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苦酒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黃芪苦酒方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眾所周知,黃芪苦酒方對于人的身體確實有著極大的作用,黃芪苦酒方不僅僅能夠治療身體的疾病,而且對于身體的滋養(yǎng)也很有好處。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黃芪苦酒方——(汗證)
汗證是指人體陰陽失調(diào),營衛(wèi)不和,腠理開不利而引起汗液處泄的病證。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汗證又可分為自汗、盜汗、戰(zhàn)汗、絕汗、黃汗等。
治療汗證的藥酒較少,這里選錄的黃芪苦酒方是治療黃汗的藥酒方。
(《普濟方》)
【配方】黃芪五兩,芍藥(醋炒),桂(去皮)各三兩。
【制法】上如麻豆,每服五錢匕,苦酒一盞半,煎至七分。一方用苦酒之合,水一盞半,同煎。
【主治】黃汗,身體腫,發(fā)熱汗出而不渴,狀如風水,汗水沾衣色黃如藥汁,脈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從外而得之。
【用法】去滓溫服,服之當心煩,苦酒阻故也。
說明:《普濟方》注出《備急千金要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對于黃芪苦酒方的一些相關問題都應該是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吧?其實只要平時做個有心人,生活中處處皆是學問哦。
擴展閱讀
隨著我們對于養(yǎng)生的深入了解,現(xiàn)在越來越多養(yǎng)生的方法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其中藥酒由于制作簡單,而且結(jié)合了酒的一些優(yōu)點,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不知道大家對苦酒湯方這種藥酒有所了解嗎?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文章吧。
苦酒湯方——(咽瘡)
以下介紹宋代《宋濟總錄》的苦酒湯方,本源于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湯湯主之”?!把手袀?,生瘡”︰即咽部潰爛,是痰熱相結(jié)之故?!翱嗑啤暴U據(jù)後人考證系“醋”。關于本方制法,《傷寒論》︰“上二味,內(nèi)半夏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此與《聖濟總錄》所載略有不同?!暗董h(huán)”即古錢,形狹長如刀,柄端有環(huán)。古人為了煮藥方便,取刀環(huán)中空,便于架蛋殼,放火上?!堵}濟總錄》作剪刀環(huán),因宋時已難以找到這種古錢,故以剪刀環(huán)代替。本方以苦酒為主,半夏、蛋清為輔。苦酒苦酸,能消腫斂瘡;半夏辛滑,能祛痰散結(jié),蛋清甘寒入肺,能潤燥利竅,故本方有祛痰散結(jié)、消腫利竅之功效。本方嚴格說不屬今之藥酒範疇,錄此以供借鑒。
(《聖濟總錄》)
【配方】半夏(湯洗七遍切)十四枚,雞子(去黃留白入苦酒在內(nèi))。
【制法】上二味,內(nèi)半夏于苦酒內(nèi),以雞子殼,置剪刀環(huán)中,安火上,煮二沸去滓。
【主治】治傷寒少陰病,咽中生瘡,語聲不出。
【用法】少少含咽。
上文介紹了苦酒湯方這種藥酒的做法,我們知道藥酒的優(yōu)點就在于能夠有效的提取出中藥的精華,飲用方便并且療效更佳,大家可以學一學然后自己泡藥酒哦。
經(jīng)研究證實中藥的多種有效成分如生物堿及其鹽類、甙類、鞣質(zhì)、有機酸、揮發(fā)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可以使療效更好的發(fā)揮,這也是藥酒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大家聽說過苦酒湯方這種藥酒嗎?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苦酒湯方——(咽瘡)
以下介紹宋代《宋濟總錄》的苦酒湯方,本源于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湯湯主之”。“咽中傷,生瘡”:即咽部潰爛,是痰熱相結(jié)之故。“苦酒”:據(jù)后人考證系“醋”。關于本方制法,《傷寒論》:“上二味,內(nèi)半夏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此與《圣濟總錄》所載略有不同?!暗董h(huán)”即古錢,形狹長如刀,柄端有環(huán)。古人為了煮藥方便,取刀環(huán)中空,便于架蛋殼,放火上?!妒備洝纷骷舻董h(huán),因宋時已難以找到這種古錢,故以剪刀環(huán)代替。本方以苦酒為主,半夏、蛋清為輔??嗑瓶嗨?,能消腫斂瘡;半夏辛滑,能祛痰散結(jié),蛋清甘寒入肺,能潤燥利竅,故本方有祛痰散結(jié)、消腫利竅之功效。本方嚴格說不屬今之藥酒范疇,錄此以供借鑒。
(《圣濟總錄》)
【配方】半夏(湯洗七遍切)十四枚,雞子(去黃留白入苦酒在內(nèi))。
【制法】上二味,內(nèi)半夏于苦酒內(nèi),以雞子殼,置剪刀環(huán)中,安火上,煮二沸去滓。
【主治】治傷寒少陰病,咽中生瘡,語聲不出。
【用法】少少含咽。
上文簡單介紹了苦酒湯方這種藥酒的一些相關信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藥酒必須因人而異,除了病因外,生活習慣和性別年齡等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中醫(yī)有些病癥,一般人不會了解。因為平時說的少,我們常見的疾病也不多。汗證也是中醫(yī)病癥的一種,治療汗證還是比較復雜的,這里給大家推薦一種中醫(yī)藥酒,黃芪苦酒方。黃芪苦酒方的功效很好,來看黃芪苦酒方的用法!
