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犀角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味犀角飲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dǎo)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加味犀角飲。
【別名】加味犀角消毒飲、加味犀角湯
【處方】牛蒡子3兩(炒),荊芥穗5錢,甘草(炙)1兩,防風7錢半,川升麻7錢半,犀角3錢,麥門冬(去心)5錢,桔梗(去蘆)5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毒氣壅遏,壯熱心煩,瘡疹雖出,未能勻透,口舌生瘡,不能吮乳。
【用法用量】加味犀角消毒飲(《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十一)、加味犀角湯(《種痘新書》卷十二。)
【注意】大便利,不宜服。
【摘錄】《得效》卷十一
【處方】犀角2錢,木通2錢,當歸2錢,甘菊2錢,赤芍2錢,元參2錢,川芎5分,薄荷5分,甘草5分,蔓荊子5分。
【功能主治】風熱耳病。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通過文章我們對加味犀角飲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加味犀角飲時一定要經(jīng)過中醫(yī)師的指導(dǎo),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yīng)該胡亂服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加味犀角地黃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處方】犀牛角2錢,生地黃5錢,丹皮2錢,白芍3錢,滑石4錢,酒黃芩5錢,炒梔子4錢,竹葉1錢,木通3錢。
【功能主治】鼻衄。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再以復(fù)元散聞之。
【各家論述】犀角地黃湯已是寒涼之品,又加梔子清上焦之熱,酒芩清血中之熱,滑石清六腑之熱,木通、竹葉引諸熱從小便出,熱去血不妄行,而鼻衄自止矣。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四
【處方】犀角、牡丹皮、生地、大黃、赤芍。
【功能主治】陽證將解,衄血不盡,或陽熱已深,吐血不盡,留在上焦,為痰血結(jié)胸,手不可近,但漱水不欲咽,喜忘如狂,大便黑,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處方】犀角(磨,無以升麻代),生地黃1錢5分,芍藥6分,桔梗6分,當歸6分,陳皮6分,甘草3分,紅花3分,牡丹皮(去骨)8分。
【功能主治】傷寒煩躁,漱水不下咽,屬上焦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方中犀角用量原缺。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處方】犀角、生地、白芍、丹皮、枳殼、黃芩、桔梗、陳皮、百草霜、香附、甘草。
【功能主治】血熱傷絡(luò),亂其常度,逆行而吐,或鼻衄常出,形成倒經(jīng)。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
【處方】生地、丹皮、白芍、連翹、丹參、防風、川連、柴胡、牛蒡。
【功能主治】疹毒熱甚,口鼻出血,目赤胬障,嘔吐蛔蟲,煩躁口渴,口瘡牙疳,狂亂譫語,大便秘結(jié),便血糞黑者。
【用法用量】上藥先煎去滓,再以水磨犀角汁入藥煎1沸,溫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中
【處方】犀角、牛子、荊芥、甘草、防風、升麻、桔梗、麥冬、生地、黃連。
【功能主治】壯熱,口疳。
【摘錄】《痘疹仁端錄》卷九
【處方】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蒲黃。
【功能主治】虛勞內(nèi)熱,痰中夾血。
【用法用量】加燈心30寸,荷葉1大張,煎湯代水。
【摘錄】《理虛元鑒》卷下
【處方】犀角(鎊)、生地黃、芍藥、牡丹皮、麥門冬、黑山梔仁(炒黑,韭菜根自然汁吃透)各等分。
【功能主治】火載血上,錯經(jīng)妄行,吐血、嘔血、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鐘半,煎7分,溫服。
【摘錄】《醫(yī)便》卷三
通過小編介紹的加味犀角地黃湯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加味犀角地黃湯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加味犀角地黃湯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加味羌活飲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別名】加味羌活散
【處方】羌活1兩1兩,前胡1兩,人參半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半兩,川芎半兩,天麻半兩,茯苓半兩,蟬蛻(去頭足)3錢,薄荷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風寒暑濕,外搏肌膚,發(fā)為癮疹,憎寒發(fā)熱,遍身搔癢,隨臟氣虛實,或赤或白,心迷悶亂,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加味羌活散(《玉機微義》卷四十四)。
【摘錄】《三因》卷十六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加味羌活飲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加味羌活飲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加味香薷飲是一種中藥方劑,加味香薷飲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香薷250克 扁豆120克 厚樸(姜制,炒)180克 檳榔60克 黃連(去須)9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伏暑傷冷,霍亂轉(zhuǎn)筋,煩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沉冷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香薷6克 厚樸(制)扁豆(炒)白術(shù)(炒)白芍藥(炒)陳皮 白茯苓 黃芩各3克 黃連(姜汁炒)甘草(炙)豬苓 澤瀉各1.5克 木瓜2.1克
【功能主治】治暑瘧。面垢,渴甚,汗出多者。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一
【處方】香薷、厚樸、黃連、滑石、甘草。
【功能主治】霍亂飲冷。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三
【處方】香薷半斤,扁豆4兩,厚樸(姜制炒)6兩,檳榔2兩,川黃連(去須)3兩。
【功能主治】伏暑傷冷,霍亂轉(zhuǎn)筋,煩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及伏暑成瘧,煩悶多渴,微微振寒,寒罷大熱,小便黃赤,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用酒半盞,煎至8分,去滓,沉冷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一
