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洗心散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加減洗心散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加減洗心散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加減洗心散如何吃最好。
【處方】黃連3g,炒梔子6g,黃芩9g,酒大黃6g,桔梗6g,知母9g,元參6g,赤芍9g,歸尾6g,荊芥1.5g。
【功能主治】清心瀉火,宣肺活瘀。主心中郁火乘肺,上攻氣輪,而為火疳,初起顆粒從白睛深層向外隆起,形圓如榴子,或橢圓如扁豆,色暗紅或呈紫紅,按之則痛。繼則顆粒漸大,色赤而痛,羞明流淚,視物不清。若病變侵及風輪,就會引起青睛疾患,重者波及水輪,導致視物昏蒙,甚至失眠。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方中黃連、炒梔子清心瀉火;黃芩、知母清瀉肺火,且有知母之潤,以免火邪傷陰;酒大黃清瀉大腸,實為臟病腑取,意在瀉肺;桔梗宣肺散結,使邪火得以疏散;元參滋腎養(yǎng)陰,以免火邪傷及神水;赤芍、歸尾活瘀通絡,引血下行;荊芥一則助桔梗宣肺散結,二則助赤芍、歸尾活瘀通絡。
【臨床應用】火疳袁某,女,34歲,1971年3月5日初診:左目赤痛3月余,曾在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鞏膜炎癥,經用青鏈霉素肌肉注射,局部滴用可的松,藥后癥減,停藥即發(fā),自覺羞明、流淚、脹痛、視物不清。檢查,左眼白睛內側有一暗紅色隆起,風輪內側邊緣有云翳一片。此為火疳合并青睛生翳。給加減洗心散加秦皮3g,密蒙花9g,增元參3g,服藥15劑。復診:白睛顆粒見小,風輪云翳減退,但仍脹痛,以前方加夏枯草9g,又服21劑,左目白睛內側顆粒全消,色呈灰白,風輪邊緣仍留有薄翳。囑其停藥,觀察18個月未再復發(fā)。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加減洗心散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Ys630.com相關知識
加減三五七散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加減三五七散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加減三五七散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合養(yǎng)生。
【處方】細辛(八兩) 干姜(炮.十兩) 防風(去蘆.十二兩) 山茱萸(去核.十六兩) 茯苓(去皮.十六兩)
【功能主治】治八風五痹,肢體不仁;大治風寒入腦。陽虛頭痛,畏聞人聲,目旋運轉,耳內蟬鳴,濕痹腳氣緩弱并治。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大三五七散
【處方】山茱萸、干姜(炮)、茯苓(去皮),各三斤。附子(炮.去皮.臍)三十五個,細辛一斤八兩,防風(去蘆)四斤。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八風、五痹,癱瘓曳,口眼斜,眉角牽引,項背拘強,牙關緊急,心中憒悶,神色如醉,遍身發(fā)熱,骨節(jié)煩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膚俽動或如蟲行。又治陽虛頭痛,風寒入腦,目旋運轉,有似舟船之上,耳內蟬鳴或如風雨之聲。應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溫酒調下,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大三五七散、三五七散
【處方】山茱萸3斤,干姜(炮)3斤,茯苓(去皮)3斤,附子(炮,去皮臍)35個,細辛1斤8兩,防風(去蘆)4斤。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八風五痹,癱瘓亸曳,口眼?斜,眉角牽引,項背拘強,牙關緊急,心中憒悶,神色如醉,遍身發(fā)熱,骨節(jié)煩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膚瞤動或如蟲行;又治陽虛頭痛,風寒入腦,目旋運轉,有似舟船之上,耳內蟬鳴,或如風雨之聲。應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
【用法用量】大三五七散(原書同卷)、三五七散《丹溪心法》卷四。
【摘錄】《局方》卷一(紹興續(xù)添方)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加減三五七散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加減三五七散。
我們都知道加減烏金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加減烏金散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厚樸2錢,柴胡2錢,黃芩2錢,麻黃2錢,陳皮1錢5,當歸1錢5,川芎1錢5,桔梗1錢5,茯苓1錢5,白芍1錢5,熟地1錢五,羌活1錢,草果1錢,半夏1錢,甘草9分。
【功能主治】產后敗血虛弱,感冒風寒,發(fā)寒熱,四肢酸痛,頭昏目眩。
