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甘草散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神效方
【處方】甘草1兩,通草30銖,石鐘乳30銖,云母2兩半,屋上散草2把(燒成灰)。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婦人乳無汁。
【用法用量】神效方(《普濟方》卷三四六)。
【摘錄】《千金》卷二
【處方】甘草(炙)3分,螻蛄(熬)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臍汁出。
【用法用量】以安臍中。
【摘錄】《外臺》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別名】預(yù)服散
【處方】甘草8分(炙),黃芩2分,大豆黃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吳茱萸2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令易生,母無疾病,未生1月,日前預(yù)服,過30日,行步動作如故,兒生墜地,皆不自覺。主
【用法用量】預(yù)服散《圣濟總錄》“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麥
【摘錄】《外臺》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干姜1兩(炮裂,銼),白術(shù)3兩,白茯苓3兩,當歸2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腎著之為病,身體冷,從腰以下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甘草1兩(炙微黃,銼),黃芩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中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處方】大甘草(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預(yù)服消毒。主痘出不太盛。
【用法用量】每服5分,食后白湯調(diào)下。人中黃尤佳。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六
【處方】甘草(末)1兩,青蛙(自死者,燒作灰)1兩,母豬蹄甲(燒作灰)1兩,救月杖(燒灰)1兩。
【制法】上為細末,拌勻。
【功能主治】月蝕瘡。
【用法用量】以蜜涂敷瘡上,日3-5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甘草(炙,銼)1分(為末),油麻半升。
【功能主治】小兒丹毒,防入腹。
【用法用量】上2味,先取油麻去皮,研細,絞取汁1合,調(diào)甘草末半錢匕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二
【別名】甘草湯
【處方】粉甘草(微炙)、栝樓根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瘡痘略出,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甘草湯(《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摘錄】《直指小兒》卷五
【處方】大甘草不以多少(炙過)。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瘡未出及雖出躁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或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呷之,不拘時候。以少解利熱毒即住。若瘡出遲,當服紫草飲子(紫草2兩)。大人當針2腕硯子骨間,男左女右取之?;蚓?壯,亦助發(fā)出。疹痘毒氣已發(fā),不必用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
【處方】甘草半兩,滑石半兩,山豆根1兩(生),大黃1分(生)。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風。
【用法用量】每服1錢,蜜熟水調(diào)下,日2服。次服解毒丸。
【摘錄】《三因》卷十五
【別名】芍藥散
【處方】甘草3分(銼),赤芍藥3分,白蘞3分,黃芩3分,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
【用法用量】芍藥散(《普濟方》卷四○八)。
【摘錄】方出《圣惠》卷九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八二(文瑞樓本)
【處方】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黃熟),人參半兩(去蘆頭),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龍骨1兩,白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暴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甘草1兩(生用),川升麻半兩,射干半兩。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傷寒2-3日,毒氣攻咽喉痛腫。
【用法用量】都以水3大盞,煎至2盞,去滓,分為4服,日3服,夜1服。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半兩,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熱渴,而下后覺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4分。去滓,取雞子清1枚,投入散中,熟攪掠去沫,徐徐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甘草(半生半炙)2兩,黃連(去須,炒)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下痢赤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漿水調(diào),食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甘草1分(炙微赤,銼),烏梅肉1分(微炒),訶黎勒2枚(煨,用皮)。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甘草1分(炙微赤,銼),龍骨1分,赤茯苓1分,牡蠣1分(燒為灰粉),生干地黃1分,黃芩1分,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中魃。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入淡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入白蜜1錢,更煎1兩沸,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甘草1分(炙微赤,銼),地榆1分(銼),蚺蛇膽1錢(細研),蝸牛殼1兩(炒令微黃),麝香1錢(細研),蘭香根灰1分,人糞灰1分,龍腦半錢(細研)。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鼻疳生瘡,痛癢不止。
【用法用量】入龍、麝等,研令勻,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亦可吹于鼻中,3歲以下可服1字。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
【處方】甘草1兩,干姜1兩,干地黃1兩,茯苓1兩,羊脂1兩,當歸1兩,細辛1兩,芍藥2兩,吳茱萸2兩,桂心2兩,梔子仁15枚。
