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jìn)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二母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母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二母湯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知母1錢,貝母(去心)1錢,杏仁(去皮尖)1錢,甜葶藶(炒)1錢,瓜蔞仁(去油)1錢,秦艽1錢,桑白皮1錢,黃芩1錢,橘紅1錢,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肺勞實熱,喘嗽煩熱,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三
【處方】知母半兩,貝母(去心膜)半兩,杏仁(去皮尖,炒)半兩,甜葶藶(略炒)半兩,半夏(湯洗7次)1兩,秦艽(去蘆)1兩,橘紅1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肺勞實熱,面目若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jié)多痛,乍寒乍熱。
【用法用量】止(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生》
【處方】茯苓半兩,麻黃2錢(去節(jié)),知母半兩(哈粉炒),貝母半兩(焙),馬兜鈴半兩,桑白皮半兩(蜜炙),漢防己1兩(生),阿膠1兩(炒),甘草半兩(蜜炙),五味子1兩,人參半兩,紫蘇2錢,罌粟殼半兩(蜜炙),紫菀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遠(yuǎn)年近日寒熱嗽喘上滿,有痰吐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白糖1塊,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九
【處方】貝母、知母。
【功能主治】房勞不謹(jǐn),水中之火刑金,兩腋下作痛,或咳嗽氣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知母、貝母、人參、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荊芥、歸須、生地、陳皮、蒲黃、桃仁、蔥白、枇杷葉。
【功能主治】補養(yǎng)心血,兼祛外邪。主產(chǎn)后咳嗽,因血虛而氣獨盛,必生內(nèi)熱,熱入肺,兼感風(fēng)冷外邪致咳嗽者。
【各家論述】是方人參、甘草甘溫以益肺氣;歸、地、知母以滋肺血;貝、杏、前、桔以清肺氣,潤肺燥;五味子以斂肺氣;陳皮以利肺氣;枇杷葉以降肺中逆氣;荊芥、蔥白以散風(fēng);桃仁、蒲黃以行未盡之瘀血,皆止嗽之功也。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處方】知母2錢,川貝母(去心,研)2錢,蘇子(炒,研)2錢,白芥子(炒,研)2錢,杏仁泥2錢。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冰糖為引服。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處方】遼五味2錢,黃柏(酒炒)2錢,知母(鹽、酒炒)2錢,貝母(去心)2錢。
【功能主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用法用量】加黑棗2個,水煎,食遠(yuǎn)服。
【摘錄】《玉案》卷四
以上就是對二母湯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二母湯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ys630.COm精選閱讀
我們都知道二母清順湯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二母清順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xì)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天門冬(去心)1錢,麥門冬(去心)1錢,知母(姜湯浸)2錢,貝母(甘草湯洗)2錢,人參5分,當(dāng)歸身1錢,枯芩1錢,元參1錢,山梔子(炒)1錢,天花粉1錢,桔梗1錢,薄荷7分,生甘草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上氣喘逆,咽喉不利,疾滯咳嗽,口舌干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二母清順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rèn)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二母散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二母散。
【別名】二母湯(《萬氏女科》卷三)。
【處方】知母 貝母 白茯苓 人參各15克 桃仁 杏仁(并生用,去皮、尖)各7.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主產(chǎn)后惡露上攻,流入肺經(jīng),咳嗽痰喘,或覺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80毫升,不拘時溫服。如覺腹統(tǒng)痛亦服之,立有神效。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處方】知母 貝母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主喘急咳嗽,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臨睡時用溫開水調(diào)服。
【摘錄】《急救仙方》卷六
【處方】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等分 干生姜1片
【功能主治】主肺熱咳嗽,及疹后咳甚者。
【用法用量】上藥水煎服;或為末,每服1.5~3克,沸湯送下。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七
【別名】知母散、二母湯、知母飲
【處方】知母5分,貝母5分,白茯苓5分,人參5分,桃仁1分,杏仁(并生用,去皮尖)1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露上攻,留入于肺經(jīng),咳嗽,如傷風(fēng)痰嗽,用尋常傷風(fēng)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知母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二)、二母湯(《萬氏女科》卷三)、知母飲(《準(zhǔn)繩·女科》卷五)。
【摘錄】《袖珍》卷四引《圣惠》
【處方】知母、貝母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壅喘急,喘急倒頭不得,肺癆有熱。
【用法用量】臨睡時白湯調(diào),溫服。
【各家論述】《成方切用》:用貝母化痰瀉肺火,知母滋腎清肺金,取其苦寒勝熱,潤能去燥也。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二引《局方》
【處方】知母、牡蠣粉、貝母。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下乳。主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三母散,與方中所用二母不符,據(jù)《本草綱目》改。方中知母、貝母、牡蠣,《本草綱目》用量為等分,每服二錢。
【摘錄】《湯液本草》卷中
