錢,凈黃丹2兩4錢,凈輕粉2兩4錢,煅龍骨2兩4錢,制甘石2兩4錢,煅石膏2兩4錢,白蠟?zāi)?錢。
【制法】上藥混合碾細,成凈粉90~95%即得。洗凈患處,視患處大小,酌藥量薄撒貼膏。
【功能主治】痛疽巳潰,久不生肌,瘡口下陷,常流敗水。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處方】制甘石1兩,寒水石3錢,月石3錢,乳香,沒藥(去油)1錢5分,大黃6錢,蓖麻子(去油)8錢,麝香2分,梅冰3分。
【制法】上為細末,加紅升丹3分,同研勻。
【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破傷不論新久。
【用法用量】敷之。
【摘錄】《救傷秘旨》
通過上文對拔毒生肌散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拔毒膏的作用。
【處方】蓖麻子仁1兩(產(chǎn)山東,如蠶豆,無刺者佳),杏仁(去皮尖,敲扁)1錢,乳香1錢,沒藥1錢,川三七5錢。
【制法】用真菜油半斤,將藥熬至枯黑色,去滓,再熬半枝香,入凈嫩松香1兩、黃占3錢,白占3線攪勻,老嫩得法,瓷瓶收貯。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疔腫惡毒,諸般大毒。
【用法用量】遇毒攤涂為妙;諸般大毒初起須留頭貼上,次日即消,再復(fù)貼。
【摘錄】《同壽錄》卷四
【處方】黃連(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未周,兩眼腫痛。
【用法用量】水調(diào)。敷腳心、手心;加蔥搗爛敷之尤妙。
【摘錄】《壽世保元》卷八
【別名】拔毒止痛膏
【處方】鉛丹(炒過)、蛤粉(研)不拘多少。
【制法】合研如桃花色為度,以生油調(diào)作膏,濕紙壓干。
【功能主治】燙火傷。
【用法用量】拔毒止痛膏(《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備預(yù)百要方》)。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四
【處方】后陰槐條(作短截,炒胡)、紫花地?。ǔ春?、白礬(飛過)、消(飛過)、粟米粉(炒胡)、鹽(飛過)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新水調(diào)之。
【功能主治】惡瘡。
【用法用量】用雞翎敷于瘡上,卻用碎紙貼兒封于藥上。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黃柏1兩,寒水石1兩,石膏半兩,甘草2錢半,黃芩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調(diào)成膏。
【功能主治】小兒丹毒赤腫,及頰腫痛。
【用法用量】貼赤腫處;或新水調(diào)涂亦可。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七引《保嬰集驗名方》
【處方】鯽魚1個,信1塊。
【制法】入信在魚腹內(nèi),鹽泥固,煅過,為末,香油調(diào)。
【功能主治】瘰疬瘡。
【用法用量】瘡頭上,用艾灸3炷,涂藥膏于瘡上,勿著好肉,數(shù)日后退出。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般經(jīng)》
【處方】黃丹不拘多少(以苦竹園中地龍泥裹包,火煅令紅,取出放冷,去泥)。
【制法】上為細末,和以輕粉、麻油,調(diào)如膏藥厚薄。
【功能主治】臁瘡,漏瘡,一切惡瘡。
【用法用量】攤在油單上,貼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四
【處方】南皂角5錢,五倍子5錢,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1錢。
【制法】上藥生用,各為細末,用好醋熬。
【功能主治】腫毒,諸惡瘡。
【用法用量】貼瘡上,留頂。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別名】必勝膏
【處方】馬齒莧(搗汁)、豬脂、石蜜、赤小豆(末)、綠豆(末)。