【功能主治】卒中惡,賊風寒冷入腹便絞痛,或飛尸遁尸發(fā)作無時,搶心胸滿,脅痛如刀刺,口噤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脂烊盡,分3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三七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干地黃1兩,干姜1兩(炮裂,銼),當歸1兩(挫,微炒),赤茯苓1兩,細辛1兩,桂心1兩,赤芍藥1兩,防風1兩(去蘆頭),梔子15枚,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尸及中惡賊風,寒氣入腹(疒丂)痛,飛尸遁尸,發(fā)作無時,搶心脅如刀刺,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六
【別名】甘草湯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黑豆1兩(炒熟),干姜半兩(炮裂,銼),糯米1兩,大麻子1兩,白茯苓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妊娠10月滿足,入月預(yù)服易生。主
【用法用量】甘草湯(《普濟方》卷三三七)。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
【處方】甘草(生,銼)1兩,貝齒1兩,胡粉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食諸菜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調(diào)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六
【處方】甘草(銼,生用)1兩,白術(shù)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干姜(炮裂,銼)1兩,黃芩1兩,伏龍肝1合。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處方】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葛根(銼)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玄參半兩,車前子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貝母(煨令微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毒攻眼,胸膈壅悶,煩喘。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處方】甘草(炙微赤,銼)1兩,茯神1兩,遠志(去心)1兩,蒼術(shù)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脈結(jié)代,心下悸。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甘草(炙微赤,銼)1兩,桂心1兩,茯神1兩,人參(去蘆頭)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生干地黃2兩,麻黃2兩(去根節(ji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陽毒傷寒,脈洪大,心中悸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以上介紹的甘草散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guān)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ys630.coM延伸閱讀
地膽甘草散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地膽甘草散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劦啬懜什萆⒌闹饕πc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雄黃1分,干姜1分,龍膽2分(一作龍骨),石決明1分,續(xù)斷1分,庵
【制法】忌生菜。
【功能主治】因思慮憂憶傷膽而致浮沮瘺,發(fā)于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主方出《外臺》卷二十三注引劉涓子方,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三。
【用法用量】上為散。
【注意】《千金方衍義》:《本經(jīng)》言地膽治鬼疰寒熱,鼠瘺,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其破血辟毒之力最猛。甘草之佐,非助其力.解其毒耳。其余諸味,雖寒熱錯雜.不出解散之意,以浮沮病不在里,僅用外敷足矣。
【備注】《外臺》注文引《古今錄驗》有硫黃,無雄黃。方中甘草原缺,據(jù)《千金》補。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地膽甘草散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1、甘草具有降火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具有解毒、潤肺、補脾胃、養(yǎng)陰血、除邪熱、去咽痛、長肌肉、堅筋骨的功效??雌饋砀什莸淖饔煤芏嘁埠軓V,價格也很便宜,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備上的中藥之一。甘草功效首先甘草常與桂枝配伍,熬成的湯對心氣虛有不錯的療效。其次甘草有解毒去熱的作用,在夏季來說是很不錯的降火神器。
2、甘草具有平衡女性體內(nèi)激素的功效
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癥狀,因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體內(nèi)的激素含量。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3、甘草有抗病毒的作用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甘草皂苷又稱甘草酸,由于有甜味,又稱為甘草甜素??共《咀饔檬歉什菟犷惓煞值闹饕幚碜饔弥?。近年來,有關(guān)甘草酸對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應(yīng)用,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由于甘草甜素具有高甜度、低熱量、起泡性及溶血性較低、安全無毒等優(yōu)良特性,現(xiàn)已有甘草甜素片制劑正式在臨床上用于治療乙肝。
甘草的用途
1、可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shù)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也可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yīng)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常用于氣喘咳嗽??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yīng)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yīng)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diào)和諸藥。
服用甘草的注意事項
1、選擇正確的服用方法
