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養(yǎng)胃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參養(yǎng)胃湯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我們都知道人參養(yǎng)胃湯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人參養(yǎng)胃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蒼術(shù)、厚樸(姜制)、半夏(湯洗七次),各二錢。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一錢。橘皮,一錢二分。炙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邪,內(nèi)傷生冷。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七片,烏梅半個,煎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兩。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橘紅七錢半。
【炮制】上為俰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寒,內(nèi)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寒二證及內(nèi)外之殊,均可治療。先用厚被蓋睡,連進此藥數(shù)服,以薄粥湯之類佐之,令四肢微汗然。俟汗干,則徐徐去被,謹避外風,自然解散。若原自有汗,亦須溫潤以和解之,或有馀熱,則以參蘇飲款款調(diào)之;或尚頭疼,則以濃煎生姜蔥白湯下如圣餅子。三證既除,則不必服藥,但節(jié)其飲食,適其寒溫,自然平治。大抵感冒,古人不敢輕發(fā)汗者,止由麻黃能開腠理,用或不能得其宜,則導泄真氣,因而致虛,變生他證。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烏梅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之。兼治飲食傷脾,發(fā)為瘧;或脾胃中虛寒,嘔逆惡心,皆可化之?;虬l(fā)寒瘧、寒疲及惡寒者,并加附子,是為十味不換金散。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 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各15克 甘草(炙)7.5克 橘紅22.5克
【制法】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寒。內(nèi)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及飲食傷脾,發(fā)為痎瘧;或脾胃虛寒,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烏梅1個,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沒有想到吧,人參養(yǎng)胃湯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人參湯的方劑。
【處方】人參、川芎、枳殼(麩炒)、芍藥、防風、細辛、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桂心,各半兩。桔梗(炒)、茯神(去木)、木香,各一分。
【功能主治】治風厥,志意不樂,身背疼痛,多驚善欠噫氣。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人參 麥門冬(去心,焙)生干地黃(焙)當歸(切,炒)芍藥 黃耆(銼)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藥八味,搗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婦人半產(chǎn)后,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眩暈,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人參 當歸等分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諸虛不足,發(fā)熱盜汗。
【用法用量】上藥為末,以豬腰子1只,去脂膜,切片,用水1升,糯米15克,蔥白2根,煮米熟,取清汁150毫升,入藥6克,煎至120囊升,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九引胡氏方
【處方】人參12克,炙厚樸6克,生姜6克,枳實(炙)6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胃。主脾胃虛弱。(妊娠嘔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外臺秘要》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人參湯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人參湯的認識會更加清晰。人參湯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習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養(yǎng)胃湯這種方劑。
【處方】香附 砂仁 木香 枳實(麩炒)各2克 白術(shù)(去蘆)茯苓(去皮)半夏(姜汁炒)陳皮各3克 白豆蔻(去殼)藿香 厚樸(姜汁炒)各2克 甘草(炙)0.6克
【功能主治】治胸腹痞滿。
【用法用量】上藥銼一劑。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食后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
【處方】當歸 白術(shù) 白芍 茯苓 半夏 藿香砂仁 陳皮 神曲 香附
【功能主治】治妊娠惡阻。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五
【處方】黃芩10克,馬尾連6克,姜半夏10克,黨參10克,炮姜炭5克,木香6克,炒白術(shù)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5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10克。
【功能主治】辛開苦降。乃胃中有熱,腸中有寒,寒熱錯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董建華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養(yǎng)胃湯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人參益氣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處方】黃耆4克 生甘草 人參各15克 白芍藥9克 柴胡7.5克 炙甘草 升麻各6克 五味子140個
【制法】上藥嚼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治熱傷元氣,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黃耆4.5克 人參 防風 升麻各2.1克熟地1.8克 生地 白芍各1.5克 生草O.3克 炙甘草0.9克 五味子20粒 肉桂O.6克
