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圣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dǎo)引關(guān)節(jié),吐故納新。”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jìn)入大眾百姓視野,只有進(jìn)行科學(xué)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dá)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加味四圣散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加味四圣散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紫草茸、木通、南木香、黃耆(微炒)、川芎、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瘡痘出不快,及變陷者。
【用法用量】煎1錢,不拘時候服。
【摘錄】《直指小兒》卷五
【別名】加味四圣飲
【處方】紫草茸、木通(去皮節(jié))、南木香黃耆(炒)、川芎、甘草、人參各等分,蟬蛻(去足翼)10個。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瘡痘出不快,及變陷倒靨,小便赤澀,余熱不除,一切惡候;或被風(fēng)吹,復(fù)不見,入皮膚內(nèi)者;小兒痘灌漿時,熱渴引水或作癢。
【用法用量】加味四圣飲(《簡明醫(yī)彀》卷六)。
【摘錄】《得效》卷十一
【處方】紫草2錢,木通(去皮)2錢,川芎4分,甘草2分,白術(shù)3分,茯苓3分,糯米木香(另磨)。
【功能主治】痘疹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紫草、木通(去節(jié))、枳殼(炒)、黃耆、桂枝、大黃(酒制)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癢,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加味四圣散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加味四圣散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相關(guān)閱讀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dāng)然也會不一樣,加味三圣丸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白術(shù)2兩,川連1兩,陳皮7錢,半夏曲7錢,白芍7錢。
【制法】上為末,老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嘈雜吞酸痞滿。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方癥會要》卷二
【處方】于術(shù)2兩(炒嫩),川連2錢5分(炒),橘紅5錢(細(xì)果),羚羊3錢,膽星2錢,小枳實5錢(炒),蘇葉子3錢,蔞皮4錢,蔞子4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積化食,清肝化痰。主脘中嘈雜、脹滿兼外感表證。
【用法用量】每服150丸,白開水送下。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加味三圣丸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加味三圣丸的認(rèn)識會更加清晰。加味三圣丸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xué)習(xí)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加味圣愈湯,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yīng)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xué)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加味圣愈湯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熟地(酒拌,蒸半日)白芍(酒拌)川芎 人參 當(dāng)歸(酒洗)黃耆 杜仲 續(xù)斷 砂仁
【功能主治】養(yǎng)血安胎。治妊娠傷胎,腹痛不下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六
【處方】圣愈湯加杜仲、續(xù)斷、砂仁。
【功能主治】妊娠胎傷,腹痛不下血者。
【摘錄】《金鑒》卷四十六
【處方】熟地5錢,生地5錢,川芎5錢,人參5錢,金銀花1兩,當(dāng)歸3錢,黃耆3錢。
【功能主治】瘡瘍膿水出多,或金刀瘡,血出多,不安,不得眠,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水煎,食遠(yuǎn)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四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加味圣愈湯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加味圣愈湯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如圣散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如圣散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蛇床子半兩,黃連(去須)三分,胡粉(結(jié)砂子)一兩,水銀(同胡粉點水研令黑)一分。
【炮制】上件藥,以生麻油和稀滑。
【功能主治】治肺臟風(fēng)毒攻發(fā)皮膚,血氣凝澀,變生疥瘡瘙癢,搔之,皮起作痂,增展浸引,連滯不瘥。此藥活血脈,潤皮膚,散風(fēng)邪,止瘙癢。
【用法用量】每用藥時,先以鹽漿水洗瘡令凈,后以藥涂之,干即便換,不過三、五度,瘥。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蛤粉 青葙子 石決明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肝虛雀目,夜不見物。
【用法用量】上三味藥,為細(xì)散,用牛肝60克批開,摻藥5克在內(nèi),麻繩扎定,用米泔水煮熟,細(xì)嚼9克,米飲下,臨臥服。亦可用雞、兔肝煮藥。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
【處方】棕櫚30克(燒黑灰)烏梅90克 干姜30克(燒過,存五分性)
