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六君子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柴芍六君子湯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柴芍六君子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人參、白術(shù)(土炒)、茯苓、陳皮、半夏(姜制)、甘草(炙)、柴胡、白芍(炒)、釣藤鉤。
【功能主治】慢驚。脾虛肝旺,風痰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臨床應用】①眼瞼潤動《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4:209):瞿某,男,8歲。雙目上眼瞼不自主跳動,時作眨眼狀,歷時3個月。發(fā)作較劇時1分鐘達20余次,父母勸阻不能罷,打罵不能止,苦于不能自制。伴見色萎形瘦,納差,神疲懶動,咳嗽吐痰,舌淡紅,苔白微膩,脈虛。證屬土虛木賊,肝風內(nèi)動之候。治當健脾化痰,柔肝止風。予柴芍六君子湯加天麻6g,僵蠶5g。服藥2劑,眼臉跳動即現(xiàn)好轉(zhuǎn),精神稍佳,仍納差,守原方加雞內(nèi)金6g,又4劑。服后精神振,胃納增,眼瞼跳動恢復正常。②慢驚風《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4:209):歐某,女,18個月。陣發(fā)性抽搐2月余。始則10日半月一次,最近日發(fā)2-3次,多方診治,療效不好。驚風發(fā)作則手呈雞爪,目上視,面呈青色,不省人事。須臾自止。癥見面色蒼白,頭發(fā)稀疏而直立,納呆,舌淡,指紋淺紅。證屬脾虛血少,木失滋榮,肝風內(nèi)動。方以柴芍六君子湯加僵蠶3g,天麻6g,全蝎2g。服上方2劑驚風止,4劑胃納增,后去蟲藥,守原方復進3劑,追訪至年底,驚風未再發(fā),神態(tài)頗佳。
【摘錄】《金鑒》卷五十一
【處方】六君加柴胡、芍藥、葛根。
【功能主治】健脾退熱。主小兒表熱,退后又熱。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二
上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柴芍六君子湯的資料,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學到一些關(guān)于藥品的知識。
相關(guān)閱讀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六君子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白術(shù)(去蘆)陳皮 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健脾補氣,和中化痰。治脾胃虛弱,面黃體瘦,或久患瘧痢,不思乳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或母有前癥,致兒為患。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時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五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炙草、神曲、山楂、麥芽。
【功能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臥。
【摘錄】《嵩崖尊生》卷八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炙草、柴胡、黃芩。
【功能主治】脾虛唇動。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五
【處方】黨參5錢,白術(shù)3錢,茯苓2錢,炙草1錢,陳皮1錢,法夏1錢,烏梅5個。
【功能主治】健脾,暖腎,斂肝。主痰飲。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棗2個為引,送服四神丸1錢5分。
【各家論述】治痰飲者,健脾、暖腎、斂肝,蓋缺一不可矣。宜六君子湯重加烏梅,送四神丸。六君子湯健脾者也,四神丸暖腎者也,烏梅斂肝者也。此籌思再四,曾施而已效者也。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處方】人參(去蘆)1錢,白術(shù)(去蘆)1錢,茯苓(去皮)1錢,白芍(炒)1錢,山藥(炒)1錢,當歸1錢,藿香5分,砂仁5分,蓮肉10粒,烏梅1個,半夏(姜汁炒)8分,陳皮8分,甘草3分,炒米100粒。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久病胃虛嘔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個,水煎,徐徐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去蘆)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1錢,半夏(姜汁制)1錢,香附1錢2分,木香5分,砂仁5分,甘草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食厥。因過于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致昏冒者。
【用法用量】先用姜、鹽湯多灌,探吐之后,服六君子場。
【摘錄】《回春》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shù)(炒)、白茯苓、甘草(炙)、黃耆(炙)、陳皮、半夏、神曲(炒)、木香、砂仁、升麻(酒炒)。
【功能主治】痘瘡起發(fā)之后,能食而泄瀉者。
【用法用量】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八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曲、沒石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虛胃弱,生風多困。
【用法用量】水7分盞,加冬瓜子少許,同煎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處方】人參、白術(shù)、黃耆、白茯苓、甘草、山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助脾進食,辟邪氣。主傷寒汗、下之后,將見平復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黃耆、炙甘草、棗仁。
【功能主治】年高不寐。
【摘錄】《嵩崖尊生》卷八
