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飲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對于黃連飲,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黃連飲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黃連飲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黃連(去須)1兩,犀角(鎊)3分,白蘘荷根3分,黃芩(去黑心)3分,茜根3分,敗豉皮(炙焦)半兩,藍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白頭翁(去蘆頭)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蠱毒痢,下血體羸。
【用法用量】100-200日兒每服半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分2次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黃連(去須,炒)1兩,訶藜勒(煨,去核)1兩,地榆1兩,芍藥(炒)1兩,甘草(炙)2分,木香3分,當歸(切,焙)3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脾寒洞泄。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人參2錢,黃連1錢半,甘草(炙)5分,青竹葉10片,生姜1片。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心經(jīng)有熱夜啼。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灌口中。
【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東醫(yī)寶鑒》卷十一
【處方】黃連(去須)1兩半,白蘘荷根1兩,犀角(鎊屑)1兩,黃芩(去黑心)1兩,白頭翁(去蘆頭)3分,茜根(銼)1兩,藍青(干者)3分,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熱毒痢下血。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半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溫2服,空心、午后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黃連(去須,炒)1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當歸(炙,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高良姜半兩。
【制法】上銼細,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腹脹,冷氣結(jié)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以水7分,煎取4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冬瓜瓤1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小兒多渴。
【用法用量】以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分溫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八
【處方】黃連(去須)1兩,干姜(炮)1分,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腸風(fēng)瀉血如痢,腹中(疒丂)痛,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1枚(擘),同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黃連(去須)4兩,阿膠(炙燥)4兩,當歸(切,焙)4兩,赤石脂4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龍骨2兩,白術(shù)2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臟毒下血,臟腑(疒丂)痛,日夜五七十行,及血痢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別名】黃連散
【處方】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黃連散(《普濟方》卷二一二)。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六
【處方】大黃5錢,黃連4錢,芒消5錢,梔子3錢。
【功能主治】疸癥,大小便秘澀壅熱。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不拘時服。
【摘錄】《玉案》卷三
【處方】黃連1兩,甘草(炙)1兩,萎蕤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熱上肝膈,腰腎冷極而腰痛如折,兩目欲脫。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納樸消1兩,頓服。得微利止。
【摘錄】《外臺》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處方】黃連(去須)1兩,淡竹葉50片,蘆根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木通1兩半,旋覆花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眼生赤脈,痛澀推眵。
【用法用量】以水6盞,煎至3盞,下芒消1兩,煎至2盞后,良久分溫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別名】黃連散
【處方】黃連(去須)1兩,豉200粒。
【制法】上將黃連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心肺熱吐血。
【用法用量】黃連散(《普衛(wèi)生總微》卷十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以上黃連飲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擴展閱讀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黃連消毒飲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川連、連翹、山梔、生草、川柏、牛蒡、淡芩。
【功能主治】胎毒,內(nèi)熱口干,煩躁甚。
【摘錄】《瘍科捷徑》卷上
【處方】柴胡、黃連、黃芩、連翹、防風(fēng)、荊齊、羌活、川芎、白芷、桔梗(倍)、枳殼、牛蒡、射干、甘草、大黃各等分。
【功能主治】喉痹,連頭項腫。
【摘錄】《嵩崖尊生》卷六
【處方】黃連、黃柏、蘇木、桔梗、生地、知母、歸尾、防風(fēng)、澤瀉、甘草。
【功能主治】面游風(fēng)。
【摘錄】《外科真詮》卷上
【處方】生黃耆1錢5分,防己1錢5分,澤瀉1錢,連翹1錢5分,草節(jié)5分,陳皮7分,川黃連1錢,蘇木5分,桔梗1錢,防風(fēng)2錢,黃芩1錢,藁本1錢,全當歸3錢,川柏1錢5分,羌活1錢,知母1錢,生地3錢,玄參2錢。
【功能主治】疔瘡日久,氣血兩虧,陽明頭痛頂疼,小便黃。
【摘錄】《青囊全集》卷下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黃連消毒飲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黃連香薷飲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黃連香薷飲。
【處方】香薷500克 川樸(制)250克 黃連12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清暑化濕。治冒暑,腹痛水瀉,惡心。
【用法用量】每用6~9克,水煎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一
【處方】香薷、藿香、厚樸、扁豆、黃連、白術(shù)、茯苓、豬苓、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小兒中暑,吐少出多,瀉則洞泄,心煩作渴,唇干,小便赤澀者。
【用法用量】加燈心,河水煎服。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
【處方】黃連2錢,香薷1錢半,厚樸(姜炒)1錢半,扁豆(炒)3錢(研),茯苓1錢半,甘草1錢。
【功能主治】陽暑中熱,口干舌燥,小便赤短,身熱目赤,脈洪體壯,一切實證。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會約》卷十二
【處方】香薷4錢,厚樸2錢,黃連2錢,甘草1錢,羌活2錢。
【功能主治】暑風(fēng)。中暑搐搦,不省人事,脈浮而虛。
【用法用量】本方治上癥,須“先以蘇合丸灌之,候漸醒,再以本方水煎,冷服,作癇癥治則不可救”。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一
上文主要介紹了黃連香薷飲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加味黃連香薷飲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加味黃連香薷飲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劶游饵S連香薷飲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香薷、黃連、扁豆、厚樸、陳皮、法夏、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暑熱泄瀉。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本方為清暑化濕和中之劑。用香薷、黃連清暑退熱,扁豆、茯苓利濕止瀉為主,佐二陳、厚樸以燥濕和中調(diào)氣,故為治暑熱泄瀉之良方。若用于夏季急性腸炎,形寒發(fā)熱,腹痛下利之癥,有消炎解熱健胃作用。如多汗,易香薷為藿香,則尤為適宜。
【摘錄】《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黃連1錢,香薷3錢半,厚樸2錢,扁豆2錢,甘草1錢,芍藥3錢,生姜3片。
【功能主治】痢疾發(fā)于夏月暑時,有表癥。
【摘錄】《治痢南針》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加味黃連香薷飲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黃連大家肯定都沒有吃過的,這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材,很多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需要使用到的一種藥材,尤其是野生黃連,這種黃連在攝入的時候藥用價值就會變得更加豐富一些,而且還可以使用野生黃連煮水的,這樣的話就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的,讓自己體內(nèi)的寒氣可以去除體外的。
《局方》三黃丸: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五臟俱熱即生疽癤瘡痍及五般痔疾糞門腫痛或下鮮血:黃連(去須、蘆)、黃芩(去蘆)、大黃(煨)各十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shù)。小兒積熱亦宜服之。
《傷寒論》黃連湯: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參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nèi)苟?/p>
《直指方》黃連安神丸:治心煩懊依反復(fù),心亂,怔仲,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黃連25克生甘草12.5克。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時時津唾咽下。
《局方》瀉心湯:治心經(jīng)實熱:黃連35克。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
《本草經(jīng)集注》:惡菊花、蕪花、玄參、白鮮;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綱目》:黃連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止,豈可久服,使肅殺之令常行,而伐其生發(fā)沖和之氣乎?
