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dāng),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劶訙p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柴胡1錢,人參5分,青皮5分,車前5分,龍膽草4分,梔子4分,半夏7分,黃芩7分,甘草3分,白芍1錢,歸梢6分。
【功能主治】肝火盛,脅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仍服蘆薈丸3次。
【摘錄】《方癥會要》卷三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的認(rèn)識會更加清晰。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xué)習(xí)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ys630.coM延伸閱讀
加減龍膽瀉肝湯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加減龍膽瀉肝湯的相關(guān)信息。
【別名】加味龍膽湯、龍膽瀉肝湯
【處方】龍膽草(酒拌炒黃)1錢,澤瀉1錢,車前子(炒)5分,木通5分,生地黃(酒拌)5分,當(dāng)歸尾(酒拌)5分,山梔(炒)5分,黃芩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肝經(jīng)濕熱,陰部生瘡,陰囊腫痛,小便赤澀,便毒懸癰,婦人陰挺。
【用法用量】加味龍膽湯(《外科樞要》卷四)、龍膽瀉肝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本方方名,《景岳全書》引作“加味龍膽瀉肝湯”。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瀉肝而兼導(dǎo)赤,瀉其子也;瀉肝而用利水,肝主疏泄也,龍膽、山梔,假以降火;當(dāng)歸、生地,以滋肝陰;生甘草緩肝之急;炒黃芩助肝之氣。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七
【處方】龍膽草3錢,青連翹5錢,干生地5錢,車前子4錢,淡黃芩3錢,生梔子3錢,粉丹皮3錢,澤瀉2錢,苦木通3錢,生甘草3錢。
【功能主治】泄肝膽火,清利濕熱。主急性濕疹,帶狀皰疹(纏腰火丹),亞急性濕疹,傳染性濕疹樣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皮炎等。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方中膽草、黃芩瀉肝膽火;連翹,梔子清熱解毒;生地、丹皮涼血解毒;澤瀉、木通、車前子、生甘草清熱通利除濕。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龍膽草2錢,黃芩1錢半,梔子1錢半,澤瀉1錢,木通2錢,車前仁1錢半,當(dāng)歸1錢。
【功能主治】清肝瀉熱滲濕。主肝郁氣滯兼有濕熱,以致妊娠腹痛,頭目昏眩,脅痛耳聾(或耳鳴),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少腹作痛有熱感,小便短黃,陰道流濁帶,并感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處方】膽草2錢,黃芩2錢,梔子2錢,白芍3錢,紅澤蘭5錢,丹皮3錢,鱉甲3錢,牛膝2錢,茅根5錢。
【功能主治】清肝瀉熱。主因肝熱所致倒經(jīng)。經(jīng)期提前量少,甚或停閉不行,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常吐血,頭暈耳鳴,時發(fā)潮熱,心煩口燥,唇紅苔黃,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其實用加減龍膽瀉肝湯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服用。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龍膽瀉肝湯加減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柴胡6克,龍膽草9克,板藍(lán)根30克,生甘草3克,荊芥6克,赤白芍各9克,車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功能主治】平泄肝火,清化濕熱,佐散風(fēng)熱。主肝火妄動,濕熱蘊結(jié),風(fēng)熱外感引發(f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孫冀真方
【處方】龍膽草9克,焦梔9克,柴胡9克,黃芩9克,生地9克,澤瀉12克,當(dāng)歸12克,木通9克,甘草6克,銀花50克,連翹15克,板蘭根15克。
【功能主治】清肝瀉火,佐以解毒消炎。主肝膽火盛,上攻于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齊強方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龍膽瀉肝湯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龍膽瀉肝湯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dāng)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 甘草(生用)
【功能主治】瀉肝膽實火,清肝經(jīng)濕熱。治肝膽實火引起的脅痛,頭痛,目赤口苦,耳聾耳腫,以及肝經(jīng)濕熱下注之陽痿陰汗,小便淋濁,陰腫陰痛,婦女帶下。現(xiàn)用于高血壓病、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癤腫屬于肝膽實火者。亦用于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膽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癥、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屬于肝膽溫?zé)嵴摺?/p>