【處方】人參、甘草、白茯苓、白術(shù)、肉豆蔻(濕紙裹,煨熟,銼碎,以厚紙盛,壓去油)、訶子(煨,去核)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臟腑虛怯,心腹脹滿,嘔噦不食,腸鳴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3片,紅棗2個,水煎服;或為末,熱鹽湯調(diào)服亦可。
【摘錄】《得效》卷五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橘紅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脾臟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7片,棗子1個,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七
【別名】六物湯
【處方】枳殼(去瓤,麩炒)、陳橘皮(去白)、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洗7遍,切作片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胸膈痞塞,脾寒不嗜食,服燥藥不得者;痰氣上攻,頭眩日暈,嘔吐,胸膈不快;及痰瘧潮作,寒熱往來,頭痛不止。
【用法用量】六物湯(《普濟方》卷一六四)。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陳皮1錢,半夏1錢5分,茯苓1錢,甘草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5分。
【功能主治】益氣補中,健脾養(yǎng)胃,行氣化滯,燥濕除痰,理氣降逆。主脾胃虛弱,氣逆痰滯。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氣痞滿,嘔惡呃逆,吞酸,面色萎黃,四肢倦?。灰约捌⑻撆蛎洠獐兙脻ⅲ成傥溉跽?;痔漏日久,脈數(shù)而澀,飲食日減,肢體愈倦,一切不足之證;胃氣虛熱,口舌生瘡;中氣不和,時時帶下。
【用法用量】方中人參改為黨參,制成丸劑,名六君子丸(見《中藥成方配本》)。
【注意】真陰虧損者忌用。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東南之土卑濕,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氣壯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氣一虛,則不足以運痰而痰證見矣。是方也,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補氣;乃半夏則燥濕以制痰,陳皮則利氣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無毒,陳皮之弗悍,可以與參、苓、術(shù)、草比德云爾!
【臨床應用】1.瀉痢《壽世保元》:一人患痢,后重,自知醫(yī),用芍藥湯,后重益急,飲食少思,腹寒肢冷。予以為脾胃虧損,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炮姜,三劑而愈。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三引《局方》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砂仁、陳皮(一方加半夏)。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個,水煎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處方】人參1兩半,白術(shù)1兩半,白茯苓1兩半,當歸1兩半,黃耆1兩半,白扁豆1兩半,甘草1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便血不止,脾胃虛寒,飲食不進,身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3錢,米飲調(diào)下,1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總得來說六君子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加減六君子湯的作用。
【處方】人參9克 白術(shù) 茯苓各15克 甘草 山楂 麥芽 厚樸各3克 陳皮 枳殼各15克 神曲3克
【功能主治】健脾補氣,化滯消積。治氣虛下陷,飲食停積成塊,久則其形漸大,似痛不痛,似動不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七
【處方】四君子、二陳湯相合,加當歸、白芍、黃連。
【功能主治】痰涎雜血。
【摘錄】《保命歌括》卷八
【處方】人參、白術(shù)(炒)、白茯苓、白芍(炒)、陳皮、甘草、扁豆(炒)、薏仁、柴胡。
【功能主治】元氣虧損,真氣有傷,肚腹虛脹。
【用法用量】生姜1片,大棗1個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人參、白術(shù)、白茯、甘草(炙)、黃耆(炙)、陳皮、山楂、神曲(炒)、木香、升麻、砂仁。
【功能主治】出痘泄瀉能食者。
【用法用量】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九一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加減六君子湯,我們知道加減六君子湯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加味六君子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人參 白術(shù) 炮姜 陳皮 半夏(制)茯苓 炙甘草 升麻(蜜炙)柴胡(酣炒)肉桂
【功能主治】補脾益氣,升陽和胃。治小兒肝木乘脾,食少氣弱,陽氣不營于四末,以致產(chǎn)生五硬,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及膈間,手心、足心冰涼而硬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五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蘇子、大腹皮、木香、草果、厚樸、枳實。
【功能主治】因怒傷肝乘肺,傳大腸者,腹鳴,氣走有聲,二便或閉或溏。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九
【處方】六君子湯加炮干姜、白豆蔻、黃連、制吳茱萸。
