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隨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清心丸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由于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清心丸。
【處方】黃柏(去粗皮,銼)30克
【制法】上一味,搗羅為末。入龍腦3克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熱盛夢泄,怔忡恍惚,胸膈痞悶,舌干。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濃煎麥門冬湯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人參 蝎梢 郁金 生地 天麻 南星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蒸餅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受邪熱,精神恍惚,狂言呼叫,睡臥不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人參煎湯下。
【摘錄】《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五)
【處方】密陀僧60克 黃連30克
【制法】上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消渴。
【用法用量】用濃煎茄根、空繭湯送下5~10丸。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黃連(凈)30克 茯神(去木)微赤茯苓各15克
【制法】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瀉火。治心經血熱所致的痔瘡。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前米飲送下。
【備注】本方原名“清心湯”與劑型不符,現據《丹溪心法》卷四改。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三
【處方】生地(酒洗)120克 丹參60克 黃柏15克 牡蠣 山藥 棗仁(炒)茯苓 茯神 麥冬各45克 北五味 車前子 遠志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用金櫻膏為丸。
【功能主治】治遺精。
【用法用量】每服9克,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白礬30克(半生、半熟)荊芥穗60克
【制法】上藥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癲癇。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二
上文主要介紹了清心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相關閱讀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高麗清心丸!
【別名】高麗丸
【處方】寒水石1兩,生石膏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知母1兩,黃柏1兩,滑石1兩,大黃1兩,山梔1兩,黃連5錢,朱砂5錢,雄黃5錢,冰片1錢,牛黃1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1錢4分重,蠟皮封。
【功能主治】消炎緩瀉。主頭痛齒痛,齒齦腫痛,唇焦口臭,暴發(fā)火眼,結膜腫痛,吐血鼻衄,頭熱眩暈,便秘尿赤,鼻干耳鳴,以及小兒疹后毒熱不凈,牙疳。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水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忌食辛辣等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高麗清心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除煩清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除煩清心丸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知母 黃連 天冬各30克 麥冬45克 朱砂9克
【制法】上藥研末,荷葉湯糊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清心除煩,養(yǎng)陰安神。主膽怯心驚,煩躁口苦。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白開水送下。
【摘錄】《丹臺玉案》卷五
【處方】知母1兩,黃連1兩,天冬1兩,麥冬1兩5錢,朱砂3錢。
【制法】上為末,荷汁湯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膽怯心驚,煩躁口苦。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以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五
總得來說除煩清心丸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清心導痰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方劑,但是不經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清心導痰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清心導痰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白附30克 南星(姜汁制)60克 半夏(姜汁制)60克 黃連(炒)23克 天花粉30克 白僵蠶(炒,去絲、嘴)15克 川烏(鹽制)6克 郁金23克 天麻 羌活各15克
【制法】上為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瀉火,豁痰開竅。治舌縱,口角流涎不止,口目喁斜,手足痿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通天愈風湯吞下。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十七
【別名】清心滾痰丸(《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處方】酒大黃 黃芩各120克 青礞石(同焰消煅如金色)犀角 皂角 朱砂各15克 沉香7.5克 麝香1.5克
【制法】水泛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痰火驟壅,發(fā)為癲狂。
【用法用量】開水送下60~70丸。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品。萬氏牛黃清心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牛黃10g 朱砂60g 黃連200g 黃芩120g 梔子120g 郁金80g
【性狀】為紅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氣特異,味甜、微澀、苦。
【炮制】以上六味,除牛黃外,朱砂水飛成極細粉;其余黃連等四味粉碎成細粉;將牛黃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zhèn)驚安神。用于邪熱內閉,煩燥不安。神昏譫語,小兒高熱驚厥。
【用法用量】口服,小丸一次2丸,大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 (1) 1.5g (2) 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通過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萬氏牛黃清心丸的作用應該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了,這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更好的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牛黃清心丸的功效
1、牛黃清心丸的功效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化痰熄風。適用于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起: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成 份】牛黃、羚羊角、麝香、人參、白術(麩炒)、當歸、白 芍、柴胡、干姜、阿膠、桔梗、水牛角濃縮粉等27味。
2、牛黃清心丸什么時候吃
牛黃清心丸一般情況下在早飯或晚飯后一小時吃比較好,每次服用的時候,服用一丸就可以了,如果癥狀比較嚴重的話,可以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服用兩丸,在服用的時候最好用溫開水送服,在飯后服用牛黃清心丸,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對胃部的刺激,同時也有利于藥物的吸收,但需要強調的是,牛黃清心丸不能長期服用,選擇好服用時間是非常必要的。
3、牛黃清心丸的副作用
牛黃清心丸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有的人在服用牛黃清心丸的時候會出現肝功能下降,腸胃不適,當出現這些狀況的時候,最好停止服用,并且及時咨詢醫(yī)生,有許多人總是想長期服用牛黃清心丸,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很多藥物不能長期服用,長期服用的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抗體,最好按照藥物的說明去做,當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會更好。
4、牛黃清心丸去心火嗎