【制法】和合熬膏。
【功能主治】痘瘡。
【用法用量】必勝膏(《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處方】熟地黃1兩(以新汲水浸透)。
【制法】搗爛。
【功能主治】嬰兒眼腫痛。
【用法用量】貼兩腳心,布裹住。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四
【處方】雄黃、輕粉。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疔。
【用法用量】用胭脂水調(diào)敷。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銀朱1錢,雄黃1錢,朱砂1錢,釘銹1錢,血竭7分,膽礬7分,麝香1分(共研細末),荔枝肉(去筋)2錢,蝸牛3個,白梅肉3錢5分,雞溏屎2錢,嫩松香1兩(為細末)。
【制法】上藥不見火,陳醋攪成膏,瓷器收貯,勿令泄氣。
【功能主治】拔疔收斂。主惡毒、疔瘡、發(fā)背、無名腫毒,外痔初起,膿成已潰者。
【用法用量】用紅綾絹貼之。
【摘錄】《瘍科選粹》卷三
【處方】雄黃(研)、胭脂。
【功能主治】痘疔。
【用法用量】胭脂重浸水,令濃,調(diào)雄黃。點疔頭上,立時紅活。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山梔80個,木鱉子25個,象皮2兩,穿山甲50片,血竭5錢,巴豆仁25個,兒茶5錢,乳香5錢,沒藥5錢,硼砂5錢,香油4斤。
【制法】將香油煠枯,入木鱉子、象皮、穿山甲、巴豆仁、梔子煠化,濾滓,入適量樟丹收膏,將血竭、兒茶、乳香、沒藥、硼砂共研細末,熔化入內(nèi),攪勻即成。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排膿。主發(fā)背、對口、搭手,焮赤高腫,疼痛發(fā)熱,潰后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將患處使溫沸水洗凈,量大小攤膏貼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處方】白蘞4兩,當(dāng)歸4兩,川芎4兩,玄參4兩,黃芩4兩,赤芍4兩,天麻4兩,黃柏4兩,蒼術(shù)4兩,生地4兩,梔子4兩,輕粉4兩,紅粉4兩,血竭4兩,乳香4兩,沒藥4兩。
【制法】用香油6斤,將前藥11味煎至枯浮,去滓,再煎至滴水成珠,每油1斤,下炒透黃丹8兩,再合輕、紅2粉、乳香、血竭等面攪勻,出火氣。
【功能主治】瘡癤初起,紅腫熱痛。
【用法用量】攤貼用。
【注意】忌辛辣等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處方】蒲公英2兩。
【制法】水煎熬膏,載瓷器內(nèi),放水中1日1夜,冷去火氣。
【功能主治】痘疔。
【用法用量】俟挑破痘疔,吸盡紫血,即以此膏涂之。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處方】白蘞3兩2錢,蒼術(shù)3兩2錢,連翹3兩2錢,黃芩3兩2錢,白芷3兩2錢,木鱉子3兩2錢,穿山甲(生)3兩2錢,蜈蚣6錢,蓖麻子3兩2錢,赤芍3兩2錢,生梔子3兩2錢,大黃3兩2錢,金銀花3兩2錢,生地3兩2錢,當(dāng)歸3兩2錢,黃柏3兩2錢,黃連3兩2錢(上藥酌予切碎,用香油240兩炸枯,過濾去滓,煉至滴水成珠,入黃丹100兩,攪勻成膏,取出,入水中,出火毒后,加熱熔化,另入后藥),乳香6錢,沒藥6錢,血竭6錢,兒茶6錢,輕粉6錢,樟腦6錢,紅粉6錢。
【制法】后7味為細末,過羅,每240兩膏油兌以上藥粉,攪勻攤貼,大張油重6分,小張3分。
【功能主治】拔毒消腫,化腐生肌。主癰毒瘡癤,紅腫疼痛,已潰未潰,久不生肌。
【用法用量】微火化開,貼瘡上。
【注意】忌食發(fā)物。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蓖麻子肉1兩,銅青1兩(同研),大薊汁1碗,豆油(春、夏3兩,秋、冬4兩),松香1斤(水煮濾凈)。
【制法】先將油煎滾,入松香熔化,下大薊汁,沸水盡,下水缸內(nèi),如絞糖法,入蓖麻、銅青攪勻,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呼膿長肉。主肩臑、肘臂、腕手瘍。
