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萬應(yīng)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金雀萬應(yīng)膏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金雀萬應(yīng)膏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金雀萬應(yīng)膏。
【處方】金雀花根4兩,生地2兩,紅花2兩,丹皮2兩5錢,銀花2兩,川烏2兩,草烏2兩,五加皮2兩5錢,防風(fēng)1兩,荊芥1兩,桃仁2兩半,蘇木2兩,牛蒡2兩(研),甘松1兩,歸尾1兩,三棱1兩,莪術(shù)1兩,赤芍1兩,續(xù)斷1兩,骨碎補1兩,潮腦半斤,狗膽1個,自然銅1兩(煅,醋淬7次,研),古錢6個(煅,醋淬7次,研),松香15兩(研細,篩凈,用姜汁,蔥汁,白鳳仙汁各1盞,研,煉)。
【制法】以銅鍋先入麻油5斤,次入群藥熬膏枯去滓,入狗膽再熬,滴水成珠;入飛過黃丹半斤,次入松香,再入潮腦半斤,血竭1兩,離火再入阿魏2錢,乳香、沒藥各2兩,再入自然銅,古銅錢末,再入肉桂末1兩,麝香2錢,再入淘鵝油,不住手攪勻,以煙盡為度,備用。
【功能主治】接骨。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攤膏時再加入肉桂2分,麝香3厘,方有力量。
【摘錄】《跌打損傷方》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金雀萬應(yīng)膏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金雀萬應(yīng)膏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擴展閱讀
基本上一提到萬金膏,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萬金膏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龍骨、鱉甲、苦參、烏賊魚骨、黃蘗、草烏頭、黃連、豬牙、皂角、黃芩、白蘞、白芨、木鱉子仁、當(dāng)歸(洗.焙)、厚樸(去粗皮)、川芎、香白芷、沒藥(別研)、槐枝、柳枝,(并同.研)各一分;乳香(別研)一錢,黃丹一兩半,清麻油四兩(冬月用半斤)。
【炮制】上除黃丹外,銀、石器中將諸藥并油內(nèi)用慢火煎紫赤色,去藥不用,卻入黃丹一半放油內(nèi),不住手攪,令微黑,更入馀黃丹,不住手攪,須是慢火熬令紫黑,滴在水上不散,及不黏手,然后更別入黃丹少許,再熬數(shù)沸,如硬時卻更入油些少,以不黏手為度。
【功能主治】治癰疽發(fā)背,諸般瘡癤,從高墜墮,打撲傷損,腳膝生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用時量瘡大小攤紙上貼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龍骨 鱉甲 苦參 烏賊魚骨 黃柏 草烏頭 黃連 豬牙皂角 黃芩 白蘞 白及 木鱉子仁 當(dāng)歸(洗,焙)厚樸(去粗皮)川芎 香白芷 沒藥(別研)槐枝 柳枝(并同銼,研)各7.5克 乳香(別研)30克 黃丹45克 清麻油120克(冬月用250克)
【制法】上藥除黃丹外,將諸藥于油內(nèi)慢火煎紫赤色,去藥不用,卻入黃丹一半于油內(nèi),不住手攪,令微黑,更入所余黃丹,不住手攪,須是慢火熬令紫黑,滴在水上不散,不粘手,然后更別人黃丹少許,再熬數(shù)沸,如硬時卻更入油些少,以不粘手為度。
【功能主治】治癰疽發(fā)背,諸般瘡癤,從高墜墮,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臆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用時量瘡大小,攤紙上貼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羌活 川芎 細辛 木通 麻黃 石菖蒲各3克 龍腦 麝香各少許
【功能主治】治郺鼻。肺受風(fēng)寒,久而不散,膿涕結(jié)聚不開,不聞香臭。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五倍子 黃連 防風(fēng) 荊芥穗 當(dāng)歸 川芎 苦參各12克 銅綠1.5克
【制法】上藥生研極細末,以薄荷煎汁為丸,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眼瞼赤爛。