不同的身體狀況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并且所選擇的治病手法也有不一樣的講究。所以,甘草泡水喝的禁忌第一條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服用方法。將甘草進行不同的方法所獲得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而實驗發(fā)現(xiàn)泡水以及含服所獲得的甘草功效是最好的。建議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將甘草泡水,或者選擇含服服用甘草。
2、不能連續(xù)使用甘草
雖然甘草對身體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并不是說這種藥材可以長時間服用。甘草不能夠長期服用,否則腸胃健康會變差,同時也很容易出現(xiàn)對這種中藥材上癮的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中含有一定能夠的阿片,如果長期服用很容易令身體對這種藥材產(chǎn)生依賴性。
3、不適合服用甘草的人群
甘草這種藥材雖然對身體好處很多,但它畢竟是一種藥材,所以并不是所有身體情況都可以使用。建議孕婦、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礙、肥胖、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月經(jīng)期間等都不適合服用甘草。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風藤10克,雞血藤12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牛膝10克。
【功能主治】溫陽益氣,散寒祛濕,和血通絡(luò)。主陽虛氣弱,寒濕阻滯經(jīng)脈,氣血運行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程廣里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甘草許多人都知道,而且是治療各種疾病效果最好的中藥,許多中味藥里都含有甘草。也有很多食品里也含有甘草的成份,因為它的甜度是蔗糖的很多倍,如糖果,口香糖,巧克力,還有很多飲料里都含有甘草成份,所以甘草的用途也是非常廣泛的。
甘草草本食物,天然繁殖。長約二十到一百厘米之間,表面是紅棕色或者灰棕色的,紋路很多,而且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看看它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的功效
甘草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shù)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yīng)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yīng)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yīng)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用于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diào)和諸藥。
甘草禁忌,甘草不能和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藥物合用,可誘發(fā)或加重潰瘍。也不能和降糖藥胰島素,降壓藥,等同服。甘草盡量不要與西藥同服,食物里,甘草與鯉魚同服會引發(fā)中毒。
甘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甘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黨參、白術(shù)等都是可以組合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甘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人們在生活中很容易就出現(xiàn)心氣虛,心悸怔忡的情況,胃病、咽喉痛以及咳嗽等也都是很常見的,我們在治療的時候需要選擇甘草和其他藥物的結(jié)合,更好的治愈疾病。
中藥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shù)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茫瑑?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yīng)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yīng)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yīng)用。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5、用于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diào)和諸藥。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將甘草和其他藥物混合的制作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甘草膏。
【處方】甘草3兩,黃芩3兩,黃連3兩,芎藭3兩,白芷3兩,藁本3兩,當歸3兩,附子1兩。
【制法】上取豬脂4斤煎為膏,納藥煎3沸,至白芷黃,去滓。
【功能主治】小兒耳聾、聤耳膿血出。
【用法用量】用棗大涂耳,敷雞骨粉。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嬰孺方》
【處方】甘草1兩,當歸1兩,胡粉半兩,羊脂1兩半,豬脂3兩。
【制法】上(口父)咀,以豬羊脂并諸藥,微火煎成膏。
【功能主治】灸瘡。
【用法用量】絞去滓,候凝敷之。
【摘錄】《鬼遺》卷五
【處方】甘草(生,搗末)半兩,雄黃(研)半兩,泔淀1合,牛屎汁1合,羊腎(月區(qū))脂3兩(煉過),青黛(研)半分。
【制法】上6味,先于銅器中微火煎3味脂汁5-7沸,次下3味藥末攪勻,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牙齒挺出,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取桃枝如箸大,以綿裹頭點藥,熱烙齒縫中10余遍,日3次。好肉生即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甘草2兩(生用),川大黃1兩,胡粉1兩(細研),羊髓2兩,豬脂2合。
【制法】上為細散,入鐺中,與脂、髓同煎3-5沸,膏成,下胡粉,攪令勻,收瓷盒中。
【功能主治】瘡疽,浸淫廣大,焮赤黑爛成瘡。
【用法用量】每用可瘡?fù)恐?/p>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別名】甘草酒
【處方】好粉甘草1兩。
【功能主治】懸癰,谷道前后生癰,初發(fā)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shù)10日后始覺赤腫,如桃李,即破。
【用法用量】甘草酒(《杏苑》卷八)。
【臨床應(yīng)用】懸癰:林判院康朝嘗患此癰,已破,服此藥2服,瘡即合。
【摘錄】《百一》卷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八六
【處方】甘草3大兩(生,為末),大麥面9兩。
【制法】上用1大盤中攪和令勻,取上等好醋少許,別捻入藥令勻,100沸水搜和如餅劑。
【功能主治】發(fā)背。
【用法用量】方圓大于瘡1分,熱敷腫上。以油片及故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膿自出,未成膿便內(nèi)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引《崔元亮海上秘方》
