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沖和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加減沖和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說起加減沖和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加減沖和湯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柴胡5分,升麻3分,黃耆5分,半夏2分,黃芩2分半,陳皮2分半,人參2分半,芍藥2分半,甘草2分半,當歸3分,黃柏(酒浸)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宣外陽,補脾胃,瀉風木,實表里,養(yǎng)榮衛(wèi)。主風邪中府之病。
【用法用量】作1服,水2盞,煎至1盞,去滓,稍熱服。
【摘錄】《醫(yī)學啟源》卷中
【處方】羌活沖和湯去蒼術,加白術。
【功能主治】感冒風寒,發(fā)熱惡寒,頭疼骨節(jié)煩疼,脈厚緊,表證有汗者。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二
【處方】防風、羌活、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汗出,反惡風者。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沒有想到吧,加減沖和湯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ys630.COm精選閱讀
防風沖和湯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防風沖和湯這種方劑吧。
【處方】防風 白術 生地各4.5克 羌活 黃芩 白芷 甘草各3克 川芎1.5克
【功能主治】主傷風有汗,脈浮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四
【別名】加減沖和湯
【處方】羌活1錢半,防風1錢半,白術1錢,川芎1錢,白芷1錢,生地黃1錢,黃芩1錢,細辛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春夏秋感冒風寒,頭痛身熱,自汗惡寒,脈浮緩。
【用法用量】入生姜3片,蔥3莖,煎服。
【摘錄】《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三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防風沖和湯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沖和順氣湯。
【別名】升麻白芷湯
【處方】葛根1錢半,升麻1錢,防風1錢,白芷1錢,黃耆8分,人參7分,甘草4分,芍藥3分,蒼術3分。
【功能主治】內(nèi)傷脾氣,惡寒發(fā)熱,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升麻白芷湯(《古今醫(yī)鑒》卷九)。
【各家論述】《上古天真論》云:陽明脈衰于上,面始焦。始知陽明之氣不足,故用本方助陽明生發(fā)之劑,以復其色?!秲?nèi)經(jīng)》曰: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溫,自地升天,通行陽明之氣為君;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氣留而不行者,以辛取之,防風辛溫,白芷甘辛溫,以散滯氣,用以為臣;蒼術苦辛,蠲除陽明經(jīng)之寒濕,白芍藥之酸,安太陰經(jīng)之怯弱?!妒畡吩疲貉a可去弱。人參、黃耆、甘草,甘溫益正氣以為佐;《至真要大論》云:辛甘發(fā)散為陽。生姜辛熱,大棗甘溫,和營衛(wèi),開腠理,致津液,以復其陽氣,故以為使也。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九
上文是關于沖和順氣湯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加減天麻湯怎么吃?加減天麻湯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jù)不同的疾病,加減天麻湯應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半夏(姜湯泡7次)8分,白術(用腿白色不油者,微炒)7分,天麻(用堅實者,紙包,水濕煨熟)5分,神曲(炒)5分,南川芎7分(西芎不用),澤瀉5分,陳皮1錢,防風1分,茯苓5分,蒼術(米泔制)3分,白芷2分,黃耆3分,人參(去蘆)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頭目四肢麻木,飲食少用,不時眼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黑棗2枚,煎至8分,食遠服。
【摘錄】《回春》卷四
關于加減天麻湯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加減羌活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羌活1錢,防風1錢2分,蒼術1錢,川芎1錢,白芷1錢,甘草1錢,陳皮8分,北細辛2-3分,生姜1錢,蔥白5寸。
【功能主治】傷風寒,頭痛、身痛、憎寒、壯熱、脈浮緊、無汗,及四時不正之氣。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取微汗。
【摘錄】《會約》卷三
