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茵陳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草果茵陳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草果茵陳湯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草果1錢,茵陳3錢,茯苓皮3錢,厚樸2錢,廣皮1錢5分,豬苓2錢,大腹皮2錢,澤瀉1錢5分。
【功能主治】足太陰寒濕,舌灰滑,中焦滯痞。
【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各家論述】濕滯痞結(jié),非溫通而兼開竅不可,放以草果為君;茵陳推陳生新,生發(fā)陽氣之機最速,故以之為佐;廣皮、大腹、厚樸,共成瀉痞之功;豬苓、澤瀉以導濕外出也。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草果茵陳湯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草果茵陳湯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茵陳湯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茵陳湯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茵陳湯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茵陳(去梗.半兩) 大黃(二錢半) 大梔子(五個)
【功能主治】治陽明里熱極甚,煩渴熱[],留飲不散,以治濕熱相搏,而身發(fā)黃疸,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欲水漿,身必發(fā)黃,宜茵蔯湯調(diào)五苓散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以利為度。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茵陳12克 黃芩6克 梔子9克 升麻9克 大黃9克 龍膽草6克 枳實6克(炙)柴胡12克
【制法】上八味,切。
【功能主治】治黃疸。身面眼悉黃如金色,小便濃如煮黃柏汁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溫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四引《近效方》
看了上文對茵陳湯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草果知母湯。
【處方】草果1錢5分,知母2錢,半夏3錢,厚樸2錢,黃芩1錢5分,烏梅1錢5分,花粉1錢5分,姜汁5匙(沖)。
【功能主治】背寒,胸中痞結(jié),瘧來日晏,邪漸入陰。
【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溫服。
【各家論述】是方以草果溫太陰獨勝之寒,知母瀉陽明獨盛之熱,厚樸佐草果瀉中焦之濕蘊,合姜、半而開痞結(jié),花粉佐知母而生津退熱;脾胃兼病,最畏木克,烏梅、黃芩清熱而和肝;瘧來日晏,邪欲入陰,其所以升之使出者,全賴草果。
【摘錄】《濕病條辨》卷二
在了解了草果知母湯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草果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英文名】FRUCTUS TSAOKO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 草果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的干燥 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本品呈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4cm,直徑1~2.5cm。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具縱溝及棱線,頂端有圓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質(zhì)堅韌,易縱向撕裂。剝?nèi)ネ馄?,中間有黃棕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為8~11粒。種子呈圓錐狀多面體,直徑約5mm;表面紅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質(zhì)的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zhì)硬,胚乳灰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
【鑒別】(1) 本品種子橫切面:假種皮薄壁細胞含淀粉粒。種皮表皮細胞棕色,長方形,壁較厚;下皮為1 列薄壁細胞,含黃色物;油細胞層為1 列油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切向42~162μm,徑向48~68μm,含黃色油滴;色素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胞,皺縮。內(nèi)種皮為1 列柵狀厚壁細胞,棕紅色,內(nèi)壁與側(cè)壁極厚,胞腔小,內(nèi)含硅質(zhì)塊。外胚乳細胞含淀粉粒及少數(shù)細小草酸鈣簇晶及方晶。內(nèi)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及淀粉粒。
【炮制】 草果仁 :取草果,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
【用法用量】3~6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1)用于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癥,可與草豆蔻、厚樸、蒼朮等同用。用于瘧疾,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品匯精要》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草果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草果。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大茵陳湯這種方劑。
【處方】茵陳 黃柏各4.5克 大黃 白術(shù)各9克 黃芩 栝樓根 甘草 茯苓 前胡 枳實各3克 梔子10枚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實熱內(nèi)盛,周身黃如金色,脈浮大滑實緊數(shù)者。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得快下,即停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處方】茵陳蒿2兩,黃柏2兩,大黃1兩,甘草1兩,人參1兩,梔子14枚,黃連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谷疸發(fā)寒熱,不可食,食即頭眩,心中不安。
【用法用量】水1斗,煮得3升,分3服。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引《深師方》