【功能主治】脾胃大虛,以致膈噎不食。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五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去蘆)1錢5分,陳皮8分,白茯苓(去皮)1錢,半夏(姜制)8分,干葛7分,山楂肉1錢,甘草(炙)5分,砂仁5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中氣虛而胃弱,不愛食,及食不生肉,不長力,或常微熱怯冷,神疲倦怠,或帶痰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黃柏、知母、滑石、石葦、琥珀。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苦病淋而莖中痛甚,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九十一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甘草5分,陳皮錢半,半夏錢半,荊芥穗5分。
【功能主治】氣虛痰盛,風邪眩運不休者。
【用法用量】以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1盞,去滓,入竹瀝2匙溫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五十三引丹溪方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茯苓1兩,甘草1兩,黃耆1兩,山藥1兩,砂仁1兩,厚樸7錢半,肉豆蔻(面炒研)7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一切脾胃虛熱泄瀉之癥;傷寒病后,米谷不化,腸中虛滑,發(fā)渴微痛,久不愈者;及小兒脾疳、泄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飲水調(diào)服,不拘時候;如熱,煎麥門冬水調(diào)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引《德生堂方》
【處方】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干姜、白豆蔻、黃連(姜汁炒)、吳茱萸(制)。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翻胃,氣虛有寒。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六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沉香、厚樸、紫蘇子、吳茱萸。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胃有濁氣,膈有宿痰,不因飲食時常虛噯。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四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甘草1錢,陳橘皮1錢,半夏1錢,竹瀝半小盞,麥冬3錢。
【功能主治】四肢不舉,屬于脾土虛衰者。
【用法用量】用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6分,溫服。
【摘錄】《法律》卷三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陳皮(去白)1錢,半夏(湯泡7次)1錢,厚樸(姜制)1錢,甘草(炙)減半。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飲食停滯于脾,以致腹脹嘔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三
【處方】陳皮1錢,半夏1錢,蒼術(shù)(米汁水浸)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5分,白茯苓1錢2分,炙草7分,升麻5分,柴胡5分。
【功能主治】白帶,年久不止者。白帶屬濕痰而兼虛者。
【用法用量】原書治上證,兼眼蒼莎導痰丸。
【摘錄】《萬氏女科》卷一
【處方】人參1錢5分,白術(shù)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半夏1錢5分,天麻(火煨)1錢,陳皮1錢,僵蠶(酒炒,去絲)2錢,當歸2錢,附子(滾湯泡去皮臍)6分,川芎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下頦脫落。
【用法用量】加燈心40根,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三十六引《集驗方》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去蘆)1錢,白茯苓(去皮)1錢,黃耆1錢,懷山藥2錢,砂仁(研)1錢,甘草5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脾疳、泄瀉、痢疾,屬氣虛者。
【用法用量】加大棗3枚,水煎,空心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人參、白術(shù)、炮姜、陳皮、半夏(制)、茯苓、炙甘草、升麻(蜜炙)、柴胡(醋炒)、肉桂。
【功能主治】小兒陽氣不營四末,致成五硬,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手心、足心冰涼而硬,見有肝木乘脾,食少氣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五
【處方】半夏(湯泡7次,曬干切片,再以生姜自然汁拌)1錢5分,白茯苓(去皮)1錢5分,陳皮1錢,人參8分,白術(shù)(炒)6分,砂仁(炒)6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妊娠2-3月,時作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遠溫服。
【摘錄】《醫(yī)便》卷四
【處方】白術(shù)3錢,人參1錢半,黃耆1錢半,白茯苓2錢,陳皮1錢,半夏曲1錢,芍藥1錢,木瓜1錢,炙甘草5分,大腹皮5分。
【功能主治】病后脾虛浮腫。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準繩·雜病》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甘草、川芎、當歸、黃耆。
【功能主治】臀疽因脾虛不能消散,不潰不斂。
【摘錄】《瘍科選粹》卷五
【處方】六君加枳實(炒)5分,神曲(炒)5分,砂仁(炒)5分。
【功能主治】孕婦傷食,腹?jié)M吞酸,惡心不喜食者。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食后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處方】六君加枳實(麩炒)5分,山楂5分,姜黃3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傷食,嘔吐腹脹。
