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犀角圓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犀角圓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小犀角圓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小犀角圓應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巴豆二十二枚(去皮.膜.心.炒出油.細研),大黃(蒸.焙)一兩一分,犀角三兩,黃連(去須)、梔子(去皮)、干蓼藍、升麻、黃芩、防風(去蘆)、人參、當歸(去蘆)、黃蓍(去苗)、甘草(炙),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入巴豆勻,煉蜜搜和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腸癰、乳癰、發(fā)背,一切毒腫,服之化為水。
【用法用量】每服三圓,溫湯下,利三、兩行,吃冷粥止之,不利,加至四、五圓,初服取快利,后漸減圓數(shù),取微溏泄為度,老小,以意加減,腫消及和潤乃止。利下黃水,覺腫處微皺色變,即是消候。一切腫毒皆內(nèi)消,神驗不可論。
【注意】忌熱面、蒜、豬肉、蘆筍、魚、海藻、菘菜、生冷、粘食。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看完了上文對小犀角圓的介紹,是不是對小犀角圓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做到有備無患。
www.cndadi.netys630.COm精選閱讀
犀角的簡介
犀角,即犀牛角,為犀科動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等的角,產(chǎn)自泰國、印度、尼泊爾等地。犀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幾斤重,為珍貴的中藥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紋絲,而且較直,較粗。犀角橫切面為小砂眼,形似蜂窩狀,斜切面為魚籽狀紋,犀角的紋絲都是直線形,互不粘連,有破茬處用手一撕輕松到頭,犀角圓身的上面有一深溝,底部洼進部分底面凸出一條崗,俗稱天溝地崗。
犀角的功效與作用
犀角的主要成分為角蛋白(Keratin)、膽固醇、磷酸鈣、碳酸鈣等,還含有其他蛋白質(zhì)、肽類、游離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類等。犀角用熱水抽提, 可得 2mg/g 的氨基酸, 其中含絲氨酸、甘氨酸等約 20種。水煎液又含乙醇胺。
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定驚安神的功效,主治傷寒溫疫熱入血分、驚狂、煩躁、譫妄、斑疹、發(fā)黃、衄血、下血、癰疽腫毒。
犀角的市場信息
1、犀角的價格
犀牛角存世量稀少,藥用價值極高,因而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目前每克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是同等重量黃金價值的10倍。不過交易買賣犀角是違法的,臨床治療上通常使用水牛角代替犀角。
2、犀角的選購方法
犀牛角的真假鑒別:一是看牛角的形狀;二是加熱試驗,聞其氣味。
犀牛角呈圓錐形,稍有彎曲,大小不一,長度10~30厘米,表面黑色或黑灰色。角尖鈍圓發(fā)亮,內(nèi)彎,有芝麻般的小點,角的前面有一條縱向的凹溝(俗稱天溝),長約9~15厘米,深約3厘米。角的底部盤腳呈長圓龜背狀,和天溝相對處有一條突出的高崗,崗長6~7厘米,高2~4厘米,俗稱地崗。角的底部較寬,呈灰黑色或棕黑色,中間凹陷,深約3~6厘米,俗稱窩子,具有明顯的蜂窩眼。犀牛角質(zhì)地堅硬,易于縱向剖開,剖面有明顯的縱紋,可見到較粗的角質(zhì)脆渣。鎊片較薄,卷曲,質(zhì)脆,呈灰白色或灰色;有暗灰色長圓形的小點,排列整齊,俗稱芝麻點。
偽品犀牛角,多選用天馬角和水牛角。這類角的特點是無盤腳,無天溝、地崗和馬牙邊,蜂窩眼極為細小而不明顯。天馬角鎊片上的芝麻點不明顯;水牛角鎊片上無芝麻點,但有云形花紋。
將犀牛角鎊片燃燒或用熱水浸泡,有一股清香氣味;而偽品犀牛角鎊片燃燒或用熱水浸泡,卻有一股腥臭味。
3、犀角的保存方法
收藏保存犀牛角請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第一,犀牛角務必防止堅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因為這種摩擦或碰撞,即使極其輕微,也會損傷保存犀牛角器物的包裝,甚至在犀牛角上留下難堪的劃痕、傷疤。
第二,犀牛角則需要相應的溫度和濕度,過于干燥,易干裂變形,失去光彩;至于過分潮濕的地方,更不適宜,因為受潮起漲,更易損裂,且易蟲蛀,犀牛角的最佳保存環(huán)境應該為20℃左右的氣溫,空氣的相對濕度約60%。北方偏高,保存宜食用加濕器。
第三,常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持之以恒,保持其表面光亮潤澤。對待犀牛角器物表面的陳年積垢,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洗刷,可取適量的紹興黃酒或桐油作擦拭劑,不僅可以出去漬垢,也可起到保護表面的作用。
第四,傳世的犀牛角宜經(jīng)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潤。摩挲把玩應注意做到和緩適度。如無時常把玩之閑,宜用綿紙包裹,再以布套或匣子納藏之,放入防蟲藥片如樟腦精,并定期清理。
小菟絲子圓,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石蓮肉二兩,菟絲子(酒浸.研)五兩,白茯苓(焙)一兩,山藥二兩(內(nèi)七錢半打糊)。
【炮制】上為細末,用山藥糊搜和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shù),房室不舉,股內(nèi)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續(xù)絕傷,補五臟,去萬病,明視聽,益顏色,輕身延年,聰耳明目。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圓,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如腳膝無力,木瓜湯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小菟絲子圓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小菟絲子圓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犀角湯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黃柏4.5克 黃芩4.5克 白頭翁3克 黃連6克 當歸3克 牡蠣4.5克(熬)犀角(屑)1.5克 艾葉1.5克 石榴皮4.5克 桑寄生3克 甘草3克(炙)
