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耆內(nèi)托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耆內(nèi)托散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參耆內(nèi)托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guān)的介紹吧。
【處方】人參、黃耆(炒)、當歸、川芎、厚樸(姜制)、防風(fēng)、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痘瘡倒靨,或痛瘍久不潰膿者。
【用法用量】加糯米1撮,水煎服。
【摘錄】《小兒痘疹》
【處方】人參、黃耆(炒)、當歸(酒洗)、白術(shù)(炒)、橘紅、甘草、升麻、川芎、生地(酒洗)、羌活、厚樸(姜汁拌炒)。
【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
【用法用量】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川芎、當歸、防風(fēng)、白芷、桔梗、白芍、厚樸、木香、肉桂。
【功能主治】痘不起發(fā),根窠不紅,灰白色,寒戰(zhàn)咬牙,痘毒少,而元氣至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為引。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
【處方】人參1錢(虛甚者倍用),黃耆(酒炒)3錢,當歸2錢,川芎(酒炒)5分,炙草1錢5分,陳皮5分,金銀花5錢,丹皮1錢,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錢5分。
【功能主治】痛疽未潰或已潰。
【用法用量】加大棗5枚,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六
【處方】人參、黃耆、當歸、赤芍、川芎、厚樸、防風(fēng)、桔梗、白芷、官桂、紫草、木香、蟲退。
【功能主治】氣虛不能化毒,面癢者其痘白而頂陷,皮薄而漿清,精神困倦,二便頻利。
【摘錄】《種痘新書》卷七
【處方】人參、炙耆、白術(shù)、當歸、元參、白芍、牛蒡、銀花、連翹、防風(fēng)、甘草。
【功能主治】妊婦痘出稠密者。
【摘錄】《易簡方便》卷五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參耆內(nèi)托散,我們知道參耆內(nèi)托散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參耆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參耆散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柴胡 阿膠(炒酥)黃耆(蜜炙)白茯苓 紫菀茸 當歸 川芎 半夏(制)貝母(去心)枳殼 桔梗 秦艽(洗)甘草(焙)各15克 人參 五味子 羌活 防風(fēng) 杏仁(水浸,去皮)款冬花 鱉甲(醋炙)桑白皮(炒)各7.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勞瘵喘嗽咯血,潮熱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棗,水煎,食后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九
【處方】柴胡半兩,明阿膠(炒酥)半兩,黃耆(蜜炙)半兩,白茯苓半兩,紫菀茸半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半夏(制)半兩,貝母(去心)半兩,枳殼(制)半兩,北梗半兩,秦艽(洗)半兩,甘草(焙)半兩,人參2錢半,北五味子2錢半,羌活2錢半,防風(fēng)2錢半,杏仁(水浸,去皮)2錢半,款冬花2錢半,桑白皮(炒)2錢半,生鱉甲(去裙,米醋炙黃)。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勞瘵嗽喘,咯血,聲焦,潮熱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2錢半,加生姜、大棗,水煎,食后少頃服。
【摘錄】《直指》卷九
【處方】人參1兩,黃耆(鹽湯潤,炙)1兩,當歸(酒浸,焙)1兩,厚樸(姜汁制.炒)1兩,桔梗1兩,白芷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瘰疬,瘡破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每服3錢,熱酒調(diào)下,不飲酒者,木香湯送下。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二
【處方】人參、黃耆、當歸、芍藥、白術(shù)、五加皮、官桂、甘草、前胡、秦艽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調(diào)榮衛(wèi),補不足。主虛寒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御藥院方》卷六
通過上面對參耆散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參耆散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參耆散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dǎo)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神功內(nèi)托散。
【處方】當歸6克 白術(shù) 黃耆 人參各4.5克 白芍 茯苓 陳皮 附子各3克 木香 甘草(炙)各1.5克 川芎3克 山甲(炒)2.4克
【功能主治】溫補托里。治癰疽瘡瘍?nèi)站?,氣血兩虛,寒邪凝滯,不腫不痛,不能腐潰,身涼,舌淡,脈細。
【用法用量】煨姜3片,大棗2枚,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備注】方中黃耆、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補氣托毒;當歸、川芎、白芍補血和營;氣弱血虛,寒邪凝滯,又非平補氣血可收速效,故配附子溫經(jīng)助陽,以解寒凝;更用山甲潰堅散結(jié)透膿;木香、陳皮理氣行滯,與補藥配合,可使補而不膩。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以上就是對神功內(nèi)托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參耆托里散。
【處方】人參、黃耆、當歸、川芎、麥冬、芍藥、黃柏、知母、柴胡、甘草、金銀花。
【功能主治】腋胠脅肋瘡瘍,熱毒壅滯,氣血虛弱。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六
【處方】人參(氣虛多用之)1錢,黃耆(炒)1錢,白術(shù)(炒)1錢,當歸1錢,熟地1錢,芍藥(酒炒)1錢,茯苓1錢,陳皮1錢。
【功能主治】瘡瘍氣血俱虛,不能起發(fā),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yīng)用】瘀血成毒《陸氏三世醫(yī)驗》:吳江寧見源,久居林下,年近古稀,常自逞強健,乘船起岸,每不欲人扶,一日下舟,偶而失腳墮水,足大股挫氣作痛,左脅亦引痛,順氣活血之藥服至數(shù)十帖,兩處之痛,已愈三月矣,忽于左股內(nèi)髀樞作痛,疼痛日甚,憎寒作熱,甚至不可忍,惟求速死為幸。予診其脈,六部洪數(shù),而左關(guān)尺帶弦。此必瘀血未盡,留而成毒也。因起視痛處,已有膿在內(nèi)。亟令延外科商之。外科至,予令以針破之。出膿血數(shù)碗,服大料參耆托里散數(shù)十劑而痊。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參耆托里散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參耆鱉甲散怎么吃?參耆鱉甲散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jù)不同的疾病,參耆鱉甲散應(yīng)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人參(去蘆)1兩,黃耆(蜜炙)1兩,鱉甲(去裙凈,酒醋炙令黃)1兩,白術(shù)(炒)1兩,當歸(酒浸,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1兩,白芍藥2兩,附子(炮,去皮臍,銼,生姜自然汁浸1宿,蒸兩次)半兩,金釵石斛(酒浸,炒)半兩,干姜(炮,洗)半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補虛壯力,調(diào)榮衛(wèi),進飲食。主勞倦。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大盞,加生姜3片,大棗子1個,烏梅1個,煎至7分,去滓??招摹⑹城胺?;溫酒調(diào)下亦得。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相信大家看了參耆鱉甲散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參耆鱉甲散很神奇,參耆鱉甲散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補真內(nèi)托散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柴胡8分,干葛8分,人參5分,黃耆1錢,熟地1錢,當歸8分,茯神8分,棗仁6分,麥冬7分。
【功能主治】房勞過度,耗散真元,外挾客邪者。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房勞挾外感,當以培補精神為主,故用參、耆以益元氣,歸、地以補精血,柴、葛以托外邪,茯神、棗仁以安神定志,麥冬生津潤燥。以欲竭精枯之軀,而感冒四時不正之邪,以大補氣血之品而加入柴胡、葛根之內(nèi),則補者自補,托者自托,而散者自散矣。
【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補真內(nèi)托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補真內(nèi)托散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補真內(nèi)托散來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