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加味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加味小柴胡湯。
【處方】半夏、條芩、茯苓、甘草、木香、川連、白芍、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瘧痢兼作,因胎前濕熱未化,致產(chǎn)后下陷脾經(jīng),寒熱滯下不已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
【處方】柴胡、人參、黃芩、半夏、甘草、黃連、升麻、芍藥、元參。
【功能主治】發(fā)斑,往來寒熱,或潮熱,口苦咽干而渴,耳聾脅痛,胸滿心煩而嘔,喘嗽等。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處方】小柴胡湯加生地、山梔、枳殼。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寒熱往來。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處方】小柴胡湯加竹茹2錢,生姜重用3錢。
【功能主治】少陽證,耳聾脅痛,干嘔,潮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十
【別名】柴胡梔子散
【處方】柴胡1錢5分,人參5分,黃芩7分,半夏5分,甘草(炒)3分,山梔,牡丹皮。
【功能主治】肝膽風熱,發(fā)為瘡瘍,耳前后腫,或結核焮痛,發(fā)熱惡寒,或寒熱往來,或潮熱晡熱,口苦耳聾,或胸脅作痛,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柴胡梔子散(《景岳全書》卷五十六)。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三
【處方】柴胡2錢,黃芩(炒)1錢,人參7分,半夏7分,甘草(炙)5分,山梔(炒)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肝膽風熱,耳邊腫痛,結核寒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五
【處方】柴胡錢2分,黃芩(炒)錢2分,人參錢2分,半夏錢2分,膽草錢2分,梔子錢2分,當歸錢2分,白芍錢2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肝膽二經(jīng)部位,熱毒瘰疬,及一切瘡瘍,發(fā)熱潮熱,并小腹脅股結核,囊癰便毒,或耳內(nèi)耳下生瘡。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鐘,煎8分,食遠溫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二
【處方】柴胡1錢,白芍1兩,茯神5錢,麥冬3錢,甘草1錢,陳皮5分。
【功能主治】恐懼內(nèi)傷,心膽虛弱,感冒風邪,畏寒作顫。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柴胡以和解膽中之邪實,佐白芍、茯神、麥冬補膽氣之弱,而即補心氣之虛也。二經(jīng)得補而氣旺,恐懼且不畏,又何懼于外邪哉。
【摘錄】《辨證錄》卷九
【處方】小柴胡湯加當歸、生地、丹皮。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邪熱未盡,適值經(jīng)來,邪熱乘虛入于血室,經(jīng)水斷而續(xù)來寒熱,發(fā)作有時,如瘧狀者。
【各家論述】血室肝主之,肝與膽為表里,膽因肝受邪而病寒熱,故用小柴胡湯主之也。加當歸、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熱也。
【摘錄】《金鑒》卷四十九
【處方】柴胡3錢,黃芩3錢,知母3錢,潞參3錢,鱉甲3錢(醋炙),清半夏2錢,常山1錢半(酒炒),草果1錢,甘草1錢,酒曲3錢,生姜3錢,大棗2枚(擘開)。
【功能主治】久瘧不愈,脈象弦而無力。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瘧邪不專在少陽,而實以少陽為主,故其六脈恒露弦象。其先寒者,少陽之邪外與太陽并也;其后熱者,少陽之邪內(nèi)與陽明并也。故方中用柴胡以升少陽之邪,草果、生姜以祛太陽之寒,黃芩、知母以清陽明之熱。又瘧之成也,多挾痰挾食,故用半夏、常山以豁痰,酒曲以消食也。用人參,因其瘧久氣虛,扶其正即所以逐邪外出。用鱉甲者,因瘧久則脅下結有痞積,消其痞積,然后能斷瘧根株。用甘草、大棗者,所以化常山之猛烈而服之不至瞑眩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處方】柴胡1錢,人參1錢,黃芩(炒)1錢,川芎1錢,白術1錢,黃耆(鹽水浸炒)1錢,當歸(酒炒)1錢,甘草1錢,黃柏(酒拌炒)1錢,知母(酒拌炒)1錢,半夏5分。
【制法】上作1劑。
【功能主治】囊癰腐爛,或飲食少思,日晡發(fā)熱。www.cndadi.net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摘錄】《外科經(jīng)驗方》
【處方】小柴胡5錢加官桂1錢,草果1錢,檳榔1錢。
【功能主治】表里不分,發(fā)為瘧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去滓,午后溫服;滓再煎,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七引《德生堂方》
【處方】柴胡7錢,黃芩7錢,甘草7錢,人參5錢,生地5錢,熟地5錢,枳殼5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潮熱往來。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5片,大棗3枚,水煎,食遠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處方】柴胡2錢5分,黃芩1錢,人參1錢,生地黃1錢,甘草1錢,半夏6分。
【制法】上作一劑。
【功能主治】婦女熱入血室,致寒熱如瘧,晝則安靜,夜則發(fā)熱妄語,血虛大勞大怒,火動熱入血室,或婦女經(jīng)行,感冒發(fā)熱,寒熱如瘧,夜間熱甚或譫語。