【用法用量】臨用時以熱水化開1丸,乘熱洗眼,每日三次。
【摘錄】《外科癥治全書》
有關(guān)萬金膏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萬金膏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金絲萬應(yīng)膏,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yīng)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金絲萬應(yīng)膏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大黃1兩,生地1兩,玄參1兩,歸尾1兩,赤芍1兩,白芷1兩,官桂1兩,川烏1兩,草烏1兩,羌活1兩,獨活1兩,南星1兩,半夏1兩,麻黃1兩,杏仁1兩,川芎1兩,荊芥1兩,防風(fēng)1兩,連翹1兩,細辛1兩,苦參1兩,蒼術(shù)1兩,山梔1兩,烏藥1兩,青皮1兩,藿香1兩,黃芩1兩,枳殼1兩,藁本1兩,靈仙1兩,牛膝1兩,續(xù)斷1兩,貝母1兩,忍冬藤1兩,甘節(jié)1兩,蘇木1兩,紅花1兩,桃仁1兩,木香1兩,丁香1兩,艾葉1兩,五加皮1兩,青風(fēng)藤1兩,秦艽1兩,白鮮皮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牙皂1兩,僵蠶1兩,蟬蛻1兩,蛇蟬1兩,全蝎1兩,蜈蚣1兩,蜂房1兩,鱉甲1兩,木鱉仁1兩,蓖麻仁1兩,五倍子1兩,黃柏1兩,降香1兩,骨碎補1兩,良姜1兩,炮山甲1兩,乳香1兩,沒藥1兩,蒼耳草4兩,槐4兩,柳4兩,榆4兩,桃4兩,桑4兩,楝4兩,楮4兩。
【制法】麻油熬,黃丹收,松香1斤,攪勻,加姜、蔥、韭、蒜尤良。
【功能主治】風(fēng)寒濕熱,脾胃虛弱,面色萎黃,胸膈飽悶,泄痢瘧疾,痞積血瘕,心腹諸痛。
【摘錄】《理瀹》
【處方】木香1兩,川芎1兩,牛膝1兩,生地黃1兩,細辛1兩,白芷1兩,秦艽1兩,當(dāng)歸尾1兩,枳殼1兩,獨活1兩,防風(fēng)1兩,大風(fēng)子1兩,羌活1兩,黃芩1兩,南星1兩,蓖麻子1兩,半夏1兩,蒼術(shù)1兩,貝母1兩,赤芍藥1兩,杏仁1兩,白蘞1兩,兩頭尖1兩,艾葉1兩,連翹1兩,川烏1兩,甘草節(jié)1兩,肉桂1兩,良姜1兩,續(xù)斷1兩,威靈仙1兩,荊芥1兩,藁本1兩,丁香1兩,金銀花1兩,丁皮1兩,藿香1兩,紅花1兩,青風(fēng)藤1兩,烏藥1兩,蘇木1兩,玄參1兩,白鮮皮1兩,僵蠶1兩,草烏1兩,桃仁1兩,五加皮1兩,山梔1兩,牙皂1兩,苦參1兩,川山甲1兩,茅香1兩,五倍子1兩,降香節(jié)1兩,骨碎補1兩,蒼耳頭1兩,蟬蛻1兩,蜂房1兩,鱉甲1兩,全蝎1兩,麻黃1兩,白及1兩,大黃2兩,蜈蚣21條,蛇蛻3條,桃樹枝3寸,柳樹枝3寸,榆樹枝3寸,槐樹枝3寸,桑樹枝3寸,楝樹枝3寸,楮樹枝3寸。
【制法】上切為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藥在內(nèi),夏浸3宿,春5宿,秋7宿。冬10宿方煎,以藥枯油黑為度,用麻布1片,濾去滓,貯瓷器內(nèi)。另用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凈鍋熔化后,方加藥油,量香2斤,用油4兩,拭水軟硬,仍濾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黃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計膏70斤,約用銀8-9錢,量攤中大膏約一萬有余,可濟人五千之?dāng)?shù)。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氣寒濕,手足拘攣,骨節(jié)酸痛,男子痞積,女人血瘕及腰疼脅痛,諸般疼痛,結(jié)核轉(zhuǎn)筋,頑癬頑瘡,積年不愈,腫毒初發(fā),楊梅腫塊未破者。肚腹疼痛,瀉痢瘧疾,痢白而寒,咳嗽哮喘,受寒惡心,胸膈脹悶,面色痿黃,脾胃等癥,心疼,負重傷力,渾身拘疼,諸疝小腸氣。
【用法用量】方中丁皮,《驗方新編》作“青皮”。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一
【處方】黑虎膏、松香8斤。
【制法】如法煎熬,傾于水盆內(nèi),浸1宿,凈器盛之,不用黃丹。
【功能主治】攧?chuàng)鋫麚p。
