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葛散的功效與作用
葛木養(yǎng)生粥的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干葛散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干葛散,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干葛散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干葛12兩(如白面肥好者),甘草3兩(上者,生用),齊州半夏3兩(用生姜汁半盞,水1斗,同煮,切,焙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胃膈熱,吐逆不定,諸藥無效。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3片,大棗2枚,青竹茹、槐子,同煎7分,去滓,日2服。小兒每服1錢。
【摘錄】《傳家秘寶》卷三
【處方】干葛3斤,干地黃3斤,新香豉心1升。
【制法】上藥曬干為散。
【功能主治】預防熱病、急黃、賊風。主
【用法用量】每服1方寸匕,1日2次,稍稍加至3匕,食后牛乳、蜜湯、竹瀝、粥飲、梅漿,任意下之。
【摘錄】《外臺》卷十四引《許仁則方》
【處方】綿黃耆4兩,白茯苓4兩,蕗草(既甘草)2兩,干葛2兩(葛汁中粉尤佳)。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涼膈,止煩渴咽干。主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沸湯調(diào)下。
【摘錄】《元和紀用經(jīng)》
【處方】仙人骨(去花結(jié)子后之干蘿卜)、仙人蓑衣(出了蓮子之干蓮蓬)、干葛、銀湯瓶內(nèi)堿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2錢,紫蘇熟水下。
【摘錄】《雞峰》卷十九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干葛散了吧。干葛散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柴葛敗毒散,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柴葛敗毒散嗎?柴葛敗毒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柴胡、葛根、前胡、防風、蘇葉、荊芥、桔梗、羌活、甘草、人參、生姜。
【功能主治】疹欲出之時面頰紅,或頭眩身體拘急;及既出身應涼,毒火極熱,更反熱甚而勿解。
【摘錄】《痘科金鏡賦》卷六
【處方】柴胡、干葛、人參、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蘇葉、甘草。
【功能主治】疑似傷寒。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柴葛敗毒散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干葛防風湯嗎?
【處方】干葛 防風 石膏 甘草
【功能主治】治外感齒痛,屬陽明風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干葛、防風、荊芥、石膏、知母。
【功能主治】外感牙衄,右脈浮數(shù),身熱無汗,有表邪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干葛、防風、荊芥、柴胡、紫蘇、廣皮。
【功能主治】感寒勞傷,惡寒發(fā)熱,咳嗽氣逆,脅肋刺痛,無汗身熱,或朝涼暮熱,脈右關浮緊,屬氣分感寒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干葛、石膏、知母、甘草、防風。
【功能主治】外感眩暈,頭痛額痛,骨節(jié)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干葛、防風、荊芥、羌活、川芎、枳殼、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筋攣,惡寒身痛,手足拘攣,不能轉(zhuǎn)側(cè),右脈浮緊,屬寒淫傷于陽明者;及外感風入陽明,泄瀉,大腸脈弦。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干葛、防風、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表邪火郁,陽明身癢,如蟲行皮中。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通過上面對干葛防風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干葛石膏湯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干葛石膏湯這種方劑吧。
【處方】干葛 柴胡 黃芩 石膏 枳殼 廣皮 甘草 木通 紫蘇梗
【功能主治】治陽明燥火,脅肋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別名】葛根石膏湯
【處方】干葛、石膏、知母。
【功能主治】陽明多火,肺受熏蒸,肺熱身腫,則喘咳煩滿,不得仰臥,喘息倚肩,身首皆腫,小便赤澀。關脈實大。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干葛、知母、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傷寒陽明經(jīng)半表半里癥。口渴消水,晝夜皆熱,六脈洪數(shù)而長;濕熱腹脹,煩渴口淡。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干葛、石膏、知母、甘草、陳皮、竹茹、鮮藿香。
【功能主治】燥氣行令,肺胃有熱,喘逆嘔吐,吐則氣急,嘔少難出,口唇干燥,煩渴引飲,脈右關數(shù)大。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干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陽明傷寒,中暑煩渴,自汗、盜汗,面赤,脈洪長者;及陽明溫疫。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升麻、干葛、知母、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和解陽明表里。主陽明溫病,寒熱。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四
【處方】干葛、石膏、知母、甘草、丹皮、生地、黃芩。
【功能主治】外感衄血。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總得來說干葛石膏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二葛四黃散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處方】大黃3錢,黃連2錢,黃芩2錢,當歸2錢,芍藥2錢,葛粉2錢,葛根1錢半,黃柏1錢半,半輕粉(煅)5分,甘草5分。
【制法】上為細末。煅輕粉法:用土器盛輕粉,不以多少,生紙封口,敷糊于紙緣,粘著于土器口外,使粉不飛,乃上火;別設1水器,浸指于水中,彈濺蓋紙上,候水痕燥,覆紙緊張,而又彈濺,凡如此50遍,離火,安地上去火毒,取出聽用。用此煅煉之法,則治效如神,且口中不會糜爛。
【功能主治】楊梅結(jié)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以土茯苓湯之類送服,日服3-4錢。