【用法用量】如用,重湯煮化,攤貼。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六
【處方】辰砂1錢,甘草1錢,巴豆5分,狼糞1錢(燒存性者)。
【制法】上以蓖麻子油調(diào)和之。
【功能主治】痘疹入目。
【用法用量】貼魚尾,小錢大。
【摘錄】《眼科錦囊》卷四
通過上面對拔毒膏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xué)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夾紙膏這種方劑。
【處方】黃丹(炒)輕粉 兒茶 沒藥 雄黃 血竭 五倍子(炒)銀朱 枯礬各等分
【制法】上藥共為末。
【功能主治】治臁瘡,瘡面色紫,腐爛臭穢,時時癢痛。
【用法用量】視瘡面大小,剪油紙兩張,夾藥于內(nèi),紙周圍用漿糊粘住,紙上用針刺孔。用時先將瘡口用蔥、椒煎湯洗凈,拭干,然后貼患處,以紗布縛定,三日一換。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一
【處方】黃丹(炒)、輕粉、兒茶、沒藥、雄黃、血竭、五倍子(炒)、銀朱、枯礬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祛腐,止痛。主臁瘡潰腐。
【用法用量】量瘡大小,剪油紙兩張,夾藥于內(nèi),紙周圍用面糊粘住,紙上用針刺孔,先將瘡口用蔥、椒煎湯洗凈拭干,然后貼上,以帛縛之。3日1洗,再換新藥貼之。
【摘錄】《金鑒》卷七十一
【處方】乳香(炙去油)2錢,沒藥(炙去油)2錢,制甘石5錢,鉛粉4兩,輕粉3錢,梅片2分,老白占3兩。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用豬板油1斤煎去滓,入前藥,以白皮紙拖之,陰干待用。
【摘錄】《青囊秘傳》
【處方】定粉4兩,糠青3錢,紅土8錢。
【制法】上藥各為末,先將桐油熬熱,再下末藥攪勻,以厚紙二面拖上,待干,山火氣。
【功能主治】生肌收口。主臁瘡。
【用法用量】驗瘡之大小剪貼,1面貼3日換之。
【摘錄】《古方匯精》卷二
【處方】百草霜、壯人血余炭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臘月油燭淚化開,調(diào)為膏,攤舊柿油傘紙上,夾住,周圍線縫,涼水浸之。
【功能主治】發(fā)背潰爛。
【用法用量】先以溫淘米泔洗瘡凈,貼藥勒住。次日再洗瘡、洗藥,翻過貼之。3次照前洗換新藥貼。
【摘錄】《魯府禁方》卷四
【處方】松香、黃丹、蓖麻子(去殼)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香油調(diào),隔油紙攤藥,夾紙中。
【功能主治】臁瘡、頑瘡。
【用法用量】貼患處。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五引張會山方
【處方】紫草1兩,當(dāng)歸1兩,細生地1兩,黃柏1兩,白芷1兩,蒼術(shù)1兩,松香2兩,白蠟2兩,黃蠟2兩,飛丹密陀僧2兩,血竭2兩,輕粉3錢,樟腦1兩,銅綠5錢,爐甘石1兩,明礬5錢。
【制法】上藥用麻油1斤,入前7味煎枯去滓,入二占溶化,再將后藥研為極細末和勻,攤紙上貼之。如干,加公豬油。
【功能主治】年久、新起臁瘡。
【摘錄】《外科集腋》卷五
【處方】乳香3錢,血竭2錢半,沒藥4錢,郁金5錢,麝香1錢半,牡蠣半兩,黃連2兩,黃柏2兩,大黃1兩,黃丹1兩,輕粉30貼。
【制法】上為細末,清油調(diào)勻。
【功能主治】臁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攤油紙上貼瘡,每1個貼3日。每日以冷水洗3次,膏藥亦翻轉(zhuǎn)3次,兩層夾紙,以線縫四邊,針刺眼透藥氣。其藥末同和1處收,要用旋調(diào)。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處方】蘆甘石2兩(煅,用3黃湯淬干),血竭8錢,黃占1兩2錢(3味和豬油熬化,貯瓷碗內(nèi)),烏賊骨(去殼)3錢,青果核(炙存性)3錢,大黃3錢,朱砂6錢,龍骨(醋煅)5錢,白占1兩2錢。