【制法】上三味藥,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沖任虛寒,崩漏下血,淋漓不斷,血色淡而無血塊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用烏梅湯調(diào)下。久患甚者,不過三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麻黃(燒灰)15克 盆消7.5克 麝香少許 腦子少許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眼目及頭風(fēng)偏頭痛。
【用法用量】搐鼻內(nèi)。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九
【處方】馬藺花 麥門冬 甜葶藶 白茅根 車前子 檀香 連翹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沙淋。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燒酒少許,水煎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五引《經(jīng)驗良方》
如圣散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獨圣散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募庸?,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jìn)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獨圣散。
【處方】黃蜀葵花(炒)30克
【制法】上一味,搗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主沙淋,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用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防風(fēng)(去叉、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主婦人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每次6克,酒煮,空腹時用白面清調(diào)下,一日二次。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別名】牛蒡僵蠶散((普濟(jì)方》卷四○三)、牛蠶散(《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獨勝散(《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牛蒡子(炒)15克 白僵蠶7.5克
【功能主治】主小兒痘瘡陷入者。
【用法用量】上為末,入紫草3莖煎。連進(jìn)三服,其痘便出。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瓜蒂 郁金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催吐痰濁。主眩暈,胸中有宿痰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齏汁調(diào)下,探吐后再服愈風(fēng)餅子。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
【處方】姜制香附子
【制法】研末為散。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主跌打損傷,血凝氣滯,傷處疼痛,嘔吐惡血,或瘀血攻心,不能言語。
【用法用量】每服9~12克。
【摘錄】《傷科匯纂》卷七
【處方】凈嫩香片10斤。
【制法】將桑柴灰濾汁1缸,用汁煮片香一百沸,傾入清水缸內(nèi),拔去苦水,俟堅硬方止,復(fù)用灰汁約煮10余次,以苦澀之味盡為度,陰干,研成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大麻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日服7-8錢,茶水或粥調(diào)下。
【注意】切戒房勞及一切動氣生濕有毒之物。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
【處方】苦參。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痘疹,喉痹咽痛。
【用法用量】吹喉間。
【摘錄】《痘疹全書》卷上
【處方】砂仁不拘多少(帶皮同炒,勿令焦黑,去皮取仁)。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安胎易產(chǎn)。主妊娠有所傷觸,激動胎元,腹痛下血。
【用法用量】熟酒調(diào)服;不飲酒者,米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
【處方】蟬退(凈)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破傷風(fēng),5-7日未愈,以至角弓反張,牙關(guān)緊急者。
【用法用量】用好酒1盞,煎滾服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
【處方】白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紅痰。
【用法用量】每服2錢,臨臥糯米湯調(diào)下。
【各家論述】此手太陰藥也。人之五臟,惟肺葉壞爛者可以復(fù)生。白及苦辛收澀,得秋金之令,能補肺止血,故治肺損紅痰。又能蝕敗疽死肌,為去腐生新之圣藥。
【摘錄】《醫(yī)方集解》
【處方】蓖麻子肉2兩(碎者不用),黃連2兩。
【功能主治】鼓槌風(fēng),手指攣,瘸足,趾腫爛脫落,腿肘曲折,腫痛難忍。
【用法用量】同貯瓶內(nèi),加水浸之,春5、夏3、秋7、冬9日取出,每晨朝東南方,以瓶中水1鐘,吞蓖麻1粒,漸加至4-5粒,若微泄無妨。如手指、足趾節(jié)間腫痛,諸病即愈。
【注意】戒食動風(fēng)辛辣毒物。
【摘錄】《解圍元藪》卷三
【處方】當(dāng)歸(近尾)半節(ji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頭痛,心痛,或夜啼。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酒調(diào)下,嬰兒夜啼,乳汁調(diào)下少許。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
【別名】小安胎飲
【處方】枳殼3兩,縮砂3兩。
【功能主治】令子不落,護(hù)胎。主妊娠時氣,身大熱;或妊娠從高墜下,觸動胎氣,腹痛下血;兼治崩漏。
【用法用量】上以熨斗盛,炒,去殼,為末。如胎動,熱酒調(diào)下;不飲酒,煎艾鹽湯調(diào)服,米飲亦可。仍用罩胎散調(diào)服,間服安胎飲。一方去膜炒。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二
【處方】多年壁土(一方用川白土)。
【功能主治】解附子、河豚、烏頭等一切毒藥,并解丹毒。主
【用法用量】熱湯泡,攪之令濁,少頃,乘熱去滓取飲,不醒人事者灌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五一
