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麥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瞿麥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相信聽說過瞿麥湯的朋友應該不是太多,但是瞿麥湯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瞿麥湯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別名】瞿麥飲(《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瞿麥穗 澤瀉 滑石各45克 防己23克 黃芩 大黃各7.5克 桑螵蛸(炒)40枚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消渴欲成水氣,面目及足脛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8升,煮6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良久再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一引《近效方》
【處方】瞿麥(用穗)45克 黃芩(去黑心)雞蘇各30克 當歸(切,焙)23克 木通(銼)45克 白茯苓(去黑皮)芍藥 滑石(研)各23克
【制法】上藥八味,搗為粗末,過篩。
【功能主治】治氣淋。膀胱熱結(jié),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別名】瞿麥散
【處方】爛滑石、赤芍藥、瞿麥穗、車前子(不炒)、赤茯苓、石韋(去毛)、桑白皮(炒)、阿膠(炒酥)、黃芩、生干地黃(洗,焙)、甘草(炙)、白茅根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血淋,尿血。
【用法用量】瞿麥散(《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摘錄】《直指》卷十六
【處方】瞿麥穗1兩半,延胡索1兩半,京三棱(炮,銼)1兩半,當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白前1兩,大腹(銼碎)1兩,代赭1兩,紅蘭花(炒)1兩,桃仁10枚(去皮尖雙仁,炒,研),草豆蔻(去皮)3枚。
【制法】上為粗末,入桃仁拌勻。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氣攻心腹,妨脹迷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瞿麥穗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木通(銼)1兩,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熱煩躁,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10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瞿麥穗2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木通(銼碎)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未下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苦杖、瞿麥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盞,加燈心30莖,煎1盞,不拘時候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別名】瞿麥飲
【處方】瞿麥穗1兩半,澤瀉1兩半,滑石1兩半,防己3分,黃芩1分,大黃1分,桑螵蛸(炒)14枚。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消渴,欲成水氣,面目并足脛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瞿麥飲(《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摘錄】外臺卷十一引《近效方》
【處方】瞿麥2兩,扁竹1兩,甘草1兩,車前子1兩,大黃2兩,梔子5錢,木通5錢,滑石5錢。
【功能主治】下其蓄毒,排其膿血。主傷寒下痢,赤白膿血,下重,或不能便,或小便少,當逐邪則愈,以腸痹故也。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溫服5合,未愈再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三
【處方】瞿麥半兩,黃芩半兩,通草半兩,大棗12枚。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淋痛。因虛損有熱氣客于胞中,血隨小便出,為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盞半,煎至大半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四
【處方】瞿麥3兩,甘草3兩,滑石4兩,葵子2合半,石韋3兩(去毛令盡)。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傷寒熱甚,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二引《古今錄驗》
【處方】瞿麥(去梗)半兩,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滑石(碎)1兩半,冬葵子(炒)1合,甘草(炙,銼)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通利小腸。主卒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2寸,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瞿麥(去梗)1兩半,牛膝(去苗,切,焙)1兩,榆白皮1兩(切細),桂(去粗皮)3分,木通(銼)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2-3日不出,母氣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連3-5服,未下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瞿麥(用穗子)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死腹中未久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連2-3服,未下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瞿麥穗半兩,滑石半兩,木通(銼)半兩,海金沙1分,冬葵子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燈心20莖,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瞿麥1兩,扁蓄1兩,豬苓1兩,黃芩1兩,茯苓1兩,木通半兩,滑石3兩,甘草3錢,通草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病人2-3日以后至未大汗以前,若小便黃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同煎至8分,去滓,放溫涼,時時服。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瞿麥穗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大黃(熬)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桔梗1兩半,牽牛子1兩半,大腹(銼)1兩半,木通(銼)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延胡索1兩半,射干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氣淋澀滯。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7片,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瞿麥穗3兩,生干地黃(焙)3兩,郁金2兩,車前葉(切,焙)3兩,滑石(碎)5兩,芒消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血淋熱結(jié),不得通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瞿麥1兩,石韋(去毛)1兩,滑石2兩,小麥2合。