汗證是指人體陰陽失調(diào),營衛(wèi)不和,腠理開不利而引起汗液處泄的病證。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汗證又可分為自汗、盜汗、戰(zhàn)汗、絕汗、黃汗等。治療汗證的藥酒較少,這里選的黃芪苦酒方是治療黃汗的藥酒方。
配方
黃芪五兩,芍藥(醋炒),桂(去皮)各三兩。
制法
上如麻豆,每服五錢匕,苦酒一盞半,煎至七分。一方用苦酒之合,水一盞半,同煎。
主治
黃汗,身體腫,發(fā)熱汗出而不渴,狀如風水,汗水沾衣色黃如藥汁,脈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從外而得之。
用法
去滓溫服,服之當心煩,苦酒阻故也。
說明
《普濟方》注出《備急千金要方》。
汗證的病因
汗是人體五液之一,是由陽氣蒸化津液而來。心主血,汗為心之液,陽為衛(wèi)氣,陰為營血,陰陽平衡,營衛(wèi)調(diào)和,則津液內(nèi)斂。反之,若陰陽臟腑氣血失調(diào),營衛(wèi)不和,衛(wèi)陽不固,腠理開闔不利,則汗液外泄。小兒汗證的發(fā)生,多由體虛所致。其主要病因為稟賦不足,調(diào)護失宜。
汗證的病機
1、肺衛(wèi)不固
小兒臟腑嬌嫩,元氣未充,腠理不密,所以容易出汗。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調(diào),肺氣虛弱,均可自汗或盜汗。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氣虛,表虛不固,故汗出不止。
2、營衛(wèi)失調(diào)
營衛(wèi)為水谷之精氣,化生血脈,行于經(jīng)隧之中為營氣,其不循經(jīng)絡而直達肌表,充實于皮毛分肉之間為衛(wèi)氣,故有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之論述。正常狀態(tài)下,營衛(wèi)之行不失其常。若小兒營衛(wèi)之氣生成不足,或受疾病影響,或病后護理不當,營衛(wèi)不和,致營氣不能內(nèi)守而斂藏,衛(wèi)氣不能衛(wèi)外而固密,則津液從皮毛外泄,發(fā)為汗證。
3、氣陰虧虛
氣屬陽,血屬陰。小兒血氣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氣血虧損;或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的體弱小兒,氣陰虛虧。氣虛不能斂陰,陰虧虛火內(nèi)熾,迫津外泄而為汗。
4、濕熱破蒸
小兒脾常不足,若平素飲食甘肥厚膩,可致積滯內(nèi)生,郁而生熱。甘能助濕,肥能生熱,蘊阻脾胃,濕熱郁蒸,外泄肌表而致汗出。
結(jié)語:有關黃芪苦酒方的功效和用法,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黃芪苦酒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了。黃芪苦酒方能治療汗證,對于此疾病的病因和病機,上述也作出了詳細的解釋了。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因為一旦生病會給家庭和生活帶來許多困難。而健康的身體依賴于科學的飲食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尤其注意飲食,下文這款黃芪酒方(一)簡單易作,非常適合在家自我保養(yǎng)時食用。
黃芪酒方(一)——(產(chǎn)后中風)
(《圣濟總錄》)
【配方】黃芪、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白術、牛膝(去苗剉)、葛根各三兩,防風(去叉)四兩,芎、甘草(炙剉)、細辛(去苗葉)、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臍)、秦艽(去苗土)、干姜(炮)、當歸(切焙)、烏頭(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二兩,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三分。
【制法】上一十八味,剉如麻豆,用生絹袋盛,于四斗醇酒內(nèi)浸三日。
【主治】產(chǎn)后中風偏枯,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疼痛無力。
【用法】每溫服一盞,不拘時。
以上就是有關黃芪酒方(一)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藥酒的種類有很多,而且不一樣的種類起到的保健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去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它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更好的為我們的身體服務。
導讀: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主要有補氣升陽、利尿消腫、托瘡排膿等,此外黃芪的食療價值也很高。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補氣升陽利尿
黃芪簡介
黃芪味甘,氣微溫,氣薄而味濃,可升可降,陽中之陽也,無毒。專補氣。入手太陰、足太陰、手少陰之經(jīng)。其功用甚多,而其獨效者,尤在補血。
夫黃芪乃補氣之圣藥,如何補血獨效。蓋氣無形,血則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無形之氣以生之。黃芪用之于當歸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當歸原能生血,何藉黃芪,不知血藥生血其功緩,氣藥生血其功速,況氣分血分之藥,合而相同,則血得氣而速生,又何疑哉。
黃芪的功效: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的作用:
一、補氣升陽。用于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并常與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固表斂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
三、托瘡排膿。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nèi)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瘡瘍潰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
四、利尿消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之。
黃芪的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須根、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苦酒的藥用價值
醋的別名:苦酒,淳酢。
功效主治:散瘀消積,止血,安蛔,解毒。主治產(chǎn)后血暈,癥瘕積聚,吐血,衄血,便血,蟲積腹痛,魚肉菜毒,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毫升;或浸漬;或拌制。外用:適量,含漱;或調(diào)藥敷;或熏蒸;或浸洗。
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乙酸對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有很好的抑菌和殺菌作用。
2、殺蟲作用,體外試驗,0.125%-0.25%乙酸與原頭蚴接觸后可在2-3米in內(nèi)出現(xiàn)皮層起泡,起刺,皮層分離,溶解及蟲體發(fā)暗,鈣粒減少等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變化。5-10米in內(nèi)可達到100%殺死原頭蚴的效果。原頭蚴經(jīng)藥液處理10米in后,給小鼠腹腔接種,均未發(fā)育成棘球坳。
苦酒的副作用
脾胃濕重,痿痹,筋脈攣者慎服。
苦酒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附方:
1、治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半夏(洗,被如棗核)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納苦酒,著雞子殼中)。上二味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
2、治產(chǎn)后血暈:用鐵器燒紅,更選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
3、治一切積聚,不拘遠年近日皆治之:京三棱四兩(醋煮,切片,曬干)川葦二兩(醋煮,微軟,切片),大黃半兩(醋濕紙裹,火煨過)。上三味,同為末,水煮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病甚者一月效,輕者半月效。
4、治癥瘕:鱉甲,訶子皮,干姜各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自湯下。
洽過食魚腥,生冷水菜果實成積者:生姜搗爛,和米醋調(diào)食之。
5、治鼻血出不止:酢和胡粉半棗許服。
6、治疝氣沖痛:青皮,小茴香各五錢,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溫和服。
7、治霍亂轉(zhuǎn)筋入腹:酢煮青布塌之,冷復易之。
8、治癰疽初起:生附子,以米醋磨稠計,圍四畔,一日上十余次。
9、治諸腫毒醋凋大黃末涂。11治乳癰堅:以罐盛醋,燒石令熱納中,沸止,更燒如前,少熱,納乳漬之,冷更燒石納漬。
10、治鎖喉風,脹悶不通:土牛膝搗汁半碗,加入真米醋半碗,用鵝毛翎尖挑少許入喉中,隨吐涎痰,逐挑十余次,吐痰碗許即通。
書籍記載:
《釋名·釋飲食》:“苦酒:淳毒甚者,酢﹝且﹞苦也?!薄短接[》卷八六六引,晉陳壽《魏名臣奏》:“ 劉放 奏云:‘今官販苦酒,與百姓爭錐刀之末,宜其息絕?!彼蚊穲虺?《依韻和劉比部留別》:“苦酒聊為酌,無勞辨圣賢?!?/p>
郭小川《西出陽關》詩:“何必‘勸君更進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 阿章 《寒夜的別離》:“這杯歷史留下的苦酒,就讓我一個人來喝吧,別去擾亂她,別去連累無辜的孩子?!?/p>
《晉書·張華傳》:“陸機嘗餉華鮓……華發(fā)器,便曰:‘此龍肉也?!娢粗?。華曰:‘試以苦酒濯之,必有異。’”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酢法》:“烏梅苦酒法:烏梅去核,一升許肉,以五升苦酒漬數(shù)日,曝乾,搗作屑。欲食,輒投水中,即成醋爾?!?/p>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shù)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chǎn)品。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xiàn)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耆芍桂酒湯(《金匱要略》卷中)。
【處方】黃耆15克 芍藥9克 桂枝9克
【功能主治】益氣祛濕,和營瀉熱。治黃汗。身體腫,發(fā)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苦酒200克,水1.4升相和,煮取600毫升,每次溫服200毫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別名】耆芍桂酒湯、黃耆苦酒湯、苦酒湯、黃耆桂枝苦酒湯、耆桂酒、黃耆芍藥桂酒湯
【處方】黃耆5兩,芍藥3兩,桂枝3兩。
【功能主治】黃汗,身體腫,發(fā)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傷寒脈沉,咽痛自汗。
【用法用量】耆芍桂酒湯(原書同卷)、黃耆苦酒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一)、苦酒湯(《全生指迷方》卷三)、黃耆桂枝苦酒湯(《雞峰》卷十九)、耆桂酒(《玉案》卷三)、黃耆芍藥桂酒湯(《癥因脈治》卷三)。本方方名,《外臺》引作“黃耆芍藥桂心酒湯”、《準繩·類方》引作“耆芍桂苦酒湯”、《醫(yī)燈續(xù)焰》引作“黃耆芍桂酒湯。
【各家論述】1.《千金方衍義》:水濕從外漸漬于經(jīng),非桂之辛溫無以驅(qū)之達表;既用桂、芍內(nèi)和營血,即以黃耆外壯衛(wèi)氣以杜濕邪之復入;猶恐耆、芍固護不逮,而用苦酒收斂津液不使隨藥外泄。乃服藥后每致心煩,乃苦酒阻絕陽氣不能通達之故,須6-7日稍和,心下方得快,然非若水煎湯液之性味易過也。
【臨床應用】黃汗:張某某,女,22歲。因家務勞作汗出,即用涼水浸毛巾擦洗身體,后發(fā)現(xiàn)上半身出汗,色黃,量多而粘,衣物均被黃染。自覺乏力,納呆,微發(fā)熱,有時干噦,月經(jīng)正常,小便色略赤,大便色正常,鞏膜皮膚無黃染,舌質(zhì)正常苔薄白,脈略滑。辨證:黃汗。時值盛夏,暑熱當令,勞則陽氣張,遂汗出,復受水寒之氣,致熱伏于內(nèi),釀成外寒濕,內(nèi)郁熱之勢,交相蒸郁,汗液排泄障礙,或發(fā)熱汗出而色黃。治則:調(diào)和營衛(wèi),清泄郁熱。方藥:耆芍桂酒湯去苦酒加梔子、黃柏。藥用:黃耆18g,白芍12g,桂枝9g,黃柏9g,水煎分2次服。服3劑黃汗已止。隨訪3年未再發(fā)現(xiàn)黃汗。
【摘錄】《金匱》卷中
知道了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主要治療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的禁忌等,以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這個霍亂是比較嚴重的病癥了,這種病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治療,否則后果將會非常嚴重。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霍亂的藥酒治療方以及霍亂的病因治療與護理和治療偏方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來源】
《圣濟總錄》。
【配方】
苦酒一斤半。
【制法】
取衣絮,內(nèi)苦酒中,煮令溫。
【主治】
治霍亂轉(zhuǎn)筋入腹。
【用法】
從轉(zhuǎn)筋處裹之。
病因治療與護理
四環(huán)素有縮短療程減輕腹瀉及縮短糞便排菌時間、減少帶菌現(xiàn)象,可靜脈滴注,直至病情好轉(zhuǎn),也可用強力霉素、復方新諾明、吡哌酸等藥治療。
注意事項
本病常見的并發(fā)癥有酸中毒、尿毒癥、心力衰竭、肺水腫和低鉀綜合征等。
霍亂的治療偏方
霍亂偏方1
用大蒜搗涂足心,立愈。
霍亂偏方2
凡轉(zhuǎn)筋不可忍者,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其乳兩旁邊,即愈。
霍亂偏方3
凡霍亂轉(zhuǎn)筋垂危者,如腹尚有暖氣。以鹽填臍中,灸鹽上七壯蘇醒。
霍亂偏方4
霍亂煩渴,藕汁1鐘,姜汁半鐘,和勻飲之。
霍亂偏方5
干霍亂煩脹欲死,好醋3升飲之。
霍亂偏方6
干霍亂,食鹽30克,用熱水調(diào)灌入口,鹽氣到,痛即止,如痛甚,以手拍病人膝彎有紫黑點,用針刺出黑血即愈。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治療霍亂的藥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了吧!這個藥酒真的是非常不錯的治療霍亂的一種手段。感興趣的可以試試哦!
? 在生活當中每時每刻都可能遇見不同的東西,可是又有多少人對該事物做深入了解呢?據(jù)說黃芪粉不但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能夠起到提高免疫力。然而,現(xiàn)實當中又有誰知道黃芪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的方法呢?下面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分享黃芪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黃芪不但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有食療的功效,常吃黃芪能夠起到提高免疫力的好處而且還能保護我們的肝臟并起到了預防高血壓和抗衰老等方面的好處。
? ?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diào)節(jié)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 ?1、表虛自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 ?3、急性腎炎水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 ?5、陽氣虛弱: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nèi)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 ?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 ?綜上所述,大家對黃芪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了。其實黃芪粉可以用來泡水喝,會起到養(yǎng)生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黃芪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吃的,對于那些上火的人,孕婦都不宜吃這個。更多的功效可以隨時關注小編。