【用法用量】生姜3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土炒),肉桂1錢,牛膝1錢半,茯苓1錢,炙甘草3分,半夏1錢,廣皮1錢,益母草2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氣大虛,惡露不下。
【用法用量】加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四
【處方】人參隨宜,白術(shù)1錢或1錢5分(土炒),茯苓1錢,陳皮8分,制半夏1錢,炙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脾虛內(nèi)傷泄瀉。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服。
【摘錄】《增訂胎產(chǎn)心法》卷二
【處方】人參1錢,茯苓1錢,半夏(制)1錢,白術(shù)2錢(土炒),陳皮8分,炙草8分,肉果1枚(面煨熟去面),木香3-4分(一方有炙于姜4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瀉久,胃氣虛弱,完谷不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增訂胎產(chǎn)心法》卷五
【處方】炙黨參2錢,甘草2錢,半夏2錢,阿膠珠(蛤粉炒)2錢,制白術(shù)2錢,茯苓2錢,陳皮2錢,黑姜2錢,蘄艾葉2錢。
【功能主治】經(jīng)多色淡。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性病》
【處方】香附子1錢半,白術(shù)1錢,白茯苓1錢,陳皮1錢,半夏1錢,人參7分,木香5分,縮砂5分,甘草3分。
【制法】上銼,作1貼。
【功能主治】食厥。飲食過度,或作氣惱,卒然暈倒,口噤不能言,目不識人,四肢不舉。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個,紫蘇葉7片,同煎服。
【摘錄】《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四引《回春》
加味六君子湯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柴芍參苓散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柴芍參苓飲
【處方】柴胡5分,芍藥5分,人參5分,白術(shù)5分,茯苓5分,陳皮5分,當歸5分,甘草3分,丹皮3分,山梔(炒)3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泄瀉。小兒肝火血熱,遍身搔癢,或起赤暈,或筋攣結(jié)核;肝膽經(jīng)分患天泡等瘡,或熱毒瘰疬。
【用法用量】柴芍參苓飲(《保嬰撮要》卷十一)。
【摘錄】《明醫(yī)雜著》卷八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柴芍參苓散,我們知道柴芍參苓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柴芍參苓散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六君子湯的應用必須注意了解它的配方,因為其組成配方不一樣,達到的功效價值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人參、甘草、白茯苓、陳皮搭配,能夠起到健脾補氣,益氣和中化痰的效果。
方一
【來源】《世醫(yī)得效方》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去蘆) 陳皮 半夏各等分
【用法】上銼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時服。
【功用】健脾補氣,和中化痰。
【主治】脾胃虛弱,面黃體瘦,或久患瘧痢,不思飲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或母有前癥,致兒為患。
方二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炙草、神曲、山楂、麥芽。
【來源】《嵩崖尊生》卷八。
【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臥。
方三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曲、沒石子各等分。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主治】脾虛胃弱,生風多困。
【用法】上為末。水7分盞,加冬瓜子少許,同煎服。
方四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砂仁、陳皮(一方加半夏)。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主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用法】加生姜3片,大棗1個,水煎服。
六君子湯的功效
1、六君子湯的功效
健脾補氣:六君子湯性溫和,對于脾胃虛弱、面黃體瘦、以及由于血氣不足引起的疲勞、嘔吐等有很好的療效。
治療痰飲:六君子湯配以生姜煎熬可以起到暖腎,治療痰飲的作用。
痘瘡腹瀉:適量的六君子湯加入神曲,砂仁等成分,可以治療痘瘡起發(fā)之后引起的腹瀉的癥狀。
除了上面的功效以外,六君子湯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例如治療腹脹、嘔吐不食以及老年人失眠等癥狀。雖然六君子湯的成分都是一些補藥,沒有什么副作用,但還是有不適合服用的人群,如真陰虧損者就不適合服用它。作為一劑中藥,在現(xiàn)在臨床中還是運用得較廣泛的,加上副作用很小,所以可以放心的服用。
2、什么是六君子湯
六君子是指人參、甘草、白茯苓、白術(shù)、陳皮、半夏等著六種中藥植物,六君子湯即由這六種成分熬成的湯汁,是一劑中藥藥方。
3、六君子湯什么時候喝
六君子湯適用于惡性淋巴瘤證屬于脾虛痰濕者,癥見納呆便溏,食后腹脹,脘腹痞悶,咳嗽痰多,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弦細。六君子湯中含有人參,中國吃網(wǎng)菜譜養(yǎng)生專家表示,吃人參一定要注意季節(jié)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jié)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而夏季天氣炎熱,則不宜食用。
六君子湯的基本方劑
【名稱】六君子湯
【材料】人參(9克) 白術(shù)(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功效】脾胃氣虛兼痰濕證。食少便溏,胸脘痞悶,嘔逆等。
【凈含量】40.5克/袋。
【用法】一天一袋,10天一個療程。
【提醒】孕婦不宜。
【包裝】透明食品自封袋包裝。
成分分析: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白術(shù):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