【功能主治】小兒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1升,服1合,日4服,夜2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
【處方】瞿麥穗、車前子、滑石(碎)、茅根(銼)、甘遂(微炒)、苦參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水蠱。腹脹滿急,小便不通,縱有,少而黃赤。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水2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以利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
【處方】瞿麥穗1兩,消石1兩,黃連(去須)1兩,滑石1兩,甘草(炙)1兩,王不留行1兩1分,延胡索1兩1分,當歸(切,焙)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生干地黃(焙)1兩半,連皮大腹(銼)1兩半,鬼箭羽1兩半,射干1兩半,威靈仙(去土)1兩半,雷丸1兩半,檳榔(銼)1兩半,京三棱(煨,銼)1兩半,郁李仁(炒)1兩半,吳茱萸(湯洗,焙,炒)半兩,牽牛子(炒)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難產(chǎn),及已產(chǎn)胞衣不下,或墜胎后血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處方】瞿麥(去根,銼)2兩,榆白皮(銼)2兩,木通(銼)2兩,冬葵子(揀凈,微炒)1合,滑石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滑胎易產(chǎn)。主妊娠,數(shù)日不產(chǎn)。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瞿麥湯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guān)注一下瞿麥湯。
ys630.COm精選閱讀
對于瞿麥散,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瞿麥散。
【處方】瞿麥 白芷 黃耆 當歸 細辛 芍藥薏苡仁 芎藭 赤小豆末各30克
【制法】上藥九味,先以清酒或苦酒漬小豆,取出置于銅器中,熬干復漬,漬后復熬,反復五次。然后研末,過篩。
【功能主治】治癰疽已潰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
【用法用量】溫酒服1克,晝夜各五次。三日后,痛癢者,肌肉生也。
【摘錄】《劉涓子鬼遺方》卷四
【處方】瞿麥1兩,芍藥2兩,桂心2兩,赤小豆(酒浸,熬)2兩,芎?2兩,黃耆2兩,白蘞2兩,麥門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排膿止痛,利小便。主癰。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先食酒下,日3次。
【摘錄】《千金》卷二十二
【處方】瞿麥穗半兩,木通(銼)1兩,甘遂(炒)1分,青鹽(別研)1分,檳榔(銼)2枚,莎草根(炒去毛)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沙石淋,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瞿麥1兩,車前子半斤,滑石2兩,郁金1兩,亂發(fā)灰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生干地黃2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血淋及尿血,水道中澀痛,遍經(jīng)絡臟腑熱甚,則血散失其常經(jīng)而成淋。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煎蔥白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瞿麥、滑石、生干地黃、郁金。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血淋及尿血,水道中澀痛,經(jīng)絡腑臟熱甚,則血散其常經(jīng),而成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五
【處方】瞿麥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茅根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子芩半兩,木通半兩(銼),赤芍藥半兩,川樸消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小便不利,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瞿麥1兩,茵陳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黃芩1兩,梔子仁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黃病。小便赤澀,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時候,以小便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
【處方】瞿麥1兩,葵子半兩,木通1兩(銼),黃連1兩(去須),防風1兩(去蘆頭),茯神2兩,冬瓜仁1兩,甘菊花半兩,葳蕤1兩,川升麻1兩,地骨皮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熱,小便難赤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瞿麥拇指大1把,生姜1錢半,梔子30個,燈心5分,炙草5錢,棗5個。
【功能主治】九竅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八
【處方】瞿麥穗半兩,赤小豆半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白芷半兩,黃耆半兩,赤茯苓半兩,辣桂2錢半,甘草2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排膿止痛,通利小便,從小便出毒氣。主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2錢半,酒調(diào)下。
【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處方】瞿麥3分,車前根3分,木通1兩(銼),梔子仁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川升麻1兩,牽牛子3分(微炒),滑石半兩,川樸消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小便不通,尿血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2莖,燈心半束,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通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瞿麥2兩,榆白皮3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桂心1兩,木通2兩(銼),牛膝1兩(去苗),澤瀉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難產(chǎn),煩悶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