【處方】羌活1兩,川芎1兩,防風1兩,附子(炒)1兩,熟地黃1兩,白芷1兩半,石膏2兩半,細辛2錢,當歸5錢,甘草5錢(炒),蒼術(去粗皮)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虛氣弱頭痛?;蛱地暑^痛。
【用法用量】每次1兩,水煎服,不拘時候。
【摘錄】《潔古家珍》
【處方】羌活、獨活、防風、荊芥、柴胡、干葛、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南方冬月,太陽經(jīng)惡寒發(fā)熱,頭痛、脈浮,無汗者。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在通過上文對加減羌活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加減平陽湯這種方劑。
【處方】葛根3錢,云苓5錢,甜白術5錢,麥冬5錢,川貝母3錢(去心,研),生石膏3錢,柴胡1錢,枳殼1錢5分,橘紅1錢5分。
【功能主治】瘧疾。初病令人先寒灑浙,灑浙寒甚,發(fā)熱頭痛鼻于,渴欲飲水,目眴眴不得眠,甚則煩躁譫語,畏火,厭聽人聲喧嘩,寒久乃熱,熱退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心乃快然,善饑而能食。
【用法用量】
【摘錄】《慈航集》卷下
對于加減平陽湯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加減葛根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葛根、荊芥、防風、羌活、柴胡、前胡、大力、沙參、白芍、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時令時暖時寒。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三
【處方】葛根、牛子、香豉、桔梗、枳殼、薄荷、馬勃、蟬衣、荊芥、防風、連翹、梔子、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爛喉疫痧,邪尚在表,火不內(nèi)熾,無汗痧隱,舌白脈郁,喉爛不甚者。
【摘錄】《疫痧草》
【處方】葛根1兩,桂枝3錢,淡豆豉4錢,黃芩4錢(酒洗),麻黃3錢,連翹3錢,滑石4錢,木通3錢,黃柏3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傷寒自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葛根為君。夫葛根乃清揚平淡之品,即再加3錢2錢,亦無妨礙。惟葛根能清肌肉之熱,雖其表虛,可以自汗,必須連翹、豆豉、麻黃、桂枝四味走表之藥,輔佐葛根,方可將肌肉之邪,合盤托出,達于皮毛,此所出者,乃正汗也。其肌肉即然瘀熱,五內(nèi)未有不熱者,故用黃芩清其血中之熱,滑石清其六腑之熱,黃柏清其下焦之熱,木通引熱由小便出,甘草和諸藥而利胃腑。一劑汗出,自汗止矣。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三
看了上文對加減葛根湯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大家都知道沖和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那知不知道沖和散的功效和作用呢?沖和散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為大家解惑。
【別名】蒼荊散(《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蒼術1.8千克 荊芥穗900克 甘草375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外感風寒挾濕,身體沉重,肢節(jié)酸疼,項背拘急,頭目不清,鼻塞聲重,伸欠淚出,氣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滯,飲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熱服,不計時候;藥滓再煎。
【摘錄】《百一選方》卷七
【別名】敗毒散
【處方】白藥子1分,甘草(炙)1分,雄黃1錢(醋淬)。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退熱解躁。主小兒斑痘瘡。
【用法用量】敗毒散(《普濟方》卷四○三)。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別名】蒼荊散
【處方】蒼術60兩,荊芥穗30兩,甘草12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寒溫不節(jié),將攝失宜,或乍暖脫衣,盛熱飲冷,或坐臥當風,居處暴露,風雨行路,沖冒霜冷,凌晨早出,呼吸冷氣,或久晴暴暖,忽變陰寒,久雨積寒,致生陰濕。使人身體沉重,肢節(jié)酸疼,項背拘急,頭目不清,鼻塞聲重,伸欠淚出,氣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滯,飲食不入。傷風、覺勞倦。
【用法用量】蒼荊散(《醫(yī)學入門》卷八)?!夺t(yī)學入門》本方用蒼術、荊芥各等分,甘草減半。
【摘錄】《百一》卷七
【處方】荊皮1兩,獨活5錢,赤芍5錢,白芷3錢,南星1錢半,半夏1錢半,南木香2錢,菖蒲2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咽喉病屬陰證者。
【用法用量】調(diào)白酒敷。
【摘錄】《喉舌備要》
【處方】紫荊皮5兩(炒),獨活3兩(炒),赤豆2兩(炒),白芷1兩(生研),石菖蒲1兩(生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活血消腫。主癰疽初起,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以蔥頭煎濃湯,或用溫酒,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沖和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沖和膏。