【用法用量】凡治攧?chuàng)鋫麚p,外貼膏藥畢,內(nèi)服小烏沉湯加乳香,熱酒調(diào),隨病上下服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五
【處方】瀝青2斤半,威靈仙2兩,蓖麻子100枚(去皮臍,研爛),黃蠟2兩,木鱉子28枚(去殼,切片,研爛),沒藥1兩(別研),乳香1兩(另研),小油夏1兩、春秋3兩、冬4兩。
【制法】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內(nèi)熬化開,以槐、柳枝攪,候焦黑色為度。重帛濾過,以瀝青入水盆內(nèi),侯冷成塊,取出稱2斤凈,下鍋熔開,下小油、黃蠟、蓖麻、木鱉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攪勻,須慢火;滴數(shù)點入水中,拭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沒末,起鍋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條攪數(shù)百次,又以粗帛濾膏在水盆內(nèi),扯拔如金絲;頻換水,浸2日,卻用小銚盛頓。
【功能主治】行瘀消滯。主攧?chuàng)鋫麚p手足腹背,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小兒脾疳,瀉痢咳嗽,不肯服藥者。
【用法用量】如落馬墜車,于被傷疼痛處,火上炙熱貼,透骨內(nèi)為驗,連換熱水,數(shù)次落之,則熱血聚處,自然消散;小兒脾疳,貼患處;瀉痢,腹肚上貼;咳嗽,背心上貼。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五
【處方】松香1斤,香油4兩,五積散2兩。
【制法】上用油煎藥黃去滓,入松香、槐、柳枝攪數(shù)沸,候冷濾過。水中持拔百遍,就水養(yǎng)之,日換涼水。
【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惡瘡。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四
【處方】大黃1斤,貝母半斤,草烏2兩,地骨皮4兩,黃芩1兩,黃柏1兩,黃連1兩,天花粉1兩,小薊5分,大薊5分,赤蘞5分,白蘞5分,馬鞭草5分,威靈仙5分,白及5分,赤芍藥5分,肉桂5分,玄參3錢,細辛3錢,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白芍藥1兩,劉寄奴1兩,牡丹皮1兩,蘇木1兩,紅花1兩,蜂房1兩,血余1兩,馬屁勃1兩,良姜1兩,續(xù)斷1兩,桑寄生1兩,木鱉1兩,無名異1兩,桃仁1兩,連翹1兩,金銀花1兩,烏梢蛇1兩,金毛狗脊1兩,象皮1兩,羌活1兩,獨活1兩,仙靈皮1兩,青皮1兩,五加皮1兩,地龍30條,蛇蛻10條,蜈蚣20條,白芷1兩,防風(fēng)1兩,黃耆1兩,姜黃1兩,穿山甲1兩,蝦蟆1兩,血見愁1兩,僵蠶1兩,半夏1兩,龜版1兩,烏藥1兩,皂角刺1兩,天麻子1兩,地榆1兩,艾1兩,苦參1兩,南星1兩,牙皂1兩,甘松1兩,三柰1兩,藁本1兩,骨碎補1兩,全蝎1兩,麻黃1兩,蟬蛻1兩,五倍子1兩,青風(fēng)藤1兩,何首烏1兩,白鮮皮1兩,木通1兩,百合1兩。
【制法】以上用真麻油20斤,春浸10日,夏浸5日,秋浸15日,冬浸1月,文武火煎熬,旋加桑、柳、槐枝各2斤,鳳仙梗、稀簽草、芊芊活、見腫消等草各少許(新鮮者),有水氣緩緩下之,若驟下則油泛上發(fā)浮,慎之慎之;待藥煎黑,濾凈滓,入油瓷瓶中。此藥必用絲綿襯麻布濾方精制。再入鍋內(nèi)慢火煎油滴水不散為度;春夏明凈松香1斤,下油2兩。柳枝攪勻;俟略溫,旋下乳香、血竭、沒藥各1兩,麝香1錢;春初天氣尚寒,每斤再加油半兩,秋初亦如之,冬月嚴寒,松香1斤,下油4兩,細藥同前,攪至不拈手為度,傾入水中,多令人蘸水,煉如黃金色,再入水中浸3日,出火毒,任用。
【功能主治】定痛追膿,生肌長肉,收斂瘡口。主癰疽,發(fā)背,諸腫毒;閃腰撲損,墜高落馬,筋疼骨痛,皮肉青腫。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九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金絲萬應(yīng)膏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萬應(yīng)靈膏,那么萬應(yīng)靈膏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當(dāng)歸 赤芍 川軍 白及 白蘞 羌活 烏藥 木鱉子 苦參 連翹 皂角 生地 防風(fēng) 甘草 山柰 五靈脂 半夏各30克 槐枝 柳枝 桃枝 棗枝 桑枝各30克