【摘錄】《梅癘新書》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二葛四黃散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二葛四黃散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干葛解肌湯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干葛解肌湯,因為干葛解肌湯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F(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別名】葛根湯
【處方】柴胡、干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功能主治】傷寒足陽明胃經(jīng)受證,目痛鼻干,不眠,微頭痛,眼眶痛,脈來微洪。
【摘錄】《傷寒六書》卷四
【處方】干葛根、防風、薄荷、前胡、桔梗、小甘草、牛蒡子、蟬退、連翹(去心)。
【功能主治】麻疹初發(fā)熱1-2日。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西河柳,水煎服。
【摘錄】《痘疹會通》卷五
【處方】干葛、升麻、防風、荊芥。
【功能主治】散陽明表邪,發(fā)陽明伏斑。主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干葛、陳皮、甘草、柴胡、枳殼、神曲、川芎、紅花、山楂肉。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表已過,仍在表里相兼,發(fā)熱惡心作渴者。
【用法用量】蔥白1寸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干葛解肌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干葛解肌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干葛清胃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干葛、石膏、熟半夏、厚樸、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陽明外有表邪,內(nèi)有積熱,嘔吐,目痛鼻干,先渴后嘔,無汗,脈浮大。
【各家論述】干葛解表,石膏清里,加半夏、厚樸、廣皮化痰涎,和胃止嘔。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處方】升麻、川黃連、山梔、丹皮、生地、甘草、干葛。
【功能主治】內(nèi)傷膏粱積熱,口眼?斜,肌肉不仁,脈右關洪長;外感陽明積熱,齒痛,脈右關沉數(shù);飲食內(nèi)傷,腸胃積熱之痢,脈滑大者。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升麻、葛根、甘草、川黃連。
【功能主治】酒積腹痛,口苦舌干者。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清胃湯加干葛。
【功能主治】內(nèi)傷酒濕成癱,四肢不舉,熱在上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升麻、生地、丹皮、川連、甘草、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外感牙衄,身熱有汗,右脈浮數(shù),無表邪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干葛、竹茹、黃連、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內(nèi)傷陽明嘔吐,吐苦水,脈長大而洪。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對于干葛清胃湯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干地黃散。
【處方】生干地黃(焙)4兩,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熟干地黃(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通,臍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臨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赤雄雞腸2具,雞肶胵2具,干地黃3分,桑螵蛸4分,牡蠣4分,龍骨4分,黃連4分,白石脂5分,蓯蓉6分,赤石脂5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納雞腸及肶胵中縫塞,蒸之令熟,曬干,合搗為散。
【功能主治】膀胱寒,小便數(shù),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用法用量】以酒和方寸匕,日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赤、白石脂固脫,龍骨、牡蠣、桑螵蛸澀精,地黃、蓯蓉滋髓,雞腸、肫利水消積,川連專治便如泔汁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五十三
【處方】熟干地黃1兩,白茯苓3分,芎?1兩,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桂心3分,紫菀3分(去苗土),人參1兩(去蘆頭),大麻仁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傷咳嗽唾膿血,腹中有氣,不欲飲食,惡風目暗,足脛酸寒。
【用法用量】主治中“惡風”,原作“惡水”,據(jù)《普濟方》改。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干地黃2分,當歸2分,羌活2分,苦參2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折骨斷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蓋筋傷則風乘虛藉,骨傷則濕乘虛藉,風濕相搏,則為熱為腫,故以羌活祛風散熱,苦參逐濕除腫,地黃滋血和傷,當歸和血止痛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生干地黃1兩,益母草1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半兩(銼),芎?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從高墜下,腹痛下血,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熟干地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1兩,五味子1兩,桑寄生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預防小產(chǎn)。主妊娠曾傷五月胎。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8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
【處方】熟干地黃1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心神煩悶,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熟干地黃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桑耳3分(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連1分(去須),木通3分(銼),黃耆3分(銼),檳榔3分,茯神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耳中蟬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生干地黃1兩,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大黃半兩,續(xù)斷半兩,桂1兩,琥珀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從高墜下,傷損疼痛。