【制法】上十一味,切。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清腸止痢。治熱毒深入血分,下痢膿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有壯熱者。
【用法用量】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備注】方中犀角涼血解毒為君;白頭翁、黃連、黃柏、黃芩即《金匱要略》白頭翁湯去秦皮加黃芩,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為臣;艾葉、當歸、寄生理氣和血,石榴皮澀腸止痢,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涼血解毒,清腸止痢之功。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引《小品方》
【別名】《千金》犀角散(《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犀角6克 羚羊角3克 前胡 梔子仁 黃芩 射干各9克 大黃 升麻各12克 豆豉9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jié)腫痛。
【用法用量】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看了上面對于犀角湯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犀角丸,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犀角丸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犀角屑(七錢半) 羚羊角屑(七錢半) 天麻(七錢半) 防風(去蘆.七錢半) 遠志(去心.七錢半) 羌活(去蘆.七錢半) 沙參(去蘆.七錢半) 茯神(去木.七錢半) 川生麻(七錢半) 天門冬(去心.七錢半) 萎蕤(七錢半) 玄參(七錢半) 牛黃(另研.二錢半) 麝香(另研.二錢半) 龍齒(另研.一兩) 鐵粉(另研.一兩) 朱砂(水飛.一兩) 金箔(另.五十片) 銀箔(另.五十片)
【炮制】上為細末,研勻,煉蜜和搗五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臟中風,語言顛倒,神思錯亂,頭面心胸煩熱,或時舌強語澀,驚悸不安,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不拘時服,以薄荷湯送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犀角丸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犀角散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犀角屑(二錢) 石膏(二錢) 羌活(去蘆.一錢半) 羚羊角(一錢半) 人參(五分) 甘菊花(五分) 獨活(去蘆.五分) 黃芩(五分) 天麻(五分) 枳殼(去穰.麩炒.五分) 當歸(去蘆.五分) 黃蓍(去蘆.五分) 芎窮(五分) 白術(五分) 酸棗仁(五分) 防風(五分) 白芷(五分) 甘草(三分)
【功能主治】治肝臟中風,流注四肢,上攻頭面疼痛,言語蹇澀,上焦風熱,口眼歪斜,腳膝疼痛無力。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犀角屑、麻黃(去根節(jié))、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臍)、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兩。防風(去蘆)、桂心、白術、人參、川芎、白茯苓、細辛、當歸,各三分。石膏(二兩)、甘草(炙赤.半兩)
【炮制】上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中風,角弓反張,心神煩亂,口噤不語。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犀角屑22克 木香15克 檳榔30克 紫蘇莖葉 沉香各22克 杉木節(jié)30克(銼)麥門冬30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枳殼22克(麩炒微黃,去瓤)防風15克(去蘆頭)石膏60克(細研)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腳氣沖心,煩喘悶亂,頭痛口干,坐臥不得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加入淡竹葉27克,更煎一二拂,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
【處方】犀角屑15克 黃耆45克(銼)地骨皮15克 柴胡30克(去苗)麥門冬22克(去心)人參22克(去蘆頭)枳殼22克(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60克 紅藍花15克 赤芍藥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數(shù)。
【功能主治】治婦人客熱,四肢煩悶,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次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處方】犀角屑15克 人參15克(去蘆頭)茯神15克 龍齒30克 麥門冬30克(去心,焙)黃芩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鎮(zhèn)驚安神。治小兒驚熱,睡臥不安,筋脈抽掣。
【用法用量】每次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再入生地黃汁少許,不計時候調(diào)服。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
【處方】黃連 大黃 芍藥 犀角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治骨蒸發(fā)熱,皮膚枯干,痰吐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焦,盜汗煩躁,睡臥不安,或時喘嗽,飲食無味,困弱無力,虛汗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時溫服。
【備注】原書云:上證先用茶調(diào)散輕涌訖,次以導水丸、禹功散輕瀉三五行,后服本方。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看了上面對犀角散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小理中圓嗎?