【備注】方中龍膽草善瀉肝膽之實火,并能清下焦之濕熱為君,黃芩、梔子、柴胡苦寒瀉火,車前子、木通、澤瀉清利濕熱,使?jié)駸釓男”愣?,均為臣藥;肝為藏血之臟,肝經(jīng)有熱則易傷陰血,故佐以生地、當(dāng)歸養(yǎng)血益陰;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配合成方,共奏瀉肝膽實火,清肝經(jīng)濕熱之功。
【摘錄】《醫(y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七味龍膽瀉肝湯(《景岳全書》卷五十七)、龍膽湯(《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柴胡梢 澤瀉各3克 車前子 木通各1.5克 生地黃 當(dāng)歸梢 草龍膽各9克
【功能主治】清利肝膽濕熱。治肝經(jīng)實火上攻而成喉口熱瘡;肝經(jīng)濕熱下注所致小便澀痛,陰部熱癢及臊臭。
【用法用量】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便以美膳壓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別名】龍膽湯(《奇效良方》卷六十)。
【處方】黃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參 天門冬 黃連 知母,龍膽草 山梔子 麥門冬各15克 五味子10個
【功能主治】治膽氣上溢,致成膽癉,口中??啵桓文憹駸幔”愠酀?,或寒熱脅脹。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遠(yuǎn),溫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辛熱食物。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柴胡、青皮、龍膽草、山梔、大黃、白芍藥、木通、連翹、黃連、滑石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經(jīng)濕熱,或囊癰便毒,下疳懸癰,腫焮作痛,小便澀滯,或婦人陰瘡癢痛,或男子陰挺腫脹,或出膿水;濕熱下疳,腫痛尿澀,及莖縮縱,癢痛,出白津。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瘍科選粹》卷四
【處方】龍膽草3錢,黃芩2錢,山梔子2錢,木通1錢,車前1錢,銀柴胡1錢,甘草1錢,當(dāng)歸2錢,生地黃5錢。
【功能主治】溫邪病退,余毒留于肝腎,脅痛耳聾,口苦咽干,筋痿陰汗,陰囊腫痛,白濁便血,忽寒忽熱。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下黃蜜3錢,和勻,溫服。
【摘錄】《羊毛溫證論》
【處方】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1錢,澤瀉1錢,車前仁5分,木通5分,黃芩5分,當(dāng)歸5分,梔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黃(生用)2錢。
【功能主治】纏腰火丹,色紅赤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以上藥物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二十二
【處方】龍膽草1錢半,酒芩1錢,澤瀉1錢,生地6錢,北柴胡3分,車前子1錢,青皮7分,黑山梔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火邪傷人,耳聾目瞑者。
【摘錄】《溫?zé)峤?jīng)解》
【別名】瀉肝湯
【處方】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dāng)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藥理作用】《中成藥研究》(1984;2:21):龍膽瀉肝湯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T細(xì)胞,從而釋放巨噬細(xì)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細(xì)胞吞噬功能顯著加強,致使激活的巨噬細(xì)胞又可釋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細(xì)胞轉(zhuǎn)化后調(diào)節(jié)抗體產(chǎn)生,這樣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功能主治】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主肝膽火盛之脅痛,口苦目赤,耳腫耳聾;肝膽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小便淋濁,尿血,帶下等。
【用法用量】瀉肝湯(《類證治裁》卷四)。本方改為丸劑,名“龍膽瀉肝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陽藥也。龍膽瀉厥陰之熱,柴胡平少陽之熱,黃芩、梔子清肺與三焦之熱以佐之,澤瀉瀉腎經(jīng)之濕,木通、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濕以佐之,然皆苦寒下瀉之藥,故用歸,地以養(yǎng)血而補肝,用甘草以緩中而不傷腸胃,為臣使也。
