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茖W(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中和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用過或者聽說過中和湯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中和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白術(shù)120克 黃橘皮 厚樸 人參 茯苓 甘草各7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脅肋脹滿,惡心嘔逆,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二十
【處方】人參(去蘆)厚樸(如前制)當歸(酒洗)防風(fēng)(去蘆)白芷 肉桂(去粗皮)桔梗 川芎 白芍藥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葉 紫蘇葉 黃耆(蜜水涂炙)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遍身癰癤,已潰未潰者。
【用法用量】用無灰酒120毫升,拌勻曬干,天陰略焙。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不拘時溫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神曲 生萊菔子 淡黃芩(酒炒)姜半夏 茯苓 山楂 茅山術(shù) 川連(酒炒)各4.5克
【功能主治】治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三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中和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中和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中和湯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中和湯的藥效 。
相關(guān)閱讀
我們都知道中和理陰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中和理陰湯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人參3克 燕窩15克 山藥 扁豆各3克 蓮肉6克 老米9克
【功能主治】補氣健脾,滋陰養(yǎng)肺。治中氣虛弱,脾胃大虧,飲食短少,痰嗽失血,泄瀉腹脹,不任耆、術(shù)、歸、地者。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劑;二次分服。
【備注】方中人參大補五臟之陽面不燥,燕窩大補脾胃之陰而不膩;佐以山藥、扁豆健脾;加以蓮肉、老米養(yǎng)胃。配合成方,共奏補氣健脾,滋陰養(yǎng)肺之功。
【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
看了上文對中和理陰湯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調(diào)中和胃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調(diào)中和胃丸的知識吧!
【處方】白術(shù)(土炒)1兩5錢,蒼術(shù)(炒)1兩5錢,半夏(姜礬制)1兩5錢,厚樸(姜汁炒)1兩5錢,砂仁(炒)1兩5錢,白豆蔻(炒)1兩5錢,廣木香1兩5錢,薏苡仁(炒)1兩5錢,澤瀉1兩5錢,肉豆蔻(面包煨)8錢,沉香8錢,山藥(炒)8錢。
【制法】上為末,以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食后反飽,肌肉漸瘦,酒后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2錢5分,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四
上文介紹了調(diào)中和胃丸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guān)的用藥禁忌哦。
偏方的種類很多,功效也各不相同,我們會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讓這些偏方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它們的作用,起到養(yǎng)生的功效。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偏方腰痛湯的用法和做法等。
腰痛湯
【來源】民間
【原料】丹參20g,當歸15g,乳香6g,沒藥6g,牛膝10g,木瓜20g,杜仲159,地龍10g,延胡索10g,狗脊15g,白芍10g,制馬錢子1.5g, 川續(xù)斷159,獲苓10g,甘草6g,黨參15g,巴朝天10g,白術(shù)20g
【制法】
【用法】
【功效】理血劑?;钛觯娼钔ńj(luò)止痛,壯腰健腎。主治病證:①外傷瘀血,氣滯瘀阻腰腿痛實證。腰椎間盤突出癥,各種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jīng)痛。癥見:腰腿劇烈酸脹疼痛,腰部活動及行走不便,脈弦滑數(shù),舌質(zhì)淡紅,苔黃稍膩,②風(fēng)寒濕痹、腰腿痛癥,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創(chuàng)傷性骨關(guān)節(jié)炎,癥見:腰腿痛反復(fù)發(fā)作,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脈濡緩,舌質(zhì)淡白,苔白厚。服用方法:水煎內(nèi)服,日服1劑,分2次服, 10天1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加減運用:風(fēng)寒濕痹證加川萆解20g,羌活10g,薏苡仁15g,防風(fēng)10g,漢防己15g,稀薟草20g;減乳香、沒藥、制馬錢子、延胡索、巴戟天,外傷腰腿痛者可配合手法治療。方義分析:本方是在先賢張錫純"活絡(luò)效靈丹"方基礎(chǔ)上加味組成。腰腿痛病機主要是外傷瘀血。氣滯瘀阻;或外感風(fēng)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luò),故以腰痛湯治之。丹參。當歸。牛膝。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制馬錢子、延胡索、地龍、木瓜、白芍、甘草舒筋、通絡(luò)、止痛,輔以黨參、白術(shù)、巴朝天、杜仲、川續(xù)斷、狗脊、獲苓壯腰健腎。隨癥加入萆解、薏苡仁、羌活、防風(fēng)、漢防己、稀薟草疏風(fēng)祛濕。
上述介紹的這種食療偏方腰痛湯不僅對一些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還是保健養(yǎng)生的好食譜哦。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繭絲湯這款方劑。
【別名】蠶繭湯、原蠶繭湯、繰絲湯、繅絲湯、繭絲飲
【處方】繭搔絲。
【功能主治】消渴。血淋,三消癥及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蠶繭湯(《朱氏集驗方》卷二)、原蠶繭湯(《醫(yī)學(xué)正傳》卷五)、繰絲湯(《本草綱目》卷三十九)、繅絲湯(《回春》卷五)、繭絲飲(《衛(wèi)生鴻寶》卷一)。
【各家論述】《醫(yī)學(xué)正傳》:蓋此物屬火,有陰之用,大能瀉膀胱中相火,引陰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臨床應(yīng)用】消渴:有一人苦渴疾,日飲斗水,諸藥不效,遂服煮蠶繭搔絲湯1盞,其渴頓除,恐不及時,如無,但以亂綿煎湯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繭絲湯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化石湯,那么化石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熟地60克 茯苓30克 苡仁15克 山茱萸30克 澤瀉15克 麥冬15克 玄參30克
【功能主治】治溺中有沙石,疼痛欲死,用盡氣力始得溺出而后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九
【處方】熟地2兩,茯苓1兩,苡仁5錢,山茱萸1兩,澤瀉5錢,麥冬5錢,玄參1兩。
【功能主治】腎火煎熬而成砂石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不去治淋,反去補腎,以茯苓、苡仁淡滲之藥解其咸味;以麥冬、玄參微寒之品散其火氣;以地黃、山萸甘酸之珍滋其陰水,又取其甘能化石,酸能消石也;又慮其性滯而不行,留而不走,益之澤瀉之咸,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堅,領(lǐng)群藥趨于腎中,又能出于腎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塊也。倘不補腎而惟治膀胱,則氣不能出,烏能化水哉!