【制法】上藥用麻油2.5千克,入藥煎枯去滓,下凈血余60克,烊化,再入炒過廣丹1千克,熬成膏,入以下細料藥:細辛、附子、良姜、官桂、乳香、沒藥、丁香、甲片、洋樟、川草烏、阿魏各30克,麝香3克,研末,調(diào)入膏內(nèi)。
【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及風(fēng)寒所侵,骨節(jié)疼痛,一切瀉痢,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紅布攤貼。
【摘錄】《青囊秘傳》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萬應(yīng)靈膏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萬應(yīng)靈膏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大家知道金雀根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金雀根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白心皮(《植物名實圖考》),陽雀花根、板參(《草木便方》)。土黃芪、野黃芪(《浙江中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 錦雞兒 的 根 或 根皮 。全年可采(四川多于夏末秋初挖?。诘煤?,洗凈泥沙,除去須根及黑褐色栓皮,鮮用或曬干用。或再剖去木心,將凈皮切段后曬干。
【生境分布】根產(chǎn)浙江、江蘇;根皮產(chǎn)四川。
【性狀】根呈圓柱形,未去栓皮時褐色,有縱皺紋,并有稀疏不規(guī)則的凸出橫紋。已去栓皮者多為淡黃色,間有橫裂痕。根皮為單卷的圓條或條塊,長12~20余厘米,徑1~2.5厘米,厚3~7毫米,卷筒的一側(cè)有剖開的縱裂口,內(nèi)表面淡棕色。質(zhì)堅韌,斷面白色,微黃,有肉質(zhì),并有多數(shù)纖維。味苦。根皮以內(nèi)厚,色微黃、完整無破碎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根含生物堿、甙類、皂甙和淀粉等。
【藥理作用】醇提取物腹腔注射90克生藥/公斤,可引起麻醉貓持久的血壓下降,降壓原理據(jù)初步分析,認為與神經(jīng)中樞有關(guān)。小鼠腹腔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309.7克/公斤。醚提取物亦有降壓作用。
【性味】苦辛,平。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肺、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益脾,活血通脈。治虛損勞熱、咳嗽,高血壓,婦女白帶、血崩,關(guān)節(jié)痛風(fēng),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脾腎虛弱白帶,癆傷血虛生風(fēng),濕熱瘙癢:金雀花根皮燉雞服。(《重慶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高血壓:取錦雞兒根去外皮,切片曬干,每日0.7~1兩,水煎取汁,加食糖適量,分2~3次服。觀察100例(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降壓療效為:高血壓?、蚱陲@效(按1964年全國心血管病會議規(guī)定標(biāo)準(zhǔn)。下同)19例,有效41例,無效18例;Ⅲ期顯效2例,有效7例,無效8例;腎性高血壓顯效1例,有效1例;產(chǎn)后高血壓有效2例,無效1例??傆行?3%。血壓開始下降(以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為標(biāo)準(zhǔn))時間,約75%的病例在一周以內(nèi),少數(shù)在3-4周后開始下降。初步觀察,本品對多種類型高血壓均有降壓作用,尤以對高血壓病Ⅱ期患者效果較好;有時還能起到一般西藥降壓藥起不到的作用。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雖血壓未降,但癥狀明顯減退。錦雞兒根的降壓效果和用藥劑量,持續(xù)用藥時間有一定的關(guān)系。如每天服用7錢無效者,加至1兩后血壓即見下降;部分病例服藥1周無效者,持續(xù)2~4周血壓亦開始下降。