【用法用量】上分2劑。加生姜3片,蔥3根,水煎,不拘時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厚樸1錢5分,柴胡1錢5分,黃芩1錢5分,麻黃2錢,陳皮1錢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5分,桔梗1錢5分,茯苓1錢5分,桂枝1錢,蒼術1錢,白芷1錢,枳殼1錢,羌活2錢,草果2錢,半夏2錢,甘草9分,白芍藥1錢5分,熟地黃1錢5分。
【制法】上銼為散,分作兩服。
【功能主治】產后寒熱似瘧。三陰瘧有鍺雜之邪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鐘半,加生姜3片,蔥3莖,煎至1鐘,不拘時服。
【摘錄】《準繩·女科》卷五
【處方】柴胡8錢,桂枝兩半,黃芩兩半(酒炒),厚樸兩半,白芍兩半(酒炒),半夏兩半(制),甘草5錢,生姜10片,蔥白10枚。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后寒傷腠理,熱遏胸中,寒熱往來,胸滿嘔惡,脈數(shù)弦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桂枝溫經散寒,黃芩清里瀉熱,柴胡疏腠理之邪,厚樸散胸中之滿,半夏醒脾燥濕,白芍斂陰和營,生姜溫胃散寒邪,蔥白解表通陽氣,甘草以緩中和胃也。為散水煎,使寒邪外解則遏熱自化,而胸中之陽氣廓然,何胸滿嘔惡不退,往來寒熱不定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總得來說加減烏金散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加減白術散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香薷、陳皮、厚樸、蒼術、烏藥、砂仁、藿香、干葛、竹茹、木瓜、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豬苓、澤瀉。
【功能主治】妊娠霍亂,陰陽清濁相干,甚則傷胎。
【用法用量】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處方】人參2錢,茯苓2錢,白術2錢,枳殼1錢,柴胡1錢,藿香1錢,干葛1錢,五味1錢,木香1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消中,消谷善肌。
【摘錄】《蒿崖尊生》卷十一
【處方】葛根2錢,人參1錢,白術1錢,茯苓1錢,木香5分,知母5分,黃柏5分,甘草5分,五味子9粒。
【功能主治】中消,飲食多,不甚渴,小便數(shù),肌肉瘦;或消谷善饑者。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加減白術散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加減白術散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情況決定。
加減正氣散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加減正氣散的相關知識。
【處方】藿香葉、半夏(研細,用姜汁搜和,炙黃色)、厚樸(去皮,姜炙)、陳皮(去白)、甘草(炙)、白茯苓、草果子仁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傷寒傷風,不論表里。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7分,食前稍熱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七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藿香、蒼術(米泔浸炒)、厚樸(姜汁炒)、陳皮、砂仁、香附、半夏(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藿亂。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枚,燈心1團,水煎,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最后提醒下加減正氣散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人類身體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注身體的變化,當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加減玉容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加減玉容散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白芷1兩5錢,白牽牛5錢,防風3錢,白丁香1兩,甘松3錢,白細辛3錢,山柰1兩,白蓮蕊1兩,檀香5錢,白僵蠶1兩,白及3錢,鷹條白1兩,白蘞3錢,鴿條白1兩,團粉2兩,白附子1兩。
【功能主治】面風。
【用法用量】上研極細末。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搽搓面上,良久再用水洗凈,日2-3次。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嘗試服用加減玉容散,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除了對特定疾病的治療,加減玉容散還可以幫助增強記憶力,有效地增強身體某些方面的機能。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加減惺惺散!