【臨床應(yīng)用】1.腿縫腫痛:胡墉生,初起寒熱交作,次日右胯腿縫腫脹,狀如腰子,痛悶難忍,自疑癰毒,延外科治。瘍醫(yī)云外須用藥爛開,內(nèi)服解毒之劑。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藥,惟服其敗毒之方,是夜徹痛非常。次早邀視,余曉以橫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結(jié),挾有肝經(jīng)郁火而成,決非毒也。授以龍膽瀉肝湯,加山甲、桃仁、肉桂,連服數(shù)劑乃消。此癥若淹纏日久,用藥外敷,不為解散,內(nèi)結(jié)必成魚口便毒矣。
【摘錄】《醫(yī)方集解》引《局方》
【處方】膽草、赤芍、歸尾、川芎、蒙花、黃芩、決明、蟬蛻、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目赤痛。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龍膽草5分(酒炒),人參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黃連5分(炒),梔子5分(炒),知母5分,黃芩7分,柴胡1錢,五味子3分。
【功能主治】暴怒傷肝而動火,產(chǎn)戶不閉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竹林女科證治》卷三
【處方】膽草、山梔(炒)、知母(鹽水炒)、黃連(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黃芩、麥冬、元參。
【功能主治】瀉肝化痰。主急驚風(fēng)。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龍膽草1錢,軟柴胡5分,小青皮1錢半(炒),懷生地5錢,車前子3錢(炒),全當(dāng)歸2錢,黑山梔1錢半(炒),鮮生姜1片。
【功能主治】肝膽火逆,面腫連頤,脈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惱怒傷肝,肝膽火逆,而濕熱不消,循經(jīng)徹絡(luò),故面腫漫連兩頤焉。生地滋陰以降膽火,膽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氣平逆,柴胡泄熱疏肝,山梔降屈曲之火,車前子利濕熱之氣,當(dāng)歸活血養(yǎng)肝,生姜散郁退腫焉。水煎溫服,使火降氣平,則濕熱自化,而面腫連頤無不退矣。此清熱利水之劑,為肝膽火逆頤腫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一
【處方】龍膽草2錢,歸尾2錢,銀花1錢半,花粉1錢半,連翹1錢半,黃芩1錢半,丹皮1錢,防風(fēng)1錢,木通1錢,知母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瀉肝火,解毒。主牙癰,肝經(jīng)濕熱,小便赤澀,或囊癰下疳,便毒楊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處方】膽草、柴胡、黃芩、山梔、連翹、知母、麥冬、川連、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腹脹,目睛黃,兩脅痛,小腹脹急,或攻刺作痛,或左邊脹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脈左關(guān)弦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龍膽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錢,酒黃柏1錢,防風(fēng)根2錢,麻黃根2錢,蒼術(shù)5分,豬苓3分,澤瀉3分,藁本2分,紅花2分,當(dāng)歸2分,黃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尿黃,臊臭淋瀝,兩丸如水,汗浸兩胯,陰頭亦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煎,稍熱服。
【注意】忌酒。面。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六十
【處方】龍膽草(酒炒)1錢,天冬1錢,麥冬1錢,甘草1錢,黃連1錢,黃芩1錢半,柴胡1錢半,山梔1錢,知母1錢,五味3分。
【功能主治】筋疝。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會約》卷四
【處方】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dāng)歸、白芍藥。
【功能主治】積熱泄瀉,發(fā)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jié)時瀉,脈左關(guān)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山梔、知母、麥冬、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齒痛,身發(fā)寒熱,痛連頭目,甚則攻注牙齦,腫痛作膿,屬肝經(jīng)積熱者。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龍膽草、知母、川連、人參、麥冬、天門冬、山梔、黃芩、甘草、柴胡。
【功能主治】肝熱舌音不清,身熱口燥,面色多紅,二便赤澀,神智昏沉,語言不便,脈左關(guān)弦數(shù);肝火刑金,肺熱身腫,喘咳煩滿,不得仰臥,喘息倚肩,身首皆腫,小便赤澀;木火乘脾,積熱酸軟,四肢煩疼,時或重滯,手足心時冷時熱,或發(fā)熱如瘧,時或清爽,時或倦怠,時或身重,如負(fù)重物,小便黃赤,大便乍難乍易,脈多弦數(shù);燥火腹痛,目黃便赤,痛連小腹;熱積腹痛,脈左關(guān)洪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龍膽草1錢,柴胡1錢,澤瀉1錢,木通5分,車前子5分,赤茯苓5分,生地黃5分,當(dāng)歸5分,酒拌山梔仁5分,黃芩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銼,作1帖。