炙甘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功效。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
【臨床應用】
六君子湯是一中藥湯劑,用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等六種草藥煎熬而成。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六君子湯的類似方劑
方一
【來源】《世醫(yī)得效方》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去蘆) 陳皮 半夏各等分
【用法】上銼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時服。
【功用】健脾補氣,和中化痰。
【主治】脾胃虛弱,面黃體瘦,或久患瘧痢,不思飲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或母有前癥,致兒為患。
方二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炙草、神曲、山楂、麥芽。
【來源】《嵩崖尊生》卷八。
【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臥。
方三
【名稱】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曲、沒石子各等分。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主治】脾虛胃弱,生風多困。
【用法】上為末。水7分盞,加冬瓜子少許,同煎服。
組成:人參(9克) 白術(shù)(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加減香砂六君子湯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焦白術(shù)3錢,人參3錢,葛根4錢,淡豆豉3錢,廣縮砂2錢,陳皮3錢,姜厚樸2錢,木香2錢,甘草2錢。
【功能主治】傷寒食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此方以焦術(shù)、人參、甘草健脾胃;以廣砂、木香、陳皮開脾胃;以厚樸溫中宮;以豆豉、葛根解肌表。使食積去,脾胃復,肌表解,寒熱退。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三
上面已經(jīng)詳細為大家推薦了加減香砂六君子湯,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有人想知道歸芍湯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歸芍湯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當歸2錢,桔梗1錢5分,枳殼(面煨,去瓤)6分,生白芍3錢,木香(濕紙包煨)1錢,檳榔1錢,炙草7分。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處方】當歸8錢,大黃3錢,川樸8錢,枳殼4錢,檳榔3錢,芒消3錢,黃芩3錢,黃連2錢,丹皮3錢,公英5錢,沒藥3錢。
【功能主治】麻痹性動力性腸梗阻。
【摘錄】《新急腹癥學》
【處方】當歸25g,白芍25g,柴胡6g,川樸6g,枳殼6g,檳榔6g,芒消10g,丹皮10g,黃芩6g,川連6g,公英18g,沒藥6g,阿膠10g,三仙各10g。
【功能主治】理氣消脹,清熱通便,涼血消腫。主腹腔感染所致的麻痹性腸梗阻,腹部手術(shù)后腸麻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2劑,口服或胃管注入。
【各家論述】當歸潤腸通便,芒消軟堅通便,柴胡、川樸、枳殼、檳榔理氣消脹,黃芩、黃連、丹皮、公英涼血消腫,三仙助消導,阿膠滋陰補血,沒藥、白芍活血養(yǎng)血止痛。
【摘錄】《急腹癥方藥新解》
【處方】當歸3錢,白芍(半生半炒)2錢,萊菔子(炒,研)2錢,廣木香8分,檳榔7分,枳殼8分,甘草5分,凈車前1錢5分,山楂(砂糖炒)1錢5分。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疼痛,心上急滿者。
【用法用量】白痢加生姜,紅痢加白糖,水煎服。
【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上
【處方】當歸2錢,白芍錢半,黃芩1錢,黃連1錢,陳皮1錢,廣香3分。
【功能主治】妊娠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脈洪有力,證屬熱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會約》卷十四
上文就是對歸芍湯的相關(guān)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參芍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人參、白芍、附子、茯苓、炙甘草、五味子。
【功能主治】休息痢,經(jīng)年不愈,下焦陰陽皆虛,不能收攝,少腹氣結(jié),有似癥瘕。
【各家論述】純?nèi)惶撟C,以痢久滑泄太過,下焦陰陽兩傷。氣結(jié)似乎癥瘕,而實非癥瘕,舍溫補其何從?故以參、茶、炙草守補中焦;參、附固下焦之陽;白芍、五昧收三陰陽之陰,而以少陰為主,蓋腎司二便也。湯名參芍者,取陰陽兼固之義也。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以上就是參芍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金水六君子煎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黨參3錢,歸身3錢(炒),熟地3錢,陳皮2錢,法夏2錢(研),茯苓2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喘促、系虛痰實喘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枚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處方】黨參5錢,懷熟地5錢,當歸身5錢(炒),陳皮1錢,法夏1錢,茯苓1錢,炙甘草1錢,大烏梅5個(囫圇),白術(shù)1錢(炒)。
【功能主治】厥逆。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金水六君子煎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金水六君子煎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