【制法】上為細末,入前油內(nèi)調(diào)勻聽用。
【功能主治】遠年臁瘡。
【用法用量】以油紙攤膏,刺10數(shù)孔貼。1-2日翻轉(zhuǎn),再刺孔貼之。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二引《叢桂堂方》
【處方】甲片8錢,生地6錢,當(dāng)歸6錢,蔥葉15莖,菜油1斤。
【制法】上先將甲片煎至黃色,次下生地等,煎枯去滓,再入鍋,下黃蠟8錢烊化,用福倘油紙作大小塊,蘸油收貯。
【功能主治】遠近濕瘡。
【摘錄】《良方匯錄》卷下
【處方】樟腦3錢,銅綠1錢。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用豬板油和藥搗爛,以油紙夾之,貼患處。1-2日翻轉(zhuǎn)貼,3-4日膿盡而愈。如4日后膿尚未凈,再換1紙。
【摘錄】《驗方新編》卷八
【處方】紫草1兩,歸身1兩,細生地1兩,黃柏1兩,白芷1兩,冬青桑1兩,川椒1兩,黃白占2兩,飛丹密陀僧2兩,血竭各2兩,輕粉3錢,銀粉1兩,銅綠5錢,乳沒藥各5錢,冰片2錢。
【功能主治】多年新起臁瘡。
【用法用量】用麻油1斤,入前7味煎枯去滓,入2占溶化,再將后藥研細和勻。攤紙上貼之。如干,加公豬油調(diào)亦可。
【摘錄】《外科傳薪集》
【處方】煅石膏1兩,爐甘石(童便浸,煅)1兩,龍骨(醋煅3次)5錢,輕粉5錢,寒水石(煅)5錢,嫩松香(放銅勺內(nèi),熬至黑色起煙,倒在水內(nèi)候冷,再用蔥白搗液煮滾。候冷為末)5錢。
【制法】上為細末,輕粉另研細再和入,以公豬油調(diào)勻,作夾膏。
【功能主治】多年新起臁瘡。
【用法用量】每用先以蔥湯洗凈瘡口貼之,將白布緊緊縛定,1-2日后開看,見夾膏轉(zhuǎn)黑色即換去,另貼新膏。
【摘錄】《青囊秘傳》
【處方】黃蠟5兩,黃丹(飛)4兩,鉛粉4兩,輕粉5錢,乳香5錢,沒藥5錢,冰片3分(末),麻油(春夏2兩,秋冬3兩)。
【制法】上先將蠟、油煎5-6沸,下乳、沒末,再2-3沸下輕粉,隨下丹、粉,槐柳枝攪10余次,取起,冷定后下冰片攪勻,瓶盛浸水中1宿,出火毒。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用時先以苦茶洗瘡,將膏用薄油紙(較患處長闊1倍)攤1面,余1面刺孔數(shù)十,折束蓋膏,以有孔1面向患處貼。3日1換,3貼即愈。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處方】乳香6錢,沒藥6錢,洋樟4錢,爐甘石(制)2錢,當(dāng)歸1兩,輕粉5錢,白占6兩,黃占5兩,豬油4斤。
【制法】上為細末,將豬油,二占同烊化后,和入前藥末攪勻,用白皮紙拖之,陰干。
【功能主治】去濕解毒,活血止痛。主臁瘡腐爛臭穢,痛癢不時;頑瘡,結(jié)毒潰爛,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將膏以針刺密孔扎之,日1換。
【注意】不可水洗,不可入口。
【摘錄】《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
【處方】冰片2分,麝香1分,銅綠5分,水銀2分。
【制法】共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再用黃占5錢、雄豬板油1兩,共熬勻,入前藥搗成膏,隔紙攤貼好,多刺針孔貼之。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外貼。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處方】麻油4兩,水龍骨1兩,黃占5錢,白占5錢,鉛粉1兩,銅青1兩。
【制法】將油熬好,入占化開,再入藥末,加銅青打好。
【功能主治】臁瘡。
【摘錄】《青囊秘傳》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夾紙膏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夾紙膏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基本上一提到隔臁膏,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隔臁膏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別名】隔紙膏