【功能主治】肝臟濕熱,男子陰挺腫脹,婦人陰挺瘡瘍,或陰莖濕癢,出膿水,此因酒得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東醫(yī)寶鑒》卷四引《入門》
【處方】龍膽草、連翹、生地、黃芩、黃連、山梔、歸尾、甘草、澤瀉、車前子、木通、大黃。
【功能主治】水疝。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
【處方】龍膽草1錢半(酒炒),歸尾1錢半,黃芩1錢(酒炒),澤瀉1錢,木通1錢,車前子1錢,生地1錢(酒炒),生甘草1錢。
【功能主治】肝膽經(jīng)實火、濕熱,脅痛、耳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龍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黃1錢,澤瀉1錢,車前子5分,木通5分,歸尾5分,山梔5分,甘草5分,黃連5分,黃芩5分。
【功能主治】肝經(jīng)濕熱,玉莖患瘡,或便毒、懸癰,小便赤澀,或久潰爛不愈;又治陰囊腫痛,紅熱甚者。纏腰火丹,色紅赤,形如云片,上起風(fēng)粟,作癢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處方】膽草、柴胡、黃芩、山梔、川連、知母、麥冬、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肝經(jīng)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處方】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麥門冬、陳膽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梔。
【功能主治】肝膽有火,目不能合;膽涎沃心,目不得瞑。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處方】柴胡、黃芩、山梔、知母、麥冬、黃連、人參、膽草、甘草、大黃。
【功能主治】肝火五更泄瀉,脅肋常痛,痛連小腹,夜多不寐,脈左關(guān)洪大。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上面介紹了龍膽瀉肝湯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柴胡瀉肝湯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柴胡瀉肝湯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柴胡瀉肝湯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柴胡、川芎、赤芍、膽草、決明、歸尾、密蒙、荊芥、尖生、蟬退、甘草。
【功能主治】麻癥,毒壅上焦,邪毒入肝,目赤。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柴胡1錢2分,甘草5分,青皮(炒)1錢,黃連(炒)8分,山梔(炒)8分,當(dāng)歸(酒制)1錢2分,芍藥1錢,龍膽草1錢。
【功能主治】郁怒傷肝,脅助痛在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便覽》卷一
【處方】柴胡、甘草、當(dāng)歸、川芎、青皮、山梔、連翹、龍膽草。
【功能主治】火癥目赤,喉痛,胸滿氣喘。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柴胡瀉肝湯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dá)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加味龍膽瀉肝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柴胡1錢,黃芩7分,生甘草5分,人參5分,黃連5分,天門冬5分,膽草5分,山梔5分,五味子7枚,麥冬5分,知母5分。
【功能主治】膽痹口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忌辛熱物。
【摘錄】《赤水玄珠》卷三
【處方】龍膽草2錢,當(dāng)歸2錢,生地3錢,澤瀉2錢,木通3錢,苡仁3錢,柴胡1錢,黃芩3錢,梔子3錢,蓮須2錢,赤芍2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平肝清熱解郁。主帶下淺紅色,似血非血,脅脹或痛,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通過上面對加味龍膽瀉肝湯各個方面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加味龍膽瀉肝湯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加味龍膽瀉肝湯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yīng)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切〔窈鷾?/p>
【處方】柴胡(三錢) 人參(二錢) 黃芩(二錢) 半夏(一錢半) 甘草(一錢)