《本草正》:黃連善瀉心脾實火,虛熱妄用,必致格陽,故寇宗熒日:虛而冷者,慎勿輕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黃連,陰在內(nèi)也。
《本草經(jīng)疏》:凡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驚悸不眠,而兼煩熱躁渴,及產(chǎn)后不眠,血虛發(fā)熱,泄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泄,行漿后泄瀉,老人睜胃虛寒作瀉,陰虛人天明溏泄,病名腎泄,真陰不足,內(nèi)熱煩躁諸證,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寒。主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醫(yī)別錄》:微寒,無毒。主治五藏冷熱,久下泄?jié)荨⒛撗瓜?、大驚,除水,利骨,調(diào)胃,厚腸,益膽,治口瘡。
中藥的成分是比較復(fù)雜的,很多人因為不了解或者不認識,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隨便的猜疑,或?qū)χ兴幐鶕?jù)名字來進行判斷功效,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判斷中藥會導(dǎo)致效果適得其反,甚至可能還會有許多的問題和麻煩,關(guān)于雞爪黃連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黃連的副作用
中藥成份復(fù)雜,藥理作用更是復(fù)雜,現(xiàn)在的技術(shù)水平還不能準確的說明黃連的不良反應(yīng)。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的副作用小。
黃連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拉肚子,影響到腸胃的運化功能,從而會影響到食欲,導(dǎo)致消化不良。除非體內(nèi)有實熱,否則慎用。
黃連具有著清熱解毒以及消炎作用,對于大腸桿菌等都具有著抑制作用。可以泡水喝,但是對于脾胃虛寒的人不宜服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因為是苦寒之品。
一般中病既止不宜久服,最好飯后服用。黃連的用量病輕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兒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黃連。
黃連的副作用
黃連的服用方法
中醫(yī)認為,中藥黃連藥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長的就是清胃熱、瀉胃火。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黃連為主藥的代表方之一。
情緒緊張急躁,睡眠質(zhì)量差,飲食油膩、口味太重等都是引起胃火的常見原因。胃熱熾盛化火可導(dǎo)致牙齦腫痛或出血、口干、口渴、喜歡喝冷水冷飲、口苦、口臭等不適,以及面紅、大便干硬、舌質(zhì)紅、舌苔黃等熱象。黃連用于清胃火時,即可單獨研末沖服,也可與其他中藥一起煎服。
胃熱熾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藥清胃黃連丸,或者取3克黃連加水煎湯服用。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可將黃連研成細末備用,然后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適量水煮熟,取1.5克黃連末放入杯中,加入約100毫升米湯,蓋蓋悶3分鐘即成??崭癸嬘?,早晚各1次。用米湯沖泡黃連末優(yōu)于用水直接煎服,這是因為米湯可顧護胃氣,防止黃連苦寒傷胃。
經(jīng)常胃熱的人,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會出現(xiàn)肝氣不舒,進一步傷及脾胃,表現(xiàn)為泛酸、胃中嘈雜、惡心等??扇↑S連5克,吳茱萸3克,柴胡10克,加水煎煮后服用,以清肝胃之熱。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茨黃連,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十大功勞根(《植物名實圖考》),土黃連(《貴州民間方藥集》),土黃柏(《福建民間草藥》),石黃連(《陸川本草》),刺黃連(《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 闊葉十大功勞 或 華南十大功勞 的 根 。
【性味】①《分類草藥性》:"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治流感,熱痢,腹瀉,黃疸,吐血,目赤翳膜,喉痛,牙痛,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廣西中藥志》:"體質(zhì)虛寒者忌用。"
【附方】①治黃疸,小兒肝熱,肺熱,瘡瘍腫毒:鮮十大功勞根二兩,冰糖五錢至一兩。開水沖燉服。(《閩東本草》)
【臨床應(yīng)用】①預(yù)防流行性感冒
【摘錄】《*辭典》
現(xiàn)在知道茨黃連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茨黃連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xué)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