【處方】紅豆莪茂(煨.乘熱碎搗)、縮砂仁,各一兩。草豆蔻(煨)、青皮(去白瓤)、陳皮(去白)、干姜(炮)、京三棱(煨.乘熱碎搗)、肉桂(去粗皮),各二兩。良姜、牽牛(炒香熟),各三兩。阿魏(醋化.去沙石.研)三兩。
【炮制】上為末,水煮面糊圓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氣弱,中焦積寒,脾虛不磨,飲食遲化,吃物頻傷,胸膈滿悶,脅肋療刺,嘔吐噦逆,噫醋惡心,腹脹腸鳴,心腹疼痛,噎塞膈氣,翻胃吐食,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粒,生姜橘皮湯下,溫湯亦得,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上文主要介紹了小理中圓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眾所周知小駐車圓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小駐車圓的功效了解多少呢?小駐車圓到底應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當歸(去蘆)二兩,訶子(炮.去核)一兩,干姜(炮)、黃連(去須),各三分。
【炮制】上為細末,用阿膠一兩三分,水煎成汁,搜和為圓,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或乳哺失節(jié),泄瀉不止,或下痢鮮血,或赤多白少,腹痛后重,腸胃虛滑,便數(shù)頻并,減食困倦,一切瀉痢,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一歲兒服十粒至二十、三十粒,溫飯飲下,隨乳亦得,更量歲數(shù)加減與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看了上文對小駐車圓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注自然就降低了,導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小獨圣圓。
【處方】巴豆(連皮稱半兩.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錢.研),肉桂(去粗皮)一斤,礎砂(研飛)一兩,半夏(湯洗七次)、丁皮(舶上者)、烏梅(去核)、干姜(炮)、當歸(去蘆)、三棱(煨.搗碎),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入巴豆水煮面糊為圓,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飲食多傷,心腹刺痛,嘔噦惡心,噎痞吞酸,干噫食臭,腹脅脹悶,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圓至五圓,用溫水下,食后服。常服化滯氣,利胸膈,止逆消食。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知道了小獨圣圓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小獨圣圓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小七香圓,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甘松(炒)八十兩,益智仁(炒)六十兩,香附子(炒.去毛)、丁香皮、甘草(炒),各一百二十兩。蓬莪術(煨.乘熱碎)、縮砂仁,各二十兩。
【炮制】上為末,水浸蒸餅為圓,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能溫中快膈,化積和氣。治中酒吐酒,嘔逆咽酸,氣膈食噎,飲食不下,冷涎翻胃,腹脹脾疼,遠年茶酒食積,眼臉俱黃,赤白痢疾,脾毒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溫酒、姜湯、熟水任下。
【備注】此藥性溫平,不動臟腑。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有關小七香圓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jīng)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犀角升麻湯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犀角升麻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犀角(鎊)30.3克 升麻30克 防風(去叉股)羌活(去蘆)各22克 白芷(不見火)黃芩(去皮)川芎(洗)白附子(炮)各15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涼血解毒。治風毒侵襲陽明,血凝不行,鼻額間痛,或麻痹不仁,或連口唇、頰車、發(fā)際皆痛,不可開口,左額與頰上常如繃急,手觸之則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臨臥時服,一日三四次。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五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犀角升麻湯的制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yǎng)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