【功能主治】治傷寒,寒熱如瘧,胸膈滿痛,小便不利,大便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二兩半,柴胡(去蘆)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各三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溫?zé)岵。頍釔猴L(fēng),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jīng)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后勞復(fù),發(fā)熱疼痛;婦人傷風(fēng),頭痛煩熱;經(jīng)血適斷,寒熱如瘧,發(fā)作有時;及產(chǎn)后傷風(fēng),頭痛煩熱,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小兒分作二服,量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柴胡12克 黃芩9克 人參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棗(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陽。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瘧疾、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用法用量】上藥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
【備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陽半表之邪,從外而解為君;黃芩清泄少陽半里之熱為臣;人參、甘草益氣扶正,半夏降逆和中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棗助參、草益氣,姜、棗合用,又可調(diào)和營衛(wèi)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之功。
【摘錄】《傷寒論》
【處方】人參4.5克,花粉6克,黃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清熱育陰。主邪在少陽,產(chǎn)后陰虛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女科切要》卷七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小柴胡湯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小柴胡湯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龍膽瀉肝湯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不過從名字來看應(yīng)該是治療肝臟的,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龍膽瀉肝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龍膽瀉肝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方劑名】
龍膽瀉肝湯,出自《醫(yī)方集解》。
【組成】
龍膽草、酒炒(6g) ,黃芩炒(9g), 梔子、酒炒(9g) ,澤瀉(12g) ,木通(6g),車前子(9g), 當(dāng)歸、酒洗(3g) ,柴胡(6g) ,生地黃、酒炒(9g) ,生甘草(6g)(原書未注用量)。
【用法】
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劑,每服6~9g,日2次,溫開水送下。
【功效】
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帷?/p>
【主治】
1.肝膽實火上炎證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
2.肝經(jīng)濕熱下注證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或婦女帶下黃臭等,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有力。
【方解】
本方證是由肝膽實火循經(jīng)上炎或肝膽濕熱下注所致。肝膽實火,循經(jīng)上炎則頭部、耳目作痛,或失聰,肝火郁結(jié),經(jīng)脈不舒,則脅痛且口苦;濕熱循經(jīng)下注則為陰癢、陰腫、筋痿、陰汗;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有力皆為火盛及濕熱之象。治宜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jīng)濕熱。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既瀉肝膽實火,又利下焦?jié)駸幔瑸a火除濕,兩擅其功,為君藥。黃芩、梔子苦寒瀉火,清熱燥濕,助君藥清瀉實火,共為臣藥;
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使?jié)駸嶂皬男”闩懦?肝經(jīng)有熱,本易耗傷陰血,且方中苦燥滲利之品居多,恐再耗其陰,故用當(dāng)歸、生地黃養(yǎng)血益陰以顧肝體,使苦燥清利不傷陰,上五味為佐藥。柴胡疏達(dá)肝氣以顧肝用,并引諸藥人肝經(jīng);柴胡與歸芍相伍,以補肝體調(diào)肝用;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共兼佐使之用。綜觀全方,清利并行,瀉中有補,降中寓升,祛邪而不傷正,瀉火而不伐胃,誠為瀉肝良方。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
本方為治肝膽實火上炎或肝經(jīng)濕熱下注的常用方。臨床以頭痛目赤,脅痛口苦,或陰腫陰癢,或小便淋濁,或婦女帶下黃臭,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shù)有力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治療頑固性偏頭痛、頭部濕疹、高血壓、急性結(jié)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外耳道癤腫、鼻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癥、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陰炎、睪丸炎、腹股溝淋巴結(jié)炎、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病屬肝經(jīng)實火、濕熱者。
