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癭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活血散癭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我們都知道活血散癭湯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活血散癭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白芍 當歸 陳皮 川芎 半夏 熟地 人參 茯苓 丹皮各3克 紅花 昆布 木香 甘草節(jié)各1.5克 青皮 肉桂各1克
【功能主治】益氣補血,化痰消癭。治癭瘤已成,日久漸大,無痛無癢,氣血虛弱者。
【用法用量】上藥十五味,清水400毫升,煎320毫升。量病上下飲服,服后飲酒適量。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處方】白芍1錢,當歸1錢,陳皮1錢,川芎1錢,半夏1錢,熟地1錢,人參1錢,茯苓1錢,丹皮1錢,紅花5分,昆布5分,木香5分,甘草節(jié)5分,青皮3分,肉桂3分。
【功能主治】活血散癭。主癭瘤已成,日久漸大,無痛無癢,氣血虛弱者。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量病上下服,再飲酒1小杯。
【摘錄】《外科正宗》卷六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活血散癭湯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活血散癭湯之前還是要結合一下自身的體質,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擴展閱讀
活血散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活血散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活血散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蝙蝠(炙干)1枚 當歸(切、焙)骨碎補(去毛)桂(去粗皮)補骨脂(微炒)各15克 大黃(銼,炒)60克
【制法】上藥六味,研細過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損傷瘀血在內,攻注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空腹時用溫酒調下,薄荷醋湯送下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處方】綠豆粉不拘多少(新鐵鍋內慢火炒令真紫色)
【制法】上藥用新汲水或熱酒和熱醋調令成膏。
【功能主治】治跌仆損傷手足。
【用法用量】厚敷損傷處,以牛皮紙覆蓋,再將杉木皮1~3片,扎縛固定。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八
【處方】乳香15克 沒藥15克 血竭(生)15克 貝母9克.羌活15克 南木香6克 厚樸9克 川烏(制)3克 草烏(制)3克 白芷(生)24克 麝香1.5克 紫荊皮(生)24克 生香附15克 炒小茴9克 甲珠15克 煅自然銅15克 獨活15克 川斷15克 虎骨15克 川芎15克 木瓜15克 上安桂(去皮)9克 當歸(酒洗)24克
【制法】上藥二十三味,共研細末。
【功能主治】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或久傷不愈。
【用法用量】開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一般扭、挫傷用6~15克,可視傷處大小酌量用。
【注意】上焦有熱,出現口干舌燥者忌用。
【摘錄】《中醫(yī)正骨經驗概述》
【別名】小活血散
【處方】白花蛇5兩(頭緊細者),草烏頭10兩,川烏頭5兩,防風2兩半。
【制法】上4味,同煮香熟為度,濾出,先去防風不用;次將白花蛇(去皮骨)炙干;次將草烏頭(去皮臍,焙)取5兩;又次將川烏頭(去皮臍)取2兩半外,別入草烏頭(生,去尖)5兩,又入川烏(生,去皮臍)2兩半,一處為細末;再入血竭1兩(別研),麝香半錢(別研),和勻。
【功能主治】大風疾,諸風,渾身頑麻搔癢成瘡。
【用法用量】臨服藥時,先于食后將真大風油1錢并麝香少許,用清茶或酒調服;續(xù)將活血散每服1字,濃煎貫眾湯點茶清調下。更量疾勢加減服。
【注意】切忌雞肉。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一
【別名】血竭活血散
【處方】赤芍5錢,歸尾5錢,紅花5錢,紫草5錢,木香2錢,血竭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色淡白,或熱極血焦不紅活。
【用法用量】血竭活血散(《痘疹仁端錄》卷十四)。《赤水玄珠》有川芎。
【各家論述】1.《痘學真?zhèn)鳌罚寒敋w、赤芍、血竭、紅花皆行血之品,紫草涼解郁毒,木香、川芎流走氣血。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苦葶藶。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活血軟堅。主惡瘡死肉腫硬。
【用法用量】用好油調勻,掃死肉上。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黃耆2兩,當歸2兩,川芎2兩,白芷2兩,續(xù)斷2兩,鹿茸2兩,黃芩2兩,細辛2兩,干姜2兩,附子2兩,芍藥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槍傷,腹裂腸出者。
【用法用量】先飲酒,次服藥5錢匕,日3服。
【摘錄】方出《醫(yī)學入門》卷八,名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三十
【處方】當歸(酒洗)半兩,生干地黃(酒洗)半兩,川芎半兩,紅花半兩,赤芍藥半兩,蘇木半兩,甘草3錢。
【功能主治】破血傷風。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別名】小活血散、止痛活血散
【處方】白芍藥1錢。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疹子或出不快;痘疹血虛血熱,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腹痛。
【用法用量】小活血散(《醫(yī)學入門》卷八)、止痛活血散(《醫(yī)方考》卷六)。