【處方】香薷2錢,厚樸(制)1錢,扁豆(炒)1錢,白術(shù)(炒)1錢,白芍藥(炒)1錢,陳皮1錢,白茯苓1錢,黃芩1錢,黃連(姜汁炒)5分,甘草(炙)5分,豬苓5分,澤瀉5分,木瓜7分。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準繩·類方》卷一
【處方】香薷、厚樸(炒)、白扁豆、甘草、柴胡、陳皮、川貝母。
【功能主治】瘧疾在盛暑伏天,唇紅煩躁作渴,有暑有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幼科直言》卷四
【處方】香薷、山楂肉、枳實、豬苓、陳皮、甘草、白扁豆(炒)、厚樸(炒)。
【功能主治】中暑,兼腹痛,惡心,泄瀉,有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幼科直言》卷四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加味香薷飲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對于加味甘露飲,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加味甘露飲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加味甘露飲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熟地1兩,生地1兩,天冬1兩,麥冬1兩,枇杷葉(去毛)1兩,黃芩1兩,茵陳1兩,枳殼1兩,石斛1兩,甘草1兩,犀角3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男、婦、小兒胃經(jīng)客熱,口臭牙宣,赤眼,口瘡,一切疼痛,及上焦消渴,喉腥。
【用法用量】每服3-5錢,水煎,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三
【處方】生地黃、玉竹、五味子、白蜜、沙參、鮮石斛、麥冬、甘蔗汁。
【功能主治】消渴,脾胃熱,陰虛者。
【摘錄】《引經(jīng)證醫(yī)》卷四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加味甘露飲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加味鐵落飲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生石膏3兩,青龍齒1兩5錢,辰茯神1兩5錢,青防風1兩5錢,元參1兩,秦艽1兩,鮮生地4兩。
【功能主治】泄肝陽。主狂病。忿郁暴怒上逆,狂躁笑哭,面色清皎,大便通調(diào)者。
【用法用量】先用鐵落8兩,長流水1斗,煮取5升,并以上7味加竹瀝半升,羚角5錢,入鐵汁中,煮取2升,去滓,和入竹瀝。溫分5服,1日服盡。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引胡在茲方
【處方】石膏1兩,生地8錢,龍齒5錢,銀花5錢,葛花5錢,牡蠣8錢,川連3錢,防風3錢,白云苓4錢,玄參5錢,秦艽3錢,鐵落7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痰火結(jié)胸,不能升清降濁,陰陽混亂,關(guān)格不通,視力突然消失,脈象寸關(guān)滑數(shù),兩尺沉細。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瀝半瓶為引,藥水沖服。
【摘錄】《眼科臨癥筆記》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加味鐵落飲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加味消毒飲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guān)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加味消毒飲這種方劑吧。
【別名】加味消毒飲子、驅(qū)風解毒散
【處方】荊芥1錢,防風1錢,惡實1錢,甘草1錢,連翹1錢,羌活1錢。
【制法】上銼作1貼。
【功能主治】痄腮腫痛。
【用法用量】加味消毒飲子(《普濟方》卷二七八)、驅(qū)風解毒散(《古今醫(yī)鑒》卷九)。
【摘錄】《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卷一引《醫(yī)林》
【處方】鼠粘子1錢半,甘草5分,荊芥7分,紫草1錢,防風6分,糯米1撮。
【功能主治】痘疹血熱,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時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荊芥穗、防風、牛蒡子(炒)、升麻、生甘草、赤芍、南山楂、連翹(去心)。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主痘后余毒未盡,更兼恣意飲食,外感風寒,偏身出疹,色赤作癢,始如粟米,漸成云片。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九
服用加味消毒飲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加味活命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別名】加味活命散
【處方】穿山甲(土炒)3錢,銀花3錢,大黃3錢,歸尾1錢半,陳皮1錢半,花粉1錢,赤芍1錢,生地1錢,薄荷1錢,防風1錢,白芷1錢,貝母1錢,甘草節(jié)1錢,乳香1錢,沒藥(凈)5分,角刺5分,以上3味后下(1方無大黃、生地、薄荷)。
【功能主治】瘀后留滯熱毒,發(fā)為癰腫、發(fā)背、疔疽。
【用法用量】加味活命散(《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注意】忌鐵器,酸味、諸毒物。
【摘錄】《痧書》卷下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加味活命飲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加味活命飲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加味清心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加味清心飲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別名】加減清心飲(《杏苑生春》卷七)。
【處方】石蓮肉 白茯苓各刃克 益智仁 麥門冬 遠志(水浸,取肉,姜制炒)人參各15克 石菖蒲 車前子 白術(shù) 澤瀉 甘草(微炙)各0.6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心中客熱煩躁,赤濁肥脂。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燈心12莖,水煎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七
【處方】石蓮肉1兩,白茯苓1兩,益智仁半兩,麥門冬半兩,遠志(水浸取肉,姜制炒)半兩,人參半兩,石菖蒲2分,車前子2分,白術(shù)2分,澤瀉2分,甘草(微炙)2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心中客熱煩躁,便下赤濁肥脂。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燈心20莖,水煎服。
【摘錄】《得效》卷七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加味清心飲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