【使用注意】
本方多為苦寒清利之品,易傷脾胃之氣,應(yīng)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虛弱者應(yīng)慎用。
【方歌】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dāng)歸合,肝經(jīng)濕熱力能排。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龍膽瀉肝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龍膽瀉肝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jīng)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加減柴胡湯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加減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柴胡8分,黃芩錢半,枳殼錢半(炒),牡蠣3錢,半夏1錢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棗3枚。
【功能主治】傷寒少陽證,脅痛痞硬,脈弦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柴胡疏少陽之邪,黃芩清在里之熱,枳殼破滯氣以消痞,牡蠣滌邪熱以軟堅,半夏醒脾卻飲,甘草和胃緩中,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以退寒熱也。水煎溫服,使外邪解散,則里熱自化,而經(jīng)府清和,安有寒熱脅痛痞硬之患乎?此分解之劑,為少陽傷寒脅痛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三
【處方】柴胡、黃芩、連翹、牛蒡、桔梗、山梔、甘草、干葛、荊芥、木通。
【功能主治】傷寒熱不退,而發(fā)汗粟,形如芝麻,細(xì)細(xì)白泡,癢痛全無,惟胸腹脛內(nèi)居多者。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麥冬、黃連、青皮、膽草、當(dāng)歸、骨皮、白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口苦及口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五
【處方】柴胡1兩,黃芩7錢半,半夏7錢半,枳殼1兩,赤芍1兩,山梔子(去殼)4兩(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實熱湊上,心腹作痛,發(fā)熱不止。
【用法用量】上銼1劑。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
【處方】柴胡1錢,白芍5錢,茯神2錢,甘草1錢,梔子2錢,陳皮1錢,當(dāng)歸3錢,枳殼5分,大黃5分。
【功能主治】冬月傷寒,身熱3日,腹?jié)M自利,病在少陽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一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當(dāng)歸、川芎、白芍、熟地、玄胡、木香、麥冬、杏仁。
【功能主治】氣怒之后,氣逆膻中,血亦留滯。人事清白,但覺胸中刺痛,喘急不安,能坐不能臥者。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
【處方】柴胡、黃芩、川芎、干葛、當(dāng)歸、紫蘇、蔥白、陳皮。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腰痛體重,甚至墜胎。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處方】柴胡(去蘆)8錢,半夏(姜制)2錢半,黃芩(去心)3錢,人參(去蘆)3錢,甘草(炙)3錢,生熟地黃共半兩。
【功能主治】傷寒鼻衄。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2片,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大人倍加,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四引《經(jīng)驗良方》
【處方】柴胡1錢,黃芩1錢,知母1錢,炙甘草1錢,茯苓5錢,枳殼5分,神曲5分,蘿卜子3錢。
【功能主治】傷風(fēng)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利,胸膈滿,為春溫之熱留于陽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
以上是關(guān)于加減柴胡湯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qū)訙p柴胡湯有一定的認(rèn)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用它。
導(dǎo)讀:龍膽瀉肝丸的功效與作用。龍膽瀉肝丸是一種中成藥丸,那么龍膽瀉肝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龍膽瀉肝丸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藥名
龍膽瀉肝丸
成份