【摘錄】《活人書》卷二十一
【處方】當歸4兩,川芎4兩,白芍藥4兩,柴胡4兩,肉桂(去粗皮)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沖任氣虛,經事不調,或多或少,或前或后。
【用法用量】方中柴胡,《御藥院方》卷十作“延胡”。
【摘錄】《產乳備要》
【處方】金星草5葉,川芎1分,羌活1分,人參半兩,甘草2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癰瘍膿出不快,肢體悶痛,寒熱無時,口苦舌干,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水調下,1日3次,如大腫赤疼痛,用麥冬5錢搗爛熱調令清,以鵝毛刷在痛腫瘢上。
【摘錄】《衛(wèi)濟寶書》卷下
【別名】茜根活血湯
【處方】白芍藥1兩,茜根5錢(酒洗)。
【功能主治】痘根窠紅散而不附者。
【用法用量】茜根活血湯(《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二
【處方】當歸、白芍、熟地、川芎、蒼術、黃柏、秦艽、木瓜。
【功能主治】內傷霍亂轉筋。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當歸、紅花、桃仁、甘草、柴胡、大黃、生地、蒲黃。
【功能主治】撲墮傷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別名】芎歸湯
【處方】當歸、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痘瘡出得稠密,血弱,色不潤澤而干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紅花湯調下。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處方】白芍藥1兩(酒炒),紫草茸1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疹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肚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匙,糯米湯調下。
【摘錄】《明醫(yī)雜著》卷六
【別名】如圣散
【處方】赤芍藥。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瘡疹已出不快。
【用法用量】如圣散(《普濟方》卷四○三)。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處方】綠豆粉。
【制法】于新鐵銚內炒令真紫色,新汲水調令成稠膏。
【功能主治】打撲傷損手足。
【用法用量】厚敷損處,須數遍貼滿,以紙花將杉木皮1片縛定。
【摘錄】《得效》卷十八
上面介紹了活血散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當歸活血散。
【別名】當歸和血散(《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神效名方》)。
【處方】當歸6克 沒藥4.5克 乳香1.5克 白芍藥9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瘡瘍未發(fā),痛不可忍;以及婦人產前產后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連滓溫服,每日二次。婦人酒調服。瘡既發(fā),不須再服。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當歸(酒焙)5錢,赤芍(酒炒)5錢,川芎5錢,紫草5錢,紅花5錢,木香2錢,血竭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色淡白。
【用法用量】每5歲者服1錢,10歲以上服2錢,酒調下。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處方】當歸、黃耆、沒藥、川芎、羌活、蒼術(米泔水浸7日)、麻黃、熟地黃各等。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血虛頭暈目昏,見赤白星亂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茶清調下。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黃帝七十二證眼論》
【處方】赤芍藥1錢半,生地黃1錢半,當歸須(酒洗)1錢半,桃仁(去皮尖,炒)1錢,紅花(灑洗)1錢,香附(童便浸)1錢,川芎8分(炮),牡丹皮8分(炮),玄胡索8分(炮),蓬術8分(炮),三棱(炮)7分,青皮7分。
【功能主治】瘀蓄死血而脹,腹皮上見青紫筋,小水反利,脈芤澀,屬虛人不可下者。
【用法用量】水2鐘,煎7分,空心服。
【摘錄】《準繩·類方》卷二
看完了上文對于當歸活血散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索。
活血止痛散怎么吃?活血止痛散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不同的疾病,活血止痛散應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當歸400g 三七80g 乳香(制)80g 冰片20g 土鱉蟲200g 自然銅(煅)120g
【性狀】為灰褐色的粉末;氣香,味辛、苦、涼。
【炮制】上六味,除冰片外,其余當歸等五味粉碎成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5g,一日2次。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當歸8分,羌活8分,獨活8分,荊芥8分,川芎8分,桃仁8分,木通3分,烏藥3分,川斷3分,陳皮3分,五加皮3分,紅花3分,防風3分,蘇木3分,乳香3分,沒藥3分,甘草3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每服3錢。
【摘錄】《跌打損傷方》
【處方】土鱉蟲10兩,當歸20兩,乳香(醋炙)4兩,自然銅(煅,醋淬)6兩,三七4兩。