【處方】醉芩、生地、川斷、白芍、川芎、艾、牡蠣、伏龍肝、當(dāng)歸、黃耆、地榆、甘草、陳皮、熟地。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勞傷,經(jīng)血虛損,或分娩時血去不盡,在于腹中臟腑挾于宿冷,冷則血欲行而或阻,惡露淋瀝不絕者。
【各家論述】是方芎、歸、芍、生地、熟地、艾、斷以補血,黃耆、陳皮、甘草以補氣,伏龍肝之溫,牡蠣之澀,地榆、醉芩之涼,以止淋瀝。產(chǎn)后經(jīng)血虛損而致者,服之有效。若臟腑挾宿冷者,榆、芩二味恐不宜入。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處方】瓜蒂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炒令黃色,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諸風(fēng)隔疾,諸癇痰涎,津液涌溢,雜病。
【用法用量】每服3錢,茶1錢,酸齏汁1盞調(diào)下。先令病人隔夜不食,服藥不吐,再用熱韮水投之。
【注意】此不可常用,大要辨其虛實。吐罷可服降火利氣安神定志之劑。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砒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吐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新水調(diào)下,斡開牙關(guān)灌之。
【注意】尋常勿用。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四引子和方
【別名】獨勝散
【處方】香附子(姜汁淹1宿,焙干,研碎)。
【功能主治】瘡初作,氣滯血凝。
【用法用量】獨勝散(《外科理例》卷二)。
【各家論述】本方氣味辛散,宜施于形體充實,氣郁血凝者。若血虛氣弱,陰虛發(fā)熱者,又當(dāng)隨癥制宜,不可以例施也。
【摘錄】《外科精要》卷下
【處方】南山楂肉(炒)1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用童便沙糖和服。
【各家論述】山楂不惟消食健脾,功能破瘀止兒枕痛;更益以沙糖之甘,逐惡而不傷脾;童便之咸,入胞而不涼下。相得相須,功力甚偉。
【摘錄】《金鑒》卷三十
【處方】北地蒺藜不拘多少(陰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一切牙痛風(fēng)疳。
【用法用量】每用刷牙,以熱漿水漱牙;外用粗末,熬漿水刷牙。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川烏(重8錢者)1枚。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鼓槌風(fēng)。
【用法用量】洗浴藥方:防風(fēng)、馬鞭草、苦參、金銀花、荊芥、遍地香、紫蘇、天花粉、澤蘭,煎湯洗浴,務(wù)須四圍周密,不可透風(fēng)要緊。
【注意】避風(fēng)。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八
【處方】蔓荊子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濃煎蔥白湯調(diào)下,1日3次。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處方】浮小麥不拘多少(文武火炒令焦)。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米飲湯調(diào)下。頻服為佳。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五
【處方】香櫞大者1枚,小者2枚(炭火中燒灰存性)。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空心酒送下。
【摘錄】《內(nèi)經(jīng)拾遺》卷二
【處方】蘇枋木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破傷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酒調(diào)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
【別名】獨神散
【處方】穿山甲(湯洗凈,炒令焦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疹瘡陷入不發(fā),黑色而氣欲絕。
【用法用量】獨神散(《痘疹金鏡錄》卷下)。
【摘錄】《直指小兒》卷五
【處方】赤芍藥。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血、嗽血,及衄血、下血。
【用法用量】食后藕汁入蜜少許調(diào)下;桔梗煎湯調(diào)下亦得。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
【處方】水龍骨(炒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臁瘡,婦人裙邊瘡。
【用法用量】麻油調(diào)敷。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處方】生白礬。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湯泡破,火燒破,瘡毒疼痛。
【用法用量】芝麻油調(diào),掃瘡破處,不拘時候。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瓜蒂、郁金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1-2錢,韭汁調(diào)下,用雞翎探吐。后服愈風(fēng)餅子。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五
【處方】當(dāng)歸。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腹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獨圣湯”。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十
【處方】鹽1升,水3升。
【功能主治】貪食生冷,食多不消,心腹脹痛,煩滿短氣。
【用法用量】上2味,煮令鹽消,分3次服。當(dāng)吐出食便愈。
【摘錄】方出《金匱》卷下,名見《得效》卷六
【別名】獨勝散
【處方】防風(fēng)(去蘆頭,炙赤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崩中。肝經(jīng)有風(fēng),血崩。
【用法用量】獨勝散(《朱氏集驗方》卷十)。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七引《經(jīng)驗后方》,名見《婦人良方》卷一