牛黃清心丸是有一定的去心火功效的,多數心火都是因為脾氣暴躁導致的,尤其是一些容易發(fā)怒的人,多數都會心火旺盛,適當服用一些牛黃清心丸可以有效的清除心火,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心火旺一般人分為兩種,有虛火和實火之分,當出現虛火的時候,多數會表現為睡眠不好,口干,容易出汗,如果出現實火的話,心情容易煩惱,口腔當中容易出現潰瘍。
心火旺怎么調理
對于虛火來講,不能清熱解毒,也不能泄火。不是說所有的火都能泄的,如果是虛火,越泄火越旺。應該補而不是泄,該怎么補呢?用酸棗仁15克,枸杞10克,再加上五味子10克,一起煮水喝,以滋養(yǎng)心陰達到滅火的作用。
心的虛火有的時候是腎陰虛造成的,而枸杞正好滋補腎陰。大家知道腎是主水的,腎水不足的時候水不夠,心火就降不下來。水可以滅火,當我們治療心火的時候,可以用到補腎陰的枸杞。除了這個食療以外,中成藥我們可以用點什么呢?可以用天王補心丹。
對于實火,可以吃苦瓜、蓮子心。大家通常會說吃涼性的食物,吃涼性的食物沒錯,但是怎樣更對癥呢?苦瓜對于心火非常對癥,除了苦瓜,還有蓮子心。我們用蓮子心5克-10克泡水喝,可以平心火。假如說出差在外不方便,但是又上火怎么辦?可以吃點牛黃清心丸,而不是吃牛黃解毒片。
冬季上火怎么辦
調節(jié)暖氣保持低流量,將室溫控制在20℃左右,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花卉勤灑水。暖氣片上放盆水,讓水慢慢蒸發(fā),或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多飲水。研究發(fā)現,缺水阻礙新陳代謝,加速衰老,冬季干燥更需要飲水,每天需飲2000毫升的水。
多吃水果:如蘋果、梨、香蕉、橘子等。這些水果水分充足,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而且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潤燥的功效,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防上火的根本法寶:即使是在冬天,也要每天堅持適度運動;冬季進補要因人而異,不可盲目,清淡溫和、好消化的飲食原則不能丟;每天保持大便通暢,1天1~2次;避免過度取暖;保持順其自然、盡力而為、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清心飲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當歸9克 生地9克 白芍6克 蓮心9克 連翹心3克 茯神6克 棗仁9克 草節(jié)3克 麥冬9克 川貝母3克 竹葉心3克 龍骨9克
【功能主治】治心經血虛,夾有痰火之失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血證論》卷八
【處方】牛黃1.5克 琥珀4.5克 黃連1.5克 丹參9克 遠志1,5克(甘草水炒)菖蒲2.4克 橘紅3克 膽星1.5克 麥冬4.5克 淡竹葉20張
【功能主治】治中風中臟。風火上犯,神明散亂,舌不能宮,口流涎沫,甚則神昏鼾睡,面色油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一
【處方】黃連1.5克 蒲黃4.5克 犀角1.5克 玄參4.5克 丹參6克 連翹4.5克 蔞皮9克 茯苓6克 薄荷3克 竹葉20張 燈心1米
【功能主治】清心瀉火。治心火熾盛,舌卷而腫,塞口作痛,難于語言。
【用法用量】先用生蒲黃9克,泡湯頻頻漱口,再服此方。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清心飲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清心飲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對于清心散這種方劑,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于清心散怎么吃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處方】青黛6克 硼砂6克 冰片0.9克 牛黃0.9克 薄荷6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中風舌強不能言。
【用法用量】先以蜜水洗舌上,后以姜汁擦之,再將此藥用蜜水稀調,涂舌本上。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二
【處方】赤茯苓(去皮)3克 酸棗仁3克 麥門冬(去心)3克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1.5克 黃連3克 胡麻仁3克 枳殼(去瓤)2.4克 小木通2.4克 小甘草0.6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心經熱盛,舌青黑有刺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六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清心散有了很多的了解吧,清心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清心散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清心蓮子飲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獸(蜜炙)、人參,各七兩半。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心中蓄積,時常煩躁,因而思慮勞力,憂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濁,或有沙膜,夜夢走泄,遺瀝澀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赤白;及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yǎng)神,秘精補虛,滋潤腸胃,調順血氣。
【用法用量】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發(fā)熱加柴胡、薄荷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黃芩 麥門冬(去心)地骨皮 車前子 炙甘草各15克 石蓮肉茯苓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清心利濕,益氣養(yǎng)陰。治心火妄動,氣陰兩虛,濕熱下注,遺精白濁,婦人帶下赤白;肺腎虧虛,心火刑金,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麥門冬10粒,水225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空腹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以上就是對清心蓮子飲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清心蓮子飲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說起蓮子清心飲,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蓮子清心飲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蓮子1錢,潞黨參1錢,生箭耆1錢,麥冬1錢,條芩1錢,骨皮1錢,甘草1錢,大車前子1錢,云苓1錢,遠志1錢,石菖蒲1錢。
【功能主治】酒后色欲受風所致的赤白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王氏醫(yī)存》
【處方】石蓮肉、麥冬、黃芩、地骨皮、人參、車前子、甘草、赤芍、黃耆。
【功能主治】白濁。并治帶下赤白,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看了上文對蓮子清心飲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牛黃清心圓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那么到底牛黃清心圓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的了解牛黃清心圓,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處方】白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當歸(去苗)、防風(去苗)、白術,各一兩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一兩二錢半。神曲(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二兩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龍腦(研),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碎炒),各一兩七錢半。白干姜(炮)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末二兩,雄黃(研飛)八錢,干山藥,七兩。甘草(炒)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箔,內四百箔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炮制】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外,為細末。入馀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圓,每兩作一十圓,用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戚,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fā)狂顛,神情昏亂。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溫水化下,食后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牛黃清心圓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牛黃清心圓之前還是要結合一下自身的體質,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