二母散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二母丸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二母丸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知母(去皮、毛)60克 貝母(去心)60克 百藥煎3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將烏梅肉蒸熟搗爛與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哮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臨臥或食后用連皮姜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知母(酒炒)、貝母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白湯送下。
【摘錄】《國醫(yī)宗旨》卷二
【處方】知母1兩,貝母1兩,細(xì)辛5分,杏仁(去皮)7分,紫菀3分,款冬花3分,麻黃4分。
【制法】上為末,以豬肺1個煮爛,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喘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桑白皮煎湯送下。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一
【處方】貝母16兩,知母4兩,酒軍16兩,黃芩8兩,前胡4兩,花粉8兩,桔梗8兩,杏仁4兩,桑皮4兩。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每丸重2錢半。
【功能主治】肺熱咳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幼童減半,開水送下。
【注意】傷風(fēng)咳嗽和水飲咳嗽忌服。
【摘錄】《全國史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二母丸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jìn)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dá)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加減二母寧嗽湯。
【處方】川貝母2錢,天門冬3錢,廣砂2錢,知母3錢,蔞仁3錢,云茯苓4錢,麥門冬3錢,粟殼3錢,甘草2錢。
【功能主治】咳嗽,脈象洪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此方以川貝為君,川貝為清涼之品,為止嗽之圣藥;佐以知母、天冬、麥冬、蔞仁、粟殼,俱能清熱化痰;茯苓、甘草其性和平,能扶脾助胃;唯廣砂微溫,能清痰化滯,開胃益脾,脾能健運,則痰無積滯,而嗽止矣。
【摘錄】《醫(yī)學(xué)探驪集》卷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加減二母寧嗽湯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加減二母寧嗽湯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二母安嗽片,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款冬花18kg,紫菀6kg,杏仁(去皮)6kg,知母6kg,麥門冬6kg,玄參6kg,罌粟殼12kg,百合6kg,浙貝母3kg。
【制法】將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滲漉法制成清膏;杏仁、知母、玄參、麥門冬、罌粟殼按水煮法制成浸膏;百合、浙貝母制成細(xì)粉,作賦形劑用。將浸膏、賦形劑及藥用淀粉混勻后,按水制顆粒法制成顆粒,干燥后,壓片,每片重0.6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主虛勞久咳,春秋舉發(fā),咳嗽痰喘,骨蒸潮熱,音啞聲重,口燥舌干,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次服2片,溫汗水送下,每日2次。
【摘錄】《天津市中成藥規(guī)范》
以上是關(guān)于二母安嗽片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qū)Χ赴菜云幸欢ǖ恼J(rèn)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用它。
補母湯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補母湯,因為補母湯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現(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當(dāng)歸1錢,茯苓1錢,桔梗1錢,柴胡1錢,木香1錢,芍藥1錢,莪術(shù)3錢,藿香3錢,芎?3錢,人參3錢,黃耆3錢,肉桂3錢,桂心3錢,熏陸3錢,沉香3錢,乳香3錢,熟地黃3錢,丁子3錢,石膏3錢,滑石3錢,大黃3錢,升麻3錢,縮砂3錢,檳榔3錢,黃芩3錢,甘草3錢,安息香3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前產(chǎn)后,或金瘡打撲,凡從血癥變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名家方選》
有關(guān)補母湯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補母湯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二地二冬湯,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生地5錢,麥冬3錢(去心),熟地5錢,天冬3錢(去心)。
【功能主治】陰虛肺燥,干咳虛煩,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陰虛肺燥,干咳無痰,此水不配火,而金水不能相生焉,故口燥心煩不已。生地滋陰以壯九天之水,而心火降;熟地補腎以滋九地之陰;而腎水升;天冬清心滋水;麥冬潤肺生津。務(wù)使水升火降,則燥潤咳除,而心煩口燥,無不自解矣。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通過上文對二地二冬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大家都知道救脫活母湯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人參60克 肉桂3克(去粗皮,研)當(dāng)歸30克(酒洗)麥冬30克(去心)山茱萸15克 熟地30克(九蒸)枸杞子15克 阿膠6克(蛤粉炒)荊芥(炒黑)6克
【功能主治】補氣血,益肝腎,救虛脫。治產(chǎn)后氣血兩虛,陽氣欲脫。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重用人參,接續(xù)元陽以救脫。然補其氣而不補其血,雖可回生于一時,但亦旋得旋失,故用當(dāng)歸、阿膠以補血。然補其血,不急補腎肝之精,則本原不固,陽將無續(xù),所以又用熟地、茱萸、枸杞以補肝腎。又用麥冬養(yǎng)肺陰以保肺,使肺氣健旺,升降有力。又慮新產(chǎn)之后,用補陰之藥,膩滯不行,特加入肉桂以補其命門之火,使火氣有根,助人參以生氣,且能運化地黃之類,以化精生血。更加荊芥引血歸經(jīng),則肺氣安而喘速定。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下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救脫活母湯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