【處方】赤芍2兩,白芷1兩,防風1兩,獨活3兩,龍腦3錢,石菖蒲1兩5錢。
【制法】各取凈末,以瓷瓶收貯,不可泄氣。
【功能主治】外癥初起,堅腫色淡。
【用法用量】臨用時姜汁、(氵上兇))醋調(diào)敷,日1換。
【摘錄】《古方匯精》卷二
【處方】紫荊皮、乳香、甘草、杭白芷、沒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活血化瘀。主癰瘍之癥,似潰非潰,介于半陰半陽者。
【用法用量】外涂。
【各家論述】此方與《外科正宗》沖和膏不同,無獨活、赤芍、菖蒲,而用乳香、沒藥、甘草,除濕之力輕,而活血通絡之力重,是其特點。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沖和膏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沖和飲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沖和飲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沖和飲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蒼術(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銼片,炒微黃色)1兩2錢,人參(去蘆)5錢,前胡(去蘆)5錢,桔梗(銼,炒)5錢,枳殼(去瓤,麩炒微黃色)3錢,麻黃(去節(jié))3錢,陳皮(去白)3錢,川芎1錢半,白芷1錢半,半夏(湯洗7次,姜汁浸,曬干,炒)1錢半,當歸(酒洗)1錢半,薄桂(去粗皮)1錢半,白芍藥,赤茯苓(去皮)1錢半,干姜2錢,厚樸(去粗皮,姜汁浸1宿慢火炒干)2錢,甘草(炙)7錢半。
【功能主治】感冒風寒,頭疼發(fā)熱,肩背拘急惡心嘔吐,腹痛膨脹,兼寒濕相搏,四肢拘急,冷氣侵襲,腰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2片,蔥1根,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以上就是本文對沖和飲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沖和飲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大家都知道沖和靈寶飲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羌活、防風、川芎、生地黃、細辛、黃芩、柴胡、知母、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兩感傷寒,頭疼身熱惡寒,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臨服加薄荷10片,煎1沸熱服,中病即止。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
【處方】羌活、防風、川芎、生地黃、細辛、黃芩、柴胡、甘草、干葛、白芷、石膏。
【功能主治】兩感傷寒,頭痛惡寒發(fā)熱,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醫(yī)方簡義》本方用生甘草一錢,防風一錢五分,生地四錢,柴胡一錢五分,細辛四分,白芷八分,川芎、葛根各一錢,石膏三錢,黃芩一錢。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大家看過對沖和靈寶飲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加減茱萸湯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吳茱萸1兩半,枳殼半兩,干姜半兩,甘草半兩,防風半兩,細辛半兩,麥門冬半兩,當歸(酒浸,焙)半兩,茯苓半兩,桂心半兩,牡丹皮半兩,半夏(湯浸7次)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腫證,臟氣暴虛,外感內(nèi)傷,血氣留滯,或腹痛嘔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煎,食前熱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九
【別名】加減吳茱萸湯
【處方】吳茱萸(湯洗7次,炒)1兩半,桔梗半兩,干姜(炮)半兩,炙甘草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防風半兩,細辛半兩,當歸(酒浸炒)半兩,茯苓半兩,牡丹皮半兩,桂心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臟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惡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zhàn)栗,或泄痢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產(chǎn),臟氣暴虛,邪冷內(nèi)勝,宿疾轉(zhuǎn)甚等。
【用法用量】加減吳茱萸湯(《局方》卷九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摘錄】《三因》卷十七
雖然說加減茱萸湯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