【處方】晚桑葉(微焙)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冷臘茶調(diào)如膏,入麝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只1服止。后用補肺藥。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八
【處方】烏梅(燒存性,灰)。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證下血。大便下血不止,久痢下腸垢,及酒痢。
【用法用量】每服1大錢,空心米飲調(diào)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澹寮》
【別名】必效散
【處方】訶子(大者)。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定喘。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糯米飲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六三
【處方】大北南星(銼開,白者為佳)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鵝口證。嬰孩滿口白屑,或如粟谷,糜爛作痛,不能乳食,晝夜煩啼。
【用法用量】1錢或2錢,醋、蜜調(diào)涂囟門上,中間留一小指大不涂,及敷男左女右足心。并以立效飲溫蜜水調(diào),點舌上,令其自化尤佳。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急性子。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堅腫,定酸痛陰寒之癥。主
【用法用量】和入五溫丹中,熱陳酒調(diào)敷患處,外用溫煦薄貼蓋之,或調(diào)入溫煦薄貼,作厚膏藥貼。
【摘錄】《瘍科綱要》卷下
【處方】川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燒存性)。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瘡倒靨陷伏。小兒瘡皰黑陷,或變紫色。
【用法用量】每服4-5分,以木香湯入少酒服之;紫草湯亦可。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引錢氏方
【處方】糯米(微炒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新汲水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處方】楓香脂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虛勞咯血、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煎人參、糯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
【處方】良姜。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崩,臍下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食前濃煎艾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九引《仁存方》
【處方】靈磁石(有竅子如針眼者)。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汗后耳聾。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冷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處方】黃土(如石者)半兩(燒令紫色,細(xì)研為末)。
【制法】以膩粉1錢匕,藥末2錢半拌勻。
【功能主治】年深痔疾不愈。
【用法用量】臨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獨圣散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抵圣散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銅綠1分,蛤粉半兩,麝香2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疳蝕,損口齒,臭穢不可近者。
【用法用量】干貼??邶X臭穢者,用鹽水凈洗拭干,每日1次貼之,三上必效。貼了藥少頃,口角有涎出者,可醫(yī);如無涎出者,不可治。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涂炙)4兩,白術(shù)2兩,吳茱萸(湯洗,煉干,炒)1兩,高良姜半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木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草豆蔻(去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宿食不消,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沸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附子2枚重半兩者(炮裂,去皮臍),檳榔2枚(一生一熟),大黃(銼)1分,肉豆蔻(去殼)1分,木香1分,當(dāng)歸(銼,焙)1分,吳茱萸(洗,焙)1分,黃連(去須)1分,芎?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干姜(炮)1分,桂(去粗皮)1分,蕪荑1分,豬牙皂莢(酥炙,去黑皮并子)1分,巴豆半兩(去皮,以漿水煮20-30沸,麩炒黃,研出油),蒼鼠(銼,焙干,研末)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出箭頭。主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沒藥酒調(diào)下。只3服,箭頭立出。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處方】五倍子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腹中虛痛,肛門脫出。
【用法用量】煉蜜調(diào)入如膏,攤油紙上貼之。一方入茶少許,摻腸頭上,絹帛揉入。一方摻患處,以物襯手揉入。
【注意】切忌吃發(fā)風(fēng)毒物。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八
【處方】椿根白皮(焙)1兩,蒺藜子(炒)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白湯點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盆消(研)1分,亂頭發(fā)(燒灰,研)1分,紅蘭花(取末)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不以疾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以綿纏,揾藥塞鼻中。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