【功能主治】治氣虛多寐,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人參益氣湯是什么了吧。人參益氣湯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人參當歸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人參當歸湯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人參當歸湯。
【別名】人參當歸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處方】人參 當歸 麥門冬 桂心 干地黃各3克 大棗20個 粳米15克 談竹葉6克 芍藥12克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清熱除煩。治婦女產(chǎn)后血氣虧虛,內(nèi)熱心煩,呼吸短氣,悶亂不安,頭痛身疼,下午為甚。
【用法用量】上藥九味,嚼咀。用水1.2升,先煮竹葉及粳米,取800毫升,去滓;納藥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若煩悶不安者,當取豆蔻1升,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內(nèi)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桂枝人參湯的方劑。
【處方】桂枝12克(別切)甘草12克(炙)白術(shù)9克 人參9克 干姜9克
【功能主治】解表溫中。治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以致中焦虛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先煮甘草、白術(shù)、人參、干姜四味,取500毫升,納桂枝,更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二次,夜一次。
【備注】本方證因表邪未解,故用桂枝以解表,又因中焦虛寒,故以理中湯溫中祛寒。表里兩解,以里為主,自然利止痞消,表證亦解。
【摘錄】《傷寒論》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桂枝人參湯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桂枝人參湯的認識會更加清晰。桂枝人參湯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習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藿香養(yǎng)胃湯怎么吃?藿香養(yǎng)胃湯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jù)不同的疾病,藿香養(yǎng)胃湯應(yīng)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藿香 白術(shù) 白茯苓 神曲(炒)烏藥(去木)縮砂仁 薏苡仁(炒)半夏曲 人參各15克 蓽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藥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虛不食,宗筋失養(yǎng),四肢痿弱,不能行立,遂成痿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別名】養(yǎng)胃湯
【處方】藿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白茯苓半兩,神曲(炒)半兩,烏藥(去木)半兩,縮砂仁半兩,薏苡仁(炒)半兩,半夏曲半兩,人參半兩,蓽澄茄3錢半,甘草(炙)3錢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虛,宗筋無所養(yǎng),遂成痿躄。陽明經(jīng)虛,不榮肌肉,陰中生瘡不愈。
【用法用量】養(yǎng)胃湯(《嵩崖尊生》卷十三)。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胃虛氣滯,挾寒濕下注陰中,經(jīng)久不化,故陰內(nèi)生瘡不愈焉,霍香溫中開胃,人參補氣扶元,白術(shù)健脾燥濕,夏曲燥濕醒脾,茯苓滲濕氣,神曲消滯氣,烏藥散濁氣,蓽撥溫寒氣,米仁健脾滲濕氣,甘草和胃溫中氣,砂仁醒脾調(diào)胃氣,姜、棗調(diào)和營氣以振血氣也。水煎溫服,使脾胃調(diào)和則寒濕自化,而子室肅清,何陰內(nèi)生瘡之足患哉。
【摘錄】《三因》卷九
【處方】藿香1錢,陳皮1錢,厚樸(姜汁制)1錢,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1錢,甘草(炙)5分,半夏(姜汁制)1錢5分,白術(shù)1錢2分。
【功能主治】胃氣不和作嘔,及冬月胃受寒冷,嘔吐不止者。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5片,煎8分,通口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二
在通過上文對藿香養(yǎng)胃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大養(yǎng)胃湯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厚樸(去皮)生姜各60克 肥棗90克(銼,上三味同炒)白術(shù) 山藥(炒)人參 川芎橘皮 當歸 五味子 藿香 甘草(炙)枇杷葉(刷毛,姜炙)黃耆各30克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主飲食傷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細末,米湯調(diào)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
【處方】厚樸(去皮)2兩,生姜2兩,肥棗3兩(銼,上3味同炒),白術(shù)1兩,山藥(炒)1兩,人參1兩,川芎1兩,橘皮1兩,當歸1兩,五味子1兩,藿香1兩,甘草(炙)1兩,枇杷葉(刷毛,姜炙)1兩,黃耆1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飲食傷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fù)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diào);及胃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并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空腹服;或為細末,米湯調(diào)下。
【摘錄】《三因》卷十一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大養(yǎng)胃湯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大養(yǎng)胃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人參芎歸湯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當歸 半夏(制)各22.5克 川芎30克蓬術(shù) 木香 縮砂仁 烏藥 甘草(炙)各15克 人參 辣桂 五靈脂(炒)各7.5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血脹。煩躁,時欲漱水,善忘驚狂,脘腹痛悶,嘔吐惡心,或時出虛汗,四肢厥逆,小便多而大便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棗2枚,紫蘇4葉。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仁齋直指方》卷十七
通過本篇文章對人參芎歸湯的相關(guān)介紹,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到人參芎歸湯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