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dāng)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組方分析
方中龍膽大苦大寒,既能瀉肝膽實火,又能利肝經(jīng)濕熱,瀉火除濕,放為君藥。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濕清熱,加強君藥瀉火除濕之力,用以為臣。利導(dǎo)下行,給濕熱以出路,從膀胱滲濕,故又用滲濕泄熱之澤瀉、木通、車前子,導(dǎo)濕熱從水道而去;肝乃藏血之臟,若為實火所傷,陰血亦隨之消耗,且方中諸藥以苦燥滲利傷陰之品居多,故周當(dāng)歸、生地養(yǎng)血滋陰,使邪去而陰血不傷,以上皆為佐藥。用柴胡舒暢肝膽之氣,并能引諸藥歸于肝膽之經(jīng);甘草調(diào)和諸藥,護胃安中,二藥并兼佐使之用。諸藥相合,共奏清肝膽,利濕熱之功。
性狀
本品為暗黃色的水丸;味苦。
制備方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劑型規(guī)格
水丸。每100粒重6克。
功效與作用
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zāi)砍?,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使用禁忌
本品性味苦寒,久服易傷脾胃,故凡脾胃虛弱者不宜久服,孕婦及有胃寒者慎用。
現(xiàn)代研究
具有抗菌、抗炎、增強免疫、抗過敏及利尿作用。本方體內(nèi)外實驗表明,對乙型鏈球菌感染的小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醋酸所致小鼠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大鼠蛋清性足腫脹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yīng)有顯著抑制作用;能顯著增加幼鼠胸腺重量,明顯提高巨噬細(xì)胞的吞噬功能;對家兔有顯著利尿作用,可顯著提高動物的泌尿量。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應(yīng)用于病毒性肝炎、急性咽炎、陰囊濕疹、慢性濕疹、脂溢性皮炎、化膿性中耳炎、帶狀皰疹、陰道炎等表現(xiàn)為肝膽實火或肝經(jīng)濕熱者。
其他制劑
1、龍膽瀉肝丸:大蜜丸,每丸重6g??诜R淮?~2丸,每日2次。(《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2、龍膽瀉肝片劑:每片重0.4g,相當(dāng)于生藥0.84g。口服。一次4~6片,每日2~3次。(《部頒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第12冊)
3、龍膽瀉肝沖劑:每袋裝6g。開水沖服。一次6g,一日2次。(《部頒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11冊)
4、龍膽瀉肝口服液:每支l0ml??诜?。一次10ml,一日3次。(《新藥轉(zhuǎn)正標(biāo)準(zhǔn)》第13冊)
貯藏
密封,置于陰涼處。
以上就是龍膽瀉肝丸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加味小柴胡湯。
【處方】半夏、條芩、茯苓、甘草、木香、川連、白芍、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瘧痢兼作,因胎前濕熱未化,致產(chǎn)后下陷脾經(jīng),寒熱滯下不已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
【處方】柴胡、人參、黃芩、半夏、甘草、黃連、升麻、芍藥、元參。
【功能主治】發(fā)斑,往來寒熱,或潮熱,口苦咽干而渴,耳聾脅痛,胸滿心煩而嘔,喘嗽等。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處方】小柴胡湯加生地、山梔、枳殼。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寒熱往來。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處方】小柴胡湯加竹茹2錢,生姜重用3錢。
【功能主治】少陽證,耳聾脅痛,干嘔,潮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十
【別名】柴胡梔子散
【處方】柴胡1錢5分,人參5分,黃芩7分,半夏5分,甘草(炒)3分,山梔,牡丹皮。
【功能主治】肝膽風(fēng)熱,發(fā)為瘡瘍,耳前后腫,或結(jié)核焮痛,發(fā)熱惡寒,或寒熱往來,或潮熱晡熱,口苦耳聾,或胸脅作痛,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柴胡梔子散(《景岳全書》卷五十六)。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三
【處方】柴胡2錢,黃芩(炒)1錢,人參7分,半夏7分,甘草(炙)5分,山梔(炒)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肝膽風(fēng)熱,耳邊腫痛,結(jié)核寒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五
【處方】柴胡錢2分,黃芩(炒)錢2分,人參錢2分,半夏錢2分,膽草錢2分,梔子錢2分,當(dāng)歸錢2分,白芍錢2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肝膽二經(jīng)部位,熱毒瘰疬,及一切瘡瘍,發(fā)熱潮熱,并小腹脅股結(jié)核,囊癰便毒,或耳內(nèi)耳下生瘡。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鐘,煎8分,食遠(yuǎn)溫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二