【處方】瞿麥1兩,赤芍藥1兩,黃耆2兩(銼),當歸2兩(銼,微炒),桂心1兩,赤小豆1兩(微炒),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滑石2兩,川樸消1兩,芎?1兩,白蘞1兩,麥門冬2兩(去心)。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排膿止痛,利大小便。主諸癰。
【用法用量】每服3錢,食前以溫水調(diào)下,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處方】瞿麥半兩,滑石3分,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3兩,榆皮3兩,大腹子3兩,葵子半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子芩半兩,赤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經(jīng)3-5個月,胎死在腹內(nèi)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
【處方】瞿麥3分,芎?3分,當歸3分,甘草(炙)3分,干姜3分,桂心3分,續(xù)斷3分,厚樸(炙)3分,白蘞3分,蜀椒(去目及閉口,汗)3分,辛夷(去毛)3分,牡蠣(末)3分,芍藥3分,桔梗3分,干地黃3分,防風3分,細辛2分,瓜蔞1分,人參3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理令勻。
【功能主治】金瘡大渴。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調(diào)溫酒下,日3次,夜1次。
【摘錄】《鬼遺》卷二
【處方】瞿麥1兩,滑石1兩,漢防己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芒消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水氣。面目腿膝腫硬,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處方】瞿麥2分,干姜2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瞇目不出,生膚翳。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井花水下,日3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一引《廣濟方》
【處方】瞿麥1兩,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銼)1兩,木通(銼)1兩,冬葵子1兩,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車前子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數(shù)月,小便淋澀疼痛,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瞿麥1兩,滑石1兩半,梔子仁1兩,石韋1兩(去毛),玄參3分,絡石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耆1兩(銼),紅雪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fā)背瘡腫,大小便不通,心腹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2莖,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瞿麥1兩,滑石(別研)1兩,防風(去蘆)1兩,葵子1兩,木通(去皮)1兩,夏枯草1兩,生干地黃(細銼,熟炒)1兩,甘草半兩(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臟積熱,小便赤澀,及一切五淋沙石,旋血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燈心1小束,蔥3寸,同煎6分,溫服,不拘時候。甚者不過3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瞿麥1兩,白芷1兩,黃耆2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細辛1兩,赤芍藥1兩,芎?1兩,赤小豆1兩(搗末,以酒浸,銅器中熬令干),薏苡仁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漸生肌肉。主諸癰腫,瘡中疼痛,膿血不絕。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別名】瞿麥湯、木通湯
【處方】瞿麥1兩,葵子半兩,木通半兩(銼),冬瓜仁1兩半,子芩1兩,白茅根1握(銼),滑石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熱,小便卒淋澀赤痛。
【用法用量】瞿麥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八)、木通湯(《普濟方》卷二一五)。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瞿麥1兩,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滑石1兩,赤芍藥1兩,子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榆白皮1兩(銼),川芒消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淋澀痛,熱極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瞿麥1兩,白芷1兩,黃耆1兩,當歸1兩,細辛1兩,芍藥1兩,薏苡仁1兩,芎?1兩,赤小豆(末)1兩。
【制法】先以清酒漬小豆,出,以銅器中熬令干,復漬,漬后復熬,五過止,然后為末。
【功能主治】諸癰疽已潰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溫酒下,晝夜各5次。3日后痛癢者,肌肉生也。
【摘錄】《鬼遺》卷四
【處方】甘遂半兩(制),瞿麥1兩,葛根1兩,麥芽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酒積。
【用法用量】每服2錢,酒調(diào)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瞿麥5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竹木刺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空腹、日午、夜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
【處方】瞿麥1兩,大青1兩,黃芩1兩,甘草半兩(生銼),川芒消2兩,赤茯苓1兩,白茅根1兩(銼),梔子仁3分,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壅熱上攻,心神煩亂,大小腸壅滯。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豉100粒,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瞿麥1兩,葵子半兩,木通半兩,大黃半兩,車前半兩,桑皮半兩,滑石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利小便。主膀胱伏熱,小便赤澀,淋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湯調(diào)下。
【注意】氣盛有熱者可服。
【摘錄】《雞峰》卷十八
看了上面關(guān)于瞿麥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瞿麥丸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身體免疫力,調(diào)理機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瞿麥丸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 當歸 大黃(濕紙裹,放米下,蒸至米熟,去米、紙,焙)瞿麥穗 赤芍藥 桂 白茯苓各15克 葶藶23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經(jīng)脈不利,瘀血化水,四肢悉腫,名曰血分。