【用法用量】以溫酒調(diào)下1錢,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生干地黃5斤,蓯蓉8兩,白術8兩,巴戟天8兩,麥門冬8兩,茯苓8兩,甘草8兩,牛膝8兩,五味子8兩,杜仲8兩,車前子5兩,干姜5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以腎氣不能流布中外而腰痛身重,陰痿陽絕,故用地黃、牛膝、五味滋陰,蓯蓉、巴戟、杜仲助陽,干姜、白術、甘草固本,麥冬、茯苓、車前治標,滋培氣化以資通調(diào)之力。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處方】熟干地黃1兩,茜根3分,白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柏葉3分,白茯苓3分,當歸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鹿角膠1分(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屑半兩,子芩半兩,貝母半兩(煨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唾膿血,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黃散”。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別名】地黃湯
【處方】生干地黃2兩,赤茯苓1兩,玄參1兩,石菖蒲1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遠志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勞實熱,脹滿,四肢黑色,耳聾,多夢見大水,腰脊離解。
【用法用量】地黃湯(《普濟方》卷三十)。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生干地黃(焙)、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余血不盡,結(jié)塊上沖,心煩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酒半盞,水半盞,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大家看過對干地黃散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大家都知道干荷葉散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干荷葉3兩(炒),劉寄奴3兩,桃仁泥3兩,生蒲黃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惡露不下,脈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童便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chǎn)后血瘀,沖任不能營運于經(jīng),故腹痛不止,惡露不下焉。干荷葉升陽散瘀,桃仁泥破血開結(jié),生蒲黃破瘀下血,劉寄奴破血通經(jīng),為散,童便煎,使瘀化氣調(diào),則清陽上升而濁陰下降,何患腹痛不退,惡露不通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別名】干荷散
【處方】干荷葉、牡蠣粉、蛇床子、浮萍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羅篩。
【功能主治】陰囊腫痛,濕潤瘙癢,及陰萎弱。
【用法用量】干荷散(《御藥院方》卷六)。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引《直指》
上文是對干荷葉散的一些相關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干荷葉散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干蟾散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干蟾散。
【處方】干蟾1枚(燒灰)龍柏花 地骨皮 沒藥各7.5克 麝香3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每有口齒疳瘡蝕破者,先以消石少許摻之,相次以此藥1.5克,敷放患處,每日二至三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處方】干蟾(炙)1枚。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口瘡。
【用法用量】綿裹半錢匕,含吐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干蟾1枚(燒灰),龍柏花1分,地骨皮1分,沒藥1分,麝香1錢。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牙齒走馬疳。
【用法用量】每有口齒疳瘡蝕破者,先以消石少許摻之;相次以此藥半錢,敷于患處,日2-3度。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干蟾散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干蝎散。
【處方】干蝎5枚(全者,炒),細辛(去苗葉)1分,乳香(研)1分,青黛(研)半兩,白附子(炮)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風。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煎冬瓜子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
【處方】干蝎(去土,炒)1分,楓香脂(研)1分,白芥子50粒,阿魏(研)1錢,白僵蠶(直者)15枚(炒)。
【制法】上為散,再和勻。
【功能主治】小兒胎風,發(fā)驚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不拘時候,煎薄荷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干蝎1分(微炒),白僵蠶半兩(微炒),桑螵蛸1分(微炒),蟬殼1分(微炒),白附子1分(炮裂),膩粉1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急風,頑涎壅悶,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別名】姜蝎散
【處方】蝎(至小者)49枚,生姜(如蝎大)49片。
【制法】上2物,銅器內(nèi)炒生姜至干為度,為末,都作1服。
【功能主治】耳聾,因腎虛所致。
【用法用量】姜蝎散(《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瑞竹堂方》)。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二十二引《杜壬方》,名見《三因》卷十六
上文就是對干蝎散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