【處方】柴胡1錢,白芍1兩,茯神5錢,麥冬3錢,甘草1錢,陳皮5分。
【功能主治】恐懼內(nèi)傷,心膽虛弱,感冒風(fēng)邪,畏寒作顫。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柴胡以和解膽中之邪實,佐白芍、茯神、麥冬補膽氣之弱,而即補心氣之虛也。二經(jīng)得補而氣旺,恐懼且不畏,又何懼于外邪哉。
【摘錄】《辨證錄》卷九
【處方】小柴胡湯加當(dāng)歸、生地、丹皮。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fēng),邪熱未盡,適值經(jīng)來,邪熱乘虛入于血室,經(jīng)水?dāng)喽m(xù)來寒熱,發(fā)作有時,如瘧狀者。
【各家論述】血室肝主之,肝與膽為表里,膽因肝受邪而病寒熱,故用小柴胡湯主之也。加當(dāng)歸、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熱也。
【摘錄】《金鑒》卷四十九
【處方】柴胡3錢,黃芩3錢,知母3錢,潞參3錢,鱉甲3錢(醋炙),清半夏2錢,常山1錢半(酒炒),草果1錢,甘草1錢,酒曲3錢,生姜3錢,大棗2枚(擘開)。
【功能主治】久瘧不愈,脈象弦而無力。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瘧邪不專在少陽,而實以少陽為主,故其六脈恒露弦象。其先寒者,少陽之邪外與太陽并也;其后熱者,少陽之邪內(nèi)與陽明并也。故方中用柴胡以升少陽之邪,草果、生姜以祛太陽之寒,黃芩、知母以清陽明之熱。又瘧之成也,多挾痰挾食,故用半夏、常山以豁痰,酒曲以消食也。用人參,因其瘧久氣虛,扶其正即所以逐邪外出。用鱉甲者,因瘧久則脅下結(jié)有痞積,消其痞積,然后能斷瘧根株。用甘草、大棗者,所以化常山之猛烈而服之不至瞑眩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處方】柴胡1錢,人參1錢,黃芩(炒)1錢,川芎1錢,白術(shù)1錢,黃耆(鹽水浸炒)1錢,當(dāng)歸(酒炒)1錢,甘草1錢,黃柏(酒拌炒)1錢,知母(酒拌炒)1錢,半夏5分。
【制法】上作1劑。
【功能主治】囊癰腐爛,或飲食少思,日晡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摘錄】《外科經(jīng)驗方》
【處方】小柴胡5錢加官桂1錢,草果1錢,檳榔1錢。
【功能主治】表里不分,發(fā)為瘧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去滓,午后溫服;滓再煎,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七引《德生堂方》
【處方】柴胡7錢,黃芩7錢,甘草7錢,人參5錢,生地5錢,熟地5錢,枳殼5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潮熱往來。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5片,大棗3枚,水煎,食遠(yuǎn)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柴胡2錢5分,黃芩1錢,人參1錢,生地黃1錢,甘草1錢,半夏6分。
【制法】上作一劑。
【功能主治】婦女熱入血室,致寒熱如瘧,晝則安靜,夜則發(fā)熱妄語,血虛大勞大怒,火動熱入血室,或婦女經(jīng)行,感冒發(fā)熱,寒熱如瘧,夜間熱甚或譫語。
【用法用量】水1鐘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遠(yuǎn)服。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二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當(dāng)歸、升麻、陳皮、澤瀉。
【功能主治】疹后瘧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柴胡2錢,黃芩2錢,人參1錢半,半夏1錢半,牡蠣粉1錢,枳殼(麩炒)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傷寒脅痛,少陽、厥陰熱瘧。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鐘,加生姜3片,紅棗2枚,煎1鐘,食遠(yuǎn)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二十八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加味小柴胡湯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加減小青龍湯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加減小青龍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xì)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香羌7分,半夏1錢2分,蘇子1錢,廣皮1錢,細(xì)辛3分,桔梗4分,白芷8分,干姜6分,杏仁10粒,馬兜鈴4分或加前胡、薄荷。
【功能主治】遠(yuǎn)年冷哮、喘咳。
【用法用量】加蔥1枝(帶須白),生姜2片,荷筒3段,每段2寸,水煎服。
【注意】忌酸物。
【摘錄】《女科指南》
【處方】麻黃6g,桂枝9g,干姜6g,細(xì)辛3g,半夏9g,白芍9g,黃芩9g,梔子9g,甘草6g。
【功能主治】溫中化痰,宣肺利濕。主銀屑病,蕁麻疹,異位性皮炎等。兼有慢性氣管炎的病人療效更好。
【摘錄】《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病學(xué)》
加減小青龍湯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