【用法用量】水1鐘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遠服。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二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當歸、升麻、陳皮、澤瀉。
【功能主治】疹后瘧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柴胡2錢,黃芩2錢,人參1錢半,半夏1錢半,牡蠣粉1錢,枳殼(麩炒)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傷寒脅痛,少陽、厥陰熱瘧。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鐘,加生姜3片,紅棗2枚,煎1鐘,食遠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二十八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加味小柴胡湯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擴展閱讀
加減小柴胡湯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加減小柴胡湯的功效有哪些嗎?吃加減小柴胡湯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柴胡(去苗)黃芩各30克 地骨皮 人參 知母 半夏(制)茯苓各15克 炙甘草9克 白芍藥24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恍傯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云岐子脈訣》
【處方】柴胡 秦艽 赤芍各3克 甘草1.5克 陳皮4.5克 生姜1片 桑枝6克
【功能主治】治瘧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
【處方】柴胡(去苗)2兩,黃芩(去黑心)3分,半夏(湯洗去滑)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1合,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
【功能主治】傷寒5-6日,往來寒熱,或微熱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處方】凈柴胡1兩(去蘆),人參3錢(去蘆),半夏(湯洗7次切作片子)2錢半,甘草(炙)2錢半,防風(去蘆)3錢。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傷寒,瘡疹陰陽不和,寒熱往來,口苦舌干,及氣喘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1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九
【處方】柴胡4錢,人參3錢,竹茹3錢,伏龍肝6錢,黃芩4錢,生姜1兩(切片),陳皮3錢,甘草5錢。
【功能主治】傷寒2-3日,胃腑為寒熱所困,飲食入口,少頃即吐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本方以柴胡為君,柴胡乃清揚之品,能升陽益胃;竹茹、黃芩乃清涼之品,能泄熱保胃;陳皮、甘草乃溫和之品,能溫寒開胃;人參能扶正養(yǎng)胃;生姜能解郁助胃;伏龍肝能補脾調(diào)胃,胃氣和則嘔止矣。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三
【處方】柴胡1錢,半夏2錢,當歸8錢,秦艽1錢5分,青皮1錢5分,草蔻仁1錢(研),獨活1錢5分,炒枳殼1錢5分,甘草5分,煨姜3錢,大棗3個。
【功能主治】勞倦受寒停滯而為勞瘧,初病惡寒甚熱亦甚,周身骨節(jié)酸痛。
【用法用量】
【摘錄】《慈航集》卷下
【處方】柴胡3錢,黃芩2錢,人參1錢,丹皮1錢,白芍2錢(炒),當歸1錢5分(土炒),谷芽1錢5分,山楂1錢5分(炒)。
【功能主治】瘧邪熱氣內(nèi)陷變痢,久延時日,脾胃氣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墜者。
【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溫服。
【各家論述】本方以柴胡由下而上,入深出淺,合黃芩兩和陰陽之邪;以人參合谷芽,宣補胃陽;丹皮、歸、芍,內(nèi)護三陰;谷芽推氣分之滯,山楂推血分之滯;谷芽升氣分,故推谷滯;山楂降血分,故推肉滯也。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處方】柴胡錢半,半夏1錢,人參(弱者用之)1錢,甘草1錢,白芍1錢,當歸錢半,黃芩錢半。
【功能主治】傷寒邪熱乘肝鼻衄。
【用法用量】水煎,另用百草霜(松柴燒者不用)、血余(即頭發(fā),燒灰存性)、蒲黃(炒黑)各3分,研細末,以上湯藥調(diào)服?;蚣影⒛z。
【摘錄】《會約》卷四
【處方】鱉血柴胡1錢,光桃仁3錢,歸尾1錢半,粉丹皮2錢,酒炒黃芩1錢,杜紅花1錢,生地2錢,益元散3錢(包煎)。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7-8日,經(jīng)水適斷,熱入血室,寒熱如瘧,發(fā)作有時者。
【各家論述】此方君以柴、芩和解寒熱,臣以歸尾、桃仁破其血結,佐以生地、丹皮涼血泄熱,以清解血中之伏火,使以益元滑竅導瘀,從前陰而出。此為和解寒熱,熱結血室之良方。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柴胡1錢5分,茯苓3錢,黃芩1錢,甘草1錢,陳皮5分,天花粉1錢。
【功能主治】春月傷風,發(fā)寒發(fā)熱,口苦,兩脅脹滿,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
【處方】人參、柴胡、甘草、麥冬、生地、木通、陳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過,如蒸不除者,調(diào)其乳母。
【用法用量】淡竹葉為引,水煎,食后服。