【處方】肉豆蔻8枚(面裹煨香),人參(去蘆頭)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木香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肉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甘草7錢半(炙),訶子16枚(煨,去核)。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泄瀉不止,腹痛腸鳴,水谷不化,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魏氏家藏方》有白術(shù)。
【注意】忌麩皮汁、豆豉汁。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雄勃鴿糞4兩(揀緊細(xì)者,如小蚌螺者是),南木香1兩(不見火),臘茶2兩(新者)。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茶清調(diào)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白礬灰1兩,烏魚骨3錢,乳香2錢,干胭脂1錢,輕粉1錢,麝香5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耳中膿,經(jīng)年不愈,驢涎馬汗攻焮,瘡瘍,骨疽,疳瘺等瘡。
【用法用量】或接或經(jīng),以膏貼之,如有耳膿者,用1字纴耳中。
【摘錄】《外科精義》卷下
【處方】銅綠1錢,膽礬1錢,蟾酥7片,膩粉兩筒子,鉛丹半錢,砒霜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口臭,齒疳脫落,漏齦,膿出不止。
【用法用量】先以熱湯漱口,次貼1字,表里拭之,候涎出盡,別用鹽湯漱口。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八
【處方】多年煮酒瓶頭箸葉(惟福建過夏酒有之,3-5年至10年者為佳)7個(燒存性),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血淋便澀,水道疼痛。
【用法用量】空心、臨臥陳米飲煮濃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五
【處方】草決明(焙,搗末)半兩,膩粉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諸癬。
【用法用量】先以布揩癬令赤,次以醋調(diào)藥涂之,當(dāng)汁出,痛解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荊芥穗2兩,芎?1兩,羌活(去蘆頭)1兩,木賊1兩,楮實(麩炒)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目偏,風(fēng)牽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茶清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別名】信效散
【處方】赤芍藥1兩(生),檳榔1個(面裹煨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氣淋。
【用法用量】信效散(《朱氏集驗方》卷七)。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集驗方》
【處方】虎脛骨不拘多少(打破,酒浸,醮酒旋炙,令黃脆為度)。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白虎風(fēng),骨髓疼痛,至夜轉(zhuǎn)甚。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入薄荷末1錢匕,人參末半錢匕,煎乳香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
【處方】苦楝根白皮2兩,白蕪荑莢(去扇)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蟲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煎取半盞,放冷,待發(fā)時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處方】蟾1枚(涂酥,炙微黃),蜣螂1分(去翅足,微炒),麥蘗1分(微炒),神曲1分(炒微黃)。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小兒食疳,不欲乳食,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六
【處方】栝樓4兩(去皮),何首烏4兩,大山茨菰2兩,甘草節(jié)2兩,地榆2兩,沒藥1兩,乳香半兩,麝香1錢(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及一切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溫酒調(diào)下,1日3次。連進(jìn)2服便住痛。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八九
【處方】滴乳香、膩粉、白礬(燒存性)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骨疽瘡,及冷漏久不合者。
【用法用量】每遇患時,先用鹽醬水洗之,以津唾調(diào)之,貼瘡上。
【摘錄】《博濟(jì)》卷五
【別名】夜明散
【處方】蒼術(shù)2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雀目不計日月。
【用法用量】夜明散(《普濟(jì)方》卷八十三)。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紅蘭花(6月6日?。?分,蜀葵花(5月5日采)1分,桃花(3月3日采)1分,凌霄花(7月7日采)1分,大麥(7月10日采)1分。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催生。主難產(chǎn)。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熱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
【處方】烏賊魚骨半兩,馬牙消半兩,定粉半兩,食鹽1分,蕤仁1兩(去赤皮,別研如膏),白龍腦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眼生膚翳,及積年翳不退。
【用法用量】每以銅箸頭,取如半小豆大,每日3-4次點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八十
上面介紹了抵圣散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三圣散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沒藥(研、一分)、琥珀(研、一分)、干蝎(七枚、全者、炒)