說明加大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可以增加降壓效果。對高血壓伴有心肌損害者,服藥后不但血壓下降,復(fù)查心電圖受損的心肌亦恢復(fù)正常。治療后隨訪觀察,有5%的病例停藥半年后血壓仍未再升高,說明其降壓療效較鞏固。實踐中還觀察到,本品與白果葉浸膏合用,除有協(xié)同降壓作用外。膽甾醇與磷脂的比例亦有改善;與利血平合用,較單用錦雞兒根或單用利血平效果均顯著。與草決明、青木香組成復(fù)方應(yīng)用,療效亦有提高,據(jù)64例觀察,總有效率達90%,有60%的病例用藥4~5天后血壓即開始下降。本藥副作用極少,僅3例服藥后分別出現(xiàn)皮膚瘙癢、蕁麻疹和過敏性皮炎;2例服藥后發(fā)生咳嗽。
【摘錄】《*辭典》
通過對于金雀根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藥的種類有很多,很多人在使用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比如金雀馬尾參,所以在選擇之前,需要對它的功效和用量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金雀馬尾參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嗎?
【別名】太子參
【來源】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金雀馬尾參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35cm。根肉質(zhì),叢生,細長,4-5條,長6-8cm。莖直立,細弱,上部有時纏繞于矮小植株上,無毛或其幼嫩部分有微毛。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3cm,寬0.8-1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葉面及葉柄具微柔毛,邊緣略反卷。聚傘花序腋生,幾無柄,有花1-3朵;花萼5裂,裂片狹披針形,內(nèi)面有腺體,花冠紫色,筒狀,長約3cm,花冠裂片5,先端連合,喉部略膨大;副花冠杯狀,著生于合蕊柱上,2輪,外輪裂片三角形,內(nèi)輪狹線形,先端略為膨大,比外輪長2倍;花藥先端無附屬體,花粉塊斜卵形,每室1個,直立,內(nèi)角有1個透明薄膜,花粉塊柄平展,著粉腺菱形。蓇葖果披針形。種子頂端具白絹質(zhì)種毛?;ㄆ?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300m的山地石罅中。
【性味】辛;性微溫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殺蟲。主癩瘡;疥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和全草:治癩瘡疥癬。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金雀馬尾參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金雀馬尾參。
眾所周知,萬金飲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萬金飲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萬金飲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陳皮(去白)、甘草(半生.半炙)、罌粟殼(去蒂.蓋.半生.半蜜炙),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內(nèi)受風(fēng)寒,或飲食生冷,傷于脾胃,嘔吐泄瀉,脅肋脹滿,腸內(nèi)虛鳴,及腸胃受濕,膿血相雜,下如豆汁,或下瘀血,里急后重,日夜無度,飲食減少,漸至瘦弱,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先用沸湯泡盅熱,又于碗內(nèi)盛重湯,坐盞在內(nèi),卻抄藥末在盅內(nèi),用沸湯泡至七分,盞上用盞蓋之,良久,紗綿濾去渣,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萬金飲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