【處方】蒼術(茅山者)、川芎、細辛、羌活、防風、白芷、栝蔞根、甘草、赤芍藥、桔梗、麻黃(去節(jié))、荊芥、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無汗,頭疼發(fā)熱惡寒,或咳嗽身熱,無時潮熱,鼻中塞;并天行熱氣,生豌豆瘡,不快,煩躁昏憒,或出瘡痘,身疼體熱者。
【用法用量】清神散,惺惺散。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八
【處方】人參1錢,白術1錢,白茯苓1錢,炙甘草7分,防風3錢半,川芎3錢半,藿香3錢半,細辛2錢。
【功能主治】補脾胃,發(fā)散風邪。主小兒風泄,其癥口中氣熱,呵欠頓悶,乍涼乍熱,睡多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作咳嗽。
【摘錄】《育嬰秘訣》卷三
【處方】蒼術、川芎、細辛、羌活、防風、白芷、天花粉、甘草、赤芍、桔梗、麻黃、荊芥、當歸、薄荷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風熱,及傷寒鼻塞,發(fā)熱驚悸,頭痛咳嗽,時行風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玉機微義》卷五十引《全嬰方》
在了解了加減惺惺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加減順氣散是什么你知道嗎?加減順氣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天臺烏藥5兩,桔梗(去蘆)2兩半,川白芷2兩半,川芎2兩半,甘草(炙)2兩半,陳皮(去白)2兩半,白術2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
【功能主治】男子中風癱瘓,手腳拳攣,口眼?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蹇澀,行步艱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7錢重,水2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經驗秘方》
【處方】天麻1錢,僵蠶1錢,前胡1錢,川芎8分,蘇子(炒)8分,桔梗7分,烏藥6分,秦艽6分,枳殼5分,黃連6分,陳皮4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手足麻木,口眼?斜,半身不遂,或突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生姜、竹瀝為引,水煎服。
【摘錄】《胎產良方》
上文就是對加減順氣散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現(xiàn)在經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加減當歸散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加減當歸散。
【處方】川芎、當歸、陳皮、吳茱萸、木香、香附、烏藥、甘草、前胡、蔥白、砂仁、紫蘇。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妊娠中惡,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處方】當歸(酒洗)、吳茱萸(炒)、官桂(去皮)、川芎、干姜(炮)、木香、小茴香(炒)各等分,甘草(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受寒濕之氣,小腹絞痛,外腎紅腫,并內釣腹痛、啼哭多。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育嬰秘訣》卷四
【處方】當歸3兩,香附(炒黑)3兩,川芎3兩,青皮2兩,吳茱萸(泡7次)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妊婦素有冷氣,心痛如刀刺,及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廣嗣紀要》卷十一
在了解了加減當歸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加減逍遙散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牡丹皮 白術各4.5克 當歸 芍藥 桃仁 貝母各3克 山梔 黃芩各2.4克 桔梗2.1克 青皮1.5克 甘草0.3克
【功能主治】治痰中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胡黃連 麥門冬 黃芩 地骨皮 秦艽 木通 車前子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治子午潮熱。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六
【處方】當歸6克 白芍6克 白術4.5克 茯苓9克 柴胡2.4克 甘草2.4克 胡黃連1.8克 麥門冬6克 黃芩6克 地骨皮9克 秦艽9克 木通6克 車前子9克 燈草10根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養(yǎng)血健脾,疏肝清熱。治血虛肝郁,子午潮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四
【處方】柴胡1錢半,白芍3錢,茯苓3錢,白術2錢,甘草1錢,山梔3錢,蘄艾3錢。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以安胎。主妊娠胎動不安,或腹痛下血,兼精神抑郁,心煩善怒,肋脅脹痛,時有潮熱,噯氣食少,或嘔苦吐酸,脈弦而滑。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
【處方】柴胡1錢5分,炙甘草1錢,茯苓3錢,白術2錢,當歸2錢,白芍3錢,丹皮1錢5分,黑山梔1錢5分,煅牡蠣1錢5分,薄荷3分,廣陳皮1錢5分,半夏2錢,白芥子2錢。