【用法用量】每次15丸,漸加至3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十七
【處方】人參半兩,當歸半兩,大黃(濕紙裹,3斗米下蒸,米熟去米,紙焙)半兩,瞿麥穗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半兩,白茯苓半兩,葶藶2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脈不利,即為水,水流走四肢悉腫,病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漸加至20丸,止于30丸。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瞿麥穗半兩,龍膽半兩,石韋(去毛)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皂莢(炙,去皮子)半兩,雞腸草1兩,人參1兩,車前子1兩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淋。
【用法用量】每服6-10丸,空腹熱湯研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瞿麥2兩,雄黃1兩半(研),王不留行5分,生地5分,麻黃(去節(jié))2兩,茅根2兩,敗醬2兩,防風2兩,雀李根皮2兩,牛膝2兩,大黃2兩,藍實2兩,石龍芮2兩,薔薇根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箭鏃入肉,久不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下,日2次。稍加至20丸,以知為度。
【注意】忌豬、魚、生冷物。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瞿麥丸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瞿麥是一種中藥材,藥用價值明顯,瞿麥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瞿麥的功效與作用主要包括利尿、活血等。針對不同癥狀,瞿麥的應用也不一樣,所以瞿麥的應用應該遵循醫(yī)囑,注意用量。
1.利尿通淋: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常與萹蓄、梔子、滑石、甘草同用;治血淋尿血澀痛,常與白茅根、旱蓮草、車前子、木通同用。
2.活血通經(jīng):用于血瘀閉經(jīng),常與丹參、赤芍、益母草、桃仁、紅花同用。
3.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
栝蔞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金匱要略》栝蔞瞿麥丸)
4.治下焦結(jié)熱,小便黃赤,淋閉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山梔子(去皮,炒)半兩,瞿麥穗一兩,甘草(炙)三分。上為末。每服五錢至七錢,水一碗,入連須蔥根七個,燈心五十莖,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時時溫服。(《局方》立效散)
5.治血妄行,九竅皆出,服藥不住者
南天竺草(生瞿麥)拇指大一把(銼),大棗(去核)五枚,生姜一塊(如拇指大),燈草如小指大一把,山梔子三十枚(去皮),甘草(炙)半兩。上六味銼,入瓷器中,水一大碗,煮至半碗,去滓服。(《圣濟總錄》南天竺飲)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通關(guān)瞿麥丸。
【處方】瞿麥穗 芍藥 大黃(銼,炒)當歸(切,焙)葵子 甘草(炙)榆白皮(銼)梔子仁 木通(銼)石韋(去毛)大麻仁各30克
【制法】上十一味,搗為粗末。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治膀胱積熱,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燈心少許,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五
通過以上對通關(guān)瞿麥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通關(guān)瞿麥丸。
偏方的種類很多,功效也各不相同,我們會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讓這些偏方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它們的作用,起到養(yǎng)生的功效。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偏方腰痛湯的用法和做法等。
腰痛湯
【來源】民間
【原料】丹參20g,當歸15g,乳香6g,沒藥6g,牛膝10g,木瓜20g,杜仲159,地龍10g,延胡索10g,狗脊15g,白芍10g,制馬錢子1.5g, 川續(xù)斷159,獲苓10g,甘草6g,黨參15g,巴朝天10g,白術(shù)20g
【制法】
【用法】
【功效】理血劑。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止痛,壯腰健腎。主治病證:①外傷瘀血,氣滯瘀阻腰腿痛實證。腰椎間盤突出癥,各種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jīng)痛。癥見:腰腿劇烈酸脹疼痛,腰部活動及行走不便,脈弦滑數(shù),舌質(zhì)淡紅,苔黃稍膩,②風寒濕痹、腰腿痛癥,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創(chuàng)傷性骨關(guān)節(jié)炎,癥見:腰腿痛反復發(fā)作,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脈濡緩,舌質(zhì)淡白,苔白厚。服用方法:水煎內(nèi)服,日服1劑,分2次服, 10天1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加減運用:風寒濕痹證加川萆解20g,羌活10g,薏苡仁15g,防風10g,漢防己15g,稀薟草20g;減乳香、沒藥、制馬錢子、延胡索、巴戟天,外傷腰腿痛者可配合手法治療。方義分析:本方是在先賢張錫純"活絡效靈丹"方基礎(chǔ)上加味組成。腰腿痛病機主要是外傷瘀血。氣滯瘀阻;或外感風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故以腰痛湯治之。丹參。當歸。牛膝。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制馬錢子、延胡索、地龍、木瓜、白芍、甘草舒筋、通絡、止痛,輔以黨參、白術(shù)、巴朝天、杜仲、川續(xù)斷、狗脊、獲苓壯腰健腎。隨癥加入萆解、薏苡仁、羌活、防風、漢防己、稀薟草疏風祛濕。
上述介紹的這種食療偏方腰痛湯不僅對一些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還是保健養(yǎng)生的好食譜哦。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繭絲湯這款方劑。
【別名】蠶繭湯、原蠶繭湯、繰絲湯、繅絲湯、繭絲飲
【處方】繭搔絲。
【功能主治】消渴。血淋,三消癥及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蠶繭湯(《朱氏集驗方》卷二)、原蠶繭湯(《醫(yī)學正傳》卷五)、繰絲湯(《本草綱目》卷三十九)、繅絲湯(《回春》卷五)、繭絲飲(《衛(wèi)生鴻寶》卷一)。
【各家論述】《醫(yī)學正傳》:蓋此物屬火,有陰之用,大能瀉膀胱中相火,引陰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臨床應用】消渴:有一人苦渴疾,日飲斗水,諸藥不效,遂服煮蠶繭搔絲湯1盞,其渴頓除,恐不及時,如無,但以亂綿煎湯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繭絲湯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