【摘錄】《辨證錄》卷八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化石湯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yīng)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菑?fù)元湯。
【處方】熱附 黃連 甘草 人參 五味子 麥門冬 知母 芍藥 童便
【功能主治】治傷寒汗下太過,下元虛弱,無根虛火泛上,身微熱,無頭痛,無惡寒,面赤微渴,目無精光,語無倫次,脈數(shù)無力,名戴陽癥。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煎,臨服入蔥白2莖,搗汁調(diào)之,溫服。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
【處方】荊芥穗 藿香葉 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子宮不收。
【用法用量】煎湯熏洗。子宮即入。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四
上面就是關(guān)于復(fù)元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復(fù)元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甘菊湯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yīng)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處方】白菊花1兩,金銀花1錢半,生甘草3錢。
【功能主治】一切疔毒,不論生于何處。
【用法用量】水煎,連服3-4次。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白菊花1錢半,石決明3錢(煅),熟軍1錢半,澤瀉1錢半,青葙子1錢(炒),赤芍1錢,當歸1錢半,沒藥5分(去油),生草1錢。
【功能主治】風(fēng)火眼疾,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熟地4錢,淮山4錢,玄參3錢,甘菊花7錢,白芍(酒炒)2錢,當歸2錢,黨參(去蘆)2錢,建神曲1錢。
【功能主治】痿癥,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一
【處方】甘菊苗葉不拘多少。
【制法】搗爛。
【功能主治】陰戶腫。
【用法用量】百沸湯淋汁熏洗。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處方】決明子、甘菊、當歸、川芎、赤芍、甘草、防風(fēng)、荊芥、蔓荊子。
【功能主治】目赤爛。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處方】甘菊花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旋覆花半兩,升麻半兩,石決明半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1兩,地骨皮(洗)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膏(碎)1兩,木賊(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兩,草決明(炒)1兩,甘草(炙,銼)1兩,荊芥穗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黃連(去須)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內(nèi)外障翳;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蜜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夜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一
上面介紹了甘菊湯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你知道藁本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藁本湯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別名】藁蒼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藁本150克 蒼術(shù)3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藁本(去苗)30克 白芷15克 車前子15克 石決明(刮,洗,搗如粉)芍藥 天麻 防風(fēng)(去叉)細辛(去苗葉)各30克
【制法】上八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積年風(fēng)毒,眼赤痛,多熱淚。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臨臥再服。
【摘錄】《圣擠總錄》卷一○五
【處方】藁本(去苗土)3兩,芎?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蔓荊實(去皮)3兩,細辛(去苗葉)3兩,羌活(去蘆頭)3兩,升麻3兩,木通(銼)3兩,楊白皮(細切)2兩,露蜂房(炙,劈碎)半兩,狼牙草(切)半兩,莽草(去梗)半兩,鹽半兩,大豆(炒令香熟)2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1盞,入生地黃汁少許,煎十余沸,去滓,熱漱冷吐。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別名】補肝湯
【處方】藁本(去苗)1兩,白芷半兩,車前子半兩,石決明(刮洗,搗如粉)1兩,芍藥1兩,天麻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細辛(去苗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積年風(fēng)毒,眼赤痛多熱淚,歲月寢久。暴風(fēng)客熱外侵,白晴腫脹。
【用法用量】補肝湯(《普濟方》卷七十一)。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處方】藁本(去苗土,銼)1分,羚羊角(鎊)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芎?半兩,菊花(去萼,爁)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白蒺藜(微炒)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腦熱,鼻干無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入青竹葉5片,同煎至4分,去滓澄清,放溫細呷,食后日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別名】藁蒼湯
【處方】藁本半兩,蒼術(shù)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大實心痛,大便己利。
【用法用量】藁蒼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藁本2兩,晉礬1兩,青皮1兩,陳皮1兩,罌粟殼1兩。
【功能主治】男子咳嗽,吐紅不止。
【用法用量】上5味,不犯鐵器,杵爛,用瓦瓶煮,久煮為妙,食后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七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藁本湯,我們知道藁本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