【摘錄】《育嬰秘訣》卷二
【處方】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知母半兩,半夏(制)半兩,茯苓半兩,炙甘草3錢,白芍藥8錢。
【功能主治】心中恍惚、多悸驚、血虛煩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兩,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云歧子脈訣》卷三
【處方】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
【功能主治】小柴胡湯證見腹中痛者。
【摘錄】方出《傷寒論》,名見《玉機微義》卷三十二
【處方】柴胡、黃芩、甘草、青蒿、丹皮、熟半夏。
【功能主治】小兒潮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
【處方】人參(去蘆),北柴胡(去蘆)4兩,黃芩(去心)1兩半,甘草(炙)1兩半,半夏(泡7次,切)1兩1分。
【功能主治】傷寒3-4日,傳少陽膽經(jīng),胸脅痛,耳聾,口苦,舌干,往來寒熱而嘔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4片,大棗3枚,煮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管見大全良方》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加減小柴胡湯,我們知道加減小柴胡湯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小柴胡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其中小柴胡沖劑對于治療疏肝和胃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對于身體肝氣不足,胸悶肋痛,都能發(fā)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另外對于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也有調(diào)理和保健的作用,在治療子宮下垂,熱入血室方面的作用也很好,能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能夠發(fā)揮一定的抗炎功效。
小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1、小柴胡的功效只要是和解少陽,舒肝和胃,升陽舉陷。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下垂,熱入血室。
2、免疫作用:小柴胡湯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抑制細胞增殖及誘導異常增殖細胞凋亡,可使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大鼠異位內(nèi)膜明顯萎縮。
3、抗炎作用:小柴胡具有激素樣及非激素樣抗炎作用,能抑制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穩(wěn)定細胞膜及溶酶體膜,抑制水解酶的釋放及抑制巨噬細胞分解白三烯,從而減輕肝細胞的免疫損傷。
4、抗肝纖維化作用: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認為,肝纖維化的形成過程主要取決于膠原的合成、沉積、降解、吸收的動態(tài)平衡。
5、解熱、退熱作用平穩(wěn)可靠,鎮(zhèn)靜、鎮(zhèn)痛,有解除胸悶脹痛,開郁調(diào)經(jīng)作用。
6、抗菌,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抗肝損傷作用,抗病毒,對流感病毒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第1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具有抑制作用。
小柴胡的用法用量
小柴胡辛、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其性升散課疏散少陽之邪,為治療少陽證的要藥,用于外感發(fā)熱,有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疏肝解郁,又善于升陽舉陷。諸藥合用,可使邪氣得解,少陽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得和,有汗出熱解之功效,真正達到小柴胡的藥效。小柴胡有小柴胡顆粒、小柴胡湯。
一般小柴胡顆粒的用法用量都是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3次。這個劑量是經(jīng)過科學研究后下的結論,所以一般都只需要按照這個劑量服用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改變劑量的,需要提前咨詢相關的職業(yè)藥師。
小柴胡湯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
在科學發(fā)展迅速的當代社會,我們的藥品制作也有很多的技術提高,不單單的依靠原來的煮成中藥湯飲用,可以通過技術提取藥材中的價值,制成藥效強勁的藥丸和口服溶液,增加了藥物的濃度之后,治療的效果才更好,小柴胡湯是很常見的治療食欲不振等問題的藥物,那它具體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小柴胡湯,中醫(yī)方劑學。為和解劑,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效。主治傷寒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瘧疾,黃疸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臨床常用于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屬膽胃不和者。