【處方】茵陳1兩半,黃柏1兩半,大黃3兩,白術(shù)3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甘草1兩,茯苓1兩,前胡1兩,枳實1兩,梔子20枚。
【功能主治】內(nèi)實熱盛發(fā)黃,黃如金色,脈浮大滑實緊數(shù)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得快下,消息3-4日,更治之。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發(fā)黃本乎濕熱,濕熱本乎脾虛。此以枳、術(shù)、苓、甘加入茵陳蒿湯中,助脾逐濕;佐以前胡、栝樓下氣通津,黃柏、黃芩燥濕清火,皆本經(jīng)治諸熱黃疸之專藥。較茵陳蒿功力倍常,因以大字銜之。
【摘錄】《千金》卷十
在了解了大茵陳湯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導讀:中藥草果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草果的功效與作用、草果圖片、草果的藥用價值、草果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草果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草果簡介草果圖片草果的功效與作用草果的藥用價值草果的藥用附方草果的食療方草果的副作用草果醫(yī)書記載草果簡介
草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低溫干燥。本品呈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100px,直徑1~62.5px。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具縱溝及棱線,頂端有圓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蚬:?。果皮質(zhì)堅韌,易縱向撕裂。剝?nèi)ネ馄ぃ虚g有黃棕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為8~11粒。種子呈圓錐狀多面體,直徑約5mm;表面紅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質(zhì)的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zhì)硬,胚乳灰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
草果圖片
草果的功效與作用
草果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亂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1、草果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膨脹,化瘧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積。
2、草果治心腹痛,止嘔,補胃,下氣。
3、草果除寒,燥濕,開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魚、肉諸毒。
4、草果治水腫,滯下,功同草蔻。
草果的藥用價值
【藥名】草果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效】燥濕溫中,截瘧除痰。
【主治】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瘟疫發(fā)熱。
【炮制方法】
1、草果仁:取草果,照清炒法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2、姜草果:仁取凈草果仁,照姜汁炙法炒干。用時搗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禁忌】陰虛血燥者慎用。
草果的藥用附方
1、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jié),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2、治癉瘧,脈采弦數(shù),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shù)、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侯。(《濟生方》清脾湯)
3、治腫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上等分,細銼。每服半兩,水二盞,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果附湯)
4、治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5、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草果飲)
6、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發(fā)熱,日后但熱而無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shù),晝夜發(fā)熱,日哺益甚,頭身疼痛:檳榔二錢,厚樸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用水一鐘,煎八分,午后溫服。(《瘟疫論》達原飲)
草果的食療方
1、草果飲
組成: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二滓并煎服,當發(fā)日連進三服。
主治:脾寒瘧疾。
2、草果散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浸,炒黃)2兩、肉豆蔻1個(面煨)、草豆蔻1個(煨)。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熱服。
主治:妊娠臟氣本虛,宿夾風冷,脾胃久弱,臟腑虛滑,臍腹(疒丂)痛,日夜無度。
3、草果牛肉湯
組成:草果6克,牛肉200克。
用法:每次用草果6克,牛肉200克,切成小塊,水適量,煮湯,加鹽和調(diào)料食牛肉喝湯。
主治:治胃痛、肝病伴虛寒性胃痛。
4、草果茵陳湯
組成:草果1錢、茵陳3錢、茯苓皮3錢、厚樸2錢、廣皮1錢5分、豬苓2錢、大腹皮2錢、澤瀉1錢5分。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主治:足太陰寒濕,舌灰滑,中焦滯痞。
草果的副作用
陰虛血少,津液不足,無寒濕者忌服草果。
1、陰虛血燥者忌草果?!侗窘?jīng)逢原》
2、草果忌鐵?!侗静輦湟?/p>
3、凡瘧不由于瘴氣;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咸屬暑氣濕熱,皆不當用草果?!侗静萁?jīng)疏》
草果醫(yī)書記載
1、李杲: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膨脹,化瘧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積。兼辟瘴解瘟。
2、《飲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嘔,補胃,下氣。
3、《本經(jīng)逢原》:除寒,燥濕,開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魚、肉諸毒。
4、《本草求原》:治水腫,滯下,功同草蔻。
以上就是一些草果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