【功能主治】治中風(fēng)舌強不語。
【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匕;用鵝梨汁半盞,皂角末一錢匕,濃煎湯一合,于梨汁相和調(diào)下,須臾吐出涎毒,便能語。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防風(fēng)90克(去蘆)瓜蒂90克(碾破,以紙卷定,連紙銼細(xì),去紙,用粗羅子羅過,另放末,將滓炒微黃,次入末一處,同炒黃用)藜蘆(去苗及心)7.5克(或1.5~30克)
【制法】各為粗末。
【功能主治】涌吐風(fēng)痰。治中風(fēng)閉證,失者悶亂,口眼喎斜或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脈浮滑實;癲癇,濁痰壅塞胸中,上逆時發(fā);誤食毒物,停于上脘者。
【用法用量】每服約15克,以韭汁300毫升,先用200毫升,煎三五沸,去韭汁,次人l00毫升,煎至三沸,卻將原煎韭汁,同一處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通過以上介紹,對三圣散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三圣散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圣散子。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白術(shù)、防風(fēng)(去蘆頭)、吳茱萸(湯洗七次)、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一說去土)、高良姜、豬苓(去皮)、藿香(去枝.土)、蒼術(shù)、麻黃(去根.節(jié))、細(xì)辛(去苗)、芍藥、獨活(去蘆)、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茯苓(去皮)、柴胡(去蘆)、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兩,草豆蔻仁(十個,去皮),石菖蒲半兩。
【炮制】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傷寒、時行疫癘、風(fēng)溫、濕溫,一切不問陰陽兩感,表里未辨,或外熱內(nèi)寒,或內(nèi)熱外寒,頭項腰脊拘急疼痛,發(fā)熱惡寒,肢節(jié)疼重,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食飲生冷,傷在胃,胸膈滿悶,腹脅脹痛,心下結(jié)痞,手足逆冷,腸鳴泄瀉,水谷不消,時自汗出,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熱服,不計時候,取遍身微汗即愈。時氣不和,空腹飲之,以辟邪疫。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圣散子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眾所周知立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立圣散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黃連50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腸風(fēng)下血,或如雞肝,日夜無度,全不入食,通身黃腫,兼治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用濃煎荊芥蜜湯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處方】干蝎梢7個(為末),膩粉(末)1錢,干蜘蛛1個(去口足。先以新竹于火上炙,取竹瀝1艦殼許,浸蜘蛛1宿,炙令焦,取末)。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1字,用乳汁調(diào),時時滴口中。
【摘錄】《幼幼新書》卷五引張渙方
【處方】海帶1兩,白梅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口不能開。
【用法用量】揩牙。少頃便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煙霞圣效方》
【別名】立勝散
【處方】雞肝2個。
【功能主治】妊娠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立勝散(《疑難急癥簡方》卷二)。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處方】橡斗子(實以鹽,燒存性)。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烏須發(fā)。主
【用法用量】早、晚用。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九引《余居土選奇方》
【處方】金頭蜈蚣1個,青州蝎梢4個,白僵蠶7個,瞿麥2字。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臍風(fēng)鎖口。
【用法用量】用1字許吹鼻內(nèi),啼時可醫(yī),更用薄荷水下1字在口。
【摘錄】方出《幼幼新書》卷五引《吉氏家傳》,名見《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立圣散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立圣散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八圣散,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黃芩5錢,黃連5錢,黃柏5錢,蒲黃5錢,雄黃2錢,蛇蛻(炒)2錢,雞內(nèi)金2錢,白丁香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頭瘟病,額大項腫。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藍(lán)靛根煎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二
【處方】僵蠶2錢,全蝎3錢,蜈蚣8錢,斑蝥(去羽足)4錢,山甲(炒)4錢,巴豆4錢,乳香錢半,沒藥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魚口,便毒。
【用法用量】重者1錢,輕者6分,酒送下。2服即效。
【摘錄】《仙拈集》卷四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八圣散是一種應(yīng)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八圣散之前還是要結(jié)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