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苓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苓丸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xué)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二苓丸這種方劑。
【處方】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水澄,為末,別用生地汁同酒熬膏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定,小便淋瀝不禁。
【用法用量】每空心嚼1丸,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赤茯苓、白茯苓(另研)、人參(另研)、丹參(另研)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先將2茯苓以新汲水挼洗,澄去新沫,控干,復(fù)研末,別取地黃汁與好酒同于銀石器內(nèi)熬成膏,搜和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三引《三因》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二苓丸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苓珀丸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苓珀丸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當(dāng)歸2兩,白茯苓2兩,白芍2兩,川芎2兩,生地2兩,琥珀1兩,鹿茸1對(酥炙),木通6兩(煎湯)。
【制法】上為末,以木通湯為丸。
【功能主治】勞淋,遇勞即發(fā),痛墜及尻。
【用法用量】每服2錢5分,空心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五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苓珀丸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說到桂苓丸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桂苓丸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暑月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新汲水或熟水嚼下;化下亦得。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去粗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8丸。
【功能主治】大解暑毒。主水飲停留胸腹,短氣眩暈,面足浮腫,小便不利;腎氣上逆,水冷為痰,逆沖膈上。頭眩心忪,面目壅厖,心胸注悶,不思粥食,兩脅脹滿,腰腿沉重,遍身黃色,時復(fù)自汗。冒暑大渴,飲水過多伏冷,見食欲嘔,小便赤少,大便滑瀉。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湯劑,名“桂苓飲”(見《張氏醫(yī)通》)。
【摘錄】《局方》卷二(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桂心2兩,白術(shù)2兩,赤茯苓3兩,烏梅肉1兩半,干生姜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飲,寬胸膈。主傷暑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至2丸,嚼細,熟水送下。
【摘錄】《三因》卷五
桂苓丸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參苓丸,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參苓丸嗎?參苓丸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藕節(jié) 菱角肉各30克 人參 白茯苓各15克 石蓮肉30克
【制法】上藥為末,用黃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煅土朱為衣。
【功能主治】主泄精無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三引《經(jīng)驗良方》
【別名】參蒲丸
【處方】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菖蒲1兩,遠志(去心)1兩,地骨皮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食亦。胃中熱結(jié),消谷善食,不生肌肉。肉極,身上淫淫如鼠走,體上干黑。
【用法用量】參蒲丸(《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一)。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芍藥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訶黎勒皮(炒)1兩半,檳榔(銼)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嘔逆,不下飲食;或優(yōu)恚氣結(jié),不得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如覺有物在喉中,即丸3-5丸,如彈子大,每次1丸,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人參3分,天南星(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半夏1兩,生姜1兩,晉礬1兩。
【制法】上6味,先取天南星、半夏于砂盆內(nèi)擦洗令凈,用生姜同搗爛,拍作餅子,慢火炙令黃,同余3味,搗羅為末,薄荷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飲不消,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人參1兩1分,赤茯苓(去黑皮)1兩1分,細辛(去苗土)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熟干地黃(焙)1兩1分,當(dāng)歸(切,焙)1兩1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干姜(炮)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甘草(炙,銼)1兩1分,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桔梗(炒)1兩,紫菀(去苗土)1兩,蜀椒(去目共閉口,炒出汗)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脹悶,減食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3次。漸加至10丸,以知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參苓丸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dāng)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枸苓丸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枸杞子120克 白茯苓240克 當(dāng)歸60克 青鹽30克(別研)菟絲子120克(浸,蒸)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臟虛耗,陰液不能上升,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漸生內(nèi)障。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白湯下。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白茯苓8兩,真枸杞子4兩(酒浸蒸),當(dāng)歸2兩(酒洗),青鹽2兩(別研),菟絲子2兩(酒蒸)。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水不上升,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漸生內(nèi)障。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二
相信大家看了枸苓丸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枸苓丸很神奇,枸苓丸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淡滲二苓湯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淡滲二苓湯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五苓散
【處方】澤瀉1兩,滑石2兩,赤茯苓、白術(shù)、豬苓(1方有桂2錢半)。
【功能主治】中濕,病似傷寒,頭汗自出,肢體疼重,難于轉(zhuǎn)側(cè),小便不利者;欲作癇狀,或表熱里寒而自利,或誤用巴豆熱藥下之而協(xié)熱利不止,或表里俱熱,自利或嘔,或傷寒痞悶,脈尚浮而惡寒,表未解者;或一切留飲不散,水停心下,或太陽少陰俱病,或一切嘔瀉霍亂無問寒熱,及小兒吐瀉急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大棗3枚,燈心5莖,水煎,熱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jīng)》
淡滲二苓湯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人類身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guān)注身體的變化,當(dāng)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桂苓白術(shù)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桂苓白術(shù)丸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揀桂 干生姜各0.3克 茯苓(去皮)半夏各30克 白術(shù)、紅皮(去白)澤瀉各15克
【制法】上藥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痰止咳,散痞開結(jié)。健脾利水。治痰飲咳嗽,胸腹痞滿,水腫腹脹,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用生姜煎湯送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后;在下,食前;在中,不計時候。
【摘錄】《宜明論方》卷九
【處方】揀桂1分,干生姜1分,茯苓(去皮)1兩,半夏1兩,白術(shù)半兩,紅皮(去白)半兩,澤瀉半兩(一法更加黃連半兩,黃柏2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jié)痛悶,推進飲食,調(diào)和臟腑,流濕潤燥,宣平氣液,解酒毒。主寒濕,濕熱嘔吐瀉利,肺痿勞嗽,水腫腹?jié)M。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湯送下,日3次。病在膈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在中,不拘時候。
【摘錄】《宣明論》卷九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guān)于桂苓白術(shù)丸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guān)于桂苓白術(shù)丸的學(xué)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加味胃苓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蒼術(shù)(制)、厚樸(姜制)、陳皮、白術(shù)、豬苓、澤瀉、香附(酒浸,炒)、神曲(炒)、白茯苓各等分、炙甘草減半。
【制法】上為末,荷葉煮粳米糊丸。
【功能主治】導(dǎo)飲消食。主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保命歌括》卷五
【處方】蒼術(shù)5兩,陳皮3兩,厚樸2兩,甘草2兩(炙),白術(shù)4兩,茯苓2兩,肉桂2兩,豬苓2兩,澤瀉2兩(去毛),人參1兩(去蘆),黃連1兩(姜汁炒),白芍2兩(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暑病。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清米湯送下。
【摘錄】《溫?zé)崾钜呷珪肪砣?/p>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加味胃苓丸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