1)傷寒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
3)瘧疾,黃疸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因為這個藥物里面不僅僅有柴胡還有其他的藥材一起制成的,在一般的銷售藥店都是可以買到的,中藥的成品藥也是越來越多的,而且這個小柴胡湯的作用是殺菌,抑制細菌在體內(nèi)的發(fā)展所以對于一些貧血或是身體比較容易受涼的人還是要謹慎食用。
小柴胡湯是比較經(jīng)典的一道湯劑,在我國著名中藥典籍傷寒論里面就有小柴胡湯,它主要治療傷寒,對于身熱惡風,胸悶肋痛,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說,它對于感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肺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它的配方比較多,我們來看一下小柴胡湯的配方。
小柴胡湯的配方
一、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小柴胡湯
處方柴胡(三錢) 人參(二錢) 黃芩(二錢) 半夏(一錢半) 甘草(一錢)
功能主治治傷寒,寒熱如瘧,胸膈滿痛,小便不利,大便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二、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小柴胡湯
處方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二兩半,柴胡(去蘆)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各三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jīng)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后勞復,發(fā)熱疼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jīng)血適斷,寒熱如瘧,發(fā)作有時;及產(chǎn)后傷風,頭痛煩熱,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小兒分作二服,量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三、《傷寒論》:小柴胡湯
處方柴胡12克 黃芩9克 人參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棗(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陽。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瘧疾、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用法用量上藥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1枚;若渴,去半夏,人參加至9克,栝樓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9克;若脅下痞梗,去大棗,加牡蠣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6克,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備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陽半表之邪,從外而解為君;黃芩清泄少陽半里之熱為臣;人參、甘草益氣扶正,半夏降逆和中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棗助參、草益氣,姜、棗合用,又可調(diào)和營衛(wèi)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之功。
摘錄《傷寒論》
柴胡作為一種中藥,對于我們治愈我們出現(xiàn)的疾病效果非常好,而且經(jīng)常食用,還可以幫助我們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的情況,同時柴胡與小柴胡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不同的疾病要選用不同的柴胡,來了解一下柴胡與小柴胡的區(qū)別是什么吧。
柴胡:
組成柴胡(9克) 防風(3克) 陳皮(4.5克) 芍藥(6克) 甘草(3克) 生姜(三五片)
功能主治:表散風寒,解熱止痛。主治外感風寒初起或太陽少陽臺病: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噴嚏,清涕,咽癢咳嗽,四肢酸痛等。
小柴胡:
組成〕柴胡半斤(24g);黃芩三兩(9g);人參三兩(9g);甘草炙,三兩(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和解少陽,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主治〕
1)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或瘧疾,黃疸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就是說:正柴胡多用于感冒,小柴胡現(xiàn)在多用于疏肝和胃止嘔。
柴胡與小柴胡的區(qū)別是什么在以上內(nèi)容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介紹,我們每個人都要仔細的去了解一翻,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柴胡與小柴胡的功效,這屬于中藥的一種,可以有效的的幫助我們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效果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