【制法】上為細末,每8兩8錢細粉兌研冰片2錢。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5分,1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沖服。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處方】乳香1兩,沒藥1兩,赤芍1兩,白芷1兩,川芎1兩,當歸2兩,生地黃2兩,牡丹皮2兩,甘草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打撲損傷,落馬墜車,一切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溫酒入童便調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六
在了解了活血止痛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活血通經散的作用。
【處方】白芷1兩半,肉桂1兩半,劉寄奴(取穗)5兩,赤芍5兩,凌霄花2兩,蘇木2兩,紅花2兩,牛膝(土者尤可)2兩,甘草2兩,香附2兩,木通1兩,桃仁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氣虛留滯,瘀血不行,月經過期斷續(xù),時作腹痛,漸至閉絕。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熱好酒送下,午、晚再服;未效,紅花酒送下。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七
上面介紹了活血通經散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活血通經散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活血湯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當歸尾 赤芍 桃仁(去皮、尖)牡丹皮 元胡索 烏藥 香附子 枳殼(去瓤)各3克 紅花 官桂 木香(另磨汁)各1.5克 川芎2克 甘草0.6克
【制法】上藥十三味,銼作一劑。
【功能主治】活血行氣。治瘀血阻滯,脅下有塊作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
【處方】桃仁9克,紅花9克,歸尾9克,澤蘭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陳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參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活血理氣。主氣滯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孫一民方
【處方】歸尾5分,赤芍5分,桃仁(去皮)5分,官桂5分,玄胡索1錢,烏藥1錢,香附1錢,枳殼(去瓤)1錢,紅花5分,牡丹皮7分,川芎7分,木香5分(另磨),甘草2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死血、血結之腹痛。
【用法用量】方中烏藥,《濟陽綱目》作“青皮”。
【摘錄】《回春》卷五
【處方】紅花3分,蔓荊子5分,細辛5分,生地黃(夏月加之)1錢,熟地黃1錢,藁本1錢5分,川芎1錢5分,防風2錢,羌活2錢,獨活2錢,甘草(炙)2錢,柴胡(去苗)2錢,當歸身(酒洗)2錢,葛根2錢,白芍藥(炒)3錢,升麻3錢。
【功能主治】補血養(yǎng)血,生血益陽。主發(fā)熱,自汗,盜汗,頭暈口干,四肢無力;婦女崩漏太多,昏冒不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清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引《全生指迷方》
【處方】當歸、赤芍藥、紅花、丹皮、川芎、澤瀉、郁金、木通、秦艽。
【功能主治】血痹,半身不遂。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當歸、赤芍藥、丹皮、紅花。
【功能主治】血虛勞傷之血痹癥。
【用法用量】煎湯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熟地黃3錢,當歸3錢,川芎3錢,白芍(炒)3錢,生地黃8分,黃柏(酒炒)5分,麥冬(去心)5分,山梔仁(炒)5分,生姜3片,大棗2枚。
【功能主治】妊娠血少,三焦火盛之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處方】歸尾、生地、赤芍、蘇木、甘草、牡丹皮、山楂、柴胡、黃芩、黃連、紅花、知母、連翹。
【功能主治】黑痘,似煤炭,血不紅活。
【用法用量】童便煎濃服。
【摘錄】《痘疹會通》卷三
【處方】生地1錢,紅花1錢,當歸1錢,槐花1錢8分,木通1錢,地骨皮1錢,陳皮1錢,青皮1錢,香附1錢,烏藥1錢,白芷1錢,甘草。
【功能主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跌打損傷方》
【處方】當歸尾9g,桃仁9g,紅花9g,澤蘭9g,益母草12g,丹參30g,白芍9g,柴胡6g,香附9g,廣陳皮9g,牛膝9g,甘草3g。
【功能主治】活血理氣。主閉經(氣滯血瘀型)。月經數月不行,小腹硬痛,乳房脹痛,脈沉澀,舌質紫,苔白。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方用當歸尾、桃仁、紅花、澤蘭、丹參、益母草活血去瘀通經;柴胡、白芍、香附、廣陳皮舒肝理氣;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大家看過對活血湯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跌打活血散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紅花120g 當歸60g 血竭14g 三七20g 骨碎補(炒)60g 續(xù)斷60g 乳香(制)60g 沒藥(制)60g 兒茶40g 大黃40g 冰片4g 土鱉蟲40g
【性狀】為紅棕色的粉末;氣香,味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除冰片外,三七粉碎成細粉;其余紅花等十味粉碎成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閃腰岔氣。
【用法用量】口服,溫開水或黃酒送服,一次3g,一日2次。外用,以黃酒或醋調敷患處。
【注意】皮膚破傷處不宜敷;孕婦禁用。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跌打活血散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