【處方】當(dāng)歸半兩,白芷半兩,五倍子半兩,黃連半兩,雄黃半兩,乳香3錢(末),沒藥半兩,海螵蛸半兩,血竭半兩,黃柏半兩,白蘞半兩,白及半兩,厚樸半兩,黃丹6錢,輕粉木合3盞。
【制法】上為細末,和乳香、輕粉、清油調(diào)成膏。先用鹽湯洗凈,片帛拭干,待片時水氣干,然后貼藥。
【功能主治】內(nèi)外臁瘡。
【用法用量】隔紙膏(《準(zhǔn)繩·瘍醫(yī)》卷四)。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六引《經(jīng)驗良方》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隔臁膏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隔臁膏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生肌玉紅膏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白芷15克 甘草36克 歸身60克 瓜兒血竭 輕粉各12克 白占60克 紫草6克 麻油500克
【制法】先用當(dāng)歸、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內(nèi)浸三日,大勺內(nèi)慢火熬至微枯色,用細絹濾清,將油復(fù)入勺內(nèi)煎滾,下整血竭使化盡,次下白占,微火化開。先用茶盅4枚,預(yù)頓水中,將膏分作四處,傾人盅內(nèi),候片時,下研極細輕粉,每盅內(nèi)投和3克,攪勻,候一晝夜取起。
【功能主治】活血祛腐,解毒生肌。治癰疽、發(fā)背等瘡,潰爛流膿,以及疔瘡、疔根脫出需長肉收口者。
【用法用量】用時先用甘草煎湯,甚者用豬蹄1只,先水煎至軟,去蹄及浮油,溫洗患處,軟絹挹凈,挑膏于掌中,撩化,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乙膏蓋之。大瘡,早,晚洗換二次,兼服大補脾胃暖藥。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看了上面文章關(guān)于生肌玉紅膏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xué)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拔毒定痛膏,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花蕊石1兩,羌活5錢,乳香(另研)5錢,沒藥(另研)5錢,烏頭5錢,大黃5錢,米粉4兩,蔥白(細切)1兩。
【制法】上為細末,先將蔥、粉同炒黑色,杵為細末,入前藥末。
【功能主治】一切從高墜下,及傷折筋骨,瘀血結(jié)痛,癰腫熱毒。
【用法用量】每用,看多少,或醋或水,調(diào)敷患處,用水頻潤。
【摘錄】《濟陽綱目》卷八十六
最后提醒下拔毒定痛膏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白玉夾紙膏。
【處方】麻油4兩,制好松香5錢,白蠟2錢半,黃蠟2錢半,輕粉1兩,冰片3分,麝香3分,雞蛋白1個。
【制法】將麻油熬成珠,加松香、白蠟、黃蠟,再熬去煙沫,用絹瀝清;一加輕粉(研細),二加冰片,三加麝香,隨攪隨加,勻極,增雞蛋白再攪勻,瓷瓶貯,蠟封口聽用。如過兩月后,藥干無用矣。
【功能主治】夾棍瘡、杖傷、刀斧傷、槍棍損傷。
【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如果大家之前對白玉夾紙膏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白玉夾紙膏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白玉夾紙膏,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