【處方】甘草(為末)半兩,乳香少許(研),蠟少許。
【制法】熔蠟,入二藥末成稀膏。
【功能主治】灸瘡,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貼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以上就是對甘草膏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甘草膏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甘草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更研如膏)。
【制法】上為散,入杏仁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兒未滿百日,咳嗽上氣。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乳汁研化服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烏梅肉3分(微炒),栝樓根3分,寒水石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舌干燥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咽津。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甘草18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無辜,面黃發(fā)直,時壯熱,飲食不生肌膚,積經(jīng)日月,遂致死。
【用法用量】1歲兒服如小豆粒20丸,日3次,不妨食及乳,服盡更合。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名見《普濟方》卷三九三
【處方】甘草(炙,銼)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干姜(炮)半兩,芎藭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強神益氣。主虛勞脫營,羸瘦少氣,精神毀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酒化下,空腹夜臥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蘆薈(別研)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豉(微炒)1兩,木香1兩,柏子仁1兩,蕪荑1兩。
【制法】上藥除蘆薈外,搗羅為末,入蘆薈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氣成塊,在臍兩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用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甘草1寸(炙赤色),杏仁2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研),黃連末1分。
【制法】上為末,和勻。
【功能主治】口糜生瘡,痛不得食。
【用法用量】每服如杏仁大。綿裹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甘草6分(炙),人參6分,半夏6分(洗),烏悔肉6分,棗膏10分。
【制法】上5味,搗篩4味,棗膏相和,入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熱干燥。
【用法用量】本方《千金》有生姜。
【摘錄】《外臺》卷二十二引《刪繁方》
【處方】防己2兩,甘草2兩,葶藶2兩。
【制法】上為末,苦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腫。主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3次。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甘草(炙)5兩,當歸2兩,干姜2兩,人參2兩,術(shù)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去血,止痛。主產(chǎn)后虛損。
【用法用量】磨納1升酒中,作1服,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二
【處方】甘草4兩(炙),人參2兩,白術(shù)2兩,芍藥2兩,黃耆2兩,遠志2兩(去心),大麥糵2兩(熬令黃)。
【制法】上為散,以棗膏和蜜攪調(diào)和藥,令成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養(yǎng)五臟,長肌肉,調(diào)經(jīng)脈,下氣,補脾胃,益精神,令人能食,強健倍力。主
【用法用量】食后少時,以酒或飲任下5丸,漸加至7丸,日2次,長服勿絕,盡即更合,非止1劑即停,多分兩恐難盡又壞;分兩少,服盡更常得新藥。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延年秘錄》
【處方】甘草3兩,人參2兩,遠志3兩,麥門冬2兩,菖蒲3兩,澤瀉1兩(如無,以白術(shù)代之),桂心1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棗5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虛不足,虛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氣,或若恍恍惚惚,不自覺知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4-5次,夜再服。不知稍加。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千金》用參、苓補虛,多兼姜、桂,化熱多兼門冬,不獨甘草丸為然;菖蒲、遠志引領(lǐng)諸味,桂心、澤瀉淡滲,專導(dǎo)虛熱下泄。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甘草2分(炙),瓜蒂1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飲。
【用法用量】欲下病,服3丸,日1次。3丸不下,增之,以吐為度。
【摘錄】《醫(y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1兩,烏梅肉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以棗瓤并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1丸,綿裹含咽津,日4-5次。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烏梅肉(炒)1兩,棗肉(焙)1兩,石膏(碎)1兩,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口干心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半,黑豆1兩(炒熟),麝香半兩(細研),斑蝥半兩(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結(jié)成瘰疬,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服后覺瘡?fù)醇醋∷?;其病當從小便中出,即于盆子?nèi)看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甘草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