【功能主治】婦人情志不逐,憂郁內傷,陰火上炎,而致生疬凝結不消者。
【摘錄】《疬科全書》
【處方】白芍1兩,當歸1兩,甘草1錢,白蒺藜1錢,蕤仁1錢,陳皮5分,茯苓3錢,甘菊3錢,柴胡3分,半夏3分。
【功能主治】目痛日久,終年累歲,而紅赤不除,致生怒肉攀睛,拳毛倒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三
【處方】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1錢,白術(土炒)1錢,白茯1錢,柴胡1錢,甘草(炙)5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肝脾血虛發(fā)熱,或潮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頰赤口干,或月經不調,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熱作渴。
【用法用量】加煨姜1片,薄荷少許,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一
【處方】當歸2錢,白芍2錢,白茯苓2錢,丹皮2錢,甘草1錢,山梔1錢。
【功能主治】經前潮熱。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水煎,食遠服。
【摘錄】《玉案》卷五
【處方】當歸、白術、柴胡、陳皮、白茯苓、丹皮、甘草、山梔、白芍藥。
【功能主治】厥陰瘧。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當歸、白芍(炒)、茯苓、柴胡、甘草(炙)、荷葉、木耳、貝母、香附、石菖蒲。
【功能主治】厥陰肝經風熱,變?yōu)槁姸沟侄?/p>
【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四
【處方】柴胡2錢,白芍5錢,白術3錢,當歸3錢,生地3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半夏1錢,青皮5分。
【功能主治】怒后吐痰,胸滿作痛,服四物、二陳之湯,加芩、連、枳殼之類,杳無一應,更加祛風之味,反致半身不遂,筋漸攣縮,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干,形體倦怠,屬郁怒未解,肝氣未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二
【處方】白術(炒)、白茯苓、白芍(炒)、陳皮、甘草、柴胡、石斛。
【功能主治】小兒虛喘,或出汗面青唇白,或兼泄瀉。
【用法用量】生姜1片,紅棗2枚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白術(炒)、白芍(炒)、白茯苓、陳皮、甘草、柴胡、當歸、神曲(炒)、熟半夏、石斛。
【功能主治】小兒脾虛受濕,腫脹,或作泄瀉,或兼嘔吐。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柴胡5錢,白芍兩半(酒炒),鱉甲3兩(醋炒),生地5兩,茯苓3兩,白術兩半(炒),木香1兩,米仁5兩(炒),智仁3兩(鹽水炒),生姜2片。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腹脹潮熱,脈弦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熟地、砂仁1錢煎湯,煎3錢,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柴胡升陽散郁以達肝木;白術壯土健脾以助運化;鱉甲滋陰散結,醋炙引以專人肝經;生地壯水涵肝,炒松兼去陰中之濕;茯苓滲濕和脾兼快小便;白芍斂營和血,用資肝陰;木香厚腸胃以調氣;米仁滲濕熱以健脾;益智通心益腎,能攝涎止瀉;生姜溫胃快膈以散痰祛濁也。為散,砂仁湯煎,使肝陰內充,則肝陽自達,而脾土健運,濁陰無不消散,何患脹滿疼痛不退,潮熱便溏不止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茯苓5錢,白芍(酒炒)5錢,甘草(生用)5錢,柴胡1錢,茵陳3錢,陳皮1錢,桅子3錢(炒)。
【功能主治】婦人青帶。帶下色青,甚則如綠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上
【處方】白芍、白術、當歸、白茯苓、柴胡、陳皮、甘草、木香(少許)、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兒脾弱面青,似有驚風,而解蟲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通過上面的關于加減逍遙散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加減逍遙散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加減觀音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白術(炒)、白扁豆(蒸)、人參(去蘆)、白茯苓、干山藥、甘草、黃耆(蜜水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子(炒去毛)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調理脾胃。主小兒食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米湯調下。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處方】黃耆2錢5分,人參2錢5分,木香1錢,甘草(炙)1錢,石蓮(去心)1錢,扁豆(炒)1錢,茯苓1錢,白術1錢,全蝎1錢,羌活1錢,防風2錢,天麻2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止吐瀉,截